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本节内容又是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人文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2.了解城市重要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特点和区位
3.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因
教学难点: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原因
六、教学准备
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给出大脑功能区分布图,以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启发学生理解功能区的概念,说明功能区的分布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从而让学生理解空间结构的概念即功能区有规律的组合。 读大脑功能区分布图,理解功能区及空间结构的概念 为教学目标1打下基础
过渡 提问:参照大脑功能区的含义,联系日常生活,北京是否有功能区?你能说出几个? 联系日常生活,说出北京的几个功能区 知识联系生活,使学生对功能区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介绍城市功能区 在学生说出或由教师启发得出的功能区中,重点介绍CBD、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介绍以小活动“我说你猜”的形式进行。小活动:我说你猜由教师描述某个功能区的特点,让学生判断教师描述的是哪个功能区。 学生判断正确后,以北京为例以图片的形式介绍该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参与小活动“我说你猜”,由老师描述的某个功能区的特征,判断这是哪个功能区。 落实教学目标2 通过小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对重要城市功能区的特征记忆更加深刻
过渡 提问:大脑功能区的排列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那么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以大脑功能区为基础进行知识迁移,意识到城市的功能区的组合分布也是有规律的。 由教学目标2过渡到教学目标3
三、介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原因 小活动:模拟土地拍卖给出位于城市中心、城市外缘的三个地块,让学生判断修建大型商场、住宅小区和工业园区各需哪个地块。;通过学生发言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各项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与学生一起画图进行巩固。 参与活动:模拟土地拍卖。以开发商的身份评估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理想区位。在讨论中理解各项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落实教学难点
四、其他原因 以北京为例,介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结合在北京生活的体验,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社会和行政原因 落实教学目标3
五、小结 知识迁移:大脑功能区是各功能区有规律的组合;那么城市也有功能区,且功能区的分布也有规律,因此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是城市功能区有规律的组合。 由大脑功能区进行知识迁移,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落实教学目标1使学生形成整节课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附录:
读图思考
图2.2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