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2 16:58: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明清皇宫
1.北京城:曾是元、明、清三朝的都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北京城由京城、皇城和宫城三大部分构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故宫
(1)主要布局: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www.21-cn-jy.com
(2)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1·c·n·j·y
二、雄伟的长城
目的 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防御。
概况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地位及作用 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问题1】 为什么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探究:用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表现,用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颜色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寓意。紫禁城的墙为红色,这是表示庄重尊严的色调。瓦多为黄色,“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皇帝也是万民之本,所以皇宫多用黄色。周围平民百姓居住的只能是灰墙灰瓦的房子,更显出皇室的高贵和威严。21教育网
【问题2】 明长城和秦长城有哪些异同点?
探究:相同点。①都是为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进攻而修筑的。②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建筑之一。③都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21cnjy.com
主要不同点。①抵御的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不同。秦朝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而明朝是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防御。②东西起止点不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③修建长城的材料不同:秦长城多用泥土夯筑而成,经长期的侵蚀废毁,仅存一些遗迹;明长城大部分用砖石砌筑,故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多为明长城。
1.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是(  )。
A.元太祖  B.明太祖  C.明成祖  D.皇太极
答案:C
2.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城,皇帝住在(  )。
A.宫城 B.京城 C.皇城 D.外城
答案:A
3.你在关于明清历史的影视作品中一定看过“金銮宝殿”,它给人以威严的感受。“金銮宝殿”指的是(  )。21·cn·jy·com
A.中和殿 B.保和殿 C.太和殿 D.乾清宫
答案:C
4.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朝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山海关 B.居庸关 C.嘉峪关 D.陇西
答案:C
5.根据以下提示判断出的古代建筑是(  )。
提示一:全长六千多千米
提示二:军事防御功能
A.赵州桥 B.秦兵马俑 C.故宫 D.长城
答案:D
6.下段文字摘自一位导游写的关于“北京一日游”的解说词,其中有五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
明朝在元都城和林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了新的北京城。清朝入关后继续定都北京。北京城有三重,由里向外,依次为京城、皇城和宫城。城内有气象庄严的太庙和社稷坛,太庙祭祀神灵,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清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200年的时间修筑长城。经郑成功等著名将领加固增设,长城沿线声势联结,“精坚雄壮”。
(1)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5)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答案:(1)错误:和林;改正:大都。
(2)错误:由里向外;改正:由外向里。
(3)错误:神灵;改正:祖先。
(4)错误:清朝;改正:明朝。
(5)错误:郑成功;改正:戚继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