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新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三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必备干货
课标解读
1、知道矿产资源开发对工业区经济的作用。
2、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知道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
3、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目 录
CONTENT
01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02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2—23 “多特蒙德计划”目标构成
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德国第七大城市。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特蒙德的煤炭和钢铁两大支柱产业相继陷入危机。
为应对经济衰退,多特蒙德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2000年,多特蒙德启动了“多特蒙德计划”,旨在通过该计划振兴地区经济,推动城市转型。
该计划共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给予高科技企业最优条件,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二是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三是改造旧城区,将旧工业区转型为新的生活场所和科技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在“多特蒙德计划”的刺激下,多特蒙德现已成为德国新兴科技产业中心,完全摆脱了原本的重工业经济模式,其大学数量在鲁尔区也遥遥领先。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城市空间功能的转型,多特蒙德现已成为拥有现代化科技园和宜居的高品质住宅区的现代化城市。
1、“多特蒙德计划”将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列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高品质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大学教育要走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列,在塑造城市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2、我国有不少资源枯竭型城市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的难题。多特蒙德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启示?
当自然资源大部分被耗尽时,资源型城市就会进入衰退期, 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加工、 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修复治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等方面因地制宜,有效改革,取得成效。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土地面积4953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人口约530万(2018年),占全国总人口的7%。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
图2—24 鲁尔区城市分布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埋藏浅。19世界上半叶,该地区开始大规模采煤和炼钢,逐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在德国经济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区的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工、机械、化肥、建材的发展,形成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综合体。与此同时,纺织、服装、啤酒也迅速发展起来。
图2—25 鲁尔区煤炭资源分布及铁矿石来源
图2—26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
讲练结合
该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
1、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石油化学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2、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B.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C.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D.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1.两地的主要矿产资源是煤炭和铁矿,故适宜发展钢铁、机械工业。
2.两工业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区,且各工业部门之间有明显的生产联系,故其工业集聚主要是为节省运输成本,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两地区均接近原料、燃料基地,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
1.BC 2.BD
读图2—25、图2—26及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交通,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54页)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形成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生产结构单一的重化工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使得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并进一步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55页)
图2—27 今日的莱茵河
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德国865千米,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流经鲁尔区的莱茵河,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鲁尔区的重化工企业,不但从莱茵河取水,而且又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致使莱茵河水质恶化,更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虾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煤钢危机,鲁尔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今日的鲁尔区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图2—28 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
讲练结合
煤炭转化率=(煤炭发电+焦炭)/煤炭总产量。山西省围绕煤炭资源进行了能源的深层次开发、 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1、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能( )
①减轻当地环境污染 ②减轻黄河水运压力
③提高煤炭转化率 ④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第 1题,煤炭的深加工,当地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剧了当地环境污染;山西煤炭外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与减轻黄河水运压力无关;电力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炼焦业的发展,提高了山西省煤炭的转化率;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 2题,工业结构以能源、冶金、化工为主,对原有轻工业进行调整无法解决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极易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且山西缺水,大力发展钢铁工业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如煤矸石用于发电、 供热、 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干燥后再利用等措施可有效减轻生态环境问题; 缩小煤炭的开采量会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1、D 2、C
2、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 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对原有轻工业进行调整
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 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
D. 缩小煤炭的开采量
1、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7、58页)
资源枯竭阶段以前是区域发展模式的衰退期,同时,又可能成为该区域发展的再生期。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区域综合治理,鲁尔区对传统重化工业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布局不再沿袭以往的“就煤模式”,而是立足水运,在莱茵河港口城市兴建企业。转型初期,以汽车、机械、塑胶等部门为重点,随后积极发展零售、旅游、传媒、咨询等服务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鲁尔区受到较大冲击,此后转型发展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
(57、58页)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内因: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等;
外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区域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输入、钢铁市场需求萎缩、钢铁工业的竞争和新材料出现等。
(2)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电子、新能源、汽车、环保、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3)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区域内产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等。
(57、58页)
图2—29 鲁尔区改造后的发电厂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振兴计划对旧工业区的具体措施
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再现工业区的历史,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
注重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加快老企业的改造以及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图2—31 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分布示意
讲练结合
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 , 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 草场资源丰富。 近年来, 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缩影。
1、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水资源枯竭 B.煤炭资源枯竭
C.耕地资源枯竭 D.草场资源枯竭
2、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
A. 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 B. 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产业 D. 光伏设备制造业和生态农业
解析: 第 1题,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 , 因此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煤炭资源枯竭。 水资源、耕地资源和草场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下不会枯竭。
第 2 题, 石嘴山市的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和草场资源丰富, 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光伏设备制造业和生态农业。
答案 18、B 19、D
1、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59、60页)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从外部环境来看,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德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乏力,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力增长迅速;从德国自身来看,也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双重压力,以及制造业规模相对萎缩等现象。
(2)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其规划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有哪些启示?
由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力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
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 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60页)
图2—33 焦作市在我国的位置
图2—34 焦作市旅游资源分布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田面积广,储量大,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主要的传统产业多属于能源、原材料加工。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60页)
传统工业区
1、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2、分布: 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辽中南
3、特征:工业部门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纺织为主,大型企业为主。
考点拓展
不利区位
1、工业过于集中,**资源、能源短缺,用地、用水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2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生产效率低下;
3、产能落后,工业结构单一,工厂规模较大,转变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困难,市场适应性差,市场竞争激烈或需求缩小;
4、交通拥挤。
治 理 措 施
1、①调整工业布局,使工业适度分散;
②关闭或转移需原材料多、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迁入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③开发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园;
④ “三废”达标排放,加大治污力度,美化环境;
2、发展科技,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
3、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更新设备,产能重组,提高品牌意识,加强自主营销,提高企业竞争力;
4、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型城市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重点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处理和安置好下岗人员再就业。
考点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