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高二地理上册同步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高二地理上册同步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33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6 11: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新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必备干货
课标解读
1、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2、运用资料,掌握长江流域的流域特、环境保护和协作开发。
目录
CONTENT
01
长江流域概况
02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03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1、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有专家说,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局。议一议,你有哪些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利用长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污染企业进行关闭或搬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绿色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开展大气、水、土壤和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加强中上游的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按照上下游一体化保护原则,邻近省份建立区域协商机制;依托黄金水道,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走特色发展、优势发展、错位发展和协同发展的路子, 促进流域内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以中心城市带动重点城市和支点城市发展,以重点城市带动支点城市和卫星城发展。 加强《长江保护法》立法工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长 江
一、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经我国1/5的陆地面积,养育了我国1/3的人口。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是我国的“粮仓”。
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长江流域,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图3—18 沱沱河景观
图3—19 荆江河段卫星影像
图3—20 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
一、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源头属于典型的高寒气候,四季如冬,干燥寒冷,气压低,日照长,多冰雹大风。
金沙江长3464千米,落差约5100米,约占长江落差的95%,河床比降大,滩多流急,峡谷地区呈典型的立体气候。
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
洞庭湖、巢湖、太湖,既是灌溉水源,又是调蓄洪水的天然水库,由于泥沙淤积、垦殖等原因,湖泊面积萎缩。
(91页)
1、说出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想一想,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有哪些优势自然资源
上游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如攀枝花铁矿、六盘水煤矿、自贡天然气等。中游是重要粮棉基地,金属矿资源丰富,如大冶铁矿、水山口铅锌矿。长江下游是鱼米之乡,土地资源丰富。
3、议一议,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长江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沟通东中西三大地区,构成广阔的水运网。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旅游资源丰富,沿江地带工农业发达,布局了一大批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建材等企业。长三角拥有江北嘴、陆家嘴两大金融中心,是世界制造、航运、金融和商贸的中心,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向南北辐射,将我国南北经济结为一体。
(91页)
1、云南西北部地形特点?请说出判断理由。
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2、为了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寻找地下水。
3、请你说出支持或反对建设水电站的理由。
支持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农业抗旱能力。
反对理由: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诱发地质灾害;淹没土地,当地居民被迫搬迁。
讲练结合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更要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92、93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5年4月国家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该城市群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战略定位是我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基础扎实,矿产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是老工业基地和中部经济中心,产业体系相对成熟,现已形成以光电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的“金三角”,综合经济实力占到湖南的2/5。南昌一九江工业走廊是江西加工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需要突出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完善合作机制,引领带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协调互动发展,促进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开放合作深化。
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加快武汉一九江、长沙一南昌等城际铁路建设,形成环状快速铁路交通网,构建2小时经济圈。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是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大体上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依托水运发展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量为1.9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宜昌以上河段,特别是三峡段和金沙江段。
考点拓展
水力资源梯级开发
在径流量稳定、落差大、水流急的河段,依地势高低依次建设多个水电站(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充分利用当地水能发展炼铝、化学等高能耗工业,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提高防洪标准,发展生态旅游、航运、灌溉、养殖,是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常见方式。
水库:蓄清(枯水期)、排混(丰水期)
评价:水利枢纽
有利影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1、大坝上游:水位上升,水深增加,流速变缓,增加通航里程,提高通航能力,增加新旅游景点。
2、大坝下游:①防洪 抵御洪涝灾害,减轻泥沙淤积,改善下游平原生态环境 。
②发电 Ⅰ、提供动力,当地形成工业走廊(冶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Ⅱ、水电替代火电,少占耕地(废渣),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提供清洁能源,减轻酸雨危害和环境污染。
Ⅲ、增加枯水期水量,减小水位季节变化,提高通航能力,改善水质 。
③灌溉 提供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抗旱能力。
3、库区 ①养殖②保护森林,改善环境质量;增加库区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 改善气候。
不利影响
1、库区: ①淹没土地,影响某些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人口搬迁费用大。
② 流水沉积作用增强,上游河床上升,库区泥沙淤积,易出现江心洲(沙洲)。
③增加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率,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④若水库遭破坏,导致下游洪涝灾害;
2、大坝下游: ①沿岸平原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加重。
②河口三角洲海水倒灌,咸潮加剧;地下水变质,盐渍化加重,增速减慢甚至海岸线侵蚀后退。
③河口海域渔业减产。
考点拓展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
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洪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包括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白、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不到100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46.7亿吨,增长了约2.5倍。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鳍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过度捕捞鱼虾,白鳍豚食物来源减少;人类过度开发长江,白鳍豚的柄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白鳍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繁殖能力减弱:过往船只多,船只威胁白鳍豚的生存,人类乱捕乱杀。
(96、97页)
2、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生态价值:调节气候(增加湿地附近地区水汽含量,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蓄洪水(削峰补枯,调节径流);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②、经济价值: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提供水源和水运③、社会价值:旅游观光、教育科研
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会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①生态环境恶化:湖面缩小,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劣。②削弱其调节气候(气候变干,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调蓄洪水(洪涝灾害加剧)、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航运(径流量减少,航道断航)、供水(地下水位下降)、水产业(动植物资源减少)等社会经济价值。
(96、97页)
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
二是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信息共享,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是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开发地区、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激发沿江省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
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
鱼米之乡——洞庭湖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沉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但目前面临着湖泊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等问题。
湖 泊 萎 缩
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
②暴雨、洪水倒灌致泥沙淤积;
③上游植被破坏,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
④人口增长,诱发大规模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是湖泊萎缩主要原因。
考点拓展
(98、99页)
图3—28 洞庭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面变化对比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98、99页)
洞庭湖水域广阔,丰水季节能够大量蓄洪,干旱季节有助维护长江主航道的水位,湖区湿地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洞庭湖区更是全国文明的“鱼米之乡”。
清朝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世界50—80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30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惜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 支流,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 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田纳西河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增加,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到20世纪初期,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
(99、100页)
1933年,美国针对田纳西河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从此,田纳西河流域进入一个全面和系统的梯级开发和治理时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配合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水电。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梯级开发工程,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田纳西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经过对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和综合治理,危害多年的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已达到全美的平均水平。
(99、100页)
1、在图3-29上找出田纳西河,确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大体位置与范围,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①西半球的中低纬,美国东南部,临近距墨西哥湾,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季节变化大,洪涝频发。③上游山区落差大,来水快。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航运条件差。
(99、100页)
2、田纳西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哪些重要意义
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河段集中建设多个大坝和水库,汛期时可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对下游的冲击,起到很好的防洪效果。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经验。讨论其对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哪些启示。
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结合本水电能源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城市垃圾集中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99、100页)
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
1、设置专门机构统筹协调 ,健全法规,完善管理,促使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电和水运,以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① 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体系,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平整土地,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修建水库,控制来水来沙,提高防洪能力,开发水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中游: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疏浚河道,裁弯取直(荆江),加固堤坝;开挖河道,增加入海口(海河)。
加大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监测系统(地理信息技术),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重视灾害重建和防疫。
② 吸引投资,加大开发力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利用廉价水电和便利水运,建立以高能耗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促进旅游业发展,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上游:水能,中下游:航运、灌溉),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视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保护水质,安全供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考点拓展
1、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①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②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④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微电子工业 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建设商品粮基地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解析: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还不能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结构;水电梯级开发后,河流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流域综合开发的内容很广泛,但目前红水河流域技术力量还较薄弱,不适合发展微电子工业。另外,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不适合在南方种植。
答案:1、D 2、A
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
河流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
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河谷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重点。
①湿润山区地带,如长江上游,人类不合理活动,例如垦荒、开矿、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要注意水土保持工作。
②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宜开发水力资源。
③干旱地区, 如宁夏平原、河套地区,大面积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应合理灌溉,保护生态环境。
④密西西比河下游的两岸平原: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发展种植业。
考点拓展
易 混 释 疑
水利工程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举 例
①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③尼罗河阿斯旺水利枢纽:主要目标是灌溉,而不是防洪。
考点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