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B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本卷共32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E>C B、A、D同族
C、A、B同周期 D、C、F化学性质不相似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原子序数E>C,故选项说法正确。B、A、D位于同一纵行,则A、D同族,故选项说法正确。C、A、B位于同一横行,位于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D、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14,中子数是122。它与我们常用于核反应中的核燃料铀-235相比,不同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十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A、新核素铀-214,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14,中子数是122,铀-235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它们的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B、新核素铀-214、核燃料铀-235均属于铀元素形成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C、新核素铀-214、核燃料铀-235均属于铀元素形成的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错误。D、新核素铀-214、核燃料铀-235均属于铀元素形成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故选:A。
3、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丙、丁为同一种原子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A、甲、乙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丁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甲、丙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丁、丙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4、下列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硝酸 HNO3 硫酸 H2SO3 盐酸 HCl
B 氧化钙 CaO 五氧化二磷 P2O5 二氧化硫 SO3
C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钾 KOH 氢氧化钙 CaOH
D 氯化钡 BaCl2 氯化锌 ZnCl2 硫酸铜 CuS04
【答案】D
【解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是正确解答有关化学式书写问题的关键。
【详解】A、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不合题意;B、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不合题意;C、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不合题意;D、该选项中的化学式书写均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5、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AMS)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A、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反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反电子构成
C、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反电子构成
D、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A
【解析】根据“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解题的关键是在知道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
【详解】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因为氢原子是由1个带正电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所以反氢原子是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反电子构成。故选:A。
6、在抗击新冠疫情中,75%的医用酒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的杀死新冠病毒,因此成为人们消毒杀菌的主要药品。下列关于医用酒精说法正确的是(▲)
A、75%医用酒精属于化合物
B、一个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9.2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8g
【答案】D
【解析】A、75%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x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A、75%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6O,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x2):(16x1)=3:2,故选项说法错误。D、9.2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x x100%=4.8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7、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答案】C
【解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判断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判断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然后去选择答案。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人体中元素的含量以及空气中元素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所以选择由N、O、Al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选:C。
8、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A、只由CO组成的纯净物 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C、只由CO2组成的纯净物 D、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根据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CO、CO2和O2,其中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12:16=3:4和12:(16x2)=3:8,所以不可能是某一种物质,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物,因为那会使碳、氧的质量比大于3:5。即混合物中必然是一个的比小于3:5,而另一个大于3:5;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混合气体成分的确定,熟悉含C、O元素的气体、学会利用极限法和平均值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CO、CO2和O2,其中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12:16=3:4和12:(16x2)=3:8,所以不可能是某一种物质,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物,因为那会使碳、氧的质量比大于3:5,即混合物中必然是一个的比小于3:5,而另一个大于3:5;该混合物可能是CO、CO2的混合气体,CO、O2的混合气体,CO、O2和CO2的混合气体,分析各选项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9、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该化合物中含有N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是一种单质 B、1个N中共含有35个质子
C、1个N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D、1个N中共含有35个电子
【答案】B
【解析】根据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x5=35,N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的辨识等,注意理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A、N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A错误;B、每个N中含有35个质子,故B正确;C、1个N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C错误;D、每个N中含有36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B。
10、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质量为a kg,1个12CO2的质量为b kg,若以12CO2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详解】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可知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选:C。
11、有一包含有杂质的硫酸铵[(NH4)2SO4]样品,经过分析可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可能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A、NH4HCO3 B、NH4NO3 C、CO(NH2)2 D、NH4Cl
【答案】A
【解析】先求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与20%比较,然后利用平均值法则解决并判断。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解题时要细心,计算准确。
【详解】(NH4)2SO4的含氮量为: x100%≈21%,因此混入的化肥应小于20%,A、NH4HCO3的含氮量为:x100%≈17.1%,小于20%,故此选项正确;B、NH4NO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100%= 35%,大于20%,故此选项错误;C、CO(NH2)2的含氮量为:x100%≈47%,大于20%,故此选项错误;D、NH4Cl的含氮量为:x100%≈26.19%,大于20%,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
12、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CH4 B、C2H2 C、C2H D、C4H8
【答案】B
【解析】根据C2H4和选项中的四种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熟记相关知识点并认真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
【详解】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5.7%;A、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B、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2.3%;C、C2H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D、C4H8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只有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87%的气体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的C2H4混合,才能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符合条件的是C2H2。故选:B。
13、已知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由该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元素的质量比为
2:3,其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a价,则在此化合物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要计算化合物中元素Y的化合价,首先要确定两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而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需要确定分子中的两种原子的原子个数;利用原子个数比=可确定原子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元素Y的化合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与化合价计算方法在解题中的灵活应用。
【详解】因为X、Y两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2:1,由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元素的质量比为2:3;X、Y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Y3,设化合物XY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X元素为+a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a+xx3=0,解得x=-;故选:B。
14、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 B、NO2 C、SO2 D、ClO2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由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题意,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x2)=71:64,x=3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故RO2的化学式为ClO2。故选:D。
15、由 MgS、MgSO3、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a B、1-a C、1-a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分析】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
【详解】根据等效原理,可以转化为MgS、MgSO3、MgSO4(相当于NaHSO4)组成,则视为两部分MgS和氧元素组成,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1-a。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周期 I A 0
1 I H1.008 Ⅱ A Ⅲ A Ⅳ A Ⅴ A Ⅵ A Ⅶ A 2 He4.003
2 3 Li6.941 4 Be9.012 5 B10.81 6 C12.01 7 N 14.01 8 O16.00 9 F 19.00 10 Ne20.81
3 11 Na 22.99 12 Mg24.31 13 Al26.98 14 Si28.09 15 P 30.97 16 S32.06 17 Cl35.45 18 Ar 39.95
(1)从表中查出元素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2)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
(3)第三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 (填元素符号)。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5)表中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
【答案】(1)39.95; (2)10; (3)Na、Mg、Al; (4)BD; (5)质子数不同
【解析】【分析】【详解】 (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答案为:39.95;
(2)图中位于第2周期、第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为19.00-9=10,故答案为:10;(3)第三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镁、铝;故答案为:Na、Mg、Al;(4)A、C和Ne不在同一族,化学性不相似;B、Be和 Mg在同一族,化学性相似;C、Al和 Si不在同一族,化学性不相似;D、F和Cl在同一族,化学性相似。故选:BD;(5)元素种类决定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表中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1)39.95; (2)10; (3)Na、Mg、Al; (4)BD; (5)质子数不同。
17、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经科研人员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组成一致。
(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
(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下列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 。
A、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 D、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3)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优势在于 ▲ 。
【答案】(1)36:5; (2)D; (3)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解析】【分析】【详解】(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x6n):(1x10n)=12:5;故答案为:36:5;(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故答案为:D;(3)该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优势在于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答案为: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36:5; (2)D; (3)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18、在α粒子(含2个质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1)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 。
【答案】(1)B; (2)质子
【解析】(1)根据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进行分析;(2)根据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详解】(1)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答案为:B;(2)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故答案为:质子。故答案为:(1)B; (2)质子。
19、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请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离子 H+ Na+ Mg2+ OH- Cl- SO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 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 +1 +2 -1 -1 -2H、Na、Mg、OH、Cl、SO4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酸 碱 盐
HCl H2SO4 NaOHMg (OH)2 MgCl2Na2SO4
(1)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 ▲ 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2)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 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 。
【答案】(1)化合价; (2)Fe2+
【解析】【分析】【详解】(1)化学式的书写主要是利用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排列,并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硫酸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Fe2+。故答案为:(1)化合价; (2)Fe2+。
20、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苯并咪唑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 性质。
(3)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答案】(1)有机物; (2)物理; (3)40%
【解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有机物的概念、物质性质的分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苯并咪唑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有机物。(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该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3)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100%=40%。故答案为:(1)有机物; (2)物理; (3)40%。
21、考古时常用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来推测生物的死亡年代。
(1)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内 ▲ 不相同。
(2)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14,使地球上碳-14总量能基本保持不变。从氮-14变成碳-14,其原子核内部粒子的变化情况 ▲ 。
【答案】(1)中子数; (2)质子数减少,中子数增加
【解析】【分析】【详解】 (1)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2)氮-14变成碳-14,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不变,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其原子核内部粒子的变化情况是质子数减少,中子数增加。故答案为:(1)中子数; (2)质子数减少,中子数增加。
22、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A、B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A【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0.5g【用法】口服【用量】每日3次,一次 ▲ 片
B【主要原料】碳酸钙 氧化镁 硫酸锌 硫酸铜 维生素等【含量】每片含钙280mg 镁99.7mg 锌3.08mg 铜0.51mg等 【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请根据提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2)每片B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 mg。
(3)按照B的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 ▲ 片。
【答案】(1)430 ; (2)700 ; (3)4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的化学式量是其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根据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其化学式量为:12x12+1x22+16x14+40x1=430;(2)已知钙元素的质量,可根据钙在碳酸钙中的质量分数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具体过程为:280mg÷40%=700mg;(3)按B的说明用量服用,每天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280mg/片x2片=560mg。若改用葡萄糖酸钙,补充相同质量的钙元素需要服用的药量为:560mg÷[0.5/片x(x100%)x3]≈4片。故答案为:(1)430; (2)700; (3)4。
23、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
(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填“矿物质”或“腐殖质”)
(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3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1),氦-3原子内有 ▲ 个电子。
(3)若把两个氦-3原子砸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图2),这种现象叫做 ▲ 。(填“氦核的裂变”或“氦核的聚变”)
【答案】(1)矿物质; (2)2; (3)氦核的聚变
【解析】(1)腐殖质指的是被生物分解时候的剩余的富含大量对植物有利作用的土壤所含的物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直接的正面作用。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3)根据裂变和聚变的定义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较小,了解原子结构和矿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2)氦-3的原子序数为2,即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它的原子内有2个电子;(3)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氦-3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原子,这种现象叫氦核的裂变。故答案为:(1)矿物质; (2)2; (3)氦核的聚变。
24、方便面方便、可口,很受人们青睐,但其中油脂含量若超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据了解,健康饮食标准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以25~30g为上限。回答下列问题。
产品详解
美味产品重要产品解读
产品名称:火鸡面
口味:甜辣鸡肉味
净含量:105g
保质期:10个月
料包数量:1袋调味包
贮藏条件:置于阴凉干燥处
(1)油脂可以由亚麻酸和其他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获得,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18H32O2,通过计算得出
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如图为某品牌方便面的包装信息,经检验其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约为20%,方便面的油脂摄入占一
天中总油脂的一半,试判断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 。
【答案】(1)27:4:4; (2)不符合健康标准
【解析】【分析】【详解】(1)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18H32O2,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x18):(1x32):(16x2)=27:4:4故填:27:4:4。(2)105gx20%=21g,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能够提供21g油脂,大于一天中总油脂的一半,不符合健康标准。答:不符合健康标准。故答案为:(1)27:4:4; (2)不符合健康标准。
25、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其自身内部燃料时,它将迎来死亡的时刻,在一次巨大的爆发之后形成每立方厘米的质量达一亿吨的黑洞或中子星。大恒星演变为中子星时,在巨大的压力下,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内,与 ▲ (填“质子”或“中子”)电性中和,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构成,原来的原子结构将不复存在,那么发生的这个变化 ▲ (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质子; 不属于
【解析】【分析】【详解】大恒星演变为中子星时,在巨大的压力下,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内,带负电荷的电子与原子核内带正电荷的质子电性中和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但这个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不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质子; 不属于。
26、尿素是一种常见氮肥,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氮元素质量分数为46.6%,每个尿素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则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其分子中氮原子有 ▲ 个。
【答案】60; 2
【解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分子结构来分析。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其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60; 2。
27、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试回答:
A的元素符号 ▲ 。
C元素组成气体物质的化学式 ▲ 。
A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
【答案】Mg; Ar; MgCl2
【解析】根据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所以A是镁元素,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所以B是氢元素,C原子和D-都比氢原子多17个电子,所以C是氩,D是氯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验证即可。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所以A是镁元素,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所以B是氢元素,C原子和D-都比氢原子多17个电子,所以C是氩,D是氯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元素符号是Mg;C元素组成气体物质的化学式是Ar;A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故答案为:Mg; Ar; MgCl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1932年,美国化学大师 Linus Pauling提出电负性(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Linus Pauling假定F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Pauling建立的有关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2.1
Li:1.0 Be:1.5 B:2.0 C:2.5 N:3.0 O:3.5 F:4.0
Na:0.9 Mg:1.2 Al:1.5 Si:1.8 P:2.1 S:2.5 Cl:3.0
K:0.8 Ca:1.0 Ga:1.6 Ge:1.8 As:2.0 Se:2.4 Br:2.8
Rb:0.8 Sr:1.0 In:1.7 Sn:1.8 Sb:1.9 Te:x I:2.5
Cs:0.7 Ba:0.9 TI:1.8 Pb:1.9 Bi:1.9 Po:2.0 At:2.2
Fr:0.7 Ra: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和同一纵行中的递变规律: ▲ 。
(2)预测Te元素x的取值范围 ▲ 。
(3)观察上表可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 ▲ (填“强”或“弱”),该元素的原子 ▲ (填“失电子”或“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4)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AlCl3物质 ▲ (填“是”或“不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2.0≤x≤2.4; (3)强; 失电子; (4)不是
【解析】(1)根据表格内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表格内的数据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解答;(3)电负性表示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所以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由表中数据可知,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4)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根据Al与Cl的电负性差值判断。
【分析】本题考查电负性及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等,题目难度中等,清楚主族元素电负性的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
【详解】(1)由表格内的数据可知,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故填: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2)由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Te元素x的取值范围介于Se和Po之间,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2.0≤x≤2.4;(3)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大。(4)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表中数据可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Cl的电负性为3.0,Al的电负性为1.5,二者的电负性差值为1.5,小于1.7,所以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2.0≤x≤2.4; (3)强; 失电子; (4)不是。
29、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
(3)从原子变化上看,上述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 。
(4)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B、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
【答案】(1) AC; (2)质子; (3)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 (4)C
【解析】(1)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3)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A、根据有的原子不含有中子分析;B、根据有的原子质子、中子不同分析;C、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D、根据原子中正负电荷相抵消考虑。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难度不大,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即可。
【详解】(1)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是因为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说法正确。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性相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说法错误。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是因为原子内部有体积小质量大的微粒,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C说法正确。(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因此打出了一个质子;(3)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4)A、普通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误;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碳-13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故B错误;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故C正确;D、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并非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故D错误。故答案为:(1) AC; (2)质子; (3)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 (4)C。
30、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k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
【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表中的数据来分析;(3)根据前面得到的结论分析解答;(4)在科学探究中,使用不同的器材多次完成实验,可以收集到多组数据,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为NO,亚硝酸根显一1价,其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得到:x+(-2)x2=-1,解得:x=+3价。(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故答案为:(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31、32题各6分,共12分)
31、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4月,我国21个省市空气中都监测到微量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铯(Cs)。小明对铯元素产生好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1)铯单质色白质软、熔点低,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生成氧化铯,铯不与氮气反应,但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铯单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 。
(2)自然界中铯主要以氯化铯(CsCl)存在。其中氯的化合价是-1价,则氧化铯的化学式为 ▲ 。
(3)未来的新型航天工具——“铯离子火箭”的原理是:铯蒸气在火箭中被“加工”成铯离子,经磁场加速,从喷管向尾部喷射出去,由于力的作用是 ▲ 的,从而使火箭获得前进的动力。
【答案】(1)铯能与氧气反应(或不与氮气反应,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 (2)Cs2O ; (3)相互
【解析】【分析】【详解】(1)化学性质就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题意铯单质的化学性质有:铯能与氧气反应,不与氮气反应,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故答案为:铯能与氧气反应(或不与氮气反应,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2)氯化铯的化学式为:CsCl,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其中铯元素显+1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铯的化学式为:Cs2O;故答案为:Cs2O;(3)未来的新型航天工具——“铯离子火箭”的原理是:铯蒸气在火箭中被“加工”成铯离子,经磁场加速,从喷管向尾部喷射出去,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使火箭获得前进的动力;故答案为:相互。故答案为:(1)铯能与氧气反应(或不与氮气反应,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 (2)Cs2O ; (3)相互。
32、已知一个CO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
(1)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用m,n表示)。
(2)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3)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答案】(1); (2)1:2; (3)11:14
【解析】已知一个CO分子质量为n千克,一个CO2分子质量为m千克,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n-(m-n)kg=2n -m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而求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根据同种元素的原子,元素的质量比与原子个数比相等、结合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已知一个CO分子质量为n千克,一个CO2分子质量为m千克,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n-(m-n)kg=(2n-m)kg;若以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假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为1个分子,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3)假设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mg,则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gx):(mg x)=11:14。故答案为:(1); (2)1:2; (3)11: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B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本卷共32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E>C B、A、D同族
C、A、B同周期 D、C、F化学性质不相似
2、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14,中子数是122。它与我们常用于核反应中的核燃料铀-235相比,不同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3、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丙、丁为同一种原子
4、下列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硝酸 HNO3 硫酸 H2SO3 盐酸 HCl
B 氧化钙 CaO 五氧化二磷 P2O5 二氧化硫 SO3
C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钾 KOH 氢氧化钙 CaOH
D 氯化钡 BaCl2 氯化锌 ZnCl2 硫酸铜 CuS04
5、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AMS)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A、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反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反电子构成
C、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反电子构成
D、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6、在抗击新冠疫情中,75%的医用酒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的杀死新冠病毒,因此成为人们消毒杀菌的主要药品。下列关于医用酒精说法正确的是(▲)
A、75%医用酒精属于化合物
B、一个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9.2g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8g
7、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8、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A、只由CO组成的纯净物 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C、只由CO2组成的纯净物 D、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9、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该化合物中含有N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是一种单质 B、1个N中共含有35个质子
C、1个N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D、1个N中共含有35个电子
10、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质量为a kg,1个12CO2的质量为b kg,若以12CO2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11、有一包含有杂质的硫酸铵[(NH4)2SO4]样品,经过分析可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可能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A、NH4HCO3 B、NH4NO3 C、CO(NH2)2 D、NH4Cl
12、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CH4 B、C2H2 C、C2H D、C4H8
13、已知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由该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元素的质量比为
2:3,其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a价,则在此化合物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14、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 B、NO2 C、SO2 D、ClO2
15、由 MgS、MgSO3、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a B、1-a C、1-a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周期 I A 0
1 I H1.008 Ⅱ A Ⅲ A Ⅳ A Ⅴ A Ⅵ A Ⅶ A 2 He4.003
2 3 Li6.941 4 Be9.012 5 B10.81 6 C12.01 7 N 14.01 8 O16.00 9 F 19.00 10 Ne20.81
3 11 Na 22.99 12 Mg24.31 13 Al26.98 14 Si28.09 15 P 30.97 16 S32.06 17 Cl35.45 18 Ar 39.95
(1)从表中查出元素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2)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
(3)第三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 (填元素符号)。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5)表中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
17、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经科研人员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组成一致。
(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
(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下列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 。
A、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 D、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3)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优势在于 ▲ 。
18、在α粒子(含2个质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1)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 。
19、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请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离子 H+ Na+ Mg2+ OH- Cl- SO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 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 +1 +2 -1 -1 -2H、Na、Mg、OH、Cl、SO4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酸 碱 盐
HCl H2SO4 NaOHMg (OH)2 MgCl2Na2SO4
(1)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 ▲ 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2)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 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 。
20、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苯并咪唑从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 性质。
(3)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21、考古时常用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来推测生物的死亡年代。
(1)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内 ▲ 不相同。
(2)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14,使地球上碳-14总量能基本保持不变。从氮-14变成碳-14,其原子核内部粒子的变化情况 ▲ 。
22、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A、B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A【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0.5g【用法】口服【用量】每日3次,一次 ▲ 片
B【主要原料】碳酸钙 氧化镁 硫酸锌 硫酸铜 维生素等【含量】每片含钙280mg 镁99.7mg 锌3.08mg 铜0.51mg等 【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请根据提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2)每片B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 mg。
(3)按照B的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用 ▲ 片。
23、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
(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填“矿物质”或“腐殖质”)
(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3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1),氦-3原子内有 ▲ 个电子。
(3)若把两个氦-3原子砸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图2),这种现象叫做 ▲ 。(填“氦核的裂变”或“氦核的聚变”)
24、方便面方便、可口,很受人们青睐,但其中油脂含量若超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据了解,健康饮食标准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以25~30g为上限。回答下列问题。
产品详解
美味产品重要产品解读
产品名称:火鸡面
口味:甜辣鸡肉味
净含量:105g
保质期:10个月
料包数量:1袋调味包
贮藏条件:置于阴凉干燥处
(1)油脂可以由亚麻酸和其他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获得,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18H32O2,通过计算得出
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如图为某品牌方便面的包装信息,经检验其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约为20%,方便面的油脂摄入占一
天中总油脂的一半,试判断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 。
25、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其自身内部燃料时,它将迎来死亡的时刻,在一次巨大的爆发之后形成每立方厘米的质量达一亿吨的黑洞或中子星。大恒星演变为中子星时,在巨大的压力下,电子会被压缩到原子核内,与 ▲ (填“质子”或“中子”)电性中和,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构成,原来的原子结构将不复存在,那么发生的这个变化 ▲ (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
26、尿素是一种常见氮肥,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氮元素质量分数为46.6%,每个尿素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则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其分子中氮原子有 ▲ 个。
27、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试回答:
A的元素符号 ▲ 。
C元素组成气体物质的化学式 ▲ 。
A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1932年,美国化学大师 Linus Pauling提出电负性(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Linus Pauling假定F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inusPauling建立的有关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2.1
Li:1.0 Be:1.5 B:2.0 C:2.5 N:3.0 O:3.5 F:4.0
Na:0.9 Mg:1.2 Al:1.5 Si:1.8 P:2.1 S:2.5 Cl:3.0
K:0.8 Ca:1.0 Ga:1.6 Ge:1.8 As:2.0 Se:2.4 Br:2.8
Rb:0.8 Sr:1.0 In:1.7 Sn:1.8 Sb:1.9 Te:x I:2.5
Cs:0.7 Ba:0.9 TI:1.8 Pb:1.9 Bi:1.9 Po:2.0 At:2.2
Fr:0.7 Ra: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和同一纵行中的递变规律: ▲ 。
(2)预测Te元素x的取值范围 ▲ 。
(3)观察上表可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 ▲ (填“强”或“弱”),该元素的原子 ▲ (填“失电子”或“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4)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AlCl3物质 ▲ (填“是”或“不是”)离子化合物。
29、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
(3)从原子变化上看,上述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 。
(4)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B、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
30、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k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31、32题各6分,共12分)
31、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4月,我国21个省市空气中都监测到微量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铯(Cs)。小明对铯元素产生好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1)铯单质色白质软、熔点低,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生成氧化铯,铯不与氮气反应,但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铯单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 。
(2)自然界中铯主要以氯化铯(CsCl)存在。其中氯的化合价是-1价,则氧化铯的化学式为 ▲ 。
(3)未来的新型航天工具——“铯离子火箭”的原理是:铯蒸气在火箭中被“加工”成铯离子,经磁场加速,从喷管向尾部喷射出去,由于力的作用是 ▲ 的,从而使火箭获得前进的动力。
32、已知一个CO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碳、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
(1)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用m,n表示)。
(2)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3)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