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人的健康
能力提升
1、“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的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2、了解必要的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远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
3、某学校给学生进行体检时,发现了四名学生分别患有色盲、甲型肝炎、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A、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色盲、先天性心脏病
4、将微量蝮蛇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
B、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
D、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产生免疫作用
5、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6、下列有关传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B、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因此不能与病人交谈、握手、一起吃饭
C、性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
D、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7、人体内发生下列变化中不会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移植入异体肾脏 B、肿瘤细胞出现 C、红细胞死亡 D、血糖浓度升高
8、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 ,它是不具有 ▲ 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 。
(3)下图中除“ ▲ ”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9、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主要随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可以感染按蚊,从而导致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含量大幅减少。而且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雌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而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疟疾属于 ▲ 传染病。
(2)疟原虫与沃尔巴克氏菌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 。
(3)下列示意图中能准确表示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产生后代的选项是 ▲ 。
(4)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流行的优势在于 ▲ 。(写出一点即可)
10、据估计,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体中“潜伏”有肺结核分枝杆菌,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经检测表明:这些“潜伏”的细菌并没有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难道细菌对付抗生素还有其他策略 1944年,医生比格发现,现有的抗生素只能消灭正在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微生物学家路易斯进一步检测到:一旦环境残酷,如缺氧、营养缺乏、温度不利生长等,每种细菌都能进入休眠状态。我们可用下图形象地解释细菌对付抗生素的两种策略。
细菌对付抗生素策略一:产生抗药性 细菌对付抗生素策略二:休眠
注:“ ”表示抗生素;“”表示被消灭的细菌
(1)肺结核病患者在免疫学上称之为 ▲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这些身体上“潜伏”肺结核分枝杆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其原因可能是 ▲ 。
(3)若想消灭这些“潜伏”的细菌,可先采取 ▲ 手段去“唤醒”它。(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思维拓展
11、目前“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后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人
使用时间 人数/人 颈肩痛 手腕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障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调查法
B、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的“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健康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C、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眼部不适的比例最高
D、由表可知,长期玩手机会引发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12、右图表示 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的方式为(▲)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 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 HIV 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 HIV D、采集血液检测 HIV抗体
13、给某种动物注射了三种细菌,下图表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动物的血液中细菌个体数的变化(X:给无免疫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Y:给有免疫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Z:给有免疫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弱的细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免疫系统不能防御毒性强的细菌
B、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毒性强的与毒性弱的细菌具有类似的个数变化情况
C、毒性弱的细菌和毒性强的细菌都能在动物体内不断繁殖
D、动物免疫系统可以区分毒性强和毒性弱的两种细菌
14、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细菌培养基(由一些细菌生长所需的物质组成)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h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a b c d e f
处理方法 接种细菌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接种细菌,全表面被醋覆盖 接种细菌 无接种细菌
温度 40℃ 40℃ 40℃ 40℃ 0℃ 40℃
观察结果 全表面呈浑浊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编号a与f比较可知,有细菌则培养基的表面变浑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比抗生素X的强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细菌生长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h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15、破伤风杆菌存在于泥土中,也经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是不致病。当其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的时候,则会大量繁殖并使人和动物患病。由此推测,破伤风杆菌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和生活条件是(▲)
A、自身合成,不需要氧气 B、自身合成,需要氧气
C、从外界吸收,不需要氧气 D、从外界吸收,需要氧气
16、脾位于人体的腹腔内,对人体免疫起重要作用。如果切除脾,人体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感染,而且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不过,切除脾对于器官移植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脾内不仅储藏着大量的淋巴细胞,而且还会产生不少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还是制造对抗移植器官的抗体的原料,把脾切除后,身体失去相当数量的淋巴细胞,抗体产生量明显减少,这对于保护移植器官、防止排异反应十分有利。
(1)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都属于人体内的 ▲ 。
(2)女性脾细胞中有 ▲ 条性染色体。
(3)对做了肾脏移植手术的人而言,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把移植进来的肾脏作为 ▲ 而进行攻击;攻击的方式是通过脾中储藏的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 ▲ 来对抗移植来的肾脏。
(4)去年初冬,我省气温偏高,空气干燥,患病的同学较多。假如你正在患腮腺炎或流感,就传染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你属于 ▲ ;为了防止进一步传染给别人,你的正确做法应是 ▲ 。
(5)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建议易常患感冒的人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 。
17、用小鼠A、B做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图乙反映的是小鼠先后感染同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 ▲ ,原因是 ▲ 。
(2)根据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指导意义 ▲ 理由是什么 ▲ 。
18、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 。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 ,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 。
【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 。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人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19、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存活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别描述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感染病原体后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和 ▲ 。
(2)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 ▲ 。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 ▲ 。
(3)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能比未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存活 ▲ ,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 ▲ 。
(4)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 ▲ 淋巴细胞,使它无法 ▲ 。
20、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时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香烟烟雾PM2.5、一氧化碳等。香烟烟雾 PM2.5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某研究小组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及“绿萝对香烟烟雾 PM2.5是否具有净化作用”的探究活动。
①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放入绿萝后,在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实验舱一侧开有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通入烟雾后,用胶布密封圆孔。实验选用生长旺盛、长势基本一致的绿萝。通入的香烟烟雾量是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
②实验具体操作及72小时时绿萝呈现的状态如表所示:
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
A组 无 通入 密闭 /
B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D组 放置 无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③实验中,每2小时测定实验舱中 PM2.5浓度并记录数据。实验重复3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成如图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应当取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
(2)B、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
(3)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比较A、B两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 ▲ 。
(4)B、C两组实验相比较,在密闭的环境里,绿萝受害症状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出, ▲ 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
(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在卧室内摆放较多的绿色植物,请你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人的健康
能力提升
1、“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的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过劳死的特征及主要的死因解题。
【詳解】猝死直接死因的前五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归结起来都属于心、脑血管病;故答案为:D。
2、了解必要的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远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
【答案】C
【解析】【分析】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詳解】A、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远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A错误;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错误;C、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C正确;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D错误。故选:C。
3、某学校给学生进行体检时,发现了四名学生分别患有色盲、甲型肝炎、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A、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色盲、先天性心脏病
【答案】B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分析】牢记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这样才能与其它疾病进行比较区分。
【詳解】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可见B正确。故选:B。
4、将微量蝮蛇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
B、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
D、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产生免疫作用
【答案】B
【解析】蝮蛇的蛇毒是病原体,相当于抗原,注射到马的体内后,会刺激马的免疫细胞在血清中产生一 种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蝮蛇蛇毒抗体,该抗体只针对蝮蛇蛇毒起作用,对其它病毒不起作用,称为特异性抗体。
【分析】要准确把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詳解】A、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原,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体,故不符合题意。B、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故符合题意。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故不符合题意。D、此血清含有的抗体只是由于蝮蛇的蛇毒刺激马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所以只能解蝮蛇的蛇毒,其他的蛇毒成分与蝮蛇的蛇毒不一样,所以此血清不能抵抗所有蛇的蛇毒,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答案】D
【解析】图中①为注射抗体后的免疫反应,②为注射抗原后的免疫反应过程。当被疯狗咬伤之后,可能感染病毒,需要尽快注射抗体消灭病毒,因为该病毒危害极大;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注射抗原,机体发生免疫功能,可以进行免疫预防,此过程中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分析】本题考查了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分析图表、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詳解】A、当被疯狗咬伤之后,可能感染病毒,需要尽快注射抗体消灭病毒,因为该病毒危害极大,A错误;B、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B错误;C、注射抗原后,机体发生免疫功能,可以进行免疫预防,此过程中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且该种免疫力更持久,D正确。故选:D。
6、下列有关传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
B、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因此不能与病人交谈、握手、一起吃饭
C、性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
D、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是传染病的相关内容,分析解答。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詳解】A、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途径传播。不符合题意。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符合题意。C、性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性病患者通过性传播,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不符合题意。D、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7、人体内发生下列变化中不会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移植入异体肾脏 B、肿瘤细胞出现 C、红细胞死亡 D、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D
【解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分析】此题考查了免疫的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詳解】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当人体内出现异常细胞(肿瘤细胞)、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清除;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以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引起免疫反应。故选:D。
8、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 ,它是不具有 ▲ 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 ▲ 。
(3)下图中除“ ▲ ”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答案】(1)艾滋病病毒;细胞; (2)易感人群; (3)一般接触
【解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考查的重点,多以填空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詳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2)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易感人群。(3)除一般接触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故答案为:(1)艾滋病病毒;细胞; (2)易感人群; (3)一般接触 。
9、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主要随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可以感染按蚊,从而导致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含量大幅减少。而且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雌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而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疟疾属于 ▲ 传染病。
(2)疟原虫与沃尔巴克氏菌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 。
(3)下列示意图中能准确表示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产生后代的选项是 ▲ 。
(4)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流行的优势在于 ▲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血液; (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3)C; (4)可以减少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目标靶明确等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詳解】(1)血液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打针、输血及伤口的感染进行传播。疟原虫是随按蚊叮咬进入血液,属于血液传染病。(2)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沃尔巴克氏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所以他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3)分析题干得知,受感染的雌性蚊子(身体黑色)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身体白色)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身体黑色),故选C。(4)生物防治相比化学防治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化学试剂污染环境,且针对性强。故答案为:(1)血液; (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3)C; (4)可以减少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目标靶明确等。
10、据估计,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体中“潜伏”有肺结核分枝杆菌,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经检测表明:这些“潜伏”的细菌并没有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难道细菌对付抗生素还有其他策略 1944年,医生比格发现,现有的抗生素只能消灭正在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微生物学家路易斯进一步检测到:一旦环境残酷,如缺氧、营养缺乏、温度不利生长等,每种细菌都能进入休眠状态。我们可用下图形象地解释细菌对付抗生素的两种策略。
细菌对付抗生素策略一:产生抗药性 细菌对付抗生素策略二:休眠
注:“ ”表示抗生素;“”表示被消灭的细菌
(1)肺结核病患者在免疫学上称之为 ▲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这些身体上“潜伏”肺结核分枝杆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其原因可能是 ▲ 。
(3)若想消灭这些“潜伏”的细菌,可先采取 ▲ 手段去“唤醒”它。(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答案】(1)B; (2)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或该人免疫力强); (3)给充足营养(或合适温度;充足氧气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结合细菌生物生殖特点以及材料内容思考作答。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题意,灵活的答题。
【詳解】(1)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据此可知,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学上称之为传染源。(2)根据材料“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体中“潜伏”有肺结核分枝杆菌,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经检测表明:这些“潜伏”的细菌并没有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旦环境残酷,如缺氧、营养缺乏、温度不利生长等,每种细菌都能进入休眠状态”。 可以推测这些身体上“潜伏”肺结核分枝杆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或该人免疫力强)。(3)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若想消灭这些“潜伏”的细菌,可先采取给充足营养(或合适温度;充足氧气等合理答案均给分)手段去“唤醒”它。故答案为:(1)B; (2)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或该人免疫力强); (3)给充足营养 (或合适温度;充足氧气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思维拓展
11、目前“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后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人
使用时间 人数/人 颈肩痛 手腕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障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调查法
B、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的“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健康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C、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眼部不适的比例最高
D、由表可知,长期玩手机会引发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答案】D
【解析】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分析】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詳解】A、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题干中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调查法,正确。B、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的“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健康中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C、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眼部不适的比例最高,正确。D、表中数据未显示玩手机会引发心血管疾病。错误。故选:D。
12、右图表示 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的方式为(▲)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 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 HIV 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 HIV D、采集血液检测 HIV抗体
【答案】D
【解析】【分析】【詳解】据图分析可知,在潜伏期时血液中HIV浓度较低,则采取口腔黏液和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难度较大;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较强,机体产生较多的抗体,又因为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因此应该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故选:D。
13、给某种动物注射了三种细菌,下图表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动物的血液中细菌个体数的变化(X:给无免疫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Y:给有免疫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Z:给有免疫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弱的细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免疫系统不能防御毒性强的细菌
B、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毒性强的与毒性弱的细菌具有类似的个数变化情况
C、毒性弱的细菌和毒性强的细菌都能在动物体内不断繁殖
D、动物免疫系统可以区分毒性强和毒性弱的两种细菌
【答案】B
【解析】【分析】【詳解】分析X曲线可知,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说明血液中的细菌数量先下降后快速增加,故毒性强的细菌对无免疫力的动物威胁很大。分析Y曲线、Z曲线可知,两曲线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逐渐下降直到为零的趋势,说明有免疫力的动物能抵御细菌,但分辨不出细菌毒性的强弱。故选:B。
14、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细菌培养基(由一些细菌生长所需的物质组成)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h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a b c d e f
处理方法 接种细菌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 接种细菌,并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 接种细菌,全表面被醋覆盖 接种细菌 无接种细菌
温度 40℃ 40℃ 40℃ 40℃ 0℃ 40℃
观察结果 全表面呈浑浊 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呈浑浊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全表面清晰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编号a与f比较可知,有细菌则培养基的表面变浑浊
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比抗生素X的强
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细菌生长
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h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据此解答。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詳解】编号b和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抗生素不同。编号b覆盖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纸片周围呈现一片清晰区,其余表面呈浑浊;编号c覆盖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全表面呈浑浊,因此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比抗生素Y的强。故选:B。
15、破伤风杆菌存在于泥土中,也经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是不致病。当其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的时候,则会大量繁殖并使人和动物患病。由此推测,破伤风杆菌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和生活条件是(▲)
A、自身合成,不需要氧气 B、自身合成,需要氧气
C、从外界吸收,不需要氧气 D、从外界吸收,需要氧气
【答案】C
【解析】(1)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2)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维持生活的方式叫自养,如绿色植物。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资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詳解】破伤风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破伤风杆菌也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才会大量繁殖。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故选:C。
16、脾位于人体的腹腔内,对人体免疫起重要作用。如果切除脾,人体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感染,而且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不过,切除脾对于器官移植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脾内不仅储藏着大量的淋巴细胞,而且还会产生不少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还是制造对抗移植器官的抗体的原料,把脾切除后,身体失去相当数量的淋巴细胞,抗体产生量明显减少,这对于保护移植器官、防止排异反应十分有利。
(1)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都属于人体内的 ▲ 。
(2)女性脾细胞中有 ▲ 条性染色体。
(3)对做了肾脏移植手术的人而言,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把移植进来的肾脏作为 ▲ 而进行攻击;攻击的方式是通过脾中储藏的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 ▲ 来对抗移植来的肾脏。
(4)去年初冬,我省气温偏高,空气干燥,患病的同学较多。假如你正在患腮腺炎或流感,就传染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你属于 ▲ ;为了防止进一步传染给别人,你的正确做法应是 ▲ 。
(5)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建议易常患感冒的人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 。
【答案】(1)免疫器官; (2)2; (3)抗原;抗体; (4)传染源; 积极治疗,在患病期间不和健康人密切接触(或远离健康人); (5)人工自动免疫
【解析】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人体的免疫知识,据此答题。
【分析】传染病的知识在中考中常和免疫的知识相结合,应注意掌握。
【詳解】(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其中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2)女性的染色体包括23对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因脾脏细胞都是体细胞,与人的其他体细胞核型相同,性染色体的条数为2条。(3)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可抗原。(4)腮腺炎或流感属于传染病,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腮腺炎或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为了防止进一步传染给别人,正确做法积极治疗;在患病期间不和健康人密切接触,防止传染。(5)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建议易感冒的病人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人工自动免疫。故答案为:(1)免疫器官; (2)2; (3)抗原;抗体; (4)传染源; 积极治疗,在患病期间不和健康人密切接触(或远离健康人); (5)人工自动免疫。
17、用小鼠A、B做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图乙反映的是小鼠先后感染同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 ▲ ,原因是 ▲ 。
(2)根据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指导意义 ▲ 理由是什么 ▲ 。
【答案】 (1)死亡;注射疫苗的时间太短,B鼠体内还没有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会很快因感染而死亡;(2)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从图中可知,当动物再次受到抗原刺激之后,产生抗体和抗体水平到达高峰的时间比初次明显提前,而且抗体水平也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
【解析】【分析】【詳解】(1)从图乙可以看出,感染某种细菌后,从第4天开始,鼠体内才开始产生抗体。同时,甲实验中对A鼠的实验显示,如果不注射疫苗,S病原体会使鼠致死。(2)比较动物再次受到抗原刺激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体内抗体水平到达高峰的时间,当动物再次受到抗原刺激之后,产生抗体和抗体水平到达高峰的时间比初次明显提前,而且抗体水平也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故答案为:(1)死亡;注射疫苗的时间太短,B鼠体内还没有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会很快因感染而死亡。(2)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从图中可知,当动物再次受到抗原刺激之后,产生抗体和抗体水平到达高峰的时间比初次明显提前,而且抗体水平也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
18、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 。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 ,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 。
【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 。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人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答案】(1)等量的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亲缘关系近; (4)95%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
【分析】本题难度较大,结合疫苗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照实验的设置,需要学生仔细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詳解】(1)为了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置对照实验时,应以疫苗X为唯一变量,A组注射疫苗X,则B组作为对照组,注射的应该是等量生理盐水,以维持健康小鼠正常的生理状态。(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疫苗X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灵长类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身体的生理状态更相似。(5)安慰剂组患病率=160÷10000x100%=1. 6%,疫苗组患病率=8÷10000x100%=0. 08%,则疫苗保护率=(1. 6%-0. 08%) ÷1. 6%x100%=95%。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亲缘关系近; (4)95%。
19、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存活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别描述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感染病原体后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和 ▲ 。
(2)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 ▲ 。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 ▲ 。
(3)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能比未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存活 ▲ ,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 ▲ 。
(4)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 ▲ 淋巴细胞,使它无法 ▲ 。
【答案】(1)正常小鼠在前6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显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变异小鼠在前2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剧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 (2)前20天; 正常的; (3)更长时间; 产生抗体; (4)B; 产生抗体
【解析】【分析】【詳解】略
20、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时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香烟烟雾PM2.5、一氧化碳等。香烟烟雾 PM2.5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某研究小组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及“绿萝对香烟烟雾 PM2.5是否具有净化作用”的探究活动。
①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放入绿萝后,在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实验舱一侧开有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通入烟雾后,用胶布密封圆孔。实验选用生长旺盛、长势基本一致的绿萝。通入的香烟烟雾量是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
②实验具体操作及72小时时绿萝呈现的状态如表所示:
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
A组 无 通入 密闭 /
B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D组 放置 无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③实验中,每2小时测定实验舱中 PM2.5浓度并记录数据。实验重复3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成如图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应当取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
(2)B、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
(3)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比较A、B两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 ▲ 。
(4)B、C两组实验相比较,在密闭的环境里,绿萝受害症状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出, ▲ 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
(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在卧室内摆放较多的绿色植物,请你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案】(1)减少误差;(2)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吗;(3)绿萝;绿萝对香烟烟雾PM2. 5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合理即可);(4)通风;(5)不行;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影响空气的质量
【解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分析】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詳解】(1)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3次重复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2)B、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香烟烟雾,探究的问题是: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吗?(3)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绿萝。比较A、B两组曲线,得到的结论是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4)B、C两组实验变量是否通风,两组实验相比较,通风能改善实验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5)在日常生活中,室内尤其是卧室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主要原因是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室内,影响空气的质量。故答案为:(1)减少误差;(2)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吗;(3)绿萝;绿萝对香烟烟雾PM2.5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合理即可);(4)通风;(5)不行;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影响空气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