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13 08: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基础填充淡水资源短缺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淡水资源________有限,且在陆地上分布________。
(2)人为原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致________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某些________现象,使不充足的淡水资源更为紧缺。1.(1)储量 不均匀 (2)浪费 地方水体污染2.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世界水资源________与需求矛盾非常突出,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________产量,对________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体健康。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会引发________冲突。
3.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中国淡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________。
(2)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的说来,________多,________少;时间分布不均,________多,________少,年际变化大。
(3)中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水资源供需不平衡,________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2.总量少 粮食 生态 国际
3.(1)不足 (2)南方 北方 夏秋 冬春 (3)缺水重点突破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其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国多年平均淡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在空间分布、季节分配、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对点演练1.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 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 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 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世界人口增长快,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大增加,加上环境污染严重,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水中,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因此, 世界各国水资源紧张。另外,本题所问的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所以直接排除②④。
答案:B基础填充耕地日益减少1.世界耕地需求的趋势: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为________公顷,容易开垦的部分已被耕种,面积为________公顷。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体现:一是耕地比重________,人均耕地________;二是耕地的地理分布不均匀,________多,________少;三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四是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和低产田各约占________,加之人为影响,使得土地退化严重,耕地受到严重的污染。1.29.5亿 15.4亿
2.小 少 东南 西北 重点突破1.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中国用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发展的骄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其压力的具体表现分析如下:2.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和解决关键对点演练2.关于我国耕地面临压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占我国土地面积的比重很大,但由于人口多,使人均耕地占有量少
B.我国耕地地理分布很不均匀,耕地都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北部没有耕地
C.中东部地区各省的人均耕地面积都小于0.07公顷
D.我国的耕地质量来看,高产稳产田和低产田约各占1/3
解析:我国耕地比重小,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3.7%,耕地分布不均匀,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地区,但并不是说西北没有耕地。中东部地区的内蒙古、黑龙江人均耕地多于0.3公顷。
答案:D基础填充一些矿产濒临耗竭1.世界矿产的消耗现状: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________的趋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________;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________的矿产资源。
2.中国矿产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1)供需矛盾:到目前为止,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且未来重要矿产缺口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________。
(2)原因: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________位,人均占有量__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富矿少,贫矿多,开采中________,使矿产________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________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________或________地区。1.快速增长 耗竭  2.(1)加剧 (2)三 低 采富弃贫 品位 东南 中部 西部重点突破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矿产资源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到2020年,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更低对点演练3.(双选)下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
C.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
(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解析:据图可知,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生产量的增长速度。20世纪80年代时, 我国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自给有余。1996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至2004年时,我国消费的石油大部分为本国生产,少部分进口。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某一区域的过分依赖,可增加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解决石油紧缺问题。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减少浪费,可减少石油使用量,这是解决石油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石油化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限制其发展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应对石油危机的重要措施,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不可能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答案:(1)BD (2)CD 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下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比较下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3)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从横线柱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少;从空心柱可知,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第(2)题,利用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的差异,需要从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3)题,注意是“亩均用水量”,回答人为原因时要紧紧扣住这一点进行思考。
答案:(1)现状:①人均资源量小;②南方多,北方少。
原因:①人口多;②年降水量南方大,北方小。
(2)江苏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3)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人为原因:宁夏农业的灌溉方式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曲线相交的时间是2000年左右,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条)
(3)我国耕地约为1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面在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4)耕地供求矛盾的实质是________,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此图。当世界所需耕地面积和可耕地面积两条线相交时,供需平衡,此后便会出现供需矛盾。如果进一步开垦耕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可使供需矛盾出现的时间推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耕地不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必须控制人口增长。1950年以后,也就是二战以后,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同期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严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大开发中应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答案:(1)供需平衡 (2)①人口增加,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人类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③人类滥垦滥伐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3)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更需要植树种草。(4)人地矛盾 控制人口增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世界上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作用制约。
(2)矿产资源属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________的。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国家。
(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资源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________问题。解析: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是有规律的。目前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占世界3/4的矿产资源。第(3)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分析得出,消费水平提高,矿产开采寿命缩短;消费增长率越大,矿产开采寿命缩短得越多。所以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矿产资源要合理开采利用,延长耗竭时间。
答案:(1)地质 (2)非可再生 有限 发达
(3)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缩短得较多
(4)最优耗竭、提高利用率 耗竭时间1.课本第34页 思考
思考提示: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课本第35页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到2000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面积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思考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2010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2040年和2070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
思考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2025年,翻两番可延缓到2050年,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
思考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3.课本第36页 图3.5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图表分析:(1)曲线的斜率(或陡缓)体现了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速度的快慢。
(2)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情况不同。人口数量多的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快。
4.课本第36页 思考(上)
思考提示: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
(1)历史趋势:自唐朝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仍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减少的趋势。
5.课本第37页 图3.6 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预期寿命
图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在消费水平固定在1975年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寿命为20~300年;②而在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寿命只有10~80年;③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可开采寿命也衰减得较多;④目前氟、银、锌、汞、铅等矿产资源已经耗竭,而钨、锡、铜等矿产资源濒临耗竭。基础达标1.关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三者之间关系的图解表述,正确的是( )?B能力提升“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完成1~2题。1.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CO2,二是毁林。
答案:A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为延缓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政府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
答案:B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