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几种重要的盐同步练习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可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铁粉 C.氢氧化钡溶液 D.盐酸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待充分反应后碳酸钠有剩余,则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碳酸钙的烧杯一边 B.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碳酸钠的烧杯一边
C.天平平衡 D.左边烧杯中碳酸钙有剩余
3.物质分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NaCl
C.Fe2O3 D.NO
4.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会产生白色沉淀
B.向滴有石蕊的试液中加入,溶液显蓝色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D.向、溶液中分别滴加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5.“ ”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NaHCO3滤出后,滤液中阳离子只有NH4+ B.NaHCO3不是纯碱
C.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D.从该反应能获得氮肥
二、选择题
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先涂油,再擦干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放大量水扑灭
C.水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D.当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时,调节进风口,使进风量增大
7.某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成分是含有N、P、K、Ca等元素的无机盐,下列物质中可作营养液成分的是( )
A.CaCO3
B.KOH
C.HNO3
D.NH4H2PO4
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就以下物质的鉴别方案展开了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CO2气体就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B.若有BaCl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aOH、Na2CO3、Na2SO4
C.有酚酞溶液,就能鉴别盐酸、Na2CO3和KNO3三种溶液
D.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 BaCl2、Na2CO3三种溶液鉴别出来
9.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期间,小亮同学发现自家地里的玉米苗出现了叶子发 黄并有倒伏现象.小亮回想刚学的化肥知识,当即建议他的爸爸立即施用以下化 肥中的( )
A.KCl B.Ca3(PO4)2 C.KNO3 D.(NH4)2HPO4
10.以下实验的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别NaCl、Na2CO3两种溶液 滴加酚酞试剂
B 鉴别某种溶液是CuCl2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 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出含有少量NaCl的KNO3 高温下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
A.A B.B C.C D.D
11.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碳酸钙 氧化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12.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它稍微受热就能快速分解:NH4HCO2NH3↑+H2O+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铵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B.食品工业上可用碳酸氢铵作膨松剂
C.碳酸氢铵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D.碳酸氢铵可与熟石灰混合使用提高肥效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Na+、CO32﹣ B.NH4+、H+、NO3﹣
C.Al3+、OH﹣、SO42﹣ D.Fe3+、H+、Cl﹣
14.下列属于可溶性碱的是
A.Mg (OH)2 B.KOH C.Fe (OH)3 D.Cu (OH)2
15.M是一种活动性强于锌的金属,其氧化物M2O3和氢氧化物M(OH)3都难溶于水,而MCl3和M(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的是
A.M(NO3)3+CaCl2 B.M+H2SO4
C.M(OH)3+HCl D.M2O3+H2SO4
三、综合应用题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应用关系十分密切。下列三种金属合金中,最早得以应用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之一)。
A.铝合金 B.铁合金 C.铜合金
(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使用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炼铜的工艺。
火法炼铜:将孔雀石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以得到金属铜,有关化学反应是。
①Cu2(OH)2CO32CuO+CO2↑+H2O
②2CuO+C2Cu+CO2↑
上述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湿法炼铜: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先用孔雀石制取硫酸铜,再用单质铁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铜。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的含量。现取2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加入稀盐酸73g(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②求22g纯碱样品中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17.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1)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下:
从上述流程可知,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 (选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实现的。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 (选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
(3)为测定某NaCl固体样品(杂质为)中NaCl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该样品20g,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g蒸馏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NaOH溶液8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只填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③求该20gNaCl固体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1%)
18.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含有Na2CO3、CaCO3、Zn三种物质。为进一步确定其组成,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思考与交流】
(1)上述物质中,能溶于水的是 (填化学式)。
(2)它们均能与盐酸反应,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活动与探究】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3)用托盘天平(1g以下用游码)称取37.7g样品。称量时砝码应置于 (填“左”或“右”)盘,若放错另一盘,则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为 g。
(4)往37.7g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其组成为氢气和 (填化学式。注意: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忽略不计);将所得气体缓慢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称得该溶液增重13.2g;再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重,发现该粉末反应后比反应前减轻1.6g。
【分析与总结】
(5)上述过程中氧化铜粉末减轻1.6g是由于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所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推知反应中氢气的质量为 g。
(6)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并确定37.7g样品中三种物质的质量 。
参考答案:
1.CD
2.CD
3.CD
4.AB
5.AC
6.D
7.D
8.B
9.C
10.C
11.D
12.D
13.B
14.B
15.A
16.(1)C
(2) 分解
(3) Na+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
恰好反应是消耗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146g×10%=14.6g
x=21.2g
答:样品中的质量是21.2g。
17.(1)C
(2) 蒸发结晶 饱和
(3) 、 197.1 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NaOH质量:;
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答:NaCl固体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70%。
18.(1)Na2CO3
(2)Zn+2HCl=ZnCl2+H2↑
(3) 右 36.3
(4)CO2
(5) CuO+H2Cu+H2O 0.2
(6)解:设锌的质量为y。
设碳酸钠质量为z。碳酸钙质量37.7g-6.5g-z=31.2g-z
z=21.2g
故锌的质量6.5g,碳酸钠质量21.2g,碳酸钙质量10g,故填:锌的质量6.5g,碳酸钠质量21.2g,碳酸钙质量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