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含答案)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含答案)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7 15: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盐酸或锌均有可能剩余
B.曲线②表示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
C.比较b、c两点,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D.a、b、c、d四点处的溶质成分相同
2.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浓盐酸敞口放置后质量分数会变小是因为有挥发性,则浓硫酸敞口放置后质量分数会变小因为其有吸水性
B.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二氧化碳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高温度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有机物完全燃烧都生成 CO2,则燃烧生成 CO2 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3.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
A.ZnCl2的干燥性能比CaCl2好
B.干燥剂中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影响可能比较大
C.MgSO4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0.04
D.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无影响
4.向一定质量的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 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液一定为浅绿色 B.滤渣质量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液中一定有 Ag+、Fe2+和 Zn2+ D.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大量气泡冒出
5.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氢氧化钾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水电解系统中采用氢氧化钾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二、选择题
6.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已知:)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7.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技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B.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C.CO2中混有CO(点燃) D.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8.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可涂抹具有碱性的NaHCO3溶液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所以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9.下列应用、化学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化合反应
B.比较金属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置换反应
C.用稀盐酸除水垢: 中和反应
D.工业炼铁 置换反应
10.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氧气对可燃物燃烧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C.鉴别NaOH和硝酸铵固体
D.探究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燃烧后生成红色固体
12.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某学生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A. B.
C. D.
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用途 性质
A 石墨 作电极 石墨有滑腻感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氢气 作燃料 氢气具有可燃性
D 稀有气体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A B.B C.C D.D
14.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表示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 硝酸钾 t℃的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移走蒸发皿
三、综合应用题
1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②下列关于实验中的操作或药品的性质及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图A中的药品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干燥剂
B.装置B中固液药品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C.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C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为了把空气全部排尽
(3)小明同学欲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10g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A1→E→C→A2(A1、A2为浓硫酸洗气瓶),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到右(假设有关反应均反应完全)。
①装置E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所选装置A1的作用是 。
③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E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实验开始时,小明同学在开始加热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若其它操作正确,则这样计算出的氧化铁样品纯度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一定偏大”、“一定偏小”、“基本一致”之一)。实验后,若测得装置E处大玻璃管内的物质总质量减少2.7g,则氧化铁样品的纯度为 。
④小明设计的该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17.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
(1)铝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①铜、铁、铝在自然界中均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人类大量冶炼和使用金属铝的时间较晚,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地壳中铝元素含量较低
B.铝较活泼,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物质将其从矿物中还原出来,冶炼技术要求高
②将未经砂纸打磨和打磨过的铝片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同一烧杯中,发现一段时间内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原因是 ;经打磨过的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中国高铁技术令世界瞩目。如果你是未来的一名高铁设计师,请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选择制造高铁轨道的金属材料。你选择 ,理由是 。
金属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10作为标准) 铬 铁 银 铜 金 铝 铅
(大)9 4~5 2.5~4 2.5~3 2.5~3 2~2.9 1.5(小)
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 铝 铁 钾 镁 铬 铜
(高)7.73% 4.75% 2.47% 2.00% 1×10﹣2% 5×10﹣3%(低)
金属材料市场价格(万元/吨) 银 铜 铬 铝 锌 铅 生铁
(高)496 6.87 6.6 2.276 2.267 1.43 0.485 (低)
(3)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得的一种蓝色固体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告诉同学们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2(OH)x(CO3)y,其受热分解生成CuO、H2O和CO2。他们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定H2O和CO2的质量,确定Cu2(OH)x(CO3)y中x、y的比值。(已知:碱石灰能吸收H2O和CO2,不能吸收N2;B、C、D中药品均足量)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 。
②装置中B和C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调换。
③Cu2(OH)x(CO3)y分解完全后需再通入一定量的N2,目的是 。
④B、C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分别为m g和n g,则x:y=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8.回答问题:
(1)国人在庆生、婚嫁、老人祝寿等一些喜庆的场合,喜欢买金银饰品相赠,除了考虑价格和美观的因素外,从金属的化学性质角度考虑,主要是因为金银的化学性质比较 (选填“稳定”或“活泼”)。
(2)在实验室做完铁、银金属活泼性探究的实验后,溶液中含有较多的Fe(NO3)2、AgNO3,小陶同学想从废液中回收金属银,向1000g的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并充分反应后,再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为了得到纯净的金属银,分离杂质可用一个简单的物理方法,用 即可。
(4)小陶同学最终一共回收了21.6g的金属银,请问原1000g废液中硝酸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N-14,O-16,Ag-108(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D
2.AD
3.BC
4.ABD
5.AB
6.D
7.C
8.D
9.A
10.A
11.B
12.A
13.A
14.D
15.C
16.(1)
(2) BDAF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C
(3) 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基本一致 解:设氧化铁样品的纯度为x
x=90%
答:氧化铁样品的纯度为90% 在装置末端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或添加一个气球)
17.(1) B 未打磨的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会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无现象
(2) 铁 铁的硬度大,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价格便宜
(3) 装置的气密性 不能 保证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完全被浓硫酸和碱石灰吸收 44m:9n
18.(1)稳定
(2)Fe、Ag/Ag、Fe
(3)磁铁吸引
(4)解:设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为x
硝酸银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废液中硝酸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