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15 10:14:34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课题: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和农业布局特点。
3.通过分析图表等区域农业生产相关的资料,初步掌握如何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难点: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预习案(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a.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________ __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___ _____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地域农业生态商品粮畜牧业 湿润、半湿润季风同期 (2)地形、土壤条件
a.地形条件:包括高原、__ 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土壤条件: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___ 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____________和大农业。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年一熟凉 平原黑土、黑钙土机械设备交通绿色农业(二)农业布局特点
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___ 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生产方式  松嫩大豆长白山区鹿茸东北红牛舍饲三、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
B.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C.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D.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A2、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B3.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
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A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图中①是春小麦区,④是冬小麦区。③处为三江平原,⑤处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区。1.简述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经纬度位置。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地理位置的最东部。(2)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邻近渤海、黄海,东面邻近日本海。(3)政治地理位置。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特别是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2.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复种指数不同,反映了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3.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探究二:农业布局特点材料一 东北区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合理,农林牧用地的比例大致是1:1.9:1.5,表现为农林牧用地比较均衡。但地域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在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林地集中在山地,广大平原地区则少林,牧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材料二 教材P62图4.4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2.根据自然条件在地域上的分布,东北地区形成哪三大农业区?各区域的主要作物及产区分布有何特点?训练案
1、读“我国某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⑴.图示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
A.青稞和油菜  B.水稻和柑橘
C.大豆和甜菜  D.小麦和棉花
⑵.图示地形区在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应该注意(  )
A.红壤的改良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沼泽的开垦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2、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  )
A.地形多种多样 B.气候条件的制约
C.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CBD课件19张PPT。课题: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业布局特点
难点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二、知识梳理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 的突出特点。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大型________农场,经营规模达上万公顷,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________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江国营机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3.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________ 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
(2)北部主要种植________。
(3)中部主要种植________。
(4)南部主要种植________。地区专业化 小麦玉米水稻(二)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由于⑧_____ 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⑨__________利用,导致农业⑩______ ____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____ ______严重,土地沙化、?_____ _____和草场退化加剧,?_____ _____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
(1)治理原则 ;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 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 、 相结合,坚持 和 的统一。东北地区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 基地和高水平的 区域人口激增不合理生态环境黑土退化 盐碱化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绿色食品农业专业化(2)、 发展方向及重点粮食需求商品粮、豆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人工草地草业集约化食草性森林资源立体开发特色农业特产品原料型生产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天然林预习自测读图,完成1~2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D2.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A2010年10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小麦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3~4题。                 
3.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
A.甲 B.丙
C.乙 D.丁D4.丙利用方式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5.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治理坡面    
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
D.沟壑治理BB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探究材料】
下图为我国南方的稻田农业和东北地区的机械化农业比较图。
1.通过上图探究: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为什么?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和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万吨,商品高达60%,占我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2.由两幅图片的对比,你能得出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粮食生产有哪些突出特点?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区专业化生产,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3.探究教材P65图4.10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分析东北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在地理条件分异的基础上,已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具体特点如下:探究二:农业发展方向
【探究材料】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kg,降幅近30%。材料二 有人把中国入世比喻成“与狼共舞”,狼羊共舞大多数的是“羊入狼口”,那么怎样让我们做一只聪明的喜羊羊,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
1.通过哪些方法来保证入世后中国大豆的生产?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2.东北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和发展目标?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东北地区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3.为了实现由“羊入狼口”变为“狼入羊手”,东北地区农业应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读“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2题。
1、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5省最优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
A.耕地面积 B.化肥用量
C.劳动力效率 D.耕地质量和自然条件
2、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少,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
A.农业生产落后 B.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D.气候条件优越
3、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DBD训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