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演化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八大行星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B.八大行星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等
C.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2.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 今年 2 月经过地球附近, 之后逐渐远离太 阳系, 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通过研究, 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 3.6 吨水。下列关于鹿林彗星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B.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C.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冰
D.它绕日公转的周期为 76 年
3.下列关于黑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洞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一个无底洞
B.黑洞这种天体因密度和引力大得惊人, 以致任何物质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
C.黑洞中没有任何物质
D.黑洞是所有恒星的最后归宿
4.科学家曾发现过一颗被称为“Gliese581g”的类地行星, 它环绕着银河系内天秤座中的一颗恒星运
行。“Gliese581g”在宇宙的结构层次中, 属于图中的(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5.太阳系中经常用到“天文单位”这个距离单位,具体指( )
A.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B.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
第 1 页(共 9 页)
C.光一年走的距离 D.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6.下列有关黑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黑洞密度极高, 能产生强大的引力
B.黑洞是科幻小说中的一种设想,实际并不存在
C.黑洞在太阳系中不可能出现
D.黑洞是质量更大的恒星发展的某个阶段
7.下列有关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矮星 ”相当于太阳的中年阶段
B.“恒星”即“永恒不变的星 ”,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都是固定的
C.恒星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至于恒星在天空中的变动我们很难察觉
D.远处观察者能够看到来自黑洞的光,因此天文学家能够测出黑洞的存在
8.下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C.
) (
D.
)A. B.
9.下列关于红巨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积大、密度大、表面温度高 B.体积小、密度大、表面温度低
C.体积大、密度小、表面温度低 D.体积大、密度大、表面温度低
10.某一日(农历四月初六) 晚, 太阳系的“大个子 ”——木星与月亮距离达到最近, 上演了一幕“木
星合月 ”的美景,木星合月时, 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
11.过去的 2023 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
(1)“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 326 万光年, 其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 73.5km/s。”这是 2018 年 7 月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的理论基础是: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
其他星系离它远去, 宇宙膨胀是 的膨胀, 而且在加速膨胀。
(2)“帕克”太阳探测器于 2018 年 8 月 12 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 第 2 页(共 9 页)
的逐日之旅。如图所示, 加“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 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 A,以便通过该行
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
①行星 A 的名称是 。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举
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 。
12.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如 “嫦娥三号”探究器登陆月球,“天问一号”探究器登陆火星。
(1 ) 图 1 是 太 阳 系 八 大 行 星 示 意 图 , 甲 、 乙 、 丙 、 丁 中 , 表 示 火 星 的 是 。
(2)“天问一号”探究器登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
月球上的 一样, 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3)“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前,科学家需要结合火星对探测器的引力大小,确定探测器进入火星上受
到的重力大小比在地球上要 (填“大”或“小”)。
13.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包括两级天体系统, 其中较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2)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 。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其中不属于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的 第 3 页(共 9 页)
是 。
A.地球表面常有陨石撞击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日地距离适中,接受到的光热适量
D.地球表面有空气和水
三 、实验探究题
14.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 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 2 世纪, 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
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 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 如果不是, 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 年, 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四 、解答题
15.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 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 2 世纪, 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
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 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 如果不是, 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 年, 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第 4 页(共 9 页)
1.2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演化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解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 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
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
解:八大行星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故 A 正确。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远近不同,故辐射能不同, 故 B 错误。
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故 C 错误。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温度比较低的区域, 故 D 错。
故选: A.
2.【解析】彗星是由一大团冷气间杂着冰粒和宇宙尘埃组成的天体,彗星不是行星也不是卫星,不同
的彗星周期是不同的。
解:彗星只是由冰粒和尘埃组成的天体, 它不属于行星更不是地球的卫星, 故 A.B 错误;
由题意可知,该彗星中应含有水分, 水分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故 C 正确;
不同的彗星周期不同,哈雷彗星的周期为 76 年, 而鹿林彗星的周期不是 76 年,故 D 错误。
故选: C。
3.B
【解析】“黑洞 ”这个名词的第一个字“黑 ”,表明它不向外界发射和反射任何光线或其他形式的电 磁波, 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是“黑 ”的。第二个字“洞 ”,意思是说, 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
边界, 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
A.任何东西只要进入黑洞的边界就不能出来, 活像一个“无底洞 ”,A 不符合题意;
B、黑洞这种天体因密度和引力大得惊人,以致任何物质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物质进入黑洞
都会吸引, 无法挣脱,B 符合题意;
C、黑洞中有许多物质, 都是被黑洞吸引的物质,C 不符合题意;
D、并不是所有的恒星最终都会变成黑洞,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4.
【解析】解:根据材料,“Gliese581g”的类地行星环绕着银河系内天秤座中的一颗恒星运行,因此它
第 5 页(共 9 页)
位于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中,所属的天体系统层次是行星系, 属于图中的丙,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5.【解析】天文单位是 1.5 亿千米。
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分为近日点和远日点, 近日点的距离约是 14710 亿千米,远日点是 15210 亿千
米,平均是 1.5 亿千米, 被称为“天文单位”,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6.B
【解析】 原恒星(幼年期)、主序星(青年期)、红巨星(壮年期)、高密度恒星(老年期);最终演化 结果: 质量小的恒星形成行星状星云,之后成为白矮星, 最后演化成黑矮星;质量大的恒星经过新星
爆发或超新星爆发, 质量较大的形成中子星, 质量很大的形成黑洞.
A. 黑洞密度极高,能产生强大的引力 ,正确;
B.黑洞是真实存在的,它是超大恒星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错误;
C. 黑洞在太阳系中不可能出现 ,正确, 因为像太阳一样质量的恒星的晚年进入的是白矮星, 最后是
黑矮星;
D. 黑洞是质量更大的恒星发展的某个阶段 ,正确;
故答案为: B.
7.C
【解析】恒星的演化过程和特点,黑洞由恒星爆炸形成, 我们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
A.太阳的中年阶段是主序星
B 恒星在做绕日运动,位置一直在改变
C 恒星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很多现象和天体移动有关,例如月相变化
D 恒星爆炸后形成黑洞, 观测者是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是科学家可以测出它的存在
故答案为: C
8.【解析】天体系统是宇宙的特征之一,即运动性。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构成了不
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解:天体系统划分四个层次,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示意图:总 星 系→银 河 系→太 阳 系→地 月
系,其中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同级别, 故河外星系不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 6 页(共 9 页)
故选: B。
9.C
【解析】原恒星(幼年期)、主序星(青年期)、红巨星(壮年期)、高密度恒星(老年期);最终演化 结果: 质量小的恒星形成行星状星云,之后成为白矮星, 最后演化成黑矮星;质量大的恒星经过新星
爆发或超新星爆发, 质量较大的形成中子星, 质量很大的形成黑洞.
红巨星是恒星燃烧道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的阶段,表面的温度下降使得恒星的颜色倾向红
色,所以称为红巨星。红巨星会体积变大,总质量几乎不变, 因此密度会变小;
故答案为:C.
10.A
【解析】农历四月初六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为上弦月,亮面朝西, 在西半天空,因为木星距离地球距
离远远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所以木星看起来要比月球小, 因此 A 图正确.故选 A.
农历四月初六, 月亮是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因为木星距离地球距离远远
大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二 、填空题
11.【解析】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与其包含的内容物构成的统一体, 包含行星、恒星、星系、星系际 空间、次原子粒子等所有物质与能量。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物件大约由 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 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 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 68.3%的暗能量构成。在宇宙中, 地球是
人类所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解:(1)通过题目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 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
星系离它远去, 说明宇宙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 而且是在加速膨胀。
(2)①从太阳系中行星的位置可以看出: B 是水星,A 是金星。
②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太阳黑子。
故答案为:
(1)没有中心;
(2)①金星; ②太阳黑子。
12. 【分析】(1)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来分析;
(2)根据月球的外形来分析;
(3)根据火星上的重力大小来分析。
第 7 页(共 9 页)
【解答】解:(1)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 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图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可以判断, 甲、乙、丙、丁中, 表示火星的是
乙,甲是金星, 丙是木星,丁是土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乌托邦平原”是面积巨大、 一望无际的
乱石荒原, 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3)由图 2 可知, 探测器进入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比在地球上要小。
故答案为:(1)乙;(2)环形山;(3)小。
13.
【解析】解:(1)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图示为太阳系,所以该天体系统包括恒星系
太阳系和行星系,较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2)由于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所以图中 D 是火星, 则火星轨道内侧紧邻火星的行星是 C
地球。
(3)A.地球表面的陨石撞击,会产生很大的能量,不利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繁衍,观点错误,但
符合题意。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日地距离适中,接受到的光热适量,使地球的温度适宜,观点正确, 不符合题意。
D.地球表面有空气和水, 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太阳
(2)C
(3)A
三 、实验探究题
14.(1) 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 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1543 年, 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 “ 日心说 ”.
【解析】(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 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 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西方落下, 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2)哥
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用“ 日心说 ”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第 8 页(共 9 页)
(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
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四 、解答题
15.(1) 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 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1543 年, 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 “ 日心说 ”.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 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
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 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
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
出了日心体系, 用“ 日心说 ”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
答:(2)1543 年, 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 日心说”.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