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享那一方山水——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独享那一方山水——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9 07:53: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独享那一方山水——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议题名称:咏山水,引情思——“醉美自然”
议题解读: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亦是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的中国画科,与人物、花鸟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其中对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美学追求。意境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只有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所描绘的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物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与境合,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
而这几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作为较好的山水典范,描绘其各具特色的意境之美,直抒胸臆或是借景抒情,做到了真正的情景交融。通过学习,学生会对作者在自然山水中寄寓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领悟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在自然山水中寄寓的情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实现其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选文篇目及来源
《三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答谢中书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与朱元思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文本解读】
文本组特质:
《三峡》写于北魏宣武帝时期,郦道元初到三峡,被眼前的壮丽山水所吸引,那儿的山高大雄伟,水湍急迅猛。继而听到凄惨的猿鸣,又得知三峡地区关税沉重,渔民生活悲惨艰险,作者有感而发创作此篇。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篇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从而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与朱元思书》是魏晋南北朝时黑暗的政治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作者吴均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融合其情后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文本与议题关系:
不管是三峡风光,还是富春江山水等都如临现场般尽显眼前,这三篇文章都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的有感而发,更是因景生情,融情于景。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习三篇文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三篇文章所表达的意象与意境。
3.对比朗读三篇文章,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三篇文章所表达的意象与意境。
3. 对比朗读三篇文章,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走进天地间的山水,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间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铺垫议题
1、师:同学们,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古今之美,因诗词而长存,我们一起齐诵古诗,来感受中国的诗词之美。(PPT显示如下诗词,学生齐诵)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这些诗词的相同点是?
生:都是写的山水。
师:对,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受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这些山水奏响了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天地间的山水,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寓寄其间的情怀。
2、学习三篇课文之前,先齐读课题两遍。文题感知:《三峡》是郦道元有感记录,其它两篇是写给友人的书信。
3、师生交流介绍三文写作背景:《三峡》一文是郦道元初到三峡,被眼前的壮丽山水所吸引,继而听到凄惨的猿鸣,又得知三峡地区关税沉重,渔民生活悲惨艰险,作者有感而发创作此篇。《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从而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与朱元思书》是魏晋南北朝时黑暗的政治背景下,吴均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融合其情后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总结:三篇文章都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的有感而发。
4、今天早读同学们结合注释与资料书,整体感知了内容大意,现在我们一起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师生总结重难点以及易错知识)
5、自然界中的山水随处可见,但山水不同,韵味自然不同,大家预习了这三篇文章,三峡山水,富春江美景等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三篇文章,去享受这美的旅程吧!
[设计意图]:
借助所学过的一些优美的山水古诗,来引出所要学习的三篇文章,以学生熟悉的文本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复习旧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快由此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面教学环节抓重点字词和意象品析诗句打下基础。
二、抓住重点,引出议题
1、三篇文章,你最喜欢哪篇呢?小组确定展示课文。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不管是三峡风光、还是富春江山水等,美好山水都如临现场般尽显眼前,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通过哪些方面给我们展示的呢?提示:我们这次的展示抓住重要词句及具体意象内容进行品析。
3、自主合作,进行展示。
《三峡》点拨:“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三峡》全文围绕山水展开描绘,首段写出了群山的连绵与高峻,为后文写水势和三峡四季景色变化做铺垫。后文中写出了夏水的雄伟峻急、春冬之水的沉静优美、以及秋景的肃杀凄婉,从而展现三峡景色的奇绝。
小结并板书:山水奇绝
《答谢中书书》点拨:“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此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感慨发端,继而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其间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多角度地描写,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结尾处再以感慨收束:“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结并板书:秀美山川
《与朱元思书》点拨:“游鱼”、“细石”、“高山”、“寒树”、“泉水”、“好鸟”、“蝉鸣”、“猿啼”、“横柯”、“疏条”。
开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准确概括富春江景色的美。而后两段展开对异水与奇山的描写,整篇文章美不胜收,让人着实流连忘返。(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
小结并板书:奇山异水
[设计意图]:诗文的美需要抓住重点字词和具体的意象来进行品析,这一环节通过教师设问,调动学生的思考与回答,通过解读意象,主动品析意境,初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分析每篇文章构思,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找相同点,点明议题
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山水景物的魅力尽洒人间,无数诗人折腰于这大好的祖国山河,面对着文言古词,面对文中如此美景,不仅仅是观景,更是感受作者们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一种退世避隐的高洁志趣。
文中的一些感慨,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真与乐,请找出这三篇课文中作者进行议论性抒情的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出示《三峡》第三、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出示《答谢中书书》最后两句话。(男生齐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出示《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最后一句。(女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置身大自然之中,我们发现大自然的美不仅在于有声有色,而且是有情有意的,尽显大自然山与水的魅力。因此
板书:咏山水,引情思(自然山水,皆有情意)
此外,都主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其次,都写了水大水急;最后,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师:通过这一组课文的阅读,在这些文章中不难找出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在写山水之景,围绕着这些山水作者们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发出种种陶醉其间的感叹,文中内容给我们展示 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奇妙,引发友人与读者们的深思,给予我们灵魂上的营养素。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文章的相同之处,发现几篇文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既描写了山水的景色,又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喜和热爱之情。同学们于文中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间的情怀。
四、找不同点,深化议题
师:三篇文章有同有异,各美其美,思考一下,你发现这三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 《三峡》一文为山水散文,其它两篇为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对景物的描写较为概括,而《与朱元思书》中景物描写比较具体。
2. 创作背景不同。
3. 《三峡》一文描绘了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的水墨山水画,从而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但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后两篇文章虽然都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赏、热爱,以及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不过《与朱元思书》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鄙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 写法上:《答谢中书书》基本写静,而《与朱元思书》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5. 描写景物:《三峡》写景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与朱元思书》写景则突出空间的变化。
小结:也许每篇文章其创作背景亦或者是描写景物或者手法上是不尽相同,但都记录着我们祖国秀美壮丽山川与河流的点点滴滴。人在画中行,悠然千万里,就让我们走进这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中,发动我们的一切感官,和大自然中的山水进行心灵对话,沉醉于情绵美景中……
[设计意图]:通过寻不同,去体会总结每篇文章的特色与韵味,学生于比较之中学习不同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的运用,既感受到了优美的山水篇章,更是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品鉴审美能力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技巧与能力。
五、诗文结课,延伸议题
自古往来,描写山水的文章很多:如《小石潭记》中的“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后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
[设计意图]:通过山水古文进行小结,引领学生最大限度的走进这种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深化学生认知,深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咏山水,引情思
山水奇绝
秀美山川
奇山异水
七、作业布置
试着模仿写一篇山水作文,字数不得低于600字。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群文阅读,让阅读由零散走向系统,满足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求,给学生带来的是丰富的想象、深刻的体验以及精神的享受,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实践。
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于泽元),这是群文阅读的基本性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山水文章诸多,八上第三单元更是集中了山川之美。从现实尘嚣中解脱,寻找林泉志趣,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的共同理想。这些文人雅士行走在山林草泽之间,他们观阁楼,眺树林,描山绘水,吟月唱湖,把美丽、幽静的山川作为现实碰壁后受伤灵魂的栖息花园。他们借山水抒情言志,将自己的情感、志趣、追求、抱负寓寄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中,留下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而这三篇文言同样都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的有感而发。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我确立以下三个层级目标:
1.学习三篇文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三篇文章所表达的意象与意境。
3.对比朗读三篇文章,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将“感受三篇文章意象与意境,寻找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走进天地间的山水,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间的情怀。”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从他们熟悉的古诗句导入,以山水诗句自然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接着补充介绍三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介绍文言重点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了解作者观赏美景的情感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抓住重点,引出议题”,教师启发性发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及具体意象进行品析,通过解读意象,主动品析意境,初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分析每篇文章构思,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而后先是求同,群文阅读最关键的思维要素还在于求“同”。几篇文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既描写了山水的景色,又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喜和热爱之情。同学们于文中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间的情怀。
再是比异。把不同的文本信息加以辨析,引导学生挖掘三篇文章在写法和思想感情上的不同,通过寻不同,去体会总结每篇文章的特色与韵味,学生于比较之中学习不同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的运用,既感受到了优美的山水篇章,更是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品鉴审美能力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技巧与能力。在合作探究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提升,核心素养会无痕渗透。
最后通过山水古文进行小结,引领学生最大限度的走进这种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深化学生认知,深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