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小华和小明是一对同卵双生的兄弟, 长得几乎完全一样, 除了他们的母亲能分辨外,其他人经常混
淆,以下解释最为合理的是,他们二人( )
A.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 B.父母亲相同
C.细胞内所含基因几乎完全一样 D.生长发育是同步的
2.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 )
A.有利的变异 B. 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 D.可遗传的变异
3.高等动物的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是通过()
A.性状 B.受精卵
C.精子和卵细胞 D.胚胎
4.新疆地区不仅棉花产量大,而且所产棉花品质好,特别是新疆长绒棉因其棉纤维长、柔软细腻,光
泽度好,成为棉花界的明星。决定棉纤维长短这一性状的是( )
A.蛋白质 B.基因 C.叶绿体 D.细胞膜
5.将乙肝病毒的基因导入到西红柿内, 人们通过食用西红柿获得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该过程使用的
生物技术属于( )
A.发酵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干细胞移植技术 D.嫁接技术
6.某生物一个体细胞中含有 X 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X→X→X B.X→2X→2X C.X→2X→X D.2X→2X→X
7.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这句俗语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D.变异现象
8.一只雌猫一次产了 3 只小猫。毛色完全不同, 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9.把同一品种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 但再引种回漳州后, 又是花多味
第 1 页(共 10 页)
香.此过程说明了水仙花的这些性状( )
A.会遗传但不会变异
B.不会遗传也不会变异
C.是由基因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D.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10.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药性强的“超级细菌”的出现。“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超级细菌”为了繁殖形成了抗药性变异
B.“超级细菌”长期生活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 适应了该环境
C.抗生素诱导“超级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超级细菌”发生了变异,抗生素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
二 、填空题
11.根据下表回答:
遗传病名称 正常婚配的后代患病率 近亲婚配的后代患病率
先天性聋哑 1/11800 1/1500
白化病 1/73000 1/3600
全色盲 1/73000 1/4100
(1)从上表中可看出, 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比正常婚配的要 。所以我国《婚
姻法》明确规定:禁止 。
(2)该患者白化病基因的来源是 。
12.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通过对马蛔虫生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
规律。假设一对雌、雄马蛔虫的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如图),请分析回答:
第 2 页(共 10 页)
(1)请画出马蛔虫雄性亲本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包括上面的基因)。
(2)比耐登和其他科学家研究发现,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
任意的一半,而是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C.同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
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上有了基本保障之后, 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狗的种类繁
多,通过训练能掌握一些技巧, 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提供帮助.请分析回答:
(1)为满足自我需要,人们通过豢养一些野生犬,逐渐培育出宠物狗,这属于 育
种过程.
(2)狗接飞碟(图 1 中所示)是一项有趣的宠物狗竞技项目.在训练过程中, 需伴随多次食物剌激, 逐渐使宠物狗建立接碟反射.从反射类型角度分析,狗接飞碟属于 反射,其建立过程需要
伴随若多次食物刺激,说
明
;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狗接飞碟属于 行为.
(3)拉布拉多犬是一种常见宠物狗和导盲犬, 有黑色、黄色和巧克力色三种颜色.在遗传学上, 拉布 拉多犬的黑色、黄色和巧克力色被称为 ;若用 C、c 表示一对控制拉布拉多犬毛色的基 因,那么基因 C 与 DNA 分子的关系是 ,请在图 2 中
绘出该对基因及所在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的存在情况 .
第 3 页(共 10 页)
(4)现有一只拉布拉多黄色雌犬与一只巧克力色雄犬杂交,其后代为: 黑色、巧克力色、黄色犬各一
只,这可以说明 是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的.
三 、实验探究题
14.王小虎的父亲是双眼皮、有酒窝、体形较胖,他母亲是双眼皮、无酒窝、身体正常.他本人单眼皮、
有酒窝、身体较瘦.试从眼皮的单双、有无酒窝、身体胖瘦这三个特征分析回答:
(1)能够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
(2)父母双眼皮, 小虎单眼皮, 这说明了生物有 .
(3)父亲有酒窝, 小虎有酒窝, 这说明了生物有 .
(4)有酒窝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如果小虎有一个妹妹, 那么,妹妹一定有酒窝吗? .
四 、解答题
15.材料分析题:通过 DNA 亲子鉴定能确定血缘关系吗?据报道, 有一个在 5 岁时被拐卖的女孩在 18 年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历尽曲折,终于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而认定他们是亲骨肉关系的最关键的证 据是由有关机构进行的 DNA 亲子鉴定的结果。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 说明通过 DNA 亲子鉴定能确认
血缘关系吗?
第 4 页(共 10 页)
1.5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DNA 是遗传物质 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
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 小华和小明是一对同卵双生的兄弟,长得几 乎完全一样,这是说他们的性状完全一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小华和小明是由一个精子与 一个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 这个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由于某种原因它们分别形成了一个胚胎; 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 因此他们细胞内的基因几乎完全相
同,性状也就几乎完全一样.
故选: C
2.D
【解析】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 据此答题。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可以使子代能保持亲代的性状,
利于保持生物的稳定性。可遗传变异可以使生物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使生物能不断进化和发展。
故答案为: D
3.C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是亲子代间的“桥梁 ”,遗传物质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下一代的。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要求学生知道精子和卵细胞是亲子代间的“桥梁 ”。
4.【解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生物的性状表现
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 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随着生物的传种接代,基因能一代代地传递,因此,决定棉纤维长短
这一性状的是基因。
故选: B。
5.B
第 5 页(共 10 页)
【解析】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 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 程、酶工程.将乙肝病毒的基因导入到西红柿内, 人们通过食用西红柿获得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该
过程使用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故选: B.
基因控制性状,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 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培育出的
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6.C
【解析】解:细胞核分裂时, 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 DNA 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中, 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
该是: X→2X→X.
故选: C.
细胞的分裂过程是: 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 后,在细胞的中央, 形成新的细胞膜.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
了两个细胞.
7.B
【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
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了生物在亲代与子代间性状上的相似性, 是生物的遗传特征, 是通过生
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
故答案为: B
8.B
【解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 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 因此属于变异, 说明生物
具有变异性。故选 B。
此题为基础题, 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概念。
9.D
【解析】把同一品种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 但再引种回漳州后, 又是
第 6 页(共 10 页)
花多味香.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 故此
过程说明了水仙花的这些性状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故答案选 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 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 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 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
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不能遗传给后代。
10.
【解析】解: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 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 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 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 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 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
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1.(1)高; 近亲结婚
(2)一个基因来自父亲,一个基因来自母亲
【解析】(1)从上表可以看出, 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如先天性聋哑 1/1500>1∥11800,
白化病 1/3600>1/7300,全色盲 1/4000>1/7300,表明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比正常婚配
的要高。(2)该患者白化病基因的来源是父母。
12.(1)解: 如图所示:
(2)B
【解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 传信息在 DNA 上,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包含有许多
个基因,基因是 DNA 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第 7 页(共 10 页)
(1)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 在生殖细胞中成单, 因此马蛔虫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如图: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
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人精子或卵细胞。随着染色体的分离成对的基因也分开,进人不同的生殖细胞
第 8 页(共 10 页)
中,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2)B
13.(1)选择(或杂交)
(2)条件;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剌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或非条件反射是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学习
(3)相对性状;基因 C 是 DNA 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4)遗传和变异
【解析】 (1)根据分析可知:题干中为满足自我需要,人们通过豢养一些野生犬,逐渐培育出宠物
狗,这属于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的选择(或杂交)育种过程.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 定的过程, 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狗接飞 碟(图 1 中所示)是一项有趣的宠物狗竞技项目.在训练过程中, 需伴随多次食物剌激,逐渐使宠物 狗建立接碟反射,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条件反射.从行为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
行为, 狗接飞碟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属于学习行为.
(3)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因此, 在遗传学上, 拉布拉多犬的黑色、黄色
和巧克力色被称为相对性状.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DNA 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片段; 即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 叫做基因,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根据分析可知: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中的一半, 而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 代体细胞相同, 这是因为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
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亲代体细胞的一样.如图所示:
(4)由一只拉布拉多黄色雌犬与一只巧克力色雄犬杂交,其后代为:黑色、巧克力色、黄色犬各一只, 说明在生殖过程中, 亲代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的,从而使后代继承了亲代最基 本的遗传特征,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故答案为:
(1)选择(或杂交);
(2)条件;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剌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或非条件反射是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学习;
(3)相对性状;基因 C 是 DNA 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4)遗传和变异.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然后进行筛选, 选育出符合人
们需要的新品种.这种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叫杂交育种.
(2)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
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4)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分
子呈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上的某一片段决定着生物的一定性状, 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
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
第 9 页(共 10 页)
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6)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叫变异.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三 、实验探究题
14.(1)眼皮的单双和酒窝的有无; 身体胖瘦
(2)变异现象
(3)遗传现象
(4)不一定
【解析】根据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等知识解题即可。
解:(1)通过对王小虎的父亲、母亲及王小虎本人眼皮单双、有无酒窝、身体胖瘦比较克制:能够遗
传的变异特征是眼皮的单双和酒窝的有无;不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身体胖瘦;
(2)亲、子代之间的差异性叫变异;王小虎的父、母均为双眼皮,小虎却是单眼皮,这说明了生物有
变异现象;
(3)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遗传; 父亲有酒窝, 小虎有酒窝,这说明了生物有遗传现象;
(4)有酒窝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假设该基因为 A 基因, 小虎的爸爸有酒窝;故小虎爸爸的基因组成 可能为:AA 或 Aa;小虎的妈妈无酒窝;故小虎妈妈的基因组成为: aa;若小虎的爸爸为 AA,则小虎的
妹妹一定有酒窝;若小虎爸爸为 Aa,则小虎的妹妹 50%机会有酒窝;故小虎的妹妹不一定有酒窝;
故答案为:(1)眼皮的单双和酒窝的有无、身体胖瘦;(2)变异现象;(3)遗传现象;(4)不一定。
四 、解答题
15.能,孩子体内的 23 对(46 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夫妻双方各自提供 23 条染色体
【解析】每个人体细胞有 23 对(46 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双方各自提供 23
条染色体, 构成了孩子体内的 23 对(46 条)染色体。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
染色体是人体遗传物质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 23 对(46 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双方各自提供 23 条染色体,构成了孩子体内的 23 对
(46 条)染色体。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 DNA 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