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空气各成分体积分数示意图,则甲代表的是( )
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在测量氧气含量时,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的是( )
A.木炭 B.汞 C.硫磺 D.镁条
3.如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D.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
4.如图是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导管的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6毫升刻度线处
5.实验室里可用如图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注射器内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实验时,用热水对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热水,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 )
A.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6.为了更好地理解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
B.BC段压强变化仅跟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有关
C.为了使EF段数据与AB段相等需要最终调节右侧容器水量使两侧液面相平
D.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打开活塞,水倒吸进广口瓶
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60mL的大试管、量程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等实验器材(如图),将足量白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观察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3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动到约( )
A.6mL刻度处 B.8mL刻度处
C.12mL刻度处 D.18mL刻度处
8.小明利用如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操作中不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足
B.红磷熄灭时瓶内还有氧气剩余
C.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时瓶内有部分气体逸出
D.红磷熄灭后未冷却至室温便立即打开止水夹读数
9.将盛满氧气且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关闭止水夹。调至平衡。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塞紧瓶塞,然后分别设法将其点燃,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a),此时的天平( )
偏向左
B.偏向右
C.仍处于刻度盘中央
D.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 刻度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
12.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白磷燃烧的产物是 。(写化学式)
(2)若上述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为20%,则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刻度线处。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B.白磷火焰熄灭、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C.若实验中没有夹紧止水夹将使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13.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14.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开放”或“密闭”)。
(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冷却,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 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15.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写出装置B的一个优点 。(A中的集气瓶已割去瓶底)
三、探究题
16.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燃烧匙内的物质可以是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2)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的水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由此可得出结论是: 。
(3)可猜测瓶中剩余气体具有的性质:① ;② ;③ 。
(4)若实验过程中,发现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
A.弹簧夹未夹紧 B.装置漏气 C.未冷却到室温 D.燃烧匙伸入太慢
(5)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 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2,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②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
17.为了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小实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橡皮管体积忽略不计。他将少量红磷装入容积为毫升的试管置中,注射器活塞初始置于毫升刻度处。点燃酒精灯进行实验,火焰熄灭后,待到合适时间,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注射器不会弹出)。实验后,小实换用食品脱氧剂去代替红磷测量氧气体积分数,得到结果如图乙。
(1)实验中待到“合适时间”指得是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小实用红磷做实验时,注射器活塞将从毫升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毫升刻度处才停止。
(3)根据图乙结果,若要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你会选择哪种药品,并说明理由: 。
18.某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1)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别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请你根据设计图设计相应的实验步骤:①…… ……。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实验完后将测量的结果与说明书上的数据对比,发现测量的氧气浓度值偏低,请帮他分析出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19.小玉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将一个底部开孔的玻璃瓶放在水槽中央位置,然后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②在燃烧匙里加入白磷粉末;
③将有电热棒、燃烧匙和传感器探头的橡胶塞紧紧塞在瓶口上;
④接通电热棒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磷燃烧起来。
(1)在接通电源前,小玉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会出现的现象是 。
(2)反应结束后,发现玻璃瓶内液面未达到空气总体积的20%,其可能的原因有(可多 选) 。
A.燃烧匙中白磷不足 B.燃烧时有气体通过底部小孔逸出
C.未完全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D.氧气体积分数低于3.2%时白磷自动熄火
(3)图乙、丙是通过温度、气压传感器测得的两幅图像,请分析图丙中t1~t2时间段瓶内气压突然增大的原因: 。
20.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而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 。
(2)“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的目的是 。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是 (填或“V1﹣V3”或“V1﹣V2”或“V2﹣V3”)。
21.小番利用如图甲的思维模型设计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家庭实验,用一个有刻度的去底带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温度计和粘有“暖宝宝”贴片的铜丝,将瓶子置于水中密封,实验装置如图乙。
查阅资料发现:
“暖宝宝”贴片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2+2H2O=2Fe(OH)2。
“暖宝宝”贴片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
(1)从建模角度分析,“利用暖宝宝贴片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
(2)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液面的变化情况为 。
(3)小衢待反应结束温度计示数恢复初始温度时记录液面位置(如图丙),并通过计算得到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认为小衢的操作不严谨,应当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请分析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
答案
1.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则甲代表的是氧气。
故选:B。
2.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填充了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木炭不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
B、汞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汞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汞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B正确;
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填充了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硫磺不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C错误;
D、镁条不仅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镁条不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3.解: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该选项正确;
B.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有剩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故选项正确;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观察刻度值,会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该选项正确;
D.将红磷改为木炭做此试验时,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木炭燃烧即使能消耗装置内氧气,但又增加另一气体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错误。
故选:D。
4.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导管的止水夹,因为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试管内气体减少120mL×=24mL,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4mL=26mL刻度线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解: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会受热膨胀,活塞先向右移动;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剩余气体总体积变为原来的,恢复到室温后,再向左移动,活塞在4厘米刻度处停止。
故选:D。
6.解:A、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浓度是不断减小的,所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故A说法正确;
B、BC段压强变化,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的压强增大比消耗氧气导致的压强减小更明显。所以该段压强呈增大趋势,故B说法错误;
C、EF段压强变化不大,表示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为了使EF段数据与AB段相等需要最终调节右侧容器水量使两侧液面相平,故C说法正确;
D、DE段压强迅速增大,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打开活塞,水倒吸进广口瓶,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7.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20%,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3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动到约30mL﹣(60mL+30mL)×20%=12mL。
故选:C。
8.解:A、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
B、红磷熄灭时瓶内还有氧气剩余,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B正确;
C、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时,瓶内有部分气体逸出,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故C错误;
D、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处于膨胀状态,进入装置内的水会减少,因此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D正确;
故选:C。
9.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并冷却至室温,左边瓶内气压小于右边瓶内气压,打开弹簧夹(a),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左瓶,此时的天平指针偏向左。
故选:A。
10.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完全反应后,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待白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活塞移动,减小的体积约占容器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4刻度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消耗完容器中的氧气,故答案为: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消耗完容器中的氧气。
12.解:(1)白磷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其化学式为P2O5。
(2)若上述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为20%,则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100mL×20%=30mL刻度线处。
(3)A、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说法正确。
B、白磷火焰熄灭、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说法正确。
C、若实验中没有夹紧止水夹,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将使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P2O5;
(2)30mL;
(3)C。
13.解:(1)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2)结合曲线可知,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14.解:(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密闭。
故答案为:密闭。
(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冷却,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减少质量(减少的是氧气)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故答案为:减少质量。
15.解: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C,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不能测定氧气含量。
装置B的一个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故答案为:C;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16.解:(1)A.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不能选择铁丝;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选择红磷;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选择木炭;
D.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选择硫磺。
故填:B。
(2)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的水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由此可得出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进入集气瓶至第1刻度处;P+O2P2O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可猜测瓶中剩余气体具有的性质: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A.弹簧夹未夹紧,导致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最终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大于;
B.装置漏气,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即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
C.未冷却到室温,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即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
D.燃烧匙伸入太慢,导致集气瓶中的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最终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大于。
故填:BC。
(5)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50mL×=10mL。
故填:10.
②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17.1)实验中待到“合适时间”指得是装置冷却至室温。
注射器内氧气的减少了,最终活塞应停留在刻度线处。
根据图乙结果,若要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要选择食品脱氧剂,因为食品脱氧剂能耗尽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不需要点燃(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装置冷却至室温;
;
食品脱氧剂;食品脱氧剂能耗尽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不需要点燃(合理即可)。
18.解: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反思】若白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全,会导致实验结果过偏低;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也会导致实验结果过偏低。
故答案为:物理;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
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反思】白磷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合理即可)。
19.解:(1)在接通电源前,小玉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会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瓶底部的小孔处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玻璃瓶底部的小孔处有气泡冒出;
(2)A.燃烧匙中白磷不足会导致装置内的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B.燃烧时有气体通过底部小孔逸出,在实验结束后,进入的水会偏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不合题意;
C.未完全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D.氧气体积分数低于3.2%时白磷自动熄火,造成氧气未完全耗尽,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3)图乙、丙是通过气压、温度传感器测得的两幅图像,t1~t2这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的原因是燃烧放出热量,导致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压强减小的幅度;故答案为: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导致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压强减小的幅度。
20.解:(1)集气瓶是个密闭装置,红磷燃烧放热会使密闭装置内温度升高气压上升,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热;(2)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时,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容器加水两边水面再次相平后,瓶内气压才等于外界大气压,故答案为:使集气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3)只有在等温等压下被消耗氧气的体积等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减小即流入水的体积,故答案为:V1﹣V3。
21.解:(1)“利用暖宝宝贴片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消耗O2形成气压差,进而通过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来计算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消耗O2形成气压差;
(2)刚开始暖宝宝吸收氧气会放出热量,瓶内温度升高,使气压增大,将水向下压,故观察到瓶内液面下降;后消耗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减小,故液面又会上升;故答案为:先下降后上升;
(3)如果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那么里面的空气受到挤压,不是正常状态的情况,只有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和外面的大气压强才相等,得到的才是正常状态下的数据;故答案为: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排除外界大气压的干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