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二一二一二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
(2)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潮”是自发的。
(2)经济因素,务工经商。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人口跨省(市、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第(3)题,北京、上海、广东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大。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要从资源开发、边贸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方面分析。第(4)题,要从城乡结构方面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 上海 北京 资源开发、边境贸易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
(2015·山东文综,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空心化”的含义,“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等都优于农村,吸引了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综上,选C项。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含义,其表示的是人口外迁后导致房屋闲置、耕地闲置,由此可知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与科技相关,而与人口向外迁移无关,B项错;农村人口外迁说明城乡发展不协调,C项错;青壮年劳动力迁出,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D项错。综上,选A项。
答案:(1)C (2)A1 2 3 4-5 6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
A.外出讲学 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 D.移民国外
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的现象,四选项中只有移民国外使居住地发生了改变。
答案:D1 2 3 4-5 61 2 3 4-5 61 2 3 4-5 61 2 3 4-5 6解析:从图中看,主要迁出地区是中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主要迁往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即①③符合图中情况。当时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和开发矿产资源而进行的人口迁移,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
答案:B1 2 3 4-5 61 2 3 4-5 6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 2 3 4-5 6解析:第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主要是美国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与东北部工业区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战后美国人口迁移无关。第5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主要是从内地迁移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务工和经商,人口流动规模大。
答案:4.B 5.C1 2 3 4-5 61 2 3 4-5 6解析:第(1)题,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第(2)题,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加强与外界交流、缓解人地矛盾和人才外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C
(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