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帷幕(wéi) 屋脊(jī)
轴线(zhóu) 翘首以盼(qiáo)
B.坍塌(tān) 接榫(shǔn)
巨擘(bò) 高楼大厦(xià)
C.房檩(lǐn) 辍学(chuò)
蓦然(mù) 凤毛麟角(jiǎo)
D.穹窿(qióng) 哺育(bǔ)
椽子(chuán) 直栏横槛(jià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癸癸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B. 几千年来,女子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她们的惠质兰心,即使像花木兰这样有男儿气魄的女孩也多是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
C. “犀利爷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檐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的污垢,精神却很攫铄。
D. 提起清香,首先想到书香,一帙在握,再在桌上点起一炷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________。
②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_________,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
③“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侵犯他人著作权,因此其倍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________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A.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C.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B.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C.我们若想建造出具有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建筑,就必须熟悉自己建筑的特征,否则不这样我们是不可能建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的。
D.这证明屋顶不但是我们民族最骄傲的成就,而且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最喜欢的。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历史的悠久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6.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文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由于“文法”的拘束性,对其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在颜色上,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7.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8.“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着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9. 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 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 传统建筑由于现在的并不致命的贫乏,而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 传统建筑如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传统建筑因政治原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做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B. 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 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D. 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被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11. 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四、语言运用
12. 根据下面的短文,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阙是
13.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的这段文字,以三个分句的形式进行重组,每句都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园林的全部构建就被组合成了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鲱鱼 斐然 绯闻 诽谤
B.梗节 铁绠 哽咽 田埂
C.模型 摸索 摩崖 磨坊
D.蹩脚 隐蔽 憋闷 弊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窠臼 迷惑 岛屿 一愁莫展
B.骚动 穹顶 木屑 讫今为止
C.毗邻 筹画 阈值 胜券在握
D.格调 蚁冢 疏浚 苦口婆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__的细枝。
②它们像受了惊一样做出__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③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__平地,________高墙,__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 反映 翻过 绕过 越过
B.规范 反映 越过 绕过 翻过
C.规格 反应 越过 翻过 绕过
D.规范 反应 翻过 绕过 越过
4.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市、区档案室是微机化管理,查阅相对容易,但在单位的档案室查找却难上加难。由于资料众多,要找到符合条件的、被丢失的部分,就像是_________。
②剡溪,就像一位________的老人,波光里满是岁月的褶皱。那些影影绰绰的身影,渐渐地融入了历史的一场场清梦中。
③景区在管理帐篷客问题上不宜“一刀切”,应________,做好配套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A. 海底捞月 饱经沧桑 顺水推舟
B. 海底捞月 饱经风霜 因势利导
C. 大海捞针 饱经风霜 顺水推舟
D. 大海捞针 饱经沧桑 因势利导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B. 当然,从坏处准备不是一味地谨小慎微,更不是说不要前进,而是说要提高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6.从文段中提取要点,并概括文段主旨。
7.如何理解蜜蜂“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请根据文本选段举例说明。
8.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9.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选文部分也能体现这一特点。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体会。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孔 雀
贾祖璋
孔雀最初从印度输入欧洲,意大利人极为珍视,形容它“有天使的羽毛,魔鬼的声音,以及窃贼的智慧”。亚历山大侵入印度的时候,见孔雀在海路底斯江边飞舞,为它华丽的羽色所迷,猎击的心思,也全忘了。我国历史上关于孔雀的记载年代更早,《周书》云:“成王时,西方人献孔雀。”距今3000余年,大概公元前1100年左右,我国已有孔雀了。《楚辞》是可信的屈原作品,内有“孔盖兮翠旌”一语,足见当时孔雀羽毛,已备实用。
孔雀“形略似雉①。颈稍长。头顶至咽喉部红青色;头有青色之毛冠,此毛冠中之毛,唯尖端分枝。颈部亦红青色,带金光,有半椭圆形之绀色斑,亦带金光。眼缘灰蓝色,近嘴边紫绀色。背部亦有半椭圆形之绀色斑,斑缘罗列金色细羽。肩部绀色及黑色,最有光泽。腹部色黑带青,有光泽,尾羽甚长,大概达到身体的2倍;色艳丽,有眼斑,每羽旁分披线状金绿色彩毛”(《动物学大辞典》)。孔雀的尾,我们可以特名为练尾,因为它是太长了,差不多和彗星的尾是同样的。尾羽末梢的眼斑,像绿色荷叶上的一滴滴晶莹水珠一样。真正的尾羽,不过七八寸长,隐在练尾下面,只当它开屏的时候,才可看见,它有支持练尾的功用,它的颜色灰褐。至于幼鸟,练尾当然没有成鸟那样美丽。以上所述,完全是雄鸟的形态。它是雉科鸟类,和鸡雉等同样,雌鸟色彩,较为暗涩,形亦较小,练尾几乎缺失,羽端不生眼斑,全体灰褐色,仅喉和颈是绿色。
孔雀羽色的美丽,照达尔文派生物学者的解释,乃起源于雌雄淘汰。雌性为选择者,雄性为被选择者。选择的标准,或为羽色的华美,或为姿态的轩昂,或为性格的勇武,或为歌鸣的优越。孔雀没有嘹唳扬爽的声调,只是“都护都护”地不足以感动雌性。而天赋禀性又不刚强,不足以取媚雌性。所以它的羽毛的色泽就显得特别发达,还有就是求婚的舞蹈。
印度有几个地方孔雀甚为普通,每三四十羽群集森林中,尤其是堤岸边;常常满树是美丽的羽毛,满空是纷扰的声音,有人见过至少1200至1500羽聚集一处地方。雌孔雀造巢于隐蔽的处所,以避雄鸟扰乱;尤其所产的卵,若被雄鸟发现,往往受它啄破。卵数约20至30枚,11月起雌孔雀孵伏,30日左右而化雏。孔雀虽然常常栖息于树上,但巢造于地面,仅择堤岸等略高处而已,巢材用干草和细枝等物。孔雀嗜食谷类果实,往往侵盗农作物。蛙、蛇、蜥蜴、昆虫等小动物,也常为其采食。对于各种兽类,均极恐惧;譬如当它们栖息树上的时候,假如来了一条狗,它们就静默不敢作声。性格驯善和顺。寿命据《鸟类与自然杂志》载,约有20年,老死居多,病死甚少。
关于孔雀的饲养,饲之以米、谷、麦,勿令缺水,与养鸡无异。每至秋夏,于田野中拾螽斯②、蟋蟀、活虫喂饲。如食有余,则切不可与咸酸物食,食则减精神,令毛色昏暗。
(选自《鸟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略有删改)
[注] ①雉:鸟,雄性羽毛很美,尾长;雌性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通称“野鸡”。②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
10. 孔雀是怎样一种鸟?试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11. 根据全文,概括孔雀的生命历程。
12.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四、语言运用
13.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要求:不超过20字。
龙 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 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核 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
树 叶: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14. 仿照下面一首以“蛇”为题的寓言诗,以“鼠”“蜗牛”或其他某种动物名称为题,另写一首寓言诗,行数与例诗相同即可。
蛇
再笔直的路
也会留下曲折的足迹
让你总结教训
你却总是抱怨
行程不按自己的思路设计
15. 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内容:
寓意:
13 宇宙的未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混沌(hún dùn):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B.诘问(jié wèn):追问;责问。
倚重(yǐ zhòng):倚靠,器重。
C.三昧(sān wěi):指心神专注而不散乱。
比萨(bǐ shā):一种意大利式馅饼。
D.告罄(gào xìng):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黑洞(hēi dòng):一种特殊的天体,是时间-空间的一个区域。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C.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些游人叩拜祈福之余,总喜欢攀爬到几米高的弥勒佛像上,在佛像的裙裾,甚至大肚子上雕刻歪歪扭扭的“某某某到此一游”字形。
B. “首长专供”矿泉水的出现,不仅是媚权行为,而且用“首长专供”字样满足一批人的虚荣心,公然欺骗消费者,等于要钱不要脸。
C. 我们应该有个安全网,让每一个人,不光是老人,还有他们的子女,吃饭、住房、看病都不需要求人,都有尊严地活着,即使他们没有房产。
D. 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反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导致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然,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人们只要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五天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季度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六个月以后做具体的天气预报。
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太多了。
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沌,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沌的。我们观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所以我们必须假定,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这只有在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时才有可能。平均密度或膨胀率的大区域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微波背景在不同方向上不同。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
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临界值,它将不会坍缩,而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其密度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如此之低,引力吸引对于减缓膨胀没有任何显著的效应。星系们会继续以恒常速度相互离开。
这样,对于宇宙的未来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本身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
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
4.作者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
B.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
C.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D.我们只是对宇宙的有关定律有所了解,缺乏深入的研究。
5.关于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B.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复杂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
C.因为前者是不确定的,所以预言困难;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D.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唯一的,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6.关于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
B.巫师、宗教预言家的预言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C.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D.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就本质来说,没有区别,因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
7.根据全文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B.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C.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但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缩小。
D.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中就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宇宙幽灵”潜伏在黑洞周围
日前,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宇宙幽灵”潜伏在一个遥远超大质量黑洞的周围,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探测到如此高能量的特异景象,他们认为这是由黑洞产生巨大喷射物质所形成的。
这项发现是天文学家观测宇宙非常年轻阶段的难得机会,这一太空特异景象之所以被称为“宇宙幽灵”,是因为黑洞喷射的放射物质逐渐消失之后仍弥漫着X射线物质。这一景象是钱德拉深域望远镜拍摄的,这是该望远镜迄今所拍摄最遥远的X射线图像。
图像所拍摄的是HDF130星系,它距离地球100亿光年,图像正是宇宙大爆炸后30亿年后的景象,当时正值星系和黑洞高速形成阶段。英国剑桥大学安德鲁·费比恩说:“几年前我们就已观测到这一模糊目标,但是直到目前我们才意识到它看上去非常像怪异的幽灵。这一景象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数十亿年前该星系所发生的一切。”
费比恩和同事认为,HDF130星系所释放的X射线是该星系中心黑洞释放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流的显著证据。当喷射进行时将产生惊人数量的射电和X射线放射物质,但是经过数百万年之后,这些射电信号将逐渐衰弱,最终形成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这一“宇宙幽灵”景象。
然而,很少的能量电粒子也可以通过宇宙大爆炸后所残留遍布宇宙的光量子——宇宙背景辐射——产生X射线,这些光电子与宇宙背景光量子发生碰撞之后可产生足够的能量,使光量子推动形成X射线能量带。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额外X射线可再持续3000万年。
这是第一次在明亮射电喷射终止之后发现的“X射线幽灵”,天文学家曾观测到类似的大规模X射线喷射来源,但仅有来自星系的射电喷射呈现大规模范围,并且持续喷射。在HDF130星系中,仅有一点喷射来源可在射电图像中呈现,这与光学图像下超大质量椭圆星系所呈现的景象相一致。
剑桥大学的凯特琳·凯西是这项研究的合著作者之一,她说:“这项研究结果暗示着X射线宇宙中可凌乱存在着类似的‘幽灵’,尤其是在早期宇宙黑洞大爆发形成阶段。”研究人员指出,黑洞喷射物质的功率非常大,相当于10亿颗超新星爆炸。这些能量堆积在黑洞周围,并且对周边的气体传输热量。
费比恩说:“即使这种幽灵状的高能量消失,来自黑洞的多数能量仍持续保留着。由于它们的能量非常强大,喷射物将持续数十亿年形成深度影响。”HDF130星系的钱德拉详细观测数据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宇宙现象,比如:在X射线下,HDF130星系拥有一个雪茄状外形,延伸220万光年。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8. 下列关于“宇宙幽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的“宇宙幽灵”,形成于宇宙比较年轻的阶段,距今已有数十亿年。
B. “宇宙幽灵”由黑洞产生巨大喷射物质所形成,喷射物质包括大量射电信号和X射线放射物质。
C. “宇宙幽灵”存在于距离我们遥远的HDF130星系中心的高能黑洞附近,具有高能量和超大质量。
D. “宇宙幽灵”的存在,表明HDF130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能够喷射出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流。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的“宇宙幽灵”,是该望远镜截至现在所拍摄到的最遥远的X射线图像。
B. “宇宙幽灵”的存在早在几年前就被科学家发现,但对它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是在拍摄到它的图像之后。
C. 在宇宙中能产生X射线的事物不只有黑洞,宇宙大爆炸后所残留的宇宙背景辐射也能够产生X射线。
D. 这一天文奇景之所以被称为“宇宙幽灵”,是因为它是由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X射线物质形成的。
10.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幽灵”的发现,有赖于X射线望远镜;如果没有X射线望远镜,我们也许会失去一次观测宇宙的机会。
B. 在某星系中仅有一点喷射源可在射电图像中呈现,与光学观测结果一致,可见光学望远镜也能拍摄到“宇宙幽灵”。
C. “宇宙幽灵”是由宇宙中的黑洞产生巨大喷射物质所形成的,黑洞不是唯一的,因此“宇宙幽灵”应当不止一个。
D.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使科学家认识到HDF130星系的大致形状,将来也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其他星系的形状。
单元测评(四)A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7分)
1.生字注音。
墁地( ) 斗拱( ) 椽檩( )
轩楼( ) 水榭( ) 柁墩( )
榫( ) 匡扶( ) 穹窿( )
游廊( ) 戗兽( ) 鳟鱼( )
木屑( ) 迄今( ) 蜂窠( )
毗邻( ) 鲱鱼( ) 乱窜( )
真菌( ) 阈值( ) 梗节( )
触角( ) 蹩脚( ) 拱券( )
霎时( ) 眼眶( ) 海滨( )
疏远( ) 筹划( ) 迷惑( )
蚁冢( ) 告罄( ) 拯救( )
坍缩( ) 诳语( ) 混沌( )
估算( ) 沮丧( ) 模棱( )
崩溃( ) 三昧( ) 暴涨( )
比萨( ) 闲逛( ) 诘问( )
蚂蚱( ) 苜蓿( ) 尴尬( )
恍惚( ) 倚重( )
2.多音字注音。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29分)
三、成语(俗语)填空(7分)
模________两可 云气氤________
________名钓誉 热泪盈________
________谬正俗 ________恶不悛
向________而泣 苦口________心
天衣无________ 臭名________著
感恩________德 百________不解
富丽堂________
四、根据所给出的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7分)
1.发表、公布,表露。( )
2.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
3.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
4.边界接壤的意思,多指陆地相接。( )
5.指事物的界限或范围。( )
6.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
7.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
8.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
9.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
10.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
11.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12.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13.聚集、积聚。( )
14.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
五、文学常识填空(18分)
1.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新会人。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顾问。梁思成教授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________的设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之一。
2.刘易斯·托马斯,1913年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3.史蒂芬·霍金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________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他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宇宙学理论上获得重大成就。他的著作包括__________等。
4.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大致分为选择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草修改这样几个步骤。
5.演讲词是演讲者参加各种主题演讲时使用的文稿,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六、语言运用(12分)
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2. 根据语境补写两句话,使语段逻辑严谨,语言流畅。(4 分)
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严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革命烈士时信仰的坚守……
3.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在产生了第三个月昼它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的同时,献上了希望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单元测评(四)B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装帧(zhēn) 混沌(hùn)
断壁残垣(yuán) 兵不血刃(xiě)
B. 累及(lèi) 鲱鱼(fēi)
钟灵毓秀(yù) 斐然成章(fěi)
C.墁地(màn) 炽热(zhì)
天崩地坼(chè) 酗酒滋事(xù)
D.接榫(sǔn) 殷红(yān)
蛊惑人心(gǔ) 戎马倥偬(z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觊觎 打园场 秘而不宣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B.瓦当 出洋相 曲指可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睿智 合议庭 破釜沉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穹宇 简化字 要言不烦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工资低、待遇差,春节过后,众多零售企业出现了一线员工______的状况。
②以旭日阳刚为________的励志影片《白马王子的春天》即将开拍,制片人东方骏透露,旭日阳刚有可能出演剧中角色。
③青州市邵庄镇设立村、镇两级“计生接待室”,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计生信访矛盾________在基层。
A.紧俏 原形 化解
B.紧缺 原型 化解
C.紧俏 原型 调解
D.紧缺 原形 调解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_____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_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________。
A.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 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 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MH370自失联以来,中国政府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搜救行动。连日来,搜救发现的疑似物体被证明大都是海上垃圾。
B. 目前存在的社会抚养费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如果得不到长期解决,将严重损害计生国策的声誉,不利于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 申银万国等多家券商纷纷发表报告称,随着人民币阶段性贬值的持续及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显著削弱,短时间内市场流动性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边际收紧。
D. 因为公投,克里米亚瞬间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1981年出生的克里米亚总检察长纳塔莉娅·波克洛恩斯卡娅更是一夜之间爆红全球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红人”。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搜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A.⑤①②⑥④③ B.②③④⑥⑤①
C.②①④⑥③⑤ D.⑤②①④⑥③
二、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为何只见星体“半边脸”
想象一下,如果你只能看到自己家的正面,不管你如何努力,背面总是隐藏在阴影中,这种感觉是否很怪异,令人沮丧?这是天文学家多数时候的感受,因为在观察宇宙中一些最令人感兴趣的天体时,人类只能看到它们的一面。
最明显的例子是月球,它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正因为这样,一年四季,我们只能看到月亮上那个一成不变的“人影”。这个貌似友善的“人影”是由月球表面一些古老的熔岩流造成的,它们的颜色比周围环境更深一些。“人影”在月圆前后最明显。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假设,月球远离地球的一面和它靠近地球的一面十分相似。但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1959年苏联太空船拍摄到的月球背面的照片显示,隐藏在黑暗中的月球背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现在我们知道月球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在远离地球的那一面,火山爆发并不频繁,那里的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多少黑色的熔岩斑点,反而有很多从未被熔岩吞没的火山口。由于目前还没有宇航员登上月球背面,因此我们对它的构成和历史知之甚少。
类似的,太阳系里的每一颗大型卫星都只向其母行星展示出“一半脸”。位于木卫二背面的宇航员永远也看不到木星,虽然两者间的距离只有42万英里。
有时候我们看不到天体的另一面是因为它们转得太慢,一般来说,星系的自转时间为1~3亿年。在整个近代史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它们移动半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像M82这样的星系),我们无法得知星系中发生了什么剧烈变化,因为我们根本看不见它们的全貌。
在银河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隐藏在天体的背面。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人马座矮星系静静地隐匿在银河系中央,不为人所察觉。然而当太阳系经过1亿年的旋转后,这个质量远超太阳系的星系将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夜空中最大、最耀眼的一个星座,比月亮大40倍。但到那时,美丽的仙女座将黯然失色,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
幸运的是,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宇宙天体体积并不大,转速也很快,我们几乎可以同时看到它们的下面和背面。天文学家们发现,天鹅座一颗名为HDE226868的遥远的恒星围绕着一个神秘莫测、谜一般的天体旋转,这个天体能释放出大量X射线。这些X射线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就迅速衰减并很快消失,那意味着这个天体的两面几乎在同一个位置。经过简单的物理学计算,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神秘的天体体积是如此小,它只可能是黑洞。
我们能观察到黑洞的背面,却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7. 下列对人们无法看到星体全貌的原因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能看到月球“半边脸”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
B. 位于木卫二背面的宇航员永远看不到木星是因为它太小。
C. 我们看不到离太阳系很近的人马座矮星系是因为它早已消失。
D. 人们无法看到M82星系的全貌是因为星系太大。
8. 下列对“我们能观察到黑洞的背面,却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对黑洞的引力小于对月球的引力。
B. 人类能到达黑洞的背面,而无法到达月球背面。
C. 太阳挡住了月球,所以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D. 科学家们根据某个天体具有的特点判定它为黑洞,且转速极快,让人们几乎可以看到它的全貌,但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人们却无法看到月球全貌。
9.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文学家们一直假设的月球两面都一样的想法最先被苏联证实是错误的。
B. 当人马座矮星系在天空中熠熠生辉时,仙女座将不复存在。
C. 有时候人因为无法活几亿年而永远看不到某些星体的全貌。
D. 科学家们弄清了星体“半遮面”的一些原因,但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平既久,边备媮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王召廷臣问计。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胡濙、陈循咸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
景帝即位。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珵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曰:“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循劝珵改名,因名有贞。
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延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劳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乃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
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张车兀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彬曰:“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亨即夜至有贞家。闻之,大喜。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车兀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既薄南城,门锢,毁墙以入。上皇灯下独出问故。有贞等俯伏请登位,乃呼进辇。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
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于曹、石。窥帝于二人不能无厌色,乃稍稍裁之,且微言其贪横状,帝亦为之动。亨、吉祥大怨恨,日夜谋构有贞。诏徙有贞金齿为民。亨败,帝从容谓李贤、王翱曰:“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太息曰:“孺子亦应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间,十馀年乃卒。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南迁可以纾难 纾:解除
B. 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 沮:诋毁
C. 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 阅:历经
D. 勒兵入大内 勒:强制
1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
B. 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
C. 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
D. 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有贞忧虑国事,敢于陈述自己的政见。他有感于太平年代,边备懈怠而战事不止的现状,上疏陈说用兵之道,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认可。
B. 徐有贞善于治水,功劳卓著。他亲临一线指挥,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修筑大坝,加固决口,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C. 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结下了仇怨。他们三人曾经联手拥立太上皇复辟,在新朝中,徐有贞与曹、石交恶,他受到曹、石的构陷而迁贬为民。
D. 徐有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决定行事。他被释放回家后看到将星在吴,自信可以再次建功立业;后来得知韩雍征讨立功后,放弃了这种追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
(2)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注]。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注] “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
(1)本词上片开头两句一直为人赞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中“暗”“明”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均是送别词,试比较一下,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做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描写水天相接、浑然一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勇气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梁思成进了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史教授古米尔对中国建筑史非常感兴趣,并向梁思成询问有关情况。梁思成这才发现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他只能回答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建筑从来就不是一门艺术,顶多只是一些工匠们的手艺活而已。学习古代建筑史时,梁思成发现,许多书籍都以欧洲中心论的观点记述着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却没有地位,这令他颇感落寞。
恰好在这时,梁启超把一本新近发现并重新校印的古书寄给梁思成。在扉页上梁启超写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这本书叫《营造法式》,作者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诫,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宫殿建筑的各种建造图例和标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一部建筑标准手册。尽管里面有太多的术语无法读懂,但古人的智慧令他惊叹,他由此定下了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志向。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1928年2月,梁思成回国。从此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祖国,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山野岭间,开始了他梳理中国建筑史的事业。
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高峰,可是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建筑物的保存极为艰难。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梁思成始终有一个信念,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他偶然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在这本书中,他看到11号洞中有一张唐代壁画“五台山图”,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这让梁思成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
1937年6月26日的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终于在五台山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的村落附近找到了佛光寺。佛光寺正殿中,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点,梁思成还看见梁架上有古法“叉手”的做法,这种做法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两天后,林徽因在一根大殿梁的根部发现了这样的文字: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她猛然想起,大殿前耸立的经幢上写着:唐大中十一年。横梁和经幢上的字迹吻合在了一起。原来,那个谦恭地坐在平台一端的女性雕像,不是僧人所说的“武则天”,而是出资建殿的施主宁公遇本人。佛光寺,这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就这样被发现了。
回国后的15年间,梁思成不拒辛劳地实地考察了全国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筑,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两部书稿,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扬。对比今天某些枯坐书斋、隔膜现实的学者,战火纷飞中,梁思成风尘仆仆从一个村落赶往另一个村落的身影,令人油生敬意。
1957年,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被拆除着。毁墙的炮声不时传来,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我们既承继了这样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岂可随便把它毁掉!早在1950年2月,梁思成和建筑家陈占祥为保护北京旧城一起递交了著名的“梁陈方案”。方案提出:留下北京旧城,作为城市的博物馆;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但是,“梁陈方案”立刻被无情地否定。
粱思成仍不愿放弃最后的一丝努力,他据理力争。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梁思成微弱的呼喊,很快淹没在历史巨大的呼啸声中。为了北京旧城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在扩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梁思成和吴晗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吴晗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思成当场痛哭失声。
时代毕竟在进步,如今,尽管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依然是一个逼仄的话题,但包括古建筑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让我们记住梁思成吧,因为他的学术良知与学术勇气,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精神资源。
(摘编自李跃《梁思成:致力古建筑保护的一代宗师》)
16.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在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很低,人们自然不把建筑当作一种艺术品,最多是当作工匠们的手艺活。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B. 日本人断言: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奈良保存着唐制木构建筑。这个断言没有经过实地调查,缺乏充分论证,是个鲁莽的结论。
C. 梁思成回国后,花了15年时间考察中国古建筑,最后写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著作为中国建筑赢得了国际地位,也了却了他当年的心愿。
D. 梁思成和陈占祥递交“梁陈方案”的目的是保护北京的旧城,但这个想法与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相背离,于是方案立刻遭到了无情的否定。
E. 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梁思成研究古建筑、发现唐代建筑以及保护北京旧城三个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成就和遭受的巨大磨难。
17. 梁思成立志研究中国建筑史,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5分)
18. 梁思成和林徽因依据什么确定“佛光寺”是唐代建筑?请简要概括。(5分)
19. 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学术勇气”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语言应用(12分)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3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___②____。____③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以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①
②
③
21. “猪脑子”“狐狸精”“生龙活虎”……生活中,有人喜欢拿动物做比喻来描述评价别人。你有什么观点?请你站在动物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发表见解,要求生动形象,100字左右。(5分)
22.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给“极光”下一定义。(4分)
①极光是一种光学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②在寒冷的极区,人们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极光。③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④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⑤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D [解析] 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厦”读“shà”;C项,“蓦”应读mò。
2. D [解析] A. 众目癸癸—众目睽睽;B. 惠质兰心—蕙质兰心;C. 攫铄—矍铄。
3. C [解析] 本题所给的三个成语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畅所欲言”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一个人或较少的人。第①句“鼓励员工”的后续意思,应该是说话尽兴而不遮掩,所以选“畅所欲言”。第②句,后面讲到的“协商”,应该是让“商业领袖”们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所以选“各抒己见”。第③句是两人单独聊,涉及的对象少,突出诚意,所以选“推心置腹”。
4.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技术”后加“水平”;C项,成分赘余,“否则”就是“不这样”的意思,应删去“不这样”;D项,分句顺序不当,应改为“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最喜欢的,而且是我们民族最骄傲的成就”。
5.C [解析] 解答这道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首先应当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句必在②句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则可排除其他项,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或通览六句话发现只有④句带主语,那么第五空应选④,由此排除A、D两项。通过比较④与①、③的衔接性,很容易得出C项为正确选项。
6.B [解析] 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7.C [解析] “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它指的是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不是真正的文章中的文字。
8.D [解析] 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9. D [解析] A、B两项是第一段中的内容,符合要求。C项由第二段首句拟出,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用来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D项是第二段内容,表述的是“建筑的最高表达方式”。
10. C [解析] A项正确,见第三段“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B项正确,第三段开头将“传统建筑”与“古典语言”类比,段末又说“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D项正确,第四段说“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而“传统建筑语言”包含于“传统语言”,段中又说“它(承上指传统建筑语言)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C项错误,第四段首句说“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并且说的是“许多建筑师”,而C项说的是“建筑师”,范围扩大了。
11. [答案] 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②这是文化的选择。
[解析] 根据问题,可以设定答题区域在第四段。要理解文章各段的段落大意,第四段讲的主要内容是“传统建筑得以传承的原因”,分述点就是第四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12. [答案] 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解析] 这段文字中“像两座小楼阁”就是对“阙”这一事物的形象化描写,运用比喻修辞,使“阙”的形状更加具体可感,易于理解,但不是“阙”的本质属性,应剔除。当然,这段文字对“阙”的全面介绍中,还包含许多非本质属性的信息,应注意分辨。
13. [答案] 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己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园林的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B [解析] A项中的“鲱”“绯”读fēi,“斐”“诽”读fěi;C项中的“模”“摩”读mó,“摸”读mō,“磨”读mò;D项中的“蹩”读bié,“蔽”“弊”读bì,“憋”读biē。B项全读gěng。
2.D [解析] A项中“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筹画”应为“筹划”。
3.C [解析] “规格”意为“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意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反映”意为“反照,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4. D [解析] “大海捞针”与“海底捞月”都有白花力气的意思,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根据句①的意思,“要找到符合条件的、被丢失的部分”并非完全不可能,所以选“大海捞针”。“饱经沧桑”与“饱经风霜”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句②要注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剡溪比作一位老人,并没有突出“历经生活磨炼”的意思,倒是有点强调世事变化,所以选“饱经沧桑”。“因势利导”与“顺水推舟”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句③的意思当然偏于褒义,强调引导,所以选“因势利导”。
5. A [解析] B. 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增强”。C. 不合逻辑,应把“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D. 缺少主语,删去“在”和“中”。
6.[答案] 要点:单个蜜蜂是一个个体动物;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又像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的多边形晶体;分群时,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主旨:蜜蜂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先分析句子的层次,然后抽取主干,连缀而成答案。
7.[答案] 说蜜蜂“是动物的组织”,是因为单个蜜蜂离窠外出寻找花蜜时,它也不是独立的,它要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行动,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说蜜蜂“是细胞或细胞器”,是因为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像细胞器;蜜蜂分群时,一半跟着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像一个卵子(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一样,因而像细胞。
[解析] 要分别回答“是动物的组织”和“是细胞或细胞器”的含义。
8.[答案] 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的特点。
9.[答案] 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等。
10. [答案] ①孔雀嗜食谷类果实,往往侵盗农作物。②外形美,羽毛尤其美丽。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然后筛选出符合题干的关键内容,再加以整合。
11. [答案] 第一阶段:雌孔雀筑巢于隐蔽处所后产卵。第二阶段:卵经雌孔雀孵伏而化雏。第三阶段:幼孔雀成长食果实或小动物。第四阶段:成年后,雄孔雀用羽毛等吸引雌孔雀,恋爱、交配。第五阶段:自然老死。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描述,孔雀的生命历程可从产卵阶段开始,直至死亡结束,归纳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12. [答案] 示例一:本文语言平实,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孔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第二段“真正的尾羽,不过七八寸长,隐在练尾下面”,准确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尾羽的长度和位置。再如,第五段“饲之以米、谷、麦,勿令缺水,与养鸡无异”,平实地说明了孔雀的饲养方法。
示例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一是善于引入故事,如,文章的开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忘记猎击孔雀的故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二是善于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笫二段“像绿色荷叶上的一滴滴晶莹水珠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孔雀尾羽末梢的眼斑形状、数量;又如,第三段“或为羽色的华美,或为姿态的轩昂,或为性格的勇武,或为歌鸣的优越”,运用排比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动物择偶的标准;还如,第四段“它们就静默不敢作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孔雀的胆子小、怕兽类的性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本文为说明文,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征是平实、准确,但为了叙述形象生动,往往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按此理解答题,能迅速打开思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13. [答案] ①反映生活,②充满睿智,③词语新解,④巧用修辞,⑤幽默生动,⑥短小精练。(答对四点即可)
14. [答案] 示例:
《鼠》:谁说/掉进米缸是个美梦/当坐吃山空/却再也出不去的时候/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蜗牛》:走得慢些/没什么关系/别让敌人掳去/稍有风雨/便可躲进安乐窝里
15. [答案] 内容:上面的漫画里,鸭子远远地看到一枚蛋,就扇动翅膀飞奔而来,还大声地说:“这蛋是我下的!”下面的漫画里,鸭子飞到那枚蛋的跟前,却发现里面钻出一条伸着舌头的小青蛇,鸭子掉头便走,并宣称:“此事与我无关。”
寓意:讽刺了生活中一些人不干实事,却凭着一张嘴,争抢功劳,推诿过失的行为。
13 宇宙的未来
1.B [解析] A项,混(hùn)。C项,昧(mèi),三昧: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萨(sà)。D项,罄(qìng)。
2. D [解析]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侧重在发生前防止。“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侧重于在萌芽状态时制止。“未雨绸缪”指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侧重在事前准备。第①句讲消防工作,“防患未然”更适合“防”的语境。第②句语境中没有强调“防”的意思,而是强调“居安思危”的意思,所以选“未雨绸缪”。第③句根据后面的“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选“防微杜渐”。
3. C [解析] A项“雕刻歪歪扭扭的‘某某某到此一游’字形”搭配不当,可以改为“歪歪扭扭地雕刻下‘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B项“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但具体内容递进关系不明显,有强加之嫌;D项偷换主语,可以在“提前”之前加上“使他们”。
4.D [解析] “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根据。
5.A [解析] 由原文“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的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可知,A项正确。B、C、D项均有与原文相悖的地方。
6.D [解析] 作者的预言是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没有科学根据,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7.C [解析] 原文是“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8. C [解析] 张冠李戴。具有“超大质量”的是“黑洞”而不是“宇宙幽灵”。
9. D [解析] 逻辑关系表述不当。“宇宙幽灵”的物质构成并不是其得名的充分原因。
10. B [解析] “光学望远镜也能拍摄到‘宇宙幽灵’”属无中生有。
单元测评(四)A
一、1.màn gǒng lǐn xuān xiè tuó sǔn kuāng qióng láng qiàng zūn xiè qì kē pí fēi cuàn
jūn yù gěng chù bié quàn shà kuàng bīn shū chóu huò zhǒng qìng zhěng tān kuáng hùn gū jǔ léng kuì mèi zhǎng sà guàng jié
mà zha mù xu gān gà huǎng hū yǐ zhòng
2.zhé shé jiǎo jué qū qǔ liang liàng zhóu
zhòu méng mēng léi lěi yīn yān chù xù mó
mú píng bǐng xiān qiàn
二、幅 辐 粹 悴 萃 猝 缀 掇 帷 唯 檐 赡 啜 辍 承 拯 妨 防 须 需 装 妆 迄 讫 茸 葺 缉 辑 皇 煌 券 卷 窠 巢 轱 沽 诳 逛 逾 伛 愠 氲 熨 慰 沽 怙 眶 匡 毗 蚍
三、棱 氲 沽 眶 匡 怙 隅 婆 缝 昭 戴 思
皇
四、1.披露 2.透露 3.蹩脚 4.毗邻 5.阈值
6.苦口婆心 7.天衣无缝 8.富丽堂皇
9.模棱两可 10.臭名昭著 11.感恩戴德
12.百思不解 13.凝聚 14.凝结
五、1.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 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
2.美国纽约
3.伽利略 大爆炸 黑洞 《时间简史》
4.“小” 科学性 创造性 提炼观点 安排结构
5.叙事 说理 抒情
六、1. 塔这种建筑,是佛教的“窣堵坡”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重楼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在清贫中的坚守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古圣先贤对高洁的坚守(根据语境分析,两处横线分别以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或人物为对象,1分;有诗文方面的引用,1分;前一句是描述坚守的环境,后一句是“对……的坚守”,1分;体现坚守的核心,1分)
3. ①“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②国防科工局发布了这一消息。③无数国人忧虑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④同时又祝福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的考验。
单元测评(四)B
1.D [解析] A.“血”读xuè;B.“累”读lěi;C.“炽”读chì。
2.C [解析] A.打圆场;B.屈指可数;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B [解析] 紧俏:(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紧缺:(物资等)因短缺而供应紧张。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多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化解:解除,消除。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4. B [解析]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5. D [解析] A. 结构混乱之中途易辙,应将“自”放到句首。B. 语序不当,应为“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C. 缺宾语,在“边际收紧”后加“的现象”或“的状况”。
6.D [解析]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后⑥,③是前面所说的功能的效果。
7. A [解析] B项,由“类似的”可知,“位于木卫二背面的宇航员永远看不到木星”也是引力的原因。C、D项是星系转得太慢的原因。
8. D [解析] A、B、C三项都毫无科学依据,此文没有提及。
9. B [解析] 第六段的意思是仙女座慢慢地被挡住而失去光芒,并将维持很长时间,而非立即消失和永远消失。
10. D [解析] 勒:率领。
11. B [解析] 找准主语。正确标点为: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
12. A 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主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对应的原文是“帝善之而不能用”,因此不是没有得到认可,而是“认可”但“没有采用”,选项“没有得到皇帝认可”错误。
13. [答案] (1)这是罕有的大功。徐元玉善于谋划奇策,何不和他一起图谋这件事呢? (“不世”“盍”“图”各1分,句意1分)
(2)徐有贞有什么大罪?不过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罢了。还是释放他让他回家乡吧。(“陷”“为……所……”“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徐有贞,字元玉,原名珵,是吴人。明宣德八年徐有贞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之职。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边备怠惰,可是西南却常有战事,徐珵对此很忧虑。正统七年,徐珵上疏陈说关于军事的五条意见,皇帝认为很好但是没有采用。等到土木之难发生,王召集廷臣询问计策。徐珵大声说:“(我)观察星象,考查历法,发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解除灾难。”胡濙、陈循都坚持认为不可以。兵部侍郎于谦说:“说南迁的人,可以斩首。”徐珵非常沮丧,再不敢提南迁的事了。
景帝登基。当时用人大多取决于少保于谦。徐珵嘱托于谦的门客为他游说,谋求国子祭酒之职。于谦在皇帝面前替他说话,皇帝说:“这就是建议南迁的徐珵吗?他为人狡诈,恐怕会使诸生员心术变坏。”徐珵不知道于谦推荐了他,以为于谦阻止自己得到这一官职,很怨恨于谦。陈循劝徐珵改名,于是他改名为有贞。
景泰三年升迁为右谕德。黄河在沙湾决口七年,朝廷前后派去治理的官员都没有成功。朝廷大臣共同推举徐有贞,于是提升徐有贞为左佥都御史,治理黄河。到达张秋,徐有贞观察估量水势,上奏给皇帝三个方案。徐有贞于是大量调集民夫,亲自督率,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从张秋开始,连接黄河、沁水。河水旁流,不顺河道的,修建九条大坝阻挡它。又修筑大坝,经过五百五十五天才竣工。皇帝很丰厚地犒劳他。景泰七年秋,山东发大水,河堤大多被毁坏,徐有贞就修固旧堤决口,水患全部平息。皇帝召见他,奖赏慰劳有加,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身体不适。石亨、张车兀等人谋划迎回太上皇,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常卿许彬。许彬说:“这是罕有的大功。徐元玉善于谋划奇策,何不和他一起图谋这件事呢?”石亨就连夜来到徐有贞家里。徐有贞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命太监曹吉祥入宫禀报太后。当时正有边境的警报,徐有贞令张车兀谎称应付非常事件,率兵进入宫内。石亨掌管着宫门钥匙,深夜四更,打开长安门把张车兀的军队放进去。到了皇宫南部,宫门紧紧关着,他们破墙而入。太上皇就着灯光独自出来问发生了什么事。徐有贞等人跪伏在地上请太上皇复位,还把皇帝乘坐的轿辇叫了进来。于是太上皇登上奉天门,徐有贞等人穿着便服谒见拜贺,高呼“万岁”。
徐有贞得志以后,就总觉得自己与曹吉祥、石亨不同。他看出皇帝对这两个庸才并无厌烦之意,便从中离间,说了他们如何贪婪横行等坏话,英宗慢慢也听进去了。石亨、曹吉祥心中非常怨恨,日夜谋划诬陷徐有贞。皇帝下诏把徐有贞流放到金齿为民。石亨罪名败露,皇帝不慌不忙地对李贤、王翱说:“徐有贞有什么大罪?不过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罢了。还是释放他让他回家乡吧。”徐有贞已经被释放回家,还希望皇帝再次召见他,常常抬头观察天象,说将星在吴地,更加自信。等到听说韩雍征讨两广有功,才叹息说:“那小子也应了天象吗?”于是纵情于山水之间,十多年后才去世。
14.(1)[答案] “暗”,窗前槐树绿叶繁茂低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明”,室外榴花竞相开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两个字简洁形象地描绘出初夏繁茂明艳的景色,曲折地反映出话别双方感伤凄苦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揣摩语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相关意象,体味该词语在本词中的意味。作答时,要按照字义—意境—感情的思路。
(2)[答案] ①融情于景。柳词以“寒蝉”“骤雨”等的萧索烘托离别的怅惘愁苦,黄词以“烟雨”的迷蒙渲染话别的感伤凄苦。②虚实结合。两首词都写到眼前分别时的凄恻缠绵,这是实写;又都宕开一笔,想象别后酒醒的孤寂凄冷,这是虚写。虚实结合,把离愁别恨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一方面要结合本词的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一方面要结合《雨霖铃》的表现手法,两者对比分析,不难作答。
15.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千唤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6. [答案] CD(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B不给分)
[解析] A. “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没有依据。 B. “没有经过实地调查”“是个鲁莽的结论”,原文没有依据。E. “遭受的巨大磨难”欠妥,原文没有写磨难。
17. [答案] ①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是空白;②中国古建筑史在国际上没有地位;③《营造法式》里的建筑智慧令他惊叹。(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8. [答案] ①敦煌壁画与唐代绘画上的相关绘图;②佛光寺建筑显示的晚唐特点;③大殿大梁与经幢上的文字记载。(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9. [答案] ①为写好《中国建筑史》不拒千辛万苦,做实地考察;②撰写《中国建筑史》,填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③回击日本人断言,验证唐代木制建筑的存在;④为保护北京旧城与当局据理力争。(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及以上6分)
20. [答案] ①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解析]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①处应该填“城市……”,结合后文列举的防御设施,得出①处的答案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③处,由后文推知它的内容应分别与“走向开放”“趋向流通”相关。
21. [答案] 我叫狐狸,我的家族似乎和人类结了夙怨。先被说“狐假虎威”,后被人暗地里称作“狐狸精”;人类还把妖媚惑的人叫作“狐媚”,把不务正业的朋友说成“狐朋狗友”,把背地里使坏被人发现比喻成“露出了狐狸尾巴”。害得我狐族亭亭少女嫁不出去,只好内部消化。“莫须有”啊!请求人类为我们正名。
22. [答案] 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23.[审题导引]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材料。所给材料有两段,第一段是一个故事,第二段是哲学家的观点。实际上,哲学家的话就是对故事内涵的最好阐释。哲学家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是“不断唤醒自己”是成功或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两层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每个人都必须首先相信自己,而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又必须不断地“唤醒自己”,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激情等。
[立意角度] ①为什么要唤醒自己?(即唤醒自己的意义)
②怎样唤醒自己?(即唤醒自己的方式)
③唤醒自己的过程。(可以写记叙文表现唤醒的过程)
④唤醒自己的什么?(唤醒自己的责任;唤醒自己的良知;唤醒自己的潜能……)
注意要阐释清楚“什么人(或什么事)”“怎样”唤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