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4 23: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当时出现了一批名留青史的贤臣名将,其中有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这两个人是(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杜甫
C.魏征、杜如晦 D.房玄龄、魏征
2.有人说,隋朝犹如天上的流星,虽然短暂但光芒四射。对这句话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3.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南北重归统一。这段文字空白处应该填的是( )
A. 581 北周 B. 581 陈
C. 589 北周 D. 589 陈
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①勤于政事 ②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④广建寺院,大肆崇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唐太宗下令在地方增设州县
7.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9.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10.“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
11.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
A.文成公主 B.蔡文姬
C.王昭君 D.金城公主
12.科举制度的开创、完善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
A、唐朝、隋朝、清朝 B、隋朝、唐朝、清朝
C、秦朝、汉朝、清朝 D、南北朝、汉朝、清朝
13.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4.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
A.军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17.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民族与国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申东城《隋唐史话》
材料二: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材料二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3)材料三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B
6.D
7.D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B
15.C
16.D
17.
(1)文成公主入藏;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汉藏两族的关系。
(2)玄奘,天竺
(3)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4)开放和开明
18.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或维护封建统治);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重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4)魏征。
19.(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