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3.1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下3.1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17: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有关改进后的装置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环境污染少
B.实验中活塞先向左移,后向右移
C.装置简洁,操作简单,节约药品
D.更方便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有一种叫“固氮醋杆菌”的特珠固氮菌,能将固氮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氨能力,研究人员已经用不少作物进行实验,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固氮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真菌,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B.将固氮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C.固氮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
D.氮肥中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主要促进茎杆粗壮和根系发达
3.科学家们研制了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占 70%,氧气的含量约占 20%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飞船能根据仪器实时检测各种气体的含量并自动调节各种气体成分,同时将有毒的气体过滤掉,始终保证飞船内的空气适合航天员呼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
B.在航天飞船上,应把空气中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这样会更有益于航天员的呼吸
C.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不变的,不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空气中的氮气对人类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中可以没有这种气体
4.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  )
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淡蓝色
B.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常温下性质活泼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放热
D.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
5.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6.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双氧水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7.下图 A、B、C、D 分别是实验室里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制备 B. 收集氧气
C. 氧气验满 D. 验证氧气性质
8.下图是某催化反应的微观过程模型。该模型中表示催化剂的是(  )
A. B. C. D.
9.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加快反应速度 B.会减慢反应速度
C.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 D.不改变反应速度
10.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在收集氧气前要装满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C.本实验不需要加热
D.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倒置于桌面上
11.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1/4的水
B.集气瓶中灌3/4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
1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氢气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1)铁粉在氧气中燃烧形成的黑色物质是   ;
(2)SO42﹣:2表示   ;
(3)保持碘单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14.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若要组装一套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为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15.工业上制取氧气是用    和    方法,是属于    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    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    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6.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
(1)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铁与硫的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
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减小,利用内外气压差测量氧气的含量。
(2)教材实验操作要求及误差分析:
①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需立即塞紧瓶塞,以减少瓶内空气外逸,减小实验误差,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③需等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④实验中不能用木炭或硫磺代替红磷,否则会产生气体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结果偏小;
(3)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解答】
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环境污染少,故A正确;
B.白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活塞向右移动,实验结束后,由于氧气被消耗,装置内气压变小,向左移动,故B错误;
C.装置简洁,操作简单,节约药品,故C正确;
D.减少的氧气体积可以直接读数,能更方便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 固氮醋杆菌 一般指醋酸杆菌。 醋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
【解答】A. 固氮醋杆菌属于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B.将基因接入植株内,所用的技术为转基因技术,故正确;
C. 固氮醋杆菌属于细菌,故无细胞核;
D. 氮肥中的氮元素只要促进叶的生长发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组分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自然界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A正确,符合题意。
B.人体吸入氧气后,在体内进行缓慢氧化,放出能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出热量过多,体温升高,正常的生理机制发生絮乱,出现疾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区域的不同季节,空气的成分也会有所不同,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主要用于调节氧气含量,纯氧不利于人体呼吸,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解答】A. 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淡蓝色 ,都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属于物理性质,常温下性质活泼 ,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能支持燃烧,发生反应时放热,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属于化学性质,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剧烈,所以实验现象也会有区别。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B符合题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所以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所以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B。
6.【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工业制氧的方法判断。
【解答】工业上制取氧气,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将二者分离得到氧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考查氧气制取与收集实验的操作对错识别。
【解答】A、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如图是正确的:棉花、试管略向下倾斜、用外焰对药品集中部位加热、导管不能深入太长;
B、收集氧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错误;
C、氧气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只能放在集气瓶瓶口,错误;
D、铁丝燃烧验证验证氧气性质实验中,集体瓶底部必须铺一层细沙或者放一层水,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错误;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则表示催化剂的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
【解答】 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C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本实验为制取气体的实验,因此实验开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集气瓶在收集氧气前要装满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才会纯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本实验不需要加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正放于桌面上,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被收集气体的体积,据此判断。
【解答】如果要收集指定体积分数的气体,使用排空气法很难做到,只能使用排水法。因为空气占总体积的1/4,那么氧气应该占集气瓶总体积的3/4。因为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内要装满3/4的水,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判断。
【解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头复燃的肯定是氧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1)四氧化三铁
(2)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碘分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1)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黑色物质为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四氧化三铁
(2) SO42﹣ 中2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故答案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碘由碘分子构成,保持碘单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碘分子,
故答案为:碘分子
14.【答案】试管;B;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是试管;
(2)若要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反应方程式是:2H2O2 2H2O+O2↑;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
答案:(1)试管;(2)B;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了解氧气的验满方法.
15.【答案】空气液化分离法;膜分离技术;物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在工业生产中往往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氧气。工业制氧有多种方法,空 气冷冻分离法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近年来,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 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集氧气。
2.,我们把这种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由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解答】工业上制取氧气是用 空气液化分离法 和 膜分离技术 方法,是属于 物理 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 化合反应 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 分解反应 反应。
故答案为:空气液化分离法 ; 膜分离技术 ; 物理 ;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
16.【答案】(1)盐
(2)放热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铁粉和硫粉反应后生成FeS,属于盐;(2)从反应现象分析此反应放热。
【解答】(1)铁粉和硫粉反应后生成FeS,属于盐;
(2)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的都呈红热状态,说明此反应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盐;(2)放热。
17.【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D或F;a
(2)2H2O22H2O+O2↑;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150g;①⑤⑥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F,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导入;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20%5%=200g,所以需加水的质量为200g﹣50g=150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滴管、玻璃棒,故选:①⑤⑥.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D或F,a;
(2)2H2O22H2O+O2↑;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150g,①⑤⑥.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根据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4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4.0(63.0%)
主观题(占比) 20.0(37.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76.5%)
主观题(占比) 4(23.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3(17.6%) 21.0(38.9%)
实验探究题 2(11.8%) 9.0(16.7%)
单选题 12(70.6%) 24.0(44.4%)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10.0(18.5%) 15
2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2.0(3.7%) 5
3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5.6%) 13
4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2.0(22.2%) 15,16
5 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4.0(7.4%) 1,3
6 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5.0(9.3%) 4,13
7 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21.0(38.9%) 7,10,11,14,17
8 制取氧气的原理 14.0(25.9%) 6,7,15
9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7.0(13.0%) 17
10 空气的利用 4.0(7.4%) 2,3
1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0(7.4%) 8,9
12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3.0(5.6%) 13
13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10.0(18.5%) 12,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