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3.2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下3.2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17: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电路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为了快速逃离火场可乘坐电梯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如图铜片上加热,火柴头先燃烧。对该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3.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4.2023年5月,山东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生产设备内部存在的杂质引起某高浓度化学物质剧烈反应,如图所示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有2种
C.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D.该反应的反应物应储存在阴凉、远离可燃物的地方
5.粉尘爆炸是指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粉尘云,在点火源作用下快速燃烧,导致温度压力在有限的密闭空间内急骤升高,引发爆炸的现象。结合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下列防治粉尘爆炸的措施所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  )
A.安装通风除尘系统,控制粉尘源——隔离可燃物
B.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控制点火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生产车间设计一定面积的门、窗等泄爆口——排泄爆炸产生的压力或能量
D.在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中充入不可燃、不助燃的惰性气体——降低助燃剂的浓度
6.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灯芯处的酒精浓度
7.用研钵将约20g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小烧杯中。在一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g氯化铵[NH4Cl]晶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下列对如图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中(  )
A.反应物的总化学能低于生成物的总化学能
B.该反应和燃烧一样是放热反应
C.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用手触摸杯壁,能感觉到发热
8.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明显的是(  )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氢氧化钡固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9.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0.化学反应中常会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判断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生石灰和水化合 B.干冰升华吸热
C.碳还原二氧化碳 D.硫磺的燃烧
二、填空题
11.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
(1)他发现一氧化二氨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他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 (如图) 。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灯罩外的甲烷气体。从可燃物燃烧条件分析,其原因是金属易导热而散失热量,使灯罩外侧   ,无法使甲烷燃烧。
12.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如果灯体上部密封,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   。
(2)丙烷(C3H8)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丙烷、氧气、水和二氧化碳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三、实验探究题
13.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小明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甲实验装置。用加热的电烙铁点燃红磷后,立刻拔掉插头,无线气压计实时记录瓶内的气压变化。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乙。请回答:
资料:一个密闭容器内气压受温度和气体量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压越大。
(1)甲图装置的优点是:   ;
(2)若图甲中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图乙中AB段气压上升原因:   ,CD段气压上升原因:   。
14.如图为普通电子打火机示意图.据图回答:
(1)打火机挡风罩上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据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小明为了探究打火机中液体燃料的组成,作了如下实验:点燃打火机,取一小块白瓷片置于火焰上方紧靠火焰处,观察到白瓷片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点燃打火机,于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玻璃杯,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杯内壁有有小水珠.
A、根据上述现象可知,该液体燃料的组成中含有   
B、该同学认为通过上述现象不能确认燃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C、为进一步确定该液体燃料的组成.现取5.6克该燃料充分燃烧,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7.2g水.由此可推知该液体燃料的化学式为   .
15.小科把一小块白磷放入装有80℃左右热水的大烧杯中,同时把装有一小块白磷和红磷的两支试管也分别放入烧杯中,多次实验,均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小科实验的目的是   。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3)比较①③,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2)根据水是导体分析;
(3)(4)根据火灾自救的方法判断。
【解答】 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是缓慢氧化,故A错误;
B.生活用水是导体,发现电路着火,用水灭火可能会造成触电事故,故B错误;
C.火灾中产生的烟尘吸入人的呼吸道,会使人窒息死亡,湿毛可以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故C正确;
D.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发生停电,乘坐电梯有被困的可能,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物体的燃烧条件为:可燃物,助燃剂,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解答】A. 火柴梗是可燃物;
B. 火柴头先燃烧 ,故其着火点更低;
C.无法判断其燃烧哪个所需氧气多;
D. 火柴头的着火点固定不变;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及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 ①中白磷燃烧,③中白磷因不接触氧气不燃烧,由此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不符合题意;
B. 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不符合题意;
C. 烧杯中的热水降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符合题意;
D. ①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六个不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原子团可能改变。
【解答】A.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A正确;
B. 该反应的的反应物只有1种,为H2O2,B错误;
C.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C正确;
D. 该反应的反应物应储存在阴凉、远离可燃物的地方 ,D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有一定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点火源).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并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燃烧.
【解答】A. 安装通风除尘系统,控制粉尘源——隔离可燃物 ,A正确;
B. 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控制点火源——此操作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错误;
C. 生产车间设计一定面积的门、窗等泄爆口——排泄爆炸产生的压力或能量 ,C正确;
D. 生产车间设计一定面积的门、窗等泄爆口——排泄爆炸产生的压力或能量 ,D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 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分析。
【解答】A.着火点为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使火焰更旺,符合题意;
C.空气中氧气含量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D.灯芯拔得松散些,不能改变酒精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玻璃片上洒水,反应后,烧杯沾在玻璃片上,说明该反应吸热,使水遇冷结冰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反应后提起烧杯,玻璃片沾在烧杯底上,说明水遇冷结冰,由此证明该反应吸热,反应物的总化学能低于生成物的总化学能,符合题意;
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不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反应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明热,用手触摸杯壁,感觉发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向燃烧这样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能放出热量,而有些化学反应则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A.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明显;
D. 氢氧化钡固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吸收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解答】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说明了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将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如果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由以上分析可知,A、C、D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解:A.生石灰吸收水是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B.干冰气化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碳还原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正确;
D、硫磺燃烧是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故选C.
11.【答案】(1)N2O
(2)温度低于甲烷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先按照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再在每种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1)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
(2)由于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热性,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导热带走热量,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无法燃烧。
12.【答案】(1)隔绝氧气(氧气或空气不足)
(2)二氧化碳、水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剂以及达到着火点。
【解答】(1)如果灯体上部密封,不与导烟气腔连通,隔绝了氧气,会导致消耗掉的氧气不能及时补充,缺少助燃剂,火焰就容易熄灭。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丙烷(C3H8)、氧气(O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 (2)二氧化碳、水
13.【答案】(1)装置始终密闭,测量结果更准确,没有污染
(2)偏小
(3)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左侧集气瓶中的红磷燃烧时使内部气压减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右侧水流入左侧填补减少的空气体积。
【解答】(1)可以直接在瓶内点燃红磷, 测量结果更准确,没有污染 。
(2)红磷量不足,使其消耗的氧气量变小,故偏小。
(3)AB是由于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气压增大,CD是由于水进入集气瓶挤压内部气体使气压增大。
故答案为:(1) 装置始终密闭,测量结果更准确,没有污染 ;(2) 偏小 ;
(3)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 ; 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14.【答案】(1)与氧气接触
(2)氢元素和碳元素;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CnH2n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利用燃烧的条件进行解决.(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答题;
B、根据水的元素组成考虑;水中有氢、氧元素,空气中有氧元素,故可判断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根据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原子量质量比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根据碳元素和氧元素在二氧化碳中的原子质量比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根据计算出的碳和氢的质量计算出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根据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是与氧气有关.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由题意可知,生成物中有碳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应该有碳元素.据此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有碳元素;因为水(H2O)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燃烧产物(即生成物)中有水,那么反应物中应有氢、氧元素.
B、因为水(H2O)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燃烧产物(即生成物)中有水,那么反应物中应有氢、氧元素;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则水中H元素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O元素的质量,氧元素质量为:7.2g× =6.4g,所以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6.4g=0.8g;则二氧化碳中C元素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O元素的质量,氧元素质量为:17.6g× =12.8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7.6g﹣12.8g=4.8g.
该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0.8=6:1;则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1:2,所以化学式为CnH2n.
A、氢元素和碳元素.
B、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CnH2n.
15.【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3)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结合对比实验中的条件及反应现象解答。
【解答】(1)由实验装置特点及药品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可燃烧的条件;
(2)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
(3) 比较①③,①白磷可燃。③红磷因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故答案为:(1)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 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3)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