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3.6光合作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选择题
1.钱塘区的下沙草莓一向以个大味甜水分充足著名。某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C.监测温度,以便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D.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2.海洋中有一种能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动物,名叫绿叶海天牛,绿叶海天牛幼体通过吃一种藻类,将藻类中的叶绿体完整地保存在身体内。这样,它就能依靠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则绿叶海天牛( )
A.体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B.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C.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D.不需要吸收外界氧气
3.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
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
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4.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 a、c 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图丁12时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气孔部分关闭
5.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 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两条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二、填空题
7.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 。
8.如图(瓶口均密封),D、E阀门关闭,B中有水且长有绿色植物。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 作用,写出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
(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 和稀盐酸。
(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4)一段时间过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证明上题过程的产物? 。
9.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 (填序号)进入叶片内.
(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的颜色是 ,这是因为叶片产生了 .
10.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管理和调控部门”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动力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生产产品的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11.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12.现将一密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校生物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1)实验开始前,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
(2)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从植物角度分析甲组试管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 。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小科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取一支相同的试管丙, ,置于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4.某科研团队利用生长状况良好的菠菜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科研人员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指示剂(无二氧化碳时,指示剂呈紫色,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指示剂会逐渐变为红色、黄色)。取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三片新鲜菠菜叶分别放入A、B、C试管中,并做如下处理(如图所示)。
静置5小时后,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如表所示。
试管 A B C
指示剂颜色变化 紫色 共同色 红色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通过对各试管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2)A试管中指示剂呈现紫色,说明该装置中无二氧化碳,原因是 。
B试管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其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 。
15.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四套如图装置,在瓶中各加入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把等量的长势相同的黑藻放入装置中,将它们在暗室中置于功率为100瓦的台灯下等距离照射,30分钟后停止光照,测量氧气的体积(毫升),实验重复三次,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碳溶液浓度 1 2 3 4
0.01% 0.02% 0.04% 0.08%
氧气体积(mL) 第一次 5.0 12.0 21.0 21.2
第二次 5.3 11.5 20.0 20.3
第三次 5.0 12.0 20.0 19.7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8%时,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是 ;
(4)若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广口瓶中注入溶液时,操作不太方便,请提出简单的改进措施 。
四、解答题
16.大棚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农民会给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来提高产量与质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
【资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会释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
②吊袋内CO2释放量会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过低时CO2气体释放量较少;
③使用时,将气肥悬挂在农作物枝叶上方位置比放在农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
④施用气肥为不可离农作物太近。
请你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解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优点,以及资料③④中提到的使用方法所涉及的原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解答】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这样能通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水和无机盐)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昼夜保持恒温,呼吸作用强,不利于提高大棚草莓产量,因此要夜间应适当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正确地区分自养和异养,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自养生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养料的生物,如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有一些营光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异养生物:不能够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养料生活的生物。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
【解答】A.海天牛属于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海天牛能够通过进食藻类补充营养,属于异养;而其体内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补充营养,属于自养,B正确。
C.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物呼吸作用都需要吸收氧气,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案例。在培育过程中,人工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是因为叶片直、窄、厚不易相互遮挡阳光,光合作用效率高。因此选D。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光合作用方面的相关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相互依存,过程相反,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同时进行。
【解答】A、图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
B、图中0至6点,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浓度下降,6至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浓度增加, 可见图中气体是氧气,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对图分析,a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由上可知,1、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2、“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和氧气. 4、“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故答案选:A
【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答题。
6.【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两个变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解答】A、当植物处于A光补偿点时,植物体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叶绿体进行光反应释放出的氧气量等于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消耗的氧气量, 之后是叶片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B不符合题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C不符合题意;
D、叶面积指数超过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减少,农作物将不能正常生长,而不是面积指数超过7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1)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1-2-3-7-6-4-5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此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碘遇到淀粉会变蓝,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1)此实验将叶片部分遮拦,变量是光,然后用碘检查淀粉,所以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根据实验操作的过程得排序为①②③⑦⑥④⑤
故答案为(1)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①②③⑦⑥④⑤
8.【答案】(1)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石灰石
(3)呼吸;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4)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 叶绿体/光 → 有机物+氧气。(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物+氧气 →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4)一段时间过后,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光合;二氧化碳+水 → 叶绿体/光 → 有机物+氧气;(2)石灰石;(3)呼吸;有机物+氧气 →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4)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9.【答案】(1)③
(2)二氧化碳;④
(3)蓝色;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结构为: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1)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还含有筛管,可以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无法进入叶内,从而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从而使得叶片的颜色变成蓝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叶片的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的实质。
10.【答案】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相当于管理和调控部门;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叶绿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生产车间”。故答案为: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11.【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B~F;D;E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解答】(1)由于曲线中C点和E点时,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即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处于平衡状态。
(2)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1)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 B~F ;D;E
12.【答案】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将植物置于室外,在凌晨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当太阳升起时光合作用逐步增强,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根据图乙的曲线走势,与氧气的变化一致。
故答案为:
氧气 。
13.【答案】(1)让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黑藻的光合作用吸收了水中二氧化碳
(3)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不加入黑藻;黄色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环境下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解答】(1) 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 ,避免原有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干扰;
(2)甲组中的二氧化碳减小原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3) 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故应设计没有植物的实验组,如果呈黄色,则说明二氧化碳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14.【答案】(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个合成物质储存能量,一个分解物质释放能量;光合作用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的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正是为呼吸作用所释放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答】(1)图乙中A、B、C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可见,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A装置中的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中无二氧化碳,A试管中指示剂呈现紫色。B装置无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其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5.【答案】(1)氧气的体积
(2)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1)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通过测定氧气的体积,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该实验控制光照强度相同,改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发现氧气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 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了,故答案为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既能方便添加液体,又能保证装置密封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因此改进措施是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
故答案为(1)氧气的体积 (2)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 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 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
16.【答案】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补充气肥,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让农作物产生更多的有机物;吊袋CO2释放量会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光照和温度的升高时植物光合作用刚好,在温度过低时,光合作用弱CO2气体释放量较少减少浪费。挂在植物的上方,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从上往下落,这样植物吸收的更加充分,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增强。植物也要氧气呼作用,气肥离植物太近,植物会缺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结合资料①可知二氧化碳气肥对植物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光合作用的条件角度回答。 结合资料②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较多回答。 ③④时气肥的使用方法,那么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性质角度回答,放上面效果好,说明放上面更容易接触叶片,说明二氧化碳会向下运动。离太近浓度过高对导致植物缺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