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8 15: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选择题
1.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下列过程与碳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汽车燃烧汽油产生二氧化碳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一株植物缺氮时,它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B.植株矮小,叶有褐斑
C.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3.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4.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关于生态瓶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的来源是水草的光合作用
B.二氧化碳的来源是水草的呼吸作用
C.氧气的来源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小鱼的呼吸作用
5.下列符合“碳达峰、碳中和”做法的是(  )
A.推进沙漠绿化 B.露天焚烧垃圾
C.大力发展火电 D.多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
6.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有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C.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7.两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8.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B.光合作用的功能就是合成有机物
C.光合作用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外进行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途径
9.绿色植物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气碳
C.吸收二氧气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气碳放出氧气
10.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
C.在屋内多种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高越好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填空题
1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   作用、有机物的   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致   。
13.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   作用、燃料的   、及微生物的   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    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4.“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碳”耗用就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多,“碳足迹”就大。当 “碳足迹”较大时,就要通过种树来补偿,这是因为树能通过    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测算1棵杉树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5千克,右图是电能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图。小明家里空调的功率为2400瓦,假设小明家在一年里使用空调的总时间为500小时,则小明家需要种   棵杉树来补偿“碳足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汽车燃烧汽油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氧循环,但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指的是植物的叶孔打开,水分到空气中,所以与碳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植物缺氮 症状: “植株矮小长势弱,叶色失绿较细小。 叶片变黄无斑点,从下而上逐扩展。2、植物缺磷 症状: “植株矮小又瘦弱,生长缓慢分枝小。 叶色暗绿无光泽,柄缘紫红易脱落。 3、植物缺钾 症状: “老叶叶缘先变黄,进而变褐焦枯状。 叶片出现褐色斑,严重叶片红棕干。
【解答】氨既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又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当中株植物缺氮时,它最有可以出现的症;状是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故选A。B是缺钾;C是缺磷,D是缺磷;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氧—碳平衡。
【解答】A.光合作用放出氧气,A错误;
B.氧气通过呼吸、燃烧等参与氧循环,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部分CO2,C错误;
D.碳、氧循环失衡会使“温室效应”加剧等,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解答】
该生态瓶中的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小鱼和水草的呼吸作用为水草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实现碳氧循环。故答案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达峰、碳中和”主要是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解答】A:推进沙漠绿化,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A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垃圾,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
C:大力发展火电,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
D:多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 ,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对地球大气的影响相关知识。
【解答】A、冬季时许多树叶掉落,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A不符合题意;
B、除了动植物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同时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为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到植物体内,C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能通过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解题。
【解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这个“活命空气”属于氧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缺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解答】A、对于生物来说都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故A错误;
B、光合作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主要是维持碳氧平衡;故B错误;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故C错误;
D、光合作用主要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呼吸作用主要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空气净化器”.
故选: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0.【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A选项考虑开窗能使外界氧气进入,促进氧循环。B选项考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空气清新装置考虑到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故很难进行氧循环。
【解答】A选项可以使氧气更新,从外界到内部循环使用 B 花草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氧气供人使用,而人制造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释放氧气,是氧气循环 D选项既然叫空气清新装置,使空气清新的手段是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 故不能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氧循环。故选择C
11.【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
【解答】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C错误;
D、氧气会使金属锈蚀,会使燃料爆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光合作用;呼吸;燃烧;相等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环的。
【解答】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如下图: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呼吸;燃烧;相等
13.【答案】呼吸;燃烧;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循环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结合氧循环的过程分析回答。
【解答】自然界的氧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使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故答案为:呼吸;燃烧;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14.【答案】光合作用;64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2)由可得,空调消耗的电能W=Pt=2.4kW×500h=1200kW h,查图可知相应的碳足迹为960kg,则需种树=960kg/15kg=64棵。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64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2.0(100.0%)
主观题(占比) 0.0(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100.0%)
主观题(占比) 0(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1(78.6%) 22.0(52.4%)
填空题 3(21.4%) 20.0(47.6%)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植物的呼吸作用 4.0(9.5%) 3,8
2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4.0(9.5%) 3,8
3 光合作用的原理 4.0(9.5%) 14
4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2.0(100.0%) 1,2,3,4,5,6,7,8,9,10,11,12,13,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