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 年 1 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 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PM10、PM2.5、 等 6 项指标。在发布的 6 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
A. B. C. D.
2.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大量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
B.空气质量的高低,仅受自然因素影响
C.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D.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4.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过快增长 B.植被遭受破坏
C.全球气温升高 D.野生生物灭绝
5.下列几种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燃煤产生的烟尘 D.植物光合作用排放的气体
6.下列选项中,常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A.葫芦藓 B.肾蕨 C.月季 D.松树
7.观察图示,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 、NO B.CO 、CO C.SO 、CO D.NO 、CO
8.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情况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汽车尾气的排放
C.石油、煤等燃料的燃烧 D.使用氟利昂作致冷剂
9.现在大力保护大气臭氧层,原因是臭氧层能够吸收( )
A.二氧化碳 B.紫外线 C.红外线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0.经过三年的“蓝天保卫战”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市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刷见“柯桥蓝”,感受到环境的美丽,空气的清新。
(1)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在PM2.5、CO2、SO2、O3几种物质中,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是 ;
(2)如图是某市民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段,此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11.如图是广州市某年3月12日~3月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甲)及空气评级分类标准(乙)。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12.太阳活动强弱最主要的标志是 ,大气中的臭氧层位于 层。
13. 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愿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PM2.5是指大气中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雾霾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使用PM2.5口罩,该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 (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
A.少用一次性用品: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14.今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持续大规模雾霾污染事件,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2.5 的悬浮颗粒物。
1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表面状况、距离太阳的远近等都是不同的。
(1)金星表面有较厚的大气层,平均温度高达464℃,其大气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 ,从而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2)请写出太阳系中与金星相邻的两颗行星: 。
16.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 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17.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 ,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 等原因,使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 ,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但不包括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为空气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D、CO是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
【解答】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大量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来改善。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4)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定义判断;
(2)根据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解答】空气污染指数表示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则空气污染越严重,故A错误,D正确;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故B错误;
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C错误。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光照条件下产生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解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说明植被遭受破坏,因为植被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并产生氧气;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判断。
【解答】空气污染物是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A.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铅,还有一些颗粒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合题意;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烟尘颗粒,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不合题意;
C.燃煤产生的烟尘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烟尘颗粒,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植物光合作用排放的气体是氧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会污染空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有毒气体的危害,我们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据此解答。
【解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可见A正确。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解答】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会造成酸雨的形成,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
A.根据太阳能属于新能源,进行分判断;
B.根据汽车尾气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煤、石油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含氟制冷剂能破坏臭氧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无污染,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故A正确;
B.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会加剧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故B错误;
C.煤、石油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会加剧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故C错误;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会加剧臭氧层空洞,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臭氧层的作用;
【解答】臭氧层,是大气中臭氧含量最高的区域,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吸收紫外线,减少过多的紫外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故答案为:B.
10.【答案】(1)CO2
(2)AB;收缩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解答】(1) PM2.5、SO2、O3都属于空气污染物,CO2不是污染性气体,所以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
(2)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即AB段属于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会收缩,增大胸腔的体积;
故答案为:(1) CO2;(2)AB;收缩。
11.【答案】(1)0~500;严重污染
(2)良
(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生活中环境问题;
【解答】该题主要是从甲乙两个图形角度出发,根据图形内容来回答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0~500;严重污染;(2)良;(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合理即可)。
12.【答案】太阳黑子;平流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并理解记忆。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2)地球的大气层分为三个: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臭氧层是处于平流层中的,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可以吸收高强度的紫外线,使我们免受紫外线的辐射。
【解答】(1)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
(2)臭氧层位于平流层。
故答案为:太阳黑子,平流。
13.【答案】小于;C;吸附性;NO2 SO2;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解答】(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填:小于;
A、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C符合题意;
故填:C.
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作用,故佩戴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其具有吸附作用,故填:吸附.
(2)煤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故填:SO2;NO2;
(3)A、少用一次性用品:纸杯、筷子、塑料袋等,能减少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增加了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
C、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故填:B.
【分析】(1)PM2.5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严重;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这些物质溶于水后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当雨水的pH<5.6时,形成酸雨;
(3)根据低碳的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
14.【答案】微米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PM2.5固体颗粒物的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的20000倍,根据对分子直径的了解,确定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一般分子的直径在10-10m左右,PM2.5固体颗粒物的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的20000倍,在2×10-6m=2μm左右,所以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故答案为:微米
15.【答案】(1)金星大气层富含二氧化碳
(2)水星、地球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包括四个柯伊伯带天体,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彗星。
(2)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星的大气压强非常大,为地球的92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时的压强。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
【解答】(1)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
(2)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与金星相邻的两颗行星为:水星、地球。
故答案为:(1)金星大气层富含二氧化碳;(2)水星、地球
16.【答案】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解答】 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17.【答案】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变暖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
【解答】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5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2.0(58.2%)
主观题(占比) 23.0(41.8%)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70.6%)
主观题(占比) 5(29.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9(52.9%) 18.0(32.7%)
填空题 8(47.1%) 37.0(67.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空气污染与保护 35.0(63.6%) 1,2,3,4,5,6,10,11,12,13,14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3.0(5.5%) 10
3 太阳系的组成 2.0(3.6%) 15
4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20.0(36.4%) 7,8,9,15,16,17
5 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2.0(3.6%) 3
6 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4.0(7.3%) 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