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知识梳理
)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
(1)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成人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包含了主要的免疫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等)。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所以,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还是免疫器官。
(2)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T细胞成熟后,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及淋巴循环。
2.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是启动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等,它们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一部分在骨髓中继续发育形成B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后分化发育成为T细胞(T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它们大部分很快死亡,只有小部分转移到淋巴器官中。受抗原刺激后,能进一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及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三)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浆细胞:抗体
泪腺细胞、唾腺细胞:溶菌酶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
是指阻止和清除入侵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1.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2.排斥异体器官和细胞。
免疫自稳:
是指机体及时识别、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免疫监视:
是指机体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三、人体的三道防线
(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唾液中的溶菌酶
(
特点: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消灭病菌
(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
特点: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组成: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功能:杀死特定病原体
(
课后培优练
级练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 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 B. 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C. T细胞和吞噬细胞只在第三道防线起作用 D. 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机体癌变的细胞
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原、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C. 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D.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4.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 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成熟
D. 白细胞介素、青霉素、肿瘤坏死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5.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与识别和清除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 )
A. 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B. 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C. 免疫监视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D. 免疫自稳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6.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 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C. 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
D.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7.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A. 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B. 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
C. 皮肤油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D. 抗体对毒素的中和作用
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T细胞和B细胞的起源和发育场所均相同
D.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二、填空题
9.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1)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________道防线。
(2)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___________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___________(写出3个)。
(3)免疫调节可以对付体内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10.(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组成,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2)人体有三道防线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单选题
1.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细胞吞噬细菌形成吞噬泡,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图中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不能将细菌消灭,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细菌等病原体经细胞①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D. 图中细胞②可能是T细胞,也可能是少数种类的B细胞
2.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人体内的溶菌酶、淋巴因子、抗原、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 溶菌酶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D. 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3.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 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和监视功能
C. 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D. 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4.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 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 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 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 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 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 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 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
C. 人体癌细胞被杀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抗体
5.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6.HIV主要攻击人的辅助性T细胞,是因为HIV能识别辅助性T细胞(如图甲)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物质含有尿嘧啶
B. 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C. 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 辅助性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B.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防止外来病原体侵入
C. 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一定表达
D. 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8.荷兰医学研究发现,常做家务活可以延长寿命2-3年,做家务能够延长寿命的关键是骨骼肌。在运动时骨骼肌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其中IL-6可作用于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调节糖代谢,更好的满足运动时的能量供应;IL-7可激活T细胞、抑制脂肪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IL-6、IL-7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 IL-7 可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C. IL-6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也可促进骨骼肌细胞加速摄取和氧化分解葡萄糖
D. 由上述信息可推知骨骼肌对免疫过程有一定调节作用
二、填空题
9.如图为巨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这一过程之前,细菌肯定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__________屏障和__________防御。
(2)图中所示过程属于第__________道防线,除此以外,血浆中的__________(填物质)也在这道防线中起作用。
(3)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4)某人脚底刺入铁钉后出现红肿,医生担心他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他注射___________进行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__免疫。
(5)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一、单选题
1.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在乌克兰建立了30多个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研发,其中就包括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的研制。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鼠疫杆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B. 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
C. 吞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D. 冠状病毒感染人后,可在人体内快速进行分裂增殖产生更多病毒
2.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B. 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信号后即可开始分裂
C. 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MHC复合体刺激后在胸腺成熟
D. 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3.科学家对1976年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过了 40 年,他们的“血液细胞”在遇到埃博拉病毒时仍能发生免疫反应,并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该病毒的抗体。此“血液细胞”是指 ( )
A. 巨噬细胞 B. 记忆B细胞 C. 浆细胞 D. T 细胞
4.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九价HPV疫苗(只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病毒的宫颈癌疫苗)对年龄16至26岁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次接种后体内初期抗体平均值是自然感染的1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PV能诱导人体某些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
B. 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
C. 通过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接种成功的人群对所有HPV能终身免疫
5.“细胞因子风暴”是指由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此时,细胞因子数量与种类不受机体控制超量产生,并不再局限于某个原本的感染部位,会在全身造成炎症反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肺组织中的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
B. 图中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以消灭病原体
C. 图中血液中的CD4+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
D. 阻断GM-CSF的作用,能消除该“细胞因子风暴”
6.人体体液免疫中,B细胞同时受到抗原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共同刺激而活化,进而发生增殖与分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 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C. 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
7.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种疫苗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B. 免疫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C. 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可促进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
D. 免疫接种后可立刻通过检测抗原含量推测机体是否建立免疫屏障
8.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类,分别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二者之间可进行转化。皮质醇可促进Th1向Th2转化。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a、b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各个组织器官
B. 皮质醇可使人的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强度增强
C.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可以增强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正反馈调节,该过程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D. 由图可知,免疫细胞也可分泌激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
9.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 产生抗体 B. 识别特异性抗原 C. 导致靶细胞裂解 D. 可以连续分裂
二、填空题
10.2016年12月,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的研究团队向外界公布了一项名为“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的技术问世。该技术就是用基因敲除技术让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种失去免疫能力的小鼠,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请回答: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等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
(2)该“免疫缺陷小鼠”是通过敲除免疫基因来实现的。去掉免疫基因的目的就是让小鼠体内不能产生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______和______等特异性免疫细胞,从而失去特异性免疫能力。
(3 )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也就是让小鼠体内长出与肿瘤患者一样的肿瘤,然后评估各类药物的疗效。
现有多只带有某癌症患者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抗肿瘤药物X和药物Y等实验所需的材料,请完善下列方案为癌症患者筛选出疗效更强的抗肿瘤药物。
①将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给乙组鼠定期注射______,给丙组鼠定期注射______作对照。
③将三组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食物和饮水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和评估三组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
如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为______,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知识梳理
)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
(1)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成人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包含了主要的免疫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等)。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所以,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还是免疫器官。
(2)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T细胞成熟后,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及淋巴循环。
2.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是启动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等,它们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一部分在骨髓中继续发育形成B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后分化发育成为T细胞(T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它们大部分很快死亡,只有小部分转移到淋巴器官中。受抗原刺激后,能进一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及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三)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浆细胞:抗体
泪腺细胞、唾腺细胞:溶菌酶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
是指阻止和清除入侵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1.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2.排斥异体器官和细胞。
免疫自稳:
是指机体及时识别、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免疫监视:
是指机体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三、人体的三道防线
(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唾液中的溶菌酶
(
特点: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消灭病菌
(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
特点: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组成: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功能:杀死特定病原体
(
课后培优练
级练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 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解:A、免疫细胞中,只有d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a、b、c和记忆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
B、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直接分化形成,B错误;
C、①和②过程属于B细胞和T细胞分裂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
D、c、d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的,所以它们的核DNA是相同的,而c、d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
本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 B. 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C. T细胞和吞噬细胞只在第三道防线起作用 D. 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机体癌变的细胞
【答案】
D
【解析】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错误;
C、吞噬细胞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中都发挥作用,C错误;
D、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机体癌变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原、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C. 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D.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答案】
A
【解析】解:A、淋巴因子、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抗原是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或结构,A错误;
B、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B正确;
C、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其中B细胞产生于骨髓,T细胞成熟于胸腺,C正确;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B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D正确。
故选:A。
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根据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病原体侵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本题考查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4.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 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成熟
D. 白细胞介素、青霉素、肿瘤坏死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B
【解析】免疫细胞也能分布在血液或淋巴液中,如淋巴细胞可分布在血液和淋巴液中,A错误;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5.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与识别和清除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 )
A. 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B. 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C. 免疫监视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D. 免疫自稳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
B
【解析】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识别和清除体内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B正确。
6.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 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C. 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
D.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
B.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
C.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C正确;
D.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起作用,D错误。
故选D。
7.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A. 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B. 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
C. 皮肤油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D. 抗体对毒素的中和作用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
C.皮肤油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
D.抗体对毒素的中和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
故选C。
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T细胞和B细胞的起源和发育场所均相同
D.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答案】
C
【解析】解:A、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A正确;
B、淋巴中含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回流进入血浆,故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B正确;
C、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但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
D、吞噬细胞属于机体第二道防线,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即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淋巴T细胞和淋巴B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和接受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淋巴B细胞的功能是接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
本题的知识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掌握和归纳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二、填空题
9.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1)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________道防线。
(2)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___________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___________(写出3个)。
(3)免疫调节可以对付体内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 一
(2)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3)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基础知识是准确作答的关键。
【解答】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是皮肤和黏膜,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产生的,唾液腺是由黏膜特化形成的,因此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
(2)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调节可以对付体内异常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自稳功能。
10.(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组成,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2)人体有三道防线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答案】
(1)免疫活性物质;防卫;监控;清除
(2)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2)人体有三道防线组成,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单选题
1.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细胞吞噬细菌形成吞噬泡,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图中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不能将细菌消灭,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细菌等病原体经细胞①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D. 图中细胞②可能是T细胞,也可能是少数种类的B细胞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吞噬细胞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据图分析: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或少数种类的B细胞,图示表明吞噬细胞以胞吞作用吞噬病原体后与溶酶体结合,经处理后呈递抗原给T细胞.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A、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处理,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
B、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不能将细菌消灭,没有特异性,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C、等病原体经细胞①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C正确;
D、细胞②可能是T细胞,也可能是少数种类的B细胞,D正确。
故选:A。
2.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人体内的溶菌酶、淋巴因子、抗原、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 溶菌酶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D. 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结构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解答】
A.血浆含有溶菌酶,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
B.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错误;
C.溶菌酶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错误;
D.溶菌酶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并没有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3.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 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和监视功能
C. 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D. 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
A
【解析】A、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应较高,A错误。
B、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加工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监视功能,B正确。
C、树突状细胞既属于吞噬细胞,又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A。
4.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
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
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
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
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
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
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 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
C. 人体癌细胞被杀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抗体
【答案】
D
【解析】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及检测结果可知,M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即T细胞);胸腺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对含有相同抗原的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人体癌细胞被杀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B、C正确。综合实验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及实验组检测结果两方面的信息可知,本实验体现了细胞免疫的作用,D错误。
5.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相关知识,熟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据题意可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原因是小鼠乙切除了胸腺,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在其中T淋巴细胞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ACD错误, B正确。
故选B。
6.HIV主要攻击人的辅助性T细胞,是因为HIV能识别辅助性T细胞(如图甲)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物质含有尿嘧啶
B. 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C. 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 辅助性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分析题图: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答题。
【解答】
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尿嘧啶,A正确;
B、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体液免疫清除,B正确;
C、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见,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正确;
D、红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成熟的场所不同,红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辅助性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D错误。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B.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防止外来病原体侵入
C. 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一定表达
D. 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三道防线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核掌握能力。
【解答】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A错误;
B.防止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体现的是免疫的防卫功能,并非免疫监控功能,免疫监控是监控体内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及癌变的细胞,B错误;
C.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不存在针对抗原进行的基因表达过程, 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确等,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溶菌确可由其它细的产生, D正确。
8.荷兰医学研究发现,常做家务活可以延长寿命2-3年,做家务能够延长寿命的关键是骨骼肌。在运动时骨骼肌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其中IL-6可作用于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调节糖代谢,更好的满足运动时的能量供应;IL-7可激活T细胞、抑制脂肪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IL-6、IL-7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 IL-7 可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C. IL-6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也可促进骨骼肌细胞加速摄取和氧化分解葡萄糖
D. 由上述信息可推知骨骼肌对免疫过程有一定调节作用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及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涉及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及血糖调节过程,难度适中。
【解答】
A.由题意可知,IL-6和IL-7为骨骼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而骨骼肌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
B.由题意可知,IL-7可激活T细胞,抑制脂肪产生。T细胞被激活即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
C.由题意可知,IL-6可作用于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调节糖代谢,更好满足能量供应。运动过程中需要更多能量,肝脏细胞的作用是肝糖原分解使血糖上升,骨骼肌细胞的作用是加速摄取和氧化分解葡萄糖为身体供能,C正确;
D.由题意可知,骨骼肌分泌的IL-7可激活T细胞,促进T细胞增殖,即骨骼肌可作用于免疫过程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D正确。
二、填空题
9.如图为巨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这一过程之前,细菌肯定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__________屏障和__________防御。
(2)图中所示过程属于第__________道防线,除此以外,血浆中的__________(填物质)也在这道防线中起作用。
(3)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4)某人脚底刺入铁钉后出现红肿,医生担心他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他注射___________进行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__免疫。
(5)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答案】
(1)一;物理;化学
(2)二;血浆蛋白
(3)流动性
(4)抗破伤风抗体;被动
(5)巨噬(或白);非特异性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一、单选题
1.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在乌克兰建立了30多个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研发,其中就包括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的研制。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鼠疫杆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B. 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
C. 吞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D. 冠状病毒感染人后,可在人体内快速进行分裂增殖产生更多病毒
【答案】
A
【解析】A、鼠疫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
B、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都有细胞结构,B错误;
C、吞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分裂增殖,D错误。
故选:A。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B. 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信号后即可开始分裂
C. 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MHC复合体刺激后在胸腺成熟
D. 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它们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为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巨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因此抗原-MHC复合体存在于某些免疫细胞表面,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细胞等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解答】
A.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同时接受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的多种蛋白质后才开始增殖分化,B错误;
C.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胸腺成熟,然后离开胸腺接受相应抗原-MHC复合体刺激,C错误;
D.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D正确。
故选D。
3.科学家对1976年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过了 40 年,他们的“血液细胞”在遇到埃博拉病毒时仍能发生免疫反应,并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该病毒的抗体。此“血液细胞”是指 ( )
A. 巨噬细胞 B. 记忆B细胞 C. 浆细胞 D. T 细胞
【答案】
B
【解析】
【解答】
通过对题意分析,该“血液细胞”在遇到埃博拉病毒时仍能发生免疫反应,并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该病毒的抗体,因此判断“血液细胞”是记忆细胞。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九价HPV疫苗(只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病毒的宫颈癌疫苗)对年龄16至26岁人群效果最佳,半年内完成3剂次接种后体内初期抗体平均值是自然感染的1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PV能诱导人体某些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
B. 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
C. 通过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接种成功的人群对所有HPV能终身免疫
【答案】
D
【解析】解:A、HPV能诱导人体某些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引发癌症,A正确;
B、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B正确;
C、3次注射相对于多次进行免疫,因此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
D、接种成功的人群对9种高危型HPV病毒有免疫作用,D错误;
故选:D。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题结合宫颈癌疫苗,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同时掌握免疫预防在免疫学中的应用等。
5.“细胞因子风暴”是指由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此时,细胞因子数量与种类不受机体控制超量产生,并不再局限于某个原本的感染部位,会在全身造成炎症反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肺组织中的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
B. 图中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以消灭病原体
C. 图中血液中的CD4+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
D. 阻断GM-CSF的作用,能消除该“细胞因子风暴”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附着。在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辅助性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免疫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
【解答】
A、图中肺组织中的T细胞与靶细胞相结合,因此判断为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
B、由题图可知,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消化病原体,B正确;
C、图中血液中的CD4+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
D、由题图可知,GM-CSF和白细胞介素6都属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风暴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产生,因此阻断GM-CSF的作用不能消除该“细胞因子风暴”,D错误。
故选:D。
6.人体体液免疫中,B细胞同时受到抗原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共同刺激而活化,进而发生增殖与分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 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C. 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
【答案】
A
【解析】A、B细胞与T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但成熟的场所不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正确;
B、B细胞活化后,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基因不会改变,但转录的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B错误;
C、活化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
D、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A。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入侵后,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细胞,经过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一少部分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B细胞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种疫苗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B. 免疫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C. 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可促进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
D. 免疫接种后可立刻通过检测抗原含量推测机体是否建立免疫屏障
【答案】
B
【解析】解:A、接种疫苗能刺激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作用,A错误;
B、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故免疫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B正确;
C、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C错误;
D、免疫接种后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但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不能立刻通过检测抗体含量推测机体是否建立免疫屏障,D错误。
故选:B。
接种疫苗实质是向人体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病原体的记忆,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激发机体产生二次免疫,从而将病原体处理。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类,分别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二者之间可进行转化。皮质醇可促进Th1向Th2转化。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a、b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各个组织器官
B. 皮质醇可使人的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强度增强
C.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可以增强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正反馈调节,该过程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D. 由图可知,免疫细胞也可分泌激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
【答案】
D
【解析】解:A、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肾上腺皮质,A错误;
B、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分别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皮质醇可促进Th1向Th2转化,所以皮质醇的作用效果是使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弱,B错误;
C、“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所体现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C错误;
D、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由图可知,淋巴细胞也能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体现了信息分子能将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联系为一个整体,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可知: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本题主要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 产生抗体 B. 识别特异性抗原 C. 导致靶细胞裂解 D. 可以连续分裂
【答案】
B
【解析】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
B、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导致靶细胞裂解,C错误;
D、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分裂,但不能连续分裂,D错误。
故选:B。
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学习时可借助概念图、模式图等工具完成对课本文字、图形信息的归纳总结,并进行理解识记,还要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
二、填空题
10.2016年12月,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的研究团队向外界公布了一项名为“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的技术问世。该技术就是用基因敲除技术让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种失去免疫能力的小鼠,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请回答: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等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
(2)该“免疫缺陷小鼠”是通过敲除免疫基因来实现的。去掉免疫基因的目的就是让小鼠体内不能产生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______和______等特异性免疫细胞,从而失去特异性免疫能力。
(3 )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也就是让小鼠体内长出与肿瘤患者一样的肿瘤,然后评估各类药物的疗效。
现有多只带有某癌症患者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抗肿瘤药物X和药物Y等实验所需的材料,请完善下列方案为癌症患者筛选出疗效更强的抗肿瘤药物。
①将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给乙组鼠定期注射______,给丙组鼠定期注射______作对照。
③将三组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食物和饮水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和评估三组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
如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为______,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Y对该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
【答案】
(1)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
(2)T细胞;B细胞
(3)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 等量的生理盐水; 丙组>乙组>甲组
【解析】
【解答】
(1)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2)与免疫调节有关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和B细胞,若小鼠不能产生这两种细胞会导致小鼠失去特异性免疫能力。
(3)②实验的自变量是、抗肿瘤药物的种类,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甲组注射的是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而丙组是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则乙组应该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
③根据以上实验分析,丙组是空白对照,且要求抗肿瘤药物X和药物Y均有一定抗肿瘤活性,则丙组的肿瘤细胞应该最多;还要求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则甲组的肿瘤细胞数量最少,即肿瘤细胞的数量关系表现为甲组<乙组<丙组。
故答案为:
(1)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
(2)T细胞;B细胞
(3)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Y; 等量的生理盐水; 丙组>乙组>甲组
【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2、抗体和淋巴因子是两类主要的免疫物质,二者均由免疫细胞产生,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弱引起的是免疫缺陷病。
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清除和监控。
本题以“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的技术为背景考查了免疫和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