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续表
[在应用中落实]
1.(2023·新课标卷)某同学拟用限制酶(酶1、酶2、酶3和酶4)、DNA连接酶为工具,将目的基因(两端含相应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和质粒进行切割、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如图所示。
下列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方案合理且效率最高的是( )
A.质粒和目的基因都用酶3切割,用E.coli DNA连接酶连接
B.质粒用酶3切割、目的基因用酶1切割,用T4 DNA连接酶连接
C.质粒和目的基因都用酶1和酶2切割,用T4 DNA连接酶连接
D.质粒和目的基因都用酶2和酶4切割,用E.coli DNA连接酶连接
解析:只用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会使质粒和目的基因发生自身环化或者使目的基因在质粒中反向连接,且E.coli DNA连接酶无法连接酶3切出的平末端,A不符合题意;用酶1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的是黏性末端,用酶3切割质粒,产生的是平末端,两者切割后无法相互连接,B不符合题意;质粒和目的基因都用酶1和酶2切割后,可使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使目的基因定向插到质粒中,C符合题意;酶2和酶4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易导致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或者使目的基因在质粒中反向连接,并且用酶4切割会破坏标记基因,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农杆菌转化法利用了农杆菌的什么特性?
[在应用中落实]
1.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C基因(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A.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coRⅠ和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PCR技术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解析:目的基因(C基因)两端有EcoRⅠ酶切割位点,可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coRⅠ和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A正确;一般用农杆菌等作为媒介去侵染植物的愈伤组织等,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胞,B正确;据图可知,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不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故无法用卡那霉素来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错误;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常采用PCR技术,D正确。
答案:C
解析:(1)据图示可知,酶1催化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旋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超过90℃,目的是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使DNA解旋为单链。(2)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以使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3)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由于青蒿素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4)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答案:(1)逆转录酶 氢 (2)TDNA (3)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较多 (4)青蒿素产量
[例1] 下列关于DNA片段的电泳鉴定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的pH条件下DNA分子可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
B.带电DNA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移动
C.DNA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大小、构象等有关,与凝胶等无关
D.凝胶中的DNA分子直接可以在波长为300 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
[解析] 在一定的pH条件下DNA分子可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从而能在电泳的条件下发生定向移动,A正确;带电DNA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B错误;DNA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除了与DNA分子大小、构象等有关外,还与凝胶的浓度有关,C错误;凝胶中的DNA分子需要经过染色,才能在波长为300 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D错误。
[答案] A
4.(2021·河北高考)采矿污染和不当使用化肥导致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过量积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土壤中的Cd富集到植物体内,进行后续处理(例如,收集植物组织器官异地妥善储存),可降低土壤中Cd的含量。为提高植物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研究者将酵母液泡Cd转运蛋白(YCF1)基因导入受试植物,并检测了相关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YCF1基因,将酵母细胞的全部DNA提取、切割后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群体称为______________。
(2)将DNA序列插入Ti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所需要的两种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前期研究时,将含有YCF1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受试双子叶植物印度芥菜,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进一步获得了转YCF1基因的不育杨树株系,采用不育株系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长势一致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杨树苗移栽到Cd污染的土壤中,半年后测定植株干重(图1)及不同器官中Cd含量(图2)。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比,转基因植株对Cd具有更强的________(填“耐性”或“富集能力”);据图2可知,对转基因植株的________进行后续处理对于缓解土壤Cd污染最为方便有效。
(5)已知YCF1特异定位于转基因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据此分析,转基因杨树比野生型能更好地适应高Cd环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较于草本植物,采用杨树这种乔木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1)为获取YCF1基因,将酵母细胞的全部DNA提取、切割后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群体含有酵母菌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组文库。(2)将DNA序列插入Ti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供体DNA和质粒,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可用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3)农杆菌容易侵染双子叶植物,其质粒中的T DNA可转移并插入受体细胞DNA中,将含有YCF1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受试双子叶植物印度芥菜,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考虑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采用不育株系作为实验材料,可避免目的基因在自然界中的扩散。(4)根据图1分析可知,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整株干重均
增加,说明转基因植株在Cd污染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即对Cd具有更强的耐性;据图2分析可知,转基因植株的茎、叶中Cd含量高于野生型,而根中Cd含量无明显差异,因此对转基因植株的茎、叶进行后续处理,可使转基因植株持续发挥富集Cd的作用,对于缓解土壤Cd污染最为方便有效。(5)YCF1特异定位于转基因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可通过主动运输将Cd运到液泡中,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植株吸水,所以转基因杨树比野生型能更好地适应高Cd环境。相较于草本植物,杨树具有发达的根系和高大的树冠,更适应污染矿区等不良环境,同时可充分吸收土壤中的Cd,木材也方便运输、利用,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更具有优势。
答案:(1)基因组文库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农杆菌转化法 避免目的基因在自然界中的扩散 (4)耐性 茎、叶 (5)YCF1可通过主动运输将Cd运到液泡中,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植株吸水 杨树具有发达的根系和高大的树冠,更适应污染矿区等不良环境,同时可充分吸收土壤中的Cd,木材也方便运输、利用
“课下综合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