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这风物沛然,烟火人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吆喝》整合阅读
╱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本文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抒情散文。本单元的阅读学习,需要反复品味语言、欣赏语言,才能够领略汪曾祺先生“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从而发现作者字里行间“生活中最真实、美好的东西”,从而使心灵得到滋润。《吆喝》是萧乾先生的经典散文,京白夹杂的语言叙述中道出了老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语言通俗又富有趣味。
将这两篇文章进行整合阅读,学生在感受两篇文章中不同地域的风物特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语音语言特色,感受风物中寄托的情思和审美意趣,理解乡愁的内涵,从中获得美的熏陶,并培养其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沉淀,在《春》《济南的冬天》等经典散文的熏陶下,八年级学生对于抒情散文已经有一定的学习阅读基础,对于语言的品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对于风物俗事、乡音语言等民俗文化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对于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层次把握还需深入学习。本堂课以《昆明的雨》为基础,带动《吆喝》一文,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阅读梳理、品读语言的方法,深入理解乡愁的内涵,进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分析两篇文章的选材及语言特点。(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2.感受地方风与物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留住乡愁”的意识。(思维能力 文化自信)
3.感受作者凡人俗事、家常浅语中的意趣与深情。(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重点】
4.培养学生对地方风物文化的热爱,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文化自信 审美创造)【难点】
╱教学过程 ╱
导入:视频激趣,创造情境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宣传片。
每次看《舌尖上的中国》,总让我觉得烟火人间,风物沛然,十分可爱。
读汪曾祺先生与萧乾先生的作品,也总让我有这种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他们的两篇作品——《昆明的雨》《吆喝》。
近乡土
╱ 草木山川,风物沛然╱
请同学们速读文章,读一读,品一品。
两位作者笔下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风物沛然?
同学们提到了许多乡土风物,让老师深深感受到风物之沛然,然而老师最爱的,还是昆明的菌子。作者提到昆明的菌子很多,我们一起看看这个。
ppt展: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齐读。王安忆曾说,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个老人唠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但是细读他的文章,大到立意谋篇布局,句段的琢磨,小到字词语言的运用,甚至是标点符号,都是饱含深情的。
对比感受
ppt展: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你再来读一读试试。哪句感觉更好?为什么?
顿号与逗号都可以表示并列,区别是逗号比顿号停顿时间稍长,更有层次感一些。语言的层次感,展现了食物滋味的丰富醇厚,让人仿佛感受到牛肝菌的味道在我们舌尖发生的丰富变化一般。这只是作者笔下事物富有意趣的表现,其实两位作者还做了许多用心的观察和描述。
在作者笔下,昆明的雨中,菌多、果佳、花润;北京的吆喝声中,食暖、果甜、物奇;都是一番风物沛然的样子。这一方山川养一方风物,一方风物哺育一方人,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你又是从文中哪些语言中感受到的呢?
PPT展:人闲 人勤
02
味乡音
╱ 苦辣咸酸,烟火人间 ╱
一方人有一方人独特的印记,刻在他们的行为里,语言里,以致于我们的乡音都是有记忆,且有味道的。
而《昆明的雨》与《吆喝》恰好一南一北,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两个地方的乡音特点。
ppt展:《昆明的雨》卖杨梅——片段
《吆喝》中,卖荞麦皮和冰糖葫芦的片段
请学生模仿语气,演读两种语言语气,对比南北语言特色。
ppt展:南方:软糯柔和;北方:豪迈昂扬。
一方人的乡音映射着一方人的生活,卖杨梅的小姑娘声音娇娇的,昆明人的生活闲适甜美。北京的吆喝从早到晚,贯穿春夏秋冬,人们在忙碌中品尝着生活的苦辣酸甜。这些都是烟火人间最真实的样子。
03
品乡愁
╱ 一枝一叶,言浅情深 ╱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在写最真实朴素的生活,最真实朴素的情感。
汪曾祺先生说:“我关注的都是小事,生活中的一个角落,一个片段,我都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其中。”
PPT展:萧乾也在面对剑桥大学教授职位的邀约时低调婉拒:“我像只恋家的鸽子,奔回自己的出生地。”而后回到北京,写下了《北京城杂忆》。
两位作者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着生活,记录着烟火人间的琐事风物,但是,凡俗事物之中却有着不俗的情感。
ppt展:风物俗事有意趣,家常浅语藏深情。(齐读)
两位作者都在作品中,不约而同地借助一些生活中的风物俗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交织而成,密不可分的情感,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乡愁。有人认为乡愁是一种愁,但乡愁的本色,其实更多应该是爱。习总书记说,乡愁,就是你离开一个地方仍然会想念它。哪怕只是因为一碗贵阳牛肉粉。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奇女子,他在国际网站上的视频播放量远超过几个国际频道的总和。她春日里采桃花酿酒,天冷时,为家人制作腊肉香肠辣白菜。她用视频记录她的田园生活,不仅仅是美食,更记录着她的乡愁,和我们生活的文化。外国友人称她是“在中国真实活着的仙女”。她用家中废弃的木桌制成古代文人墨客喝酒吟诗用的曲水流觞桌,她用蜀绣制成精美的衣裳穿在身上将中国优秀文化讲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她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使。她向世界各国展示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告诉人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在汪曾祺先生和萧乾先生的文章中,也在书写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
PPT展: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民风民俗)
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把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但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传统技艺与口头文学语言)
这些都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是汪曾祺还是萧乾,或是今天的李子柒,在他们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看到了乡愁,同时看到了中华儿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看到了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PPT展:
留住乡愁,让乡情有来处
文化自信,让深情有归途
ppt展:你的乡愁会寄托在哪些身边风物上呢?
生畅答,课后小组以文字或视频方式记录。
ppt展: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新时代的乡愁记录者,带着最真淳朴素的情感,记录凡人小事,烟火人间的风物沛然!
╱ 作业 ╱
1. 用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你的身边寄托乡愁的风物。
2. 观看视频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思考:如果文物有乡愁,它们会如何诉说这一份乡愁呢?请查找资料,了解在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文物的身份,用微写作的方式尝试书写“它们”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