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10: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B.轻徭薄赋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法
2.为了宣传佛教,经过无数优秀工匠的创作,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下列石窟大部分为隋唐时开凿的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麦积山石窟 D.甘肃莫高窟
3.圣人往往指某一行业的创始人,或者这一行业中成就最高的人。中国古代画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A.顾恺之 B.王羲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4.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修建于
A. 隋朝 B. 唐朝 C.北宋 D.南宋
5.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政启开A元,治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C代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A.南诏 B.回纥 C. 吐蕃 D. 靺鞨族
7.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对外交流频繁。下列哪国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A. 天竺 B. 新罗 C.日本 D.回纥
8.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最早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9.下图是唐朝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这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10.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1.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2.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与上述诗句反映的现象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4.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A.乘船 B.坐轿子 C.乘汽车 D.坐火车
第II卷(非选择题)
16.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民族与国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申东城《隋唐史话》
材料二: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材料二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3)材料三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3分)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时
(2)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创立并逐步完善哪一时期
(3)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两个方面说一下,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的变化。
(4)“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表明明朝科举制度与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相同,这个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A
6.C
7.B
8.D
9.A
10.B
11.D
12.C
13.C
14.C
15.A
16.
(1)文成公主入藏;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汉藏两族的关系。
(2)玄奘,天竺
(3)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4)开放和开明
17.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或维护封建统治);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重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写一项即可)
(4)魏征。
18.(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19. (1)隋炀帝
(2)隋唐时期
(3)考试内容:由考明经和进士到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形式:由没有过多的形式限制到必须写八股文。
(4)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或愚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