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B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2022八下·杭州月考)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电路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科学中的符号是事物抽象的标记,多种多样的符号帮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科学中的事物的知识。
【解答】A.一个水分子代表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A图代表的就是水分子结构模型图,不属于符号,A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是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仪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①,B符合题意。
C.漏斗形状有许多种,C图只是多种漏斗形状图形中的一种,它不属于漏斗符号,C不符合题意。
D.此图代表电路图,它是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可并不属于符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八上·临平月考)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分解
B.氢原子在该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
C.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
D.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A、根据水通电发生分解反应分析;
B、根据原子化学变化中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生成物分析。
【解答】A、水需在通电作用下分解,不符合题意;
B、氢原子在该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只是重新组合 ,符合题意;
C、 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八下·杭州月考)有关Mg和Mg2+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相同 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④属于同种元素 ⑤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两种微粒的主要区别为电子数量不同。
【解答】由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可知,其质子数,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质量均相同。
故答案为:C
4.(2019八下·江干月考)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分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较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原子核几乎占有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是其体积和整个原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解答】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错误;⑤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明可以再分,错误;其它选项都正确。
故答案为:B
5.(2022八下·杭州月考)据报道,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比现今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未来该铝离子电池或将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电池的理想选择。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铝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B.锂、铝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C.锂、铝属于不同元素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Al3+比Li+多8个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A.由其原子序数可知, 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
B. 锂、铝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
C.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为其质子数不同;
D. 核外电子数Al3+ 为10个, Li+ 为2个;
故答案为:C
6.(2022八下·临海月考)如图所示,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 可以得到( )
A.原子核带正电荷
B.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C.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D.原子核体积很大,但是质量比α粒子小得多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改变了运动方向,即受到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
B.如果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那么α粒子就不能从原子中间穿过了,故B错误;
C.当外界能量发生改变时,电子会发生跃迁,从而改变原来的运行轨道,故C错误;
D.根据“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可知,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根据“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可知,原子核的质量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7.(2021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质量分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D.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分布的知识判断。
【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氧元素含量最大为48.6%,氢元素含量为0.76%,相差很大,故B错误;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是不是单质,而是化合物状态,故C错误;
D.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8.(2022八下·浦江月考)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He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⑥,故A错误;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故B正确;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而粒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 5 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9.(2021八下·杭州月考)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7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和中子数均为35g
D.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均为79.90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
(3)(4)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35=2+8+18+n,则n=7,故A正确;
B.元素名称为溴,不含金字旁,不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为79.9,中子数为:79.9-38=34.9,故C错误;
D.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35,故D错误。
故选A。
10.(2023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反应后所给粒子种类确定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结合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解答】A、 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只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呈中性,pH=7 ,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 和H2O,符合题意;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3八下·义乌月考)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g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8:2:7
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先分析出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量,各元素质量比。
【解答】A、由图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8N2,所以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所以B符合题意。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8) :(14×2)=18: 2:7,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说明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所以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B。
12.(2021八下·杭州期中)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W克XY2中含有Y的原子数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设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 为P,一个XY2分子的实际质量为Q。
X的相对原子质量=M-2A;
由相对原子质量公式可得:①,
则 ;
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②;
①②式联立解得: ;
W克XY2中含有的XY2分子个数为: ;
因为一个XY2分子中含有2个Y,
所以Y的原子个数=。
故选A。
二、填空题
13.(2023八下·杭州月考)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 。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
【答案】(1)3
(2)Li+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分析;
(2)根据锂原子失一个电子变成锂离子分析。
【解答】(1) 由图甲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
(2)锂原子失一个电子变成锂离子,则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Li+;
故答案为:(1)3;(2)Li+ 。
14.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2)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共有 种;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4)这幅图属于符号还是模型? 。
【答案】(1)氧
(2)6
(3)铝
(4)模型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地壳里各元素的名称及含量进行分析;根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区别方法分析。
【解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元素;
(2) 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铝、铁、钙、钠、钾、镁6种;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4) 这幅图属于模型。
15.(2018八下·杭州月考)2018 年 1 月 31 日,与地球分别 150 年的“超级蓝色血月全食”,终于又来了。此次月食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月球,其实月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瘠,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 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中子数是 。假如某一天地球铁矿产资源耗尽,我们可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 (填“单质”、“化合物”)。
【答案】元素;26;30;单质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1)在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含有的某物质一般是指元素;
(2)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数+中子数。
(4)磁性是指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这些物质一般是单质。
【解答】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核内中子数是:56-26=30,所以中子数是30。单质铁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单质。
故答案为:元素;26;30;单质
16.(2023八下·杭州月考)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②5个碳酸根离子: ;③氦气 。
④过氧化氢: ;⑤硝酸亚铁: ;⑥碳酸氢铵: ;⑦氯化银: 。
⑧3O2中数字“2”的意义 ; ⑨中数字“2”的意义 。
(2)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液氮;③洁净的空气:④冰水混合物;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铜丝,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a.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b.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c.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d.属于混合物的 ;e.属于化合物的是 。
【答案】(1)Al;;He;H2O2;Fe(NO3)2;NH4HCO3;AgCl;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⑧;①②;⑦;③⑥;④⑤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单质,带“气”的为非金属单质,其氦、氖等为稀有气体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解答】(1)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 ; ②5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③氦气 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即 He ; ④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⑤硝酸亚铁 化学式为 Fe(NO3)2 ; ⑥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⑦氯化银化学式为 AgCl ;⑧3O2中数字“2” 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⑨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2) ①氧气、②液氮为非金属单质;③洁净的空气、⑥食盐水为混合物:④冰水混合物、⑤二氧化碳为化合物;⑦氖气为稀有气体;⑧铜丝为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1) Al;; He ; H2O2 ; Fe(NO3)2 ;NH4HCO3;AgCl ; 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⑧;①②;⑦;③⑥;④⑤。
17.(2023八下·杭州月考)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其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元素中 是非金属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答案】(1)②
(2)N2O
(3)质子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代数和为0的原则书写化学式分析;
(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解答】 (1)①为锂元素,②为氟元素,③为镁元素,其中② 是非金属元素;
(2) 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2O;
(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故答案为:(1)② ;(2)N2O ;(3)质子。
18.(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1-18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部分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 12Mg +2 13Al +3 14 Si +4 -4 15P 16S +6 -2 17Cl 18Ar
(1)9号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填化学式)。
(3)12号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4)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答案】(1)非金属元素
(2)Na2S
(3)Mg2+
(4)20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11号元素为钠元素,16号元素为硫元素分析;
(3)根据镁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解答】(1)9号元素为氟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为钠元素,16号元素为硫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2S;
(3)12号元素形成的离子为镁离子,符号为Mg2+;
(4)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16=20;
故答案为:(1)非金属元素;(2) Na2S ;(3)Mg2+ ;(4)20.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3八下·杭州月考)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现象1产生的原因: 。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不能
(3)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因此二者靠近时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当α粒子不受排斥力时会沿原来的方向运动,而这样的α粒子很多,则说明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据此推测原子内部空间的大小即可;
(2)根据图片和题目描述,分析是否有信息说明核外电子的带电情况;
(3)根据质量守恒分析打出粒子的带电情况即可。
【解答】(1)根据现象1可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那么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根据图片展示的三种现象,根本没有涉及核外电子,因此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根据描述可知,α粒子+N原子-x=O原子,即:(+2)+(+7)-x=+8,解得:x=+1,即打出的粒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它应该是质子。
20.(2023八下·杭州月考)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
【答案】(1)+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解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7价;②由图示可知,硅、磷、硫、氯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都为8;③由图示可知,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故答案为:+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
四、解答题
21.(2023九上·余姚月考)“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 种元素组成。
(2)侧柏莲酮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1)3
(2)146
(3)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碳元素的质量= 侧柏莲桐芳香油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 侧柏莲酮芳香油由C、H、O共3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0+16×1=146;
(3)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7.3g×=6g。
22.(2023九上·兰溪月考)每年11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
相对分子质量:376,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1)核黄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
(2)写出一条核黄素的化学性质 。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4)计算94克核黄素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
【答案】(1)有机物
(2)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5
(4)94克核黄素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核黄素为含碳化合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有机物。
(2) 核黄素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都属于化学性质。
(3) 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5个原子。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5;(4)5克。
1 / 1第2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B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2022八下·杭州月考)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电路
2.(2023八上·临平月考)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分解
B.氢原子在该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
C.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
D.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氧原子
3.(2022八下·杭州月考)有关Mg和Mg2+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相同 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④属于同种元素 ⑤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4.(2019八下·江干月考)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分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较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5.(2022八下·杭州月考)据报道,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比现今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未来该铝离子电池或将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电池的理想选择。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铝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B.锂、铝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C.锂、铝属于不同元素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Al3+比Li+多8个
6.(2022八下·临海月考)如图所示,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 可以得到( )
A.原子核带正电荷
B.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C.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D.原子核体积很大,但是质量比α粒子小得多
7.(2021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质量分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D.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8.(2022八下·浦江月考)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He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9.(2021八下·杭州月考)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7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和中子数均为35g
D.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均为79.90
10.(2023九上·义乌月考)如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11.(2023八下·义乌月考)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g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8:2:7
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12.(2021八下·杭州期中)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W克XY2中含有Y的原子数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2023八下·杭州月考)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 。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 。
14.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2)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共有 种;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4)这幅图属于符号还是模型? 。
15.(2018八下·杭州月考)2018 年 1 月 31 日,与地球分别 150 年的“超级蓝色血月全食”,终于又来了。此次月食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月球,其实月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瘠,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 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中子数是 。假如某一天地球铁矿产资源耗尽,我们可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 (填“单质”、“化合物”)。
16.(2023八下·杭州月考)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②5个碳酸根离子: ;③氦气 。
④过氧化氢: ;⑤硝酸亚铁: ;⑥碳酸氢铵: ;⑦氯化银: 。
⑧3O2中数字“2”的意义 ; ⑨中数字“2”的意义 。
(2)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液氮;③洁净的空气:④冰水混合物;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铜丝,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a.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b.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c.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d.属于混合物的 ;e.属于化合物的是 。
17.(2023八下·杭州月考)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其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元素中 是非金属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18.(2022九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1-18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部分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 12Mg +2 13Al +3 14 Si +4 -4 15P 16S +6 -2 17Cl 18Ar
(1)9号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填化学式)。
(3)12号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4)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3八下·杭州月考)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现象1产生的原因: 。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20.(2023八下·杭州月考)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
四、解答题
21.(2023九上·余姚月考)“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 种元素组成。
(2)侧柏莲酮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2.(2023九上·兰溪月考)每年11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
相对分子质量:376,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1)核黄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
(2)写出一条核黄素的化学性质 。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4)计算94克核黄素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科学中的符号是事物抽象的标记,多种多样的符号帮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科学中的事物的知识。
【解答】A.一个水分子代表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A图代表的就是水分子结构模型图,不属于符号,A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是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仪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①,B符合题意。
C.漏斗形状有许多种,C图只是多种漏斗形状图形中的一种,它不属于漏斗符号,C不符合题意。
D.此图代表电路图,它是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可并不属于符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A、根据水通电发生分解反应分析;
B、根据原子化学变化中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生成物分析。
【解答】A、水需在通电作用下分解,不符合题意;
B、氢原子在该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只是重新组合 ,符合题意;
C、 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两种微粒的主要区别为电子数量不同。
【解答】由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可知,其质子数,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质量均相同。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原子核几乎占有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是其体积和整个原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解答】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错误;⑤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明可以再分,错误;其它选项都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A.由其原子序数可知, 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
B. 锂、铝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
C.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为其质子数不同;
D. 核外电子数Al3+ 为10个, Li+ 为2个;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改变了运动方向,即受到排斥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
B.如果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那么α粒子就不能从原子中间穿过了,故B错误;
C.当外界能量发生改变时,电子会发生跃迁,从而改变原来的运行轨道,故C错误;
D.根据“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可知,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根据“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可知,原子核的质量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分布的知识判断。
【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氧元素含量最大为48.6%,氢元素含量为0.76%,相差很大,故B错误;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是不是单质,而是化合物状态,故C错误;
D.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⑥,故A错误;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故B正确;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而粒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 5 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
(3)(4)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35=2+8+18+n,则n=7,故A正确;
B.元素名称为溴,不含金字旁,不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为79.9,中子数为:79.9-38=34.9,故C错误;
D.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35,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反应后所给粒子种类确定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结合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解答】A、 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只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呈中性,pH=7 ,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 和H2O,符合题意;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先分析出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量,各元素质量比。
【解答】A、由图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8N2,所以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所以B符合题意。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8) :(14×2)=18: 2:7,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说明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所以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B。
12.【答案】A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设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 为P,一个XY2分子的实际质量为Q。
X的相对原子质量=M-2A;
由相对原子质量公式可得:①,
则 ;
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②;
①②式联立解得: ;
W克XY2中含有的XY2分子个数为: ;
因为一个XY2分子中含有2个Y,
所以Y的原子个数=。
故选A。
13.【答案】(1)3
(2)Li+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分析;
(2)根据锂原子失一个电子变成锂离子分析。
【解答】(1) 由图甲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
(2)锂原子失一个电子变成锂离子,则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Li+;
故答案为:(1)3;(2)Li+ 。
14.【答案】(1)氧
(2)6
(3)铝
(4)模型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地壳里各元素的名称及含量进行分析;根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区别方法分析。
【解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元素;
(2) 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铝、铁、钙、钠、钾、镁6种;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4) 这幅图属于模型。
15.【答案】元素;26;30;单质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1)在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含有的某物质一般是指元素;
(2)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数+中子数。
(4)磁性是指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这些物质一般是单质。
【解答】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核内中子数是:56-26=30,所以中子数是30。单质铁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单质。
故答案为:元素;26;30;单质
16.【答案】(1)Al;;He;H2O2;Fe(NO3)2;NH4HCO3;AgCl;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⑧;①②;⑦;③⑥;④⑤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单质,带“气”的为非金属单质,其氦、氖等为稀有气体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解答】(1)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 ; ②5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③氦气 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即 He ; ④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⑤硝酸亚铁 化学式为 Fe(NO3)2 ; ⑥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⑦氯化银化学式为 AgCl ;⑧3O2中数字“2” 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⑨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2) ①氧气、②液氮为非金属单质;③洁净的空气、⑥食盐水为混合物:④冰水混合物、⑤二氧化碳为化合物;⑦氖气为稀有气体;⑧铜丝为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1) Al;; He ; H2O2 ; Fe(NO3)2 ;NH4HCO3;AgCl ; 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⑧;①②;⑦;③⑥;④⑤。
17.【答案】(1)②
(2)N2O
(3)质子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代数和为0的原则书写化学式分析;
(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解答】 (1)①为锂元素,②为氟元素,③为镁元素,其中② 是非金属元素;
(2) 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2O;
(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故答案为:(1)② ;(2)N2O ;(3)质子。
18.【答案】(1)非金属元素
(2)Na2S
(3)Mg2+
(4)20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11号元素为钠元素,16号元素为硫元素分析;
(3)根据镁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解答】(1)9号元素为氟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2)11号元素为钠元素,16号元素为硫元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2S;
(3)12号元素形成的离子为镁离子,符号为Mg2+;
(4)2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16=20;
故答案为:(1)非金属元素;(2) Na2S ;(3)Mg2+ ;(4)20.
19.【答案】(1)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不能
(3)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也带正电,因此二者靠近时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当α粒子不受排斥力时会沿原来的方向运动,而这样的α粒子很多,则说明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据此推测原子内部空间的大小即可;
(2)根据图片和题目描述,分析是否有信息说明核外电子的带电情况;
(3)根据质量守恒分析打出粒子的带电情况即可。
【解答】(1)根据现象1可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那么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根据图片展示的三种现象,根本没有涉及核外电子,因此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根据描述可知,α粒子+N原子-x=O原子,即:(+2)+(+7)-x=+8,解得:x=+1,即打出的粒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它应该是质子。
20.【答案】(1)+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解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7价;②由图示可知,硅、磷、硫、氯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都为8;③由图示可知,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故答案为:+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
21.【答案】(1)3
(2)146
(3)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碳元素的质量= 侧柏莲桐芳香油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 侧柏莲酮芳香油由C、H、O共3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C10H10O 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0+16×1=146;
(3)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7.3g×=6g。
22.【答案】(1)有机物
(2)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5
(4)94克核黄素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核黄素为含碳化合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有机物。
(2) 核黄素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都属于化学性质。
(3) 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5个原子。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5;(4)5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