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 43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 43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13:45:24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水分子
+
氧原子
氢原子
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科学史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1803年,提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一、道尔顿(原子之父)的原子论
原子是个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二、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内有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
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否定了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三、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去轰击金属箔
实验结果: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很少一部分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大多数α粒子仍按原来的运动方向前进,原因是:
很少数α粒子没有碰到原子核,却发生了偏转,原因是: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空间很大
原子核体积很小,但质量大,且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受到排斥力
原子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修正和完善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丹麦科学家玻尔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四、玻尔的分层理论
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枣糕或西瓜模型
卢瑟福
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
分层模型
从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看,一个模型的建立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建立模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才能使它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
(说明:现在原子模型还在不断修正,比玻尔的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中性。
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五、现在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原子核虽然很小,那它还能不能再分呢?如何证明?
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打碎原子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
得到了两种更小的粒子(即质子和中子)
6个
6个
6个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原子名称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0 1
氦 2 2 2 2
碳 6 6 8 6
氮 7 7 7 7
磷 15 15 16 15
镁 12 12 12 12
硫 16 16 17 16
氯 17 17 20 17
读表:从下表中你能获得哪些规律?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针对原子
读表:从下表中你能获得哪些规律?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9.1176×10-31kg
1.6748×10-27kg
1.6726×10-27kg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数等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质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1834倍,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读图:说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水分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
夸克
原子仍能再分,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微粒“夸克”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1. 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练习】
D
2. 如图所示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D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
西瓜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
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带正电荷)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不带电)
(电中性)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钠(Na):银白色金属,易氧化,保存在煤油中
氯气(Cl2):黄绿色气体,有毒
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1
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
实验现象:
产生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白烟,
生成了白色的物质。
从宏观层面上,钠与氯气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从微观层面上,这个反应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得到一个电子
失去一个电子
17个质子和18个电子,该物体带负电
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该物体带正电
11个质子和11个电子
17个质子和17个电子
钠(Na)
氯(Cl)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钠原子(Na)失去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
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氯原子(Cl)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称为离子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氯化钠 (NaCl)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所以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别 定义 保持化学性质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 最小微粒 带电原子
或原子团
能否独立存在 能 有些能 有些不能 阴阳离子共同
构成物质
构成 由原子构成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阴、阳离子
所带电性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显电性
联 系 分子可以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
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思考:下图中代表离子的是(  )
D
(说明:圆圈内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1)A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 ___个中子。
(2)B原子核中有 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3)C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_个中子。
8
8
8
9
8
10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读图:下图为氧的3种原子的原子核,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统称为氢元素
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氕、氘、氚互为同位素
+
+
+



1
1
H
1
2
H
1
3
H
同位素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1
1
1
0
1
2
1
1
1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时把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数标出以示区别。例:
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或 碳-12
6
12
C
1. 氕、氘、氚统称为 ,氕、氘、氚互为 。
2. 碳-12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3. 碳-14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4. 碳-12、碳-13、碳-14统称为 。碳-12是碳-13的 ,也是碳-14的 ,它们互为 。
氢元素
同位素原子
碳元素
同位素
同位素
同位素原子
6
6
6
6
8
6
同位素的应用
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① 利用它的射线医学诊断、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裂纹等。
② 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弹、氢弹。
③ 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化学分析。
考古测年代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进行古董鉴定。
同位素测定地质年代
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
生物在有生命时,同位素碳-14在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与外界环境中的碳-14的质量分数是相等的。生物一旦死亡,碳-14的含量不会再从环境中吸收。随着时间推移,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会不断减少。科学实验证明,经过5730年,其碳-14的含量恰好减少一半。利用碳-14的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即可推测出生物的死亡年代。例如某一动物化石碳-14的含量是新鲜植物的1/16,则已有4次含量减少一半(1→1/2→1/4→1/8→1/16),则此生物生存的年代距今已有4×5730=22920年了。但碳-14同位素测定的年代一般不能超过距今100万年。
原子
分子
物质
元素
构成




组成
同一类原子
得失电子
微观粒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离子
得失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