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下科学 2.1-2.4 讲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二下科学 2.1-2.4 讲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09: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二下科学(2.1-2.4)讲义
一、单选题
1. 图中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和生成的丙分子的个数比为(  )
A.5:1:2 B.2:1:2 C.3:1:2 D.1:1:2
2.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磁感线
3.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
A. B.
C. D.
4.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下列用到模型法的是(  )
A.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
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6.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
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构成物质的原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9.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可以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10.下列模型与符号“2HCl”(其中 氢原子, 氯原子)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B.
C. D.
11.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12.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13.化学上常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abXn+和 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14.含氧的微粒有O2、O3、O2-、O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的分子数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等质量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C.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
D.H2O2、O2-、O22-三种微粒中所含的电子数多少排列为H2O2>O22->O2-
15.R2-的离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则R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n+2 B.n-2 C.n D.2n
16.某原子A的质子数为a,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
A.a+1 B.a-1 C.a+5 D.a-5
17.下列关于原子模型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电子像行星绕太阳运行
18.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每个.Na 同时吸引6个 Cl ,每个 Cl 同时吸引6个Na ,结构向空间拓展形成晶体,所以晶体中 Na 数目与 Cl 数目之比为1:1,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在氯化钠的晶体中,每个 Na 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 Na 个数为()
A.6 B.4 C.12 D.8
二、填空题
19.符号的意义和作用:(1)用符号能    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   引起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0.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成    又重新组合生成    的过程。
21.2018 年 1 月 31 日,与地球分别 150 年的“超级蓝色血月全食”,终于又来了。此次月食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月球,其实月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瘠,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 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中子数是   。假如某一天地球铁矿产资源耗尽,我们可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   (填“单质”、“化合物”)。
22.用下列物质填空。
A. 液氧 B. 水
C. 二氧化碳 D. 氯化钠
(1)含有氧元素的有   。(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   。
(3)含有氧分子的有   。
(4)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的是   。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    。
2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
①钢铁 ②液氧 ③洁净的空气
④铜丝 ⑤蒸馏水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⑧石灰水 ⑨硫化亚铁
⑩硫酸铜晶体
24.有下列这些物质:①氢气
②氨气 ③铜 ④氦气 ⑤冰水混合物
⑥洁净的空气 ⑦氯化钠 ⑧碘酒 ⑨澄清石灰水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25.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选填“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2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 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 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 阻得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7.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28.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把糖块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   。
(2)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态难以压缩:   。
(3)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
(4)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四、解答题
29.分子有大有小,且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如图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存在形式的模型。
注析:两种不同的液体相互混合,由于它们的分子间隔不一样,会相互扩散。
30.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从而引发核泄露危机,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碘-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____。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 净含量:500 g 碘含量(以I计):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能否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   ,原因是   。
3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如在生活中尽量少用铝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还可能包括:
32.有 A、B、C、D四种元素,A的原子核内通常无中子;B的一种单质是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
(1)写出这四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2)一瓶气体经过检测得知其只有一种元素,那么该气体是____(填字母)。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3.图中,1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2 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1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2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   
(2)钠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图1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简单明了;外形不同;文字语言
20.【答案】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新分子
21.【答案】元素;26;30;单质
22.【答案】(1)ABC
(2)ABC
(3)A
(4)A
(5)BC
23.【答案】①③⑧;④;⑤⑥⑨⑩;②⑦
24.【答案】⑥⑧⑨;①③④;②⑤⑦
25.【答案】(1)会
(2)会
(3)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26.【答案】(1)A: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原子的内部有一个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核’; C:原子内部的“核”带正电。
(2)A;B;D
27.【答案】(1)会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实验中碘分子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28.【答案】(1)糖块溶解在水中后,糖分子不断地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2)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9.【答案】解:
30.【答案】(1)53
(2)A
(3)25mg;不能;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人体甲状腺中碘未达到饱和
31.【答案】用金属铝作的易拉罐装啤酒饮料等;用金属铝箔来大量包装糖果,到市场上出售;用金属铝作成炊具.
32.【答案】(1)氢;碳;氧;硫
(2)D
33.【答案】(1)Na;7;
(2)金属;NaF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