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上海市是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下左图)。下右图示意2004年上海对长三角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完成下面小题。
1.上右图中代表上海市辐射强度折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上海对外辐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上海市服务种类减少 B.促进上海市城市等级提高
C.缓解嘉兴市地价上涨问题 D.推动宁波市城市产业发展
上海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如下图)。根据规划,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3.上海建设五个新城主要是为了( )
①分散主城区人口和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
②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增强上海的集聚作用
③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上海的辐射功能
④完善郊区基础设施,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对五个新城定位理解正确的是( )
A.集聚较多人口的城市新区 B.分布众多产业的新型工业区
C.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 D.产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
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图中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南京成为都市圈核心主要依赖于( )
①人口众多②产业基础较好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
A.行政管理 B.资源集聚 C.产业转移 D.文化互动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 )
A.信息、交通通畅 B.矿产、能源丰富 C.第三产业比重高 D.地理位置优越
8.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且辐射半径最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9.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武汉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周围城市数量多
C.地理位置最优越 D.科技水平最高
11.武汉市的对外辐射能够( )
A.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B.降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C.提升武汉市的规模等级
D.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均衡发展
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左图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图,下右图为某学者关于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研究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类型 B.经济基础 C.行政等级 D.空间距离
13.为更好接受上海辐射,南通当前最应该加快( )
A.产业转型升级 B.完善跨江通道 C.引进高新技术 D.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腹地广,经济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潜力大的城市辐射功能强。图示意某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4.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 )
A.用地面积扩大 B.经济实力增强
C.交通线路增多 D.人口数量增加
15.阶段二可能会出现( )
A.乡镇逐渐消失 B.镇升级为县
C.县域范围扩大 D.县城并入中心城市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超大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和辐射引领作用。其中“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武汉、重庆等。推动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简析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上海对长三角城市群甚至长江流域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请说出具体表现。
(3)简述推进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体,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产业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汽车与飞行器、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医药等。江苏省积极推动跨城地铁发展,目前已开通苏州—上海、南京—镇江两条跨城地铁,未来几年将继续开通多条跨城地铁。
材料二下图为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分布示意图。
(1)简析江苏省制造业小镇定位高端制造的目的。
(2)分析近年来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3)有人认为江苏省应大力推动跨城地铁建设,你是否赞同 试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对于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以大城市为主的极化模式,还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均衡模式,都需要厘清区域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下图为2020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分布特征图。
材料二 城市溢出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包括资金、技术、产业 等诸多方面。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其本身及周边城市有很大影响。图2示意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对区域城市体系极化与均衡演化的影响过程。
(1)与受北京影响的城市相比,说明受上海影响的城市分布特点。
(2)简述上海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给上海市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江苏城市体系相对均衡与其城市产业结构的关联。
1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漳、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下图示意武汉都市圈。
(1)说出武汉市的城市功能。
(2)比较武汉对鄂州和潜江辐射带动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其理由。
(3)为提高武汉市辐射带动力提出合理的对策。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D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大城市的距离越近,辐射强度越大,反之越小,①②曲线不符合;距离上海较近的苏州受上海的辐射强度较大,南京、杭州、宁波经济发展水平就较高,与上海的更加密切,受到的辐射较强,③曲线符合,④曲线不符合。所以选C。
2.上海对外辐射不会使得上海市的服务在种类减少,A错误;上海市对外辐射,不会促进上海市城市等级提高,B错误;使得嘉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加剧地价上涨问题,C错误;上海对外辐射影响可以促进资金、技术、产业等转入宁波,促进宁波城市产业的发展,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简而言之,辐射功能越好,城市腹地范围越大,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3.C 4.D
【解析】3.结合材料分析,五个新城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周围,“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可知上海建设五个新城主要是为了分散主城区人口和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①正确;有助于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增强上海的辐射功能,③正确;上海新建五个新城不一定能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也不是为了增强上海的集聚作用,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完善基础设施,没有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④错误。故选C。
4.五个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是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可知五个新城应是上海产城融合综合性的城市副中心,D正确;集聚较多人口、分布众多产业、交通枢纽是其中某方面的功能,不能体现其综合职能,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五大新城是上海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的一次跳跃。过去将近40年,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心是1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部分。现在建设五大新城,就是要把从单一中心城区的向外发力,变为“1个中心+5个新城”的网络化、多中心的向外发力。空间上从原来10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转变为几千平方公里城市集群的对外辐射。五大综合型节点城市的作用不是对内,更主要是对外,意味着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真正开始从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进入到都市圈的抱团发展。
5.D 6.B
【解析】5.根据材料“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可知,核心城市与周边有发达的联系通道,南京位于长江沿岸,且为省会城市,水陆交通便利,④正确;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发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②正确;人口众多和气候温和湿润不是成为都市圈核心的主要影响因素,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CD错误,故选D。
6.南京市江苏省的省会,但该都市圈还包括安徽等其它省区的城市,因此其影响不是行政管理,A错误;南京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首先就会促进资源集聚,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文化互动,B正确,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都市圈核心城市一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带动力最强。
7.B 8.C 9.C
【解析】7.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发达,国际化程度高,信息更通畅;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内陆,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沿海,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更有优势,A错误。长三角城市群矿产、能源资源贫乏,长江中游城市群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更丰富,B正确。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更高,C错误。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更优越,D错误。故选B。
8.武汉城市面积和南昌、长沙差异不大,且城市面积与城市的辐射半径关系不大,A错误。武汉和南昌、长沙气候条件类似,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差距不大,B错误。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历史上被称为"九省通衢",是最大的交通枢纽,通过交通线影响、辐射地区较广,C正确。武汉资源储量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不是决定其辐射半径的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9.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 ,C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武汉市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B错误。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切实际,也不利于武汉市经济的发展,A错误。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武汉城市化问题的有效措施,对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大都市区域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市场、交通、政策支持等方面。
10.A 11.A
【解析】10.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市与周边城市相比,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带动力最强,A正确;周围城市数量多和辐射带动强关系不大,B错误;地理位置是影响对外辐射的因素,但并非最主要因素,C错误;科技水平高是武汉对外辐射带动的一个方面,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除了科技外,还有经济、文化、教育、人才、思想观念等方面,D错误。故选A。
1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市的对外辐射使得部分产业和人口流向周边地区,有利于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A正确;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武汉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B错误;武汉市的规模等级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并不是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了武汉的规模等级提升,C错误;武汉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促进武汉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并不会实现都市圈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A。
【点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都市圈作为城市化的高阶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圈层经济区,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和经济功能外溢输出,通过各种人流、物流、经济流、信息流等方式,实现中心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
12.D 13.B
【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长三角地区产业类型比较齐全,上海市外的其他城市发展程度较为相似,A错误;从右图可知,上海对南京的辐射强度低于苏州、无锡等地,但南京的经济基础和城市行政等级都是高于两地的,B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苏州>无锡>常州,正好对应了其空间距离上海由近及远,D正确。故选D。
13.由上题可知,南通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较小的主要因素是隔着长江,交通联系相对较弱,因此完善跨江通道是当前最应该加快的措施,B正确;该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高新技术和优化城市布局可以更好的接受上海辐射,但不是需要当前加快进行的,排除ACD。故选B。
【点睛】辐射带动通常是指某区域(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辐射”效应是以中心力量发挥作用为根本,通过向外围和周边扩散影响,逐步实现整体进步。
14.B 15.D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材料,设置两道题目,涉及城市的辐射功能、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4.根据材料腹地广、经济水平高、规模大、潜力大的城市辐射功能强,可知,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有:腹地规模、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潜力等因素。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和城市的功能有关,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B正确;用地面积、交通线路和人口数量不是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5.通过多年经济发展,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与其紧邻的县城可能并入中心城市,D正确;随着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带动作用的增强,乡镇会在城市带动作用下发展,不会消失,A错误;镇升级为县首先该镇的面积要足够大,人口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人均产值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其次,必须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和程序,中心城市在发展过程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会逐渐向中心城市集聚,镇的人口规模和占地面积不能满足升级为县的条件,B错误;由图可知在阶段二中县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县域范围并未明显扩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和城市的功能有关,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16.(1)劳动力外流,面临劳动力不足状况;高素质人才减少,不利于创新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缩小,影响城市化进程。
(2)通过人口、商品、资本、信息的流动,对周边城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周边地区产业发展;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拉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对内利用黄金水道,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3)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经济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上海的辐射作用和推进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劳动力资源角度,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外流,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高素质的劳动力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创新发展;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减少,规模减少,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2)可以从城市的辐射作用分析,可以为周边城市提供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人口、商品、资本、信息的流动,对周边城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可以通过交通网络的修建,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的形成,提高运输效率,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带动长江经济的发展。
(3)可以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分析,长江经济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协作水平,合理分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创新水平和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区域间的行政壁垒。
17.(1)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区域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
(2)距上海市近,便于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靠近浙江省,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小镇依托周边城市,产业基础好;靠近交通干线,运输便利。
(3)赞同。
缩短出行时间,促进人口流动;带动资金的流动;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分析】本题以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发展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的原因、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快速发展的原因、江苏省大力推动跨城地铁建设的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发展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可以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促进经济增长;相比传统产业,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小;当地技术水平高,适合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增加区域竞争力。
(2)本题需按照题目要求从空间位置关系角度说明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快速发展的原因。①据图可知,江苏省距上海近,便于接受上海的大城市辐射,引进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②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而江苏南邻近浙江省,便于从浙江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③高端制造业小镇距离大城市较近,可以依托周边大城市,产业基础好,发展速度快:④图中显示,高端制造业小镇有多种交通干线通过,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3) 跨城地铁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间居民的出行时间,促进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带动区域间的资金流动,促进不同城市间的技术、信息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促进各城市协同发展,所以同意大力推动跨城地铁建设。
18.(1)空间临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分布范围小;数量多
(2)缓解上海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缓解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利于上海的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江苏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各城市产业分工明确;最优城市规模较小,但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强;更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格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城市的辐射功能、城市体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关注图1中的图例信息,根据图例信息可知,与受北京影响的城市相比,受上海影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在空间位置上更加临近上海,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同时,受上海影响的城市其规模相对较小,且城市的数量相对更多。
(2)城市溢出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包括资金、技术、产业等诸多方面。对于上海市而言,随着部分产业向周边城市迁出,有利于缓解上海市产业活动过度聚集,从而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城市问题,从而为上海市发展新的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有利于上海产业、资金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促进上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带动其经济发展。
(3)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江苏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且各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各城市职能分工明确,城市体系相对均衡,最优城市规模较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对周边城市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从而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
19.(1)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周边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包括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多种功能。
(2)对鄂州辐射带动作用大于潜江。武汉和鄂州距离近,交通便利,对其辐射带动作用强;武汉和潜江距离较远,交通通达性差,对其辐射带动作用弱;潜江距离重庆较近,受其辐射作用较强。
(3)依托都市圈内劳动力、商品市场、资源等,提高武汉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高经济带内的联通效率;完善经济带内相关配套设施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武汉都市圈为材料,主要涉及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武汉市的城市功能包括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对于武汉都市圈而言,武汉市作为该区域最大的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制造业发达,可为周边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2)武汉对鄂州辐射带动作用大于潜江,原因可以从距离、交通等方面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鄂州距离武汉更近,交通联系更加密切,而潜江则距离武汉更远,交通联系不便,故武汉对鄂州辐射带动作用大于潜江。
(3)提高武汉市辐射带动力提出合理的对策,可以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完善经济带内相关配套设施等方面回答。武汉市应依托都市圈内劳动力、商品市场、资源等,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避免出现产业雷同,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员和物资流动,进而提高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