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鹤岗市(见下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但目前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此完成1~2题。
1.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
D.高等院校较少,劳动力素质低
2.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能源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图为中国鬼城指数前50名的新城、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地理学上鬼城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4.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
A.逆城镇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镇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知识点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下图是休斯敦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休斯敦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休斯敦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变
B.进一步突出石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C.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D.科技是20世纪末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6.发展航天产业对休斯敦的有利影响有( )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②提高城市等级
③促进石油资源开发 ④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自1901年发现大规模油气资源以来,油气产业一直是休斯敦的主要支柱产业。休斯敦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如图)。20世纪80年代中期,休斯敦石化产业开始转型发展,多采取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休斯敦石化工业多布局在( )
A.公路沿线和机场附近
B.河流沿线及交汇处
C.铁路沿线和火车站附近
D.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
8.休斯敦石化工业向外转移的主要目的,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 )
A.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
B.寻求替代油气的新兴产业
C.提供资金技术而获取利润
D.提升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
休斯敦的德州医学中心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中心之一。2000年到该中心就诊的病人达到540万次,其中专程从国外来此寻诊的国际病人有19307位。该中心在癌症和心脏研究方面最为著名。休斯敦有190多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公司,在2011版企业机构(BusinessFacilities)的生物技术增长和产能评选中,德克萨斯州位居第二。2016年休斯敦某生物技术公司的第三大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据此完成9~10题。
9.休斯敦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科技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好
B.工业基础雄厚
C.依托石油化工基础,推动专业化发展
D.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10.休斯敦生物技术公司选择上海作为其第三大研发中心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①上海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②上海为我国发达城市,人才供给充足 ③上海交通便捷,便于药品的生产出口 ④实现本土化研发、生产,占领市场
A.②④ B.①③C.③④ D.①②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2年6月,陕西提出并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实现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据此完成1~3题。
1.与陕南、陕北地区相比,关中地区协同创新的突出优势是( )
A.科研机构多B.文化底蕴厚
C.经济实力强D.工业基础好
2.陕北地区持续转型是因陕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中( )
A.第一产业产值高
B.第二产业层次低
C.第三产业生存难
D.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小
3.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实现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是为了( )
A.促进经济多样化
B.促进域内经济快速发展
C.培育区域增长极
D.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崇礼曾经“一矿独大”,县城内80%为山地,独特的地貌特征一度成为其发展掣肘,也造就了降雪的气候条件,每年滑雪期长达150多天。早在2009年县政府就提出以滑雪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随着冬奥会的申办和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加速了崇礼的发展升级,众多企业不断落户崇礼。崇礼从国家级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国际范儿”滑雪胜地。崇礼还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为冬奥会绿氢能源汽车提供氢能。绿氢,就是绿电制氢,利用由光伏、风能等所产生的“绿电”进行氢气的制取工作。据此完成4~6题。
4.崇礼成功转型“白色产业”的经验有( )
①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②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③抛弃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④利用集聚效应,吸引项目投资 ⑤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率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④
5.在后冬奥时代,下列哪些建议不能实现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
A.从冬季扩展到全季节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游
B.依托冬奥冰雪热,发展房地产行业
C.打造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发展会议经济
D.引入相关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6.下列有关绿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风光电用于电解水制氢,可提高能源储存量
B.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C.与太阳能相比,供能稳定是氢能的优势
D.绿氢的生产成本低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实现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7~9题。
7.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
D.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8.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最适宜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A.医疗卫生B.旅游
C.文化教育D.金融
9.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1.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川市于1958年设立,是陕西省继西安之后的第二个省辖市。铜川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优质石灰石、油页岩、耐火黏土、陶瓷黏土等储量居全省前列。铜川市因煤而兴,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依托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炭、水泥、铝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截至2014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9%,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2.9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约为30.08%。而铜川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发展亟待转型。下图示意铜川市的地理位置。
(1)分析铜川市能够成为陕西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概括2014年铜川市产业结构特点。
(3)简析2014年产业结构特点对后续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为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
核心素养升级练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提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符合海南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是( )
①人工智能 ②国际航运 ③石油加工 ④造船产业 ⑤区块链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2.下列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将吸引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到海南落户
B.会促进并加快海南的产业结构升级
C.大力冲击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金融等产业
D.海南省市县的用地结构将作出调整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3~5题。
3.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D.康养产业的发展
4.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D.劳动力
5.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D.装备制造工业
休斯敦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出现多次社会经济发展高潮,现综合竞争力在全美大城市中名列前茅。下图为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美国20世纪后期工业扩散( )
A.加重东北部城市环境问题
B.带动西部钢铁工业全面崛起
C.促进西部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
D.引发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7.休斯敦产业转型的主要路径是( )
A.模仿硅谷,大力向高端电子制造业转型
B.由木材与棉花集散地直接向新能源产业转型
C.由石油加工及产业链单一模式向飞机制造转型
D.由石油工业向航空航天、现代服务等多元经济转型
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1次产业(农林渔业)×2次产业(加工业等)×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8~10题。
8.六次产业的基础是( )
A.销售业B.加工业
C.旅游业D.农业
9.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
③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
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0.推测目前东北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B.东北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东北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D.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重庆市丰都多高山、丘陵,神话色彩浓厚,以“惩恶扬善、唯善呈和”为特质的上善文化传承千年。近些年,全国多地涌现大量“影视城”“宋城”等文化景观,丰都传统旅游业发展放缓。在新时代,丰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转型为“中国肉牛之都”,建成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据此完成11~12题。
11.近些年丰都传统旅游业发展放缓的原因是( )
A.当地的旅游资源对年轻一代吸引力下降
B.出现诸多同质文化景观、分流大量客源
C.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很低
D.上善文化的市场认可度较低,逐渐衰落
12.新时代丰都实现向“中国肉牛之都”转变,自身优势是( )
A.高山、丘陵广布,加工、运输牛肉便利
B.当地居民喜爱食用牛肉,消费市场广阔
C.肉牛全产业链的旅游价值高于传统资源
D.乡村振兴助推肉牛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首钢始建于1919年,选址在北京市西郊石景山区。2005年3月开始,首钢逐步搬迁到曹妃甸,2010年6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下图为首钢搬迁示意图。
材料二 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行,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首钢遗址公园是在首钢废旧厂区内经过规划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冬奥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之一。北京石景山区抓住服务2022年冬奥会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两大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图为石景山区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
(1)据图说出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2)从港口建设条件方面,分析将曹妃甸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大港的有利条件。
(3)冬奥会结束后,请你为首钢遗址公园现有设施的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因此“资源枯竭”说法错误,A错误;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其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开采工业为主,增长方式粗放,B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看出,鹤岗市交通较便利,C错误;鹤岗市主要以煤炭产业为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的做法不现实,①错误;该地以传统工业为主,科技力量较弱,不适宜发展高精尖产业,②错误;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应对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打造能源化工基地,③正确;该市纬度较高,作物病虫害少,生长周期长,品质好,可以打造绿色食品之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据材料“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可知,该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严重依赖资源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一旦资源枯竭,城市即陷入衰落,A、B、D均是鬼城形成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环境污染加剧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副产物,一旦城市衰落污染也相应减少,故不是鬼城形成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第4题,据材料可知,鬼城指数等于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建成区面积越大,居住人口越少的城市,鬼城指数越低,城市人口规模越小,D错误;反映了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C正确;不能反映逆城镇化现象和虚假城镇化,A、B错误。故选C。
5~6.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休斯敦的产业发展是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的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末,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B错误,D正确;没有体现产业布局的相关信息,C错误。所以选D。第6题,发展航天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①正确;发展航天产业不会提高休斯敦的城市等级,②错误;发展航天产业不会促进石油资源的开发,③错误;发展航天产业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正确。所以选C。
7~8.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由材料“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休斯敦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可知,休斯敦石化工业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和航道沿线,交通便利,并且与墨西哥湾的油气资源分布区临近,D正确;石化工业运输一般不用公路和航空方式,运量小,运费高,A错误;河运相比海运,运量小,铁路运输比海运运费高,因此主要采用海洋运输为主,B、C错误。故选D。第8题,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不是企业向外转移的目的,A错误;石化工业向外转移,与新兴产业无关,新兴产业不需要向外转移,B错误;休斯敦石化产业转型,并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帮助其生产而从中获取利润,C正确;提升当地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不是企业向外转移的目的,D错误。故选C。
9~10.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生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科技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好,A正确;生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基础雄厚不是主要条件,B错误;生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依托石油化工基础,推动专业化发展,C错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是生物技术的影响,不是发展条件,D错误。故选A。第10题,该研发中心的资金来自休斯敦生物技术公司而非上海,①错误;休斯敦生物技术公司在上海投资设立的是研发中心,并非药品制造厂,③错误;休斯敦生物技术公司选择我国上海作为其研发中心,一是因为上海是发达城市,人才储备量大,可以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因为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及对医疗、保健的重视,人们在药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市场广阔,②④正确。故选A。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A 2.D 3.D
解析:第1题,协同创新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关中地区科研机构多,人才多,A正确;文化底蕴厚、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不能保证创新能力,B、C、D错误。故选A。第2题,陕北地区持续转型是因陕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小,陕北农业不合理发展导致环境恶化,农业产值不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小,应该适当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减少农业不合理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3题,“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据其发展可知,绿色应该是强调环境保护,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是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实现良性互动和竞相发展的目的,D正确;促进经济多样化、促进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区域增长极,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环境不利,A、B、C错误。故选D。
4~6.答案:4.D 5.B 6.D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崇礼成功转型“白色产业”的经验有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①正确;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②正确;“抛弃传统产业”说法不正确,崇礼仍保留有传统产业,③错误;利用集聚效应,吸引项目投资,④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率,⑤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5题,崇礼随着冬奥冰雪热,房地产行业必定会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但盲目发展房地产,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B错误;而从冬季扩展到全季节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游,打造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发展会议经济,引入相关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都有利于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A、C、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第6题,风光电用于电解水制氢,把电能存贮于氢气中,可提高能源储存量,A正确;利用清洁能源制氢,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与太阳能相比,氢能不受天气因素影响,供能稳定,C正确;绿氢的生产成本较高,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7~9.答案:7.D 8.B 9.C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实现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工业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D正确;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主要问题并非是规模过大,因此不需要控制企业规模,A错误;鄂尔多斯的发展重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不是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B错误;鄂尔多斯的可持续发展应着眼于本区域的产业升级,不需要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C错误。所以选D。第8题,鄂尔多斯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并且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B正确;鄂尔多斯的医疗卫生水平较低,教育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产业,A、C错误;鄂尔多斯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较差,不适宜发展金融服务业,D错误。所以选B。第9题,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A错误;产业升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环境污染对其影响相对较小,B错误;鄂尔多斯是服务等级较低的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专业科技人才短缺,C正确;交通拥堵,通达度低不是影响产业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D错误。所以选C。
10~11.答案:10.D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1998年有所回升),故A错误;读图可知,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1990~1993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故B错误;读图可知,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增长,但在1990~2010年间比重变化不大,比重变化最大的是第二产业,故C错误;读图可知,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故D正确。故选D。第11题,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到内地,可以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提供空间,故①正确;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这仅仅是针对农业结构,不涉及工业和第三产业,不能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故②错误;化工、机械项目都为第二产业,不能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故③错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故④正确。故选B。
12.答案:(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原料丰富;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城市等级较高,有效带动了工业化。
(2)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3)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业间互补优势;以传统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能源、原材料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4)提高轻工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投入,加快生态恢复。
解析:第(1)题,铜川市能够成为陕西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原料、交通与工业化的角度来分析。从原料的角度来说,铜川市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较大,原料丰富。从交通的角度来说,铜川市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说,铜川市城市等级较高,有效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第(2)题,由于截至2014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9%,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2.9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约为30.08%。所以2014年铜川市产业结构特点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第(3)题,2014年产业结构特点对后续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附加值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分析。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由于2014年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所以缺乏产业间的优势互补。从附加值的角度来说,2014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说,由于能源与原材料用量较大,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第(4)题,为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产业结构、新兴产业、资源利用与生态恢复的角度来分析。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应提高轻工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从新兴产业的角度来说,应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工业。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生态恢复的角度来说,应增加资金投入,加快生态恢复。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符合海南未来发展方向;由材料“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可知,国际航运业也将是未来发展方向。①②⑤正确;石油加工和造船产业属于传统产业,并且属于第二产业,不符合海南未来发展方向,③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知,海南环境好,且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将吸引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到海南落户;而且会促进并加快海南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由此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海南省市县的用地结构将作出调整,方便产业的布局,A、B、D说法正确;将会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金融等产业的发展,C说法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3~5.答案:3.A 4.B 5.D
解析:第3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第4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第5题,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材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依赖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所以答案选择D。
6~7.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工业扩散之后,美国东北部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减少,环境问题会有所缓解,A错误;西部地区煤炭、铁矿资源缺乏,不适宜发展钢铁工业,B错误;工业扩散会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带动城镇化发展,C正确;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与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冷湿等有关,与工业扩散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第7题,休斯敦技术水平不如硅谷,因此不可模仿硅谷,大力向高端电子制造业转型,A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休斯敦先是木材与棉花集散地,后发展石油工业和石油加工业,没有直接向新能源产业转型,B错误;休斯敦由石油加工及产业链单一模式向航空航天、现代服务等多元经济转型,D正确,C错误。故选D。
8~10.答案:8.D 9.C 10.D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可知,六次产业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优势条件明显,①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劳动力需要数量较少,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②正确;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于六次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③错误;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④正确。所以选C。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分工合作能力较强,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发历史较早,交通条件较为优越,B错误;东北地区的农业产值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C错误;东北地区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受传统工业城市衰退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萎缩,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六次产业发展,D正确。所以选D。
11~12.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近些年,全国多地涌现大量‘影视城’‘宋城’等文化景观”可知,国内各地出现诸多同质文化景观、分流大量客源,导致丰城游客数量减少,传统旅游业发展放缓,B正确;年轻一代不是旅游业的主要消费群体,A错误;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低,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上善文化传承千年”可知,上善文化的市场认知度较高,D错误。所以选B。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丰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转型为‘中国肉牛之都’,建成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可知,丰都凭借乡村振兴,推动该地牛肉产业链完善,牛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丰都向“中国肉牛之都”转变,D正确;高山、丘陵广布,不利于运输牛肉,A错误;当地居民消费市场较小,不足以支撑丰都成为“中国肉牛之都”,B错误;肉牛全产业链体现的是经济价值,不是旅游价值,C错误。所以选D。
13.答案:(1)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日趋合理。
(2)自然条件:港阔水深;不冻不淤;华北平原地形平坦。社会经济条件: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腹地广阔;有庞大的海运需求。
(3)作为专业滑雪赛场、冰雪运动的训练场地、城市体育主题公园、城市生态区和休憩区等。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受北京冬奥会影响,石景山区逐步降低工业比重,向旅游服务业转型。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到第三产业为主,替代原有第二产业为主的格局。第(2)题,曹妃甸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深水大港,没有河流搬运淤积,冬季气温不足以使港口结冰,地形平坦,建港条件优越。有铁路、公路,便于陆海联运。背靠京津唐工业区,原料、产品运输需求大,腹地广阔,市场条件好。第(3)题,受北京成功举办冬奥鼓舞和国家提出的“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首钢遗址公园可利用现有的冬奥场馆作为专业滑雪赛场,也可以作为冰雪运动爱好者的休闲、训练基地。夏季时可以利用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旅游区,打造奥运题材的城市体育主题公园。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读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城市及资源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出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丰富的煤炭资源B.廉价的劳动力
C.炎热干燥的气候D.丰富的铁矿资源
2.20世纪80年代,盛极一时的鲁尔区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下述原因正确的是( )
A.莱茵河水运地位下降
B.钢铁价格上涨
C.单一重型的经济结构
D.煤炭资源枯竭
鲁尔区曾经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逐步衰退。后经过综合整治,经济再度崛起。据此完成3~5题。
3.鲁尔区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共同特征是( )
A.原料和能源消耗多B.研发费用占比高
C.以小型企业为主D.生产过程分散
4.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石化工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B.政策C.市场 D.交通
5.综合整治后,鲁尔区吸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运便利B.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发达D.生态环境优美
知识点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60~8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7.经济结构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了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就近获得鹿特丹港的铁矿石,降低运费
C.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智能化时代),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鲁尔区是其战略核心区域,该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据此完成8~9题。
8.德国制造业发达,还要推行工业4.0,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德国( )
A.商品市场占有率B.工业竞争力
C.自然资源利用率D.人才竞争力
9.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核心区域,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繁荣科技B.产业升级
C.拓展交通D.美化环境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黑龙江大庆和甘肃玉门都是我国著名的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目前,大庆油田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只够开采5年左右。2009年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污染严重,老城区人口锐减。下表示意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亿元) 1400 2200 4000
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3∶86∶11 4∶82∶14 4∶81∶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1.大庆市( )
A.第二产业比重最低
B.主导产业为石油加工业
C.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大庆应( )
A.大力发展科技,彻底消除污染
B.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化深加工
C.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
D.大力发展城市新区,吸引人口回流
3.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C.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D.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临海布局的工业,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也属于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4~6题。
4.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 )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乌拉尔工业区
5.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②④
6.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城市发展应当( )
①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7~8题
资源 甲 乙 丙 丁
新 ★★ ★★★★ —— ★★★★
陕 ★★★★ ★★★ ★★ ★★★
川 ★★ ★ ★★★★ ★★★★
粤 ★ ★★ ★★★★ ★
7.甲、乙、丙、丁四种资源分别是( )
A.天然气、煤炭、水资源、太阳能
B.天然气、太阳能、水资源、煤炭
C.煤炭、太阳能、水资源、天然气
D.煤炭、天然气、水资源、太阳能
8.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 )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C.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二战后,法国经济重建取得“黄金30年”辉煌成就,工业增加值一度领跑全球,洛林地区依托当地资源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众多产业。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洛林地区资源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经济直线下滑,近年来大力谋求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图1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图2为法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图3为某同学根据自己所查资料绘制的辉煌时期洛林地区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法国“黄金30年”时期,洛林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 )
A.兴起期B.繁荣期
C.新生期D.衰退期
10.图3中产业链显示,该地( )
①产业多以重工业为主 ②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 ③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小 ④铁矿的附加值比较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1.洛林地区实施的“绿色转型”战略,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清洁能源及能源多元化
②政策扶持依赖自然资源开采加工的传统产业
③促进与循环经济和能源转型相关的产业发展
④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新兴的高技术产业转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阜新丘陵山地分布较广,占土地总面积的58%;土壤组合以地带性土壤棕壤为主;森林覆盖率达26.91%,主要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侧柏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金矿等。
阜新因煤而建,因煤而兴,1951年阜新海州露天矿正式动工开建,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2005年6月,海州露天煤矿,因为多年超强度的开采,宣布关闭破产。一时间超过二十万人下岗。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萎缩,2000年阜新的GDP增速只有可怜的0.2%,远远落后于当时全国8.5%的GDP增速,经济总量在整个辽宁省排名倒数第一。2001年12月,阜新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经过近二十年的转型发展,经济由低速徘徊向稳步发展转变、由较为单一的经济向多元化发展转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局面得到改善。目前,风力发电企业和产业链上游的装备制造业均在阜新得到发展;利用废弃矿区兴建汽车、摩托车赛道来打造“百年国际赛道城”、兴建矿山公园恢复生态建设;利用科技推动绿色循环工业生产,打造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阜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为辽宁省城市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指出阜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简析阜新经济严重依赖煤炭工业的弊端。
(3)结合材料,为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核心素养升级练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下图示意淮北市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1957~1965年,淮北建矿建市,煤炭采掘业快速发展,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8%攀升到74.4%,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经济发展快,国内市场大
B.国家政策支持,廉价劳动力充足
C.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D.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美城”,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其具体措施包括( )
A.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
B.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
D.建设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3.在淮北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特征体现明显的有( )
A.大力发展煤电,增加煤炭附加值
B.精细化采煤,提高采煤效率
C.承接长三角纺织业、服装业转移
D.发展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边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处于我国著名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间区域。当地通过引进企业进行矿产开发(税收归总部所在区域),实现脱贫攻坚,但效果不明显,甚至引发了企业和居民的矛盾和冲突。据此完成4~6题。
4.怒江州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突出优势为( )
A.矿产资源蕴藏量大B.水能资源丰富
C.内河运输便利D.市场广阔
5.当地矿产开发,引发企业和村民间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
A.产业结构不合理B.配套设施不完善
C.资源开发不充分D.共享机制不健全
6.为促进矿产开发良性发展,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资源开发补偿股权化改革 ②完善资源开发企业综合评价机制 ③扩大矿产开发规模 ④推行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劳动社会保障 ⑤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国务院于2008年3月确定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共12个: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据此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示意图,完成7~9题。
7.与图示①时期相比,资源型城市⑤时期( )
A.产业结构多元化B.就业岗位较少
C.生产技术较落后D.环境破坏更严重
8.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②~③B.③~④
C.④~⑤D.⑤~⑥
9.21世纪初期,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B.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C.第一产业产值高D.第三产业比重偏大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曾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区,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衰落。在政府的指导下,贾汪立足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图1为贾汪转型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变化趋势示意,图2为贾汪转型绿色发展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示意。据此完成10~12题。
10.综合发展过程特征( )
①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②2009~2016年,综合指数由30增长至80,增幅较大 ③2005~2008年,综合指数下降,经济增长不足 ④2016~2018年,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稳定增长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1.推断贾汪在资源枯竭后转型绿色发展中,没有采取的举措( )
A.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
B.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C.淘汰落后产能、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
D.转变产业结构,引进资源型企业
1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有( )
①始终坚持经济促发展为前提、为首位 ②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③协调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岛,曾是日本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以食品工业为主,目前旅游业和服务业发达。位于其中部的夕张市是日本著名的煤炭城市,总面积763平方千米。夕张市是围绕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在繁荣时期煤炭产量占到北海道的20%,人口达到11.7万人,被誉为“煤炭之都”。夕张市采煤始于1890年,至20世纪60年代煤炭产业开始衰落,煤矿开始陆续关闭,当地人口逐渐减少。2006年7月夕张市政府宣布破产,截至2012年,夕张市人口不足1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如图示意夕张市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简析夕张市早期煤炭开发面临的不利条件。
(2)简述夕张市在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产业开始衰落的原因。
(3)简述日本夕张市政府破产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警示。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鲁尔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A正确;鲁尔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不廉价,B错误;图示不能反映鲁尔区的气候特点,而且鲁尔区工业发展与气候关系不大,C错误;没有充足的铁矿资源,D错误。故选A。第2题,20世纪80年代由于鲁尔区单一重型的经济结构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盛极一时的鲁尔区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C正确;20世纪80年代莱茵河水运地位与钢铁价格变化不大,A、B错误;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煤炭资源没有枯竭,D错误。故选C。
3~5.答案:3.A 4.C 5.D
解析:第3题,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均属于传统工业部门,其原料和能源消耗较大,研发费用占比较低,生产过程集中,以大型企业为核心,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自20世纪50年代,煤炭的消费地位逐渐下降,石油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市场的需求增大,导致鲁尔区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迅速,A、B、D错,C正确。故选C。第5题,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电子工业和电气工业的集聚,D正确;煤炭资源、水运交通、钢铁工业等对吸引电子工业和电气工业集聚的影响较小,是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A、B、C错误。故选D。
6~7.答案:6.D 7.B
解析:第6题,读三角坐标图可知,①点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65%、15%、20%;②点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40%、31%、29%。由①②两点的数值很容易得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由15%到31%明显上升,D正确、C错误;从图中看不出第一产业和轻工业比重的变化,A、B错误。故选D。第7题,德国鲁尔区的盛行风以西风为主,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误;鲁尔区的铁矿石通过鹿特丹港和莱茵河运入,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就近利用进口的铁矿石,降低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将铁矿石的废渣提供给法国,不符合实际,C错误;鲁尔区境内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B。
8~9.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工业4.0主要发展的是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关系不大,故C错误;德国制造业发达,还要推行工业4.0,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使其在工业发展及全球市场中占有先机,故B正确;商品市场的占有率、人才竞争力,是其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D错误。故答案选B。第9题,据材料分析可知,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智能化时代),故鲁尔区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繁荣科技,利用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故A正确;产业升级、拓展交通、美化环境都是发展工业4.0所要改善的条件,都不是工业4.0发展的本质条件,所以不是德国发展工业4.0所要采取的首要措施,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根据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可知大庆的第二产业比重大,A、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庆石油采掘业占主导地位,B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大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C正确。应选C。第2题,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彻底消除成本过高,A错误;由于大庆目前仍主要以石油采掘业为主,其获利能力相对有限且产业发展较为落后,故其产业结构需要进行优化,当地石油工业基础较好,发展石化深加工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其获利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B正确;大庆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能等新能源不丰富,C错误;吸引人口回流主要靠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靠建城市新区,D错误。应选B。第3题,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调节,A错误;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善,故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B、C错误;玉门地区本地经济落后,人口大量外流导致人口稀少,电力需求少,同时该地距离东部地区较远,电能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D正确。应选D。
4~6.答案:4.A 5.C 6.C
解析:第4题,日本资源匮乏,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主要依赖优良港口的交通优势,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A正确;美国东北部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英国中部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俄罗斯的乌拉尔也拥有丰富的资源,B、C、D错误。故选A。第5题,美国东北部五大湖西部有优质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有丰富的煤矿;五大湖及圣劳伦斯河便利的河运等交通条件成为该地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①②符合。该地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相对不足;该地多为传统工业,对环境要求较低,③④不符。故选C。第6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工业转型可积极实现工业结构多样化和延长产业链,②符合,①的做法不符合实际,操作困难;农业转型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等,③的做法与城镇化方向相反,不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治理环境,建立宜居城市,④的做法利于突出地方特色。故选C。
7~8.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结合所学可知,新疆天然气丰富,太阳能丰富,缺水,所以丙是水资源;四个省份中,陕西煤炭丰富,所以甲是煤炭资源;四川天然气、水资源丰富,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能不足,所以乙是太阳能,再结合四川和新疆天然气丰富可知,丁为天然气;广东地处华南地区,雨季长,水资源丰富,同时,广东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不足。综上所述,可判断甲是煤炭,乙是太阳能,丙是水资源,丁是天然气。故选C。第8题,甲是煤炭资源。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地区以煤炭开发为核心,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附加值低,生态环境破坏等众多问题,不是煤炭资源丰富区的开发方向,A、D错;应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并不现实,也没有很好发挥煤炭资源丰富区的资源优势,C错。故选B。
9~11.答案:9.B 10.A 11.C
解析:第9题,由材料“法国经济重建取得‘黄金30年’辉煌成就,工业增加值一度领跑全球,洛林地区依托当地资源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众多产业”,并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可知,法国“黄金30年”时期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经济繁荣,对洛林地区的资源需求量大,所以洛林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繁荣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0题,根据图3产业链可知,该地产业包括化工、机械等,产业多以重工业为主,①正确;产业部门依托当地的煤炭、铝土矿等资源发展,故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②正确,A正确;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③错误,B、D错误;铁矿主要用于炼铁、炼钢,利用率较低,且附加值比较低,④错误,C错误。故选A。第11题,洛林地区实施的“绿色转型”战略,即向着清洁生产方向转变,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清洁能源及能源多元化,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①正确;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新兴高技术产业转型,能够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④正确;促进与循环经济和能源转型相关的产业发展,能够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③正确,C正确;政策扶持成本高、耗能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不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绿色转型”战略的实施,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1)阜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类型为棕壤,植被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
(2)严重依赖煤炭工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煤炭资源枯竭。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企业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辽宁阜新丘陵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8%,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组合以地带性土壤棕壤为主;森林覆盖率达26.91%,主要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侧柏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金矿等。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阜新市以煤炭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萎缩,2000年经济总量在整个辽宁省排名倒数第一;因为多年超强度的开采,煤炭资源枯竭,煤炭工业不断衰落。第(3)题,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关键是结合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要多元化发展,所以必须要调整原有的传统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造传统企业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系统;消除传统资源工业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A 2.B 3.D
解析:第1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需要快速发展,但百废待兴,各种资源需求量大,加快了矿产基地的建设,A项正确;C项虽然是事实,但它是长期存在的,短期内的快速发展,市场是主导,C错;B、D项是多数地区的普遍现象,不具有特指性,B、D错。故选A。第2题,生态修复除了能提供生态效益外,还能推动经济发展,例如可有效推动旅游业、生态农业、环境敏感型精密工业等发展,B项正确;煤炭产业不能一迁了之,应利用技术手段减轻污染,实际上淮北也做到了,A项错误;不是所有塌陷区都适合成湖,至少要依据塌陷的深度、规模等因地制宜的处理,C项错误;淮北位置优越,环境承载力较大,建设环境保护区不合适,D项错误。故选B。第3题,“创新驱动”应该指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方式,技术变革提高生产效率等,D正确;A所提到的煤电产业,B所提到的采煤行业,C所提到的纺织行业,三项均为传统发展模式,不属于创新驱动的产业,A、B、C错。故选D。
4~6.答案:4.A 5.D 6.A
解析:第4题,材料表明,当地处于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间区域,说明资源蕴藏量大,原料丰富,A正确;该地水能资源丰富,但图示信息表明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B错误;地处河流上游,水流湍急,不利于开展内河运输,C错误;距离发达地区远,当地经济欠发达,市场受限,D错误。故选A。第5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济增长乏力,不是产生冲突的原因,A错误;配套设施不完善,引发生产、生活不便,对企业和村民间关系不会产生影响,B错误;资源开发不充分,对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C错误;企业与村民的共享机制不健全,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不公平,经济、生态、社会间关系不协调,是引发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选D。第6题,实行补偿股权化改革,可有效实现利益共享,化解矛盾冲突,①正确;完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能从源头上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②正确;扩大开发规模,能够实现经济增量,但不能解决利益共享,③错误;推行社会劳动保障,可以有效保证村民权益,解决社会矛盾,④正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不属于政府行为,⑤错误。故选A。
7~9.答案:7.D 8.C 9.B
解析:第7题,根据所学并结合图文材料可知,①时期为产业发展阶段,⑤时期为产业繁荣末期、即将衰退的阶段,由于为资源型城市,且最后走向衰落,可推测两个阶段产业结构一直都较单一,A错误;⑤时期为产业繁荣末期,城市的发展水平比①时期高,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应该较多,生产技术更先进,B、C错误;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及加工为其支柱产业,在产业和城市发展期间,会不断加剧环境破坏,故⑤时期会比①时期破坏更严重,D正确。故选D。第8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所以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开始走向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C正确;②~④时期产业和城市还未有衰退的迹象,排除A、B;⑤~⑥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产业都已经衰退,城市和产业的经济状况难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D错误。故选C。第9题,结合所学可知,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C、D错误;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后期,由于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经济效益差,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劳动力流失,但不等于劳动力短缺,A错误,B正确。故选B。
10~12.答案:10.B 11.D 12.A
解析:第10题,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综合发展过程中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①正确;2009~2016年,综合指数由30增长至80,增幅较大,②正确;2005~2008年,综合指数波动,略增,经济增长先降后升,③错误;2016~2018年,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稳定增长,④正确。故选B。第11题,结合图例可看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说明有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经济发展水平、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指数和居民生活指数都在增加,可知城市转型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可能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污染较大的企业,B、C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该地煤炭资源枯竭,且煤炭资源相关企业污染较重,可推测出该地没有引进资源型企业,D符合题意。故选D。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始终坚持经济促进发展为前提、为首位,①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应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避免因资源开发或资源枯竭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衰退现象,②正确;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协调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③④正确。故选A。
13.答案:(1)位于山区,煤炭开采不便且不宜运出;位于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易造成矿洞塌陷;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开采成本高;周边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能源需求量小。
(2)煤炭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环境污染严重。
(3)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解析:第(1)题,煤炭开发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从开采条件、技术水平、市场角度分析。从开采条件分析,煤矿点位于山区,煤炭开采不便且不宜运出;位于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易造成矿洞塌陷,开采条件较差;从开采技术水平角度,开采经验较少,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开采成本高;从市场角度分析,周边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能源需求量小,对煤炭资源开发促进作用弱。第(2)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衰落的原因,从煤炭资源角度分析,煤炭资源枯竭,煤炭产业无煤炭可以开发;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煤炭需求减小,进一步限制煤炭产业发展;长时间的发展煤炭产业使得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严重,使得人地关系紧张。第(3)题,根据衰落的原因进行逐条分析,从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看,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从煤炭资源枯竭问题看,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环境污染问题看,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我国不同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不同(见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沙漠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干旱半干旱地区B.季风气候区
C.高寒地区D.湿润地区
2.与C地相比,D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位高B.海水倒灌
C.多大风天气D.大水漫灌
3.A、B两地水土流失的危害都包括( )
A.夏季暴雨增多B.耕地减少
C.地表沟壑纵横D.岩石裸露
知识点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读图,完成4~5题。
4.贵州省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5.贵州省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科技落后
B.土地石漠化严重
C.气候条件恶劣
D.人才和资金匮乏
下图为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目前形成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B.人类活动
C.历史因素D.政策因素
7.属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巨大的自然原因的是( )
A.蒸发量少B.日温差小
C.远离海洋D.耕地较少
8.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B.沙尘暴
C.洪涝D.滑坡
知识点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沙漠小米,是阿拉善地区一种新型节水型小米。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如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樵采B.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开垦D.过度放牧
10.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里木沙漠公路。该公路全长522千米,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长446千米。下图为沙漠公路机械防沙体系布设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 )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
C.地基沉降D.物理风化
2.图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阻沙C.固沙 D.保水
胡杨是荒漠河岸生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乔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然而当胡杨林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新疆艾比湖湿地研学时,绘制出某胡杨的林冠形状图(单位为cm)。读图,完成3~5题。
3.形成该胡杨林树冠形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风力C.水分 D.光照
4.胡杨林树冠过大时,林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水分匮乏 ②光照不足 ③风力过大 ④养分不足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5.结合图文资料,我国为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
②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③增加胸径较大树木,增强固沙蓄水功能
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地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
A.东进B.南下
C.西扩D.北上
7.2000~2005年间耕地重心移动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土地沙化B.耕地撂荒
C.退耕还草D.自然灾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发生严重黑风暴灾害,黑风暴(沙尘暴裹挟着大量的地表黑土)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下图为美国本土黑风暴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黑风暴灾区属于( )
A.自然区域B.行政区域
C.经济区域D.文化区域
9.黑风暴爆发的人为原因是( )
A.森林砍伐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D.过度开矿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半径1000m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数字地球B.GPS
C.GISD.RS
11.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B.退耕还牧
C.防止过度樵采D.规定合理载畜量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3月13日,由于气温回升和冷空气南下,蒙古国遭遇特大沙尘暴袭击。蒙古国是一个草原面积广阔的国家,南部有大片干旱的戈壁沙漠。畜牧业和采矿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15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养育的人口超过300万,而牛羊等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数量则超过6600万。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近年来蒙古国已有72%的国土荒漠化。
(1)分析蒙古国本次沙尘暴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并推测近年来蒙古国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
(3)请提出治理蒙古国沙尘暴的主要措施。
核心素养升级练
在荒漠广布的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如图为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 )
A.0~20kmB.20~40km
C.40~60kmD.60~80km
2.“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地下水流向荒漠地区
D.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3.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B.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C.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D.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现在几乎寸草不生,和四周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在安大略省,荒地很罕见,而在此地发现的荒地更是令人惊叹。为了保护这珍稀的自然景观,该荒地每年保持着有限的开放时间。如图示意切尔滕纳姆荒地的位置及其开放期的景观(图中晨昏线为开放期的晨昏线)。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切尔滕纳姆荒地几乎寸草不生的原因是( )
A.地势陡峭,水源短缺
B.纬度高,气候干冷
C.冰川侵蚀,波状起伏
D.植被破坏,土层薄
5.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 )
A.12月B.10月
C.7月D.3月
2022年6月16日起,和田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后,形成了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长达2712千米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7个月是风季,火车在沙漠中运行,风沙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在风沙区域修建了“过沙桥”,并应用了智能灌溉技术,确保植被成活率。下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和铁路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从根本上防风固沙,铁路沿线还进行了大量的治沙工程,下列该线治沙工程主要作用对应合理的是( )
A.草方格沙障——阻沙
B.高立式沙障带——固沙
C.“过沙桥”——导沙
D.乔木植被——固沙
7.下列关于和若铁路开通前后,和田到内地的线路最佳选择正确的是( )
A.开通前:和田——若羌——库尔勒——哈密——内地
B.开通后:和田——若羌——乌鲁木齐——内地
C.开通前:和田——若羌——乌鲁木齐——格尔木——内地
D.开通后:和田——若羌——格尔木——内地
8.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速铁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
B.高速铁路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
C.沿线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技术要求高
D.沿线风沙会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
内蒙古草原区煤炭资源富集,而煤炭资源开采形成的废弃地的恢复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内蒙古某露天煤矿排土场(指采矿废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如图)基质主要为采矿剥离物、采矿废弃物、灰渣等,岩土混排后覆土,形成覆土坡。某研究单位在该地进行人工恢复植被试验,下表示意该试验地设置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在4~5年后土壤养分和物种多样性状况(样地Ⅰ~Ⅳ为四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Ⅴ为未进行植被恢复的对照区)。据此完成9~11题。
样地 编号 pH值 有机质 (g·kg-1) 全氮 (g·kg-1) 全磷 (g·kg-1) 全钾 (g·kg-1) 物种多样 性指数
Ⅰ 9.08 6.39 0.42 0.32 34.37 2.543
Ⅱ 9.92 9.83 0.51 0.26 43.65 2.594
Ⅲ 9.13 8.66 0.47 0.34 39.94 2.465
Ⅳ 8.75 5.91 0.38 0.28 44.18 2.174
Ⅴ 9.25 3.80 0.25 0.13 30.71 1.852
9.该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B.降水极少
C.风沙肆虐D.坡度较大
10.该试验成果中,最具推广价值的植被配置模式是样地( )
A.ⅠB.Ⅱ
C.ⅢD.Ⅳ
11.该地选择生态修复植被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
A.优先选择最耐旱物种
B.优先选择最耐盐碱物种
C.优先选择当地的物种
D.物种尽可能的丰富多样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引B河水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2)上图所示地区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区,说明其地表环境特点。
(3)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请举例说出具体表现。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
荒漠化地区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A 2.B 3.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沙漠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A正确;由图可知,季风气候区、高寒地区、湿润地区均不是沙漠化严重地区,B、C、D错误。故选A。第2题,考查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C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D地位于沿海低地,地势低平,容易引发海水倒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B正确。地下水位高、多大风天气、大水漫灌不是D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第3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A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地表沟壑纵横,耕地减少,但由于土层深厚,没有岩石裸露;B地位于云贵高原,由于土层较薄,水土流失导致岩石裸露,耕地减少。A、B两地水土流失的危害都包括耕地减少,B正确;夏季暴雨增多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不是危害,A错误;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岩石裸露,C、D错误。故选B。
4~5.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可看出贵州省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西部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科技、人才和资金均不属于自然条件,排除A、D;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地石漠化严重,这是贵州省发展经济的主要自然制约条件,B符合题意;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高原地区,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并不恶劣,气候不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排除C。故选B。
6~8.答案:6.B 7.C 8.B
解析:第6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可知,目前导致我国荒漠化的因素中,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以及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占了主要方面,属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B正确;自然条件的占比较低,A错误;历史因素和政策因素不是导致目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四周高山环绕,使得该地区形成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下,该地区河流稀少,植被稀少,加上多大风天气,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据此分析C正确;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A错误;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大,B错误;耕地较少不属于自然原因,D错误。故选C。第8题,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因此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沙尘暴,B正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A错误;洪涝和滑坡都是在强降水的前提下形成的,C、D错误。故选B。
9~10.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沙漠小米的种植减缓荒漠化,结合沙漠小米的特点可知,种植沙漠小米可以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这就间接反映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引起的,B正确;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都可能导致荒漠化产生,但是这与沙漠小米种植后,荒漠化减轻关系并不密切,A、C、D错误。所以选择B。第10题,乙地纬度在40度左右,属于中纬度地区,冻土多为季节性冻土,寒冷冬季形成,其他季节无冻土发育,①错误;乙地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留在地表,②正确;不当的灌溉方式会产生盐碱化问题,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极易形成盐碱化,③正确;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不是盐碱化发生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风力侵蚀对公路破坏较小,短期内破坏不明显,A错误;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B正确;地基沉降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C错误;沙漠公路在修建时已经考虑到温差大导致的物理风化,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采取预防措施,因此这不是主要的威胁,D错误。故选B。第2题,草方格沙障建设目的是减少沙丘移动,最主要的作用为固定沙丘,通过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增加地表覆盖,截流水分,以利于植被生长,起到固沙的目的,C正确。草方格沙障有挡风、阻沙、保水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目的,也就不是最主要作用,A、B、D错。故选C。
3~5.答案:3.B 4.A 5.B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胡杨林冠主要是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该胡杨林冠的形状,B正确;热量、水分与光照对该胡杨林冠形状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第4题,胡杨林树冠过大时说明该胡杨林从地面摄取水分较多,导致林下地区水分匮乏,①正确;同时胡杨林树冠过大,说明该胡杨林从地下吸取的养分较多,因此林下地区养分不足,④正确;树冠过大时对风力的阻挡能力较强,风力过大不是林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③错误;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光照较强,因此光照不足不是林下草本植物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②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与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能够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①④正确;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实施起来难度较高,不属于合理的措施,②错误;增加胸径较大树木一方面由于该地区较为缺水,不容易存活,另一方面增加胸径较大树木会增加地下水分的摄取,导致该地区变得更为缺水,不利于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③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7.答案:6.C 7.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1975~2000年耕地重心向西南、西北、西南方向移动,2000~2005年略向东移动,1975~2005年整体上向西移动。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为我国种植业区向牧区过渡地带,耕地在东,牧区在西,耕地重心向西移动,说明耕地在向西部的牧区扩展,C对,排除A、B、D。故选C。第7题,2000~2005年耕地重心向东移动,说明耕地向东退缩,许多西部耕地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在这期间,我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在全国许多生态脆弱地区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因此2000~2005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退耕还草,C对;当地土地沙化的方向一般向东南,而耕地重心是向东移动,因此土地沙化的可能性不大,A错;根据近几十年西扩的速度可以看出当地对耕地需求欲望很强,耕地撂荒的可能性较小,B错;自然灾害一般不会改变耕地性质,D错。故选C。
8~9.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暴,是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最高时也不足2米)。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强风是启动力,具有丰富沙尘源的荒漠是构成黑风暴的物质。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黑风暴灾区属于自然区域,A正确;黑风暴灾区和行政区划、经济指标、文化差异关系不大,不属于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B、C、D错误。故选A。第9题,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平原上分布着大量的黑土,是世界三大黑土聚集地之一。19世纪下半叶,美国开始大规模鼓励人们到人烟稀少但土壤特别肥沃的中部、西部大平原上开垦土地,耕种农作物。很多原本是草原,但是在过度开垦的过程中,草原植被被彻底破坏。没有植被遮挡,土壤水分蒸发非常快,失去了植被根系的固定作用,已经很干燥的表层土壤又极容易被风吹走,之后大风吹过,黑色风暴无可避免地发生了。黑风暴爆发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C正确。和森林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矿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0~11.答案:10.D 11.D
解析:第10题,对该地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可利用卫星拍摄地面影像资料,即RS遥感技术,D正确;GPS用于定位和导航;GIS用于查询、分析、模拟、统计、预测;“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A、B、C错误。故选D。第1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越靠近井生态破坏越严重,可以推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最外面植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草木植被,进而可以推知该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牧业,故控制该地生态现象发展和蔓延的主要措施应该为规定合理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1)气温回升,蒸发旺盛,表土解冻,降水稀少;戈壁荒漠面积大,植被稀疏;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来的强风;高原地形平坦开阔。
(2)人为:人口快速增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采矿,快速城镇化导致大量植被砍伐,表土裸露,草原退化。
(3)恢复植被,减少载畜量;矿区回填,恢复草原生态;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建造防护林体系、草方格;调整牧业、矿业产业结构等。
解析:第(1)题,沙尘暴多发的要素包括沙源、地形、植被、强风等方面。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能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不稳定的空气;有沙和尘源的分布。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影响土壤风蚀的因素有:气流方向、风速大小、土壤含水量等。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尤其是人为的过度垦荒和工矿交通建设,破坏、扰动了地面植被及地面结构,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蒙古国纬度高,冬季表土冻结,材料显示时间发生在3月份,气温回升,表土解冻,土壤疏松干燥,容易起沙,提供了沙源条件;降水稀少,表土干燥,容易起沙;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南部有大片戈壁荒漠,植被覆盖率低;蒙古地形图显示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无阻挡,风速快,利于沙尘暴的形成。第(2)题,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城镇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也能造成沙尘暴天气。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过度放牧、采矿、森林植被砍伐等,导致植被退化,表土裸露,土壤表层失去保护,为风沙活动创造条件。第(3)题,沙尘暴的治理可从产生问题的原因中找到对应的措施。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在本次沙尘暴中,可以看出中国推进多年的“防沙治沙工程”以及“三北防护林工程”都取得一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沙尘情况;二是政府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三是开发新能源;四是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五是工矿建设要注意恢复植被。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减少载畜量;建造防护林体系、草方格;工程措施:矿区回填,恢复草原生态;宣传教育措施: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经济措施:调整牧业、矿业产业结构等。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A 2.D 3.A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位于绿洲和荒漠之间,是由于在附近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而绿洲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生态裂谷”区地下水流向绿洲区,导致“生态裂谷”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图中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的地区在0~20km之间。A对,B、C、D错。故选A。第2题,“生态裂谷”附近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自然植被恶化,植被覆盖率应较低,A错误;民勤位于干旱区,“生态裂谷”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误;“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错误;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由于植被覆盖率降低,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正确。故选D。第3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A对;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现实,故B错;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故C错;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故D错。故选A。
4~5.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判断该荒地的形成原因是后期人类破坏的结果,故植被破坏,土层薄,D正确;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B错误;因为位于克里蒂特河畔,水资源丰富,A错误;该地纬度较低,冰川作用较弱,C错误。所以选D。第5题,根据图中晨昏线和纬线的夹角是82°,则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是8°,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8°N或8°S,太阳直射点大约4天移动1°,10月下旬太阳直射点在8°S附近,故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10月,B正确;12月、7月、3月太阳直射点不会位于8°N或8°S,结合景观图,也符合10月份的情况,A、C、D错误。所以选B。
6~8.答案:6.C 7.D 8.B
解析:第6题,草方格沙障作用是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使得风挟带沙尘的能力下降,减小风力侵蚀,有利于固沙作用,A错误;高立式沙障高度大,可以有效减小风速,发挥阻沙作用,从而使得风挟带沙尘的能力下降,使沙尘在铁路外围沉积,减少对已建成铁路的掩埋,B错误;利用“过沙桥”为风沙提供通过路径,发挥导沙作用,C正确;当地水资源缺乏,不适合种植高大的乔木,D错误。综上所述,选C。第7题,结合图示,和若铁路开通前,和田到若羌无铁路连通,因此A、C错误;开通后和田群众可通过若羌经青海省格尔木后直通内地城市,不必再绕道乌鲁木齐,B错误,D正确。第8题,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更有利于铁路沿线的人流、物流的流通,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铁路建设提高了开放程度,铁路与高铁相比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A错误;虽然该铁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自然条件复杂,沿线风沙大,但是我国的技术、资金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因此C、D错误。故选B。
9~11.答案:9.A 10.B 11.C
解析:第9题,该露天煤矿排土场基质主要为采矿剥离物、采矿废弃物、灰渣等,岩土混排后覆土,形成覆土坡。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土壤碱性强,杂质多,有机质和养分少,土壤肥力低,是其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A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降水、风沙、坡度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其是生态系统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第10题,Ⅱ样地与其他样地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种养分含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生态恢复的效果最好,最具推广价值,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第11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难度大,应首先选择最能适应当地环境的物种,即当地物种,C正确;最耐旱物种、最耐盐碱物种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A、B错误;当地地理环境恶劣,物种越丰富多样越难以恢复,D错误。所以选C。
12.答案:(1)引起土壤盐碱化;大量引河水进行不合理灌溉抬高了地下水位,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深处的盐分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壤盐碱化。
(2)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3)如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
解析:第(1)题,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又叫做次生盐碱化,由于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使地下水水位升高,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含盐地下水蒸发强烈,通过土壤毛细管,盐分上升,并以盐结皮、盐结壳或盐结晶的形式聚积于地表或土壤表层。第(2)题,上图所示地区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区,是中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地表环境特点是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缺水导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第(3)题,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西北地区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破坏了植被,浪费水资源等不合理行为导致荒漠化。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临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完成1~2题。
1.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
A.交通联系不便
B.信息交流较少
C.产业部门类似
D.产业联系较弱
2.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应注重促进中心城市( )
A.服务范围拓展B.服务功能转移
C.服务职能增加D.服务对象转变
知识点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辐射双方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速度。下图示意天津市理论辐射区空间结构,最外围为理论范围边界。据此完成3~5题。
3.天津市的理论范围、产业辐射范围、交通辐射范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交通辐射范围大多是产业辐射范围
B.产业辐射范围大多是交通辐射范围
C.理论范围是交通辐射范围和产业辐射范围之和
D.产业辐射范围与交通辐射范围是割裂的
4.天津市理论范围、产业辐射范围、交通辐射范围的关系说明( )
A.邻近核心城市的小城镇一定会得到优先发展
B.核心城市全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C.小城镇竞争力一般大于核心城市
D.核心城市周边区县有可能产生发展滞后的现象
5.交通辐射范围与产业辐射范围的城镇化差异主要是( )
A.交通辐射范围城镇化速度快
B.产业辐射范围城镇化速度快
C.产业辐射范围都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
D.交通辐射范围都与交通用地规模的扩张相关
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A.上海B.天津
C.深圳D.合肥
7.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周围城镇群结构优化
B.改变城市地域形态
C.改善周围城镇群环境质量
D.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知识点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重庆市虽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 )
A.产业带动功能最弱B.都市核心功能最弱
C.交通枢纽功能最弱D.金融服务功能最弱
9.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市弱,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距离C.经济 D.科技
10.目前,长江经济带一切经济活动发展的前提是( )
A.大力开发干支流水能资源
B.加强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C.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D.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2年2月24日,长株潭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下图为城市群发展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城市群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B.城市群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C.中心城市应当加快市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市群发展由强核阶段进入外溢阶段
D.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较稳定
2.为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应促进区域内城市( )
A.同质化B.同城化
C.均衡发展D.行政合并
3.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个优势( )
A.有色矿产B.政策倾斜
C.产业基础D.土地价格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发挥重庆、成都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八大要素结构图和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同等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②加强信息设施建设
③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动
④重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教育和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⑤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成渝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渝城市群水能资源丰富
B.成都比上海的经济腹地大
C.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D.成渝城市群不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读图,完成6~7题。
6.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其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7.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镇化质量。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可以说明上海市( )
A.城镇化质量高B.第一产业密度大
C.城镇化速度快D.地形平坦开阔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岳阳和衡阳列为省域副中心。从强省会模式到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再到建设省域副中心,体现了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上的最新变化。下图示意湖南省行政区划。据此完成8~10题。
8.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 )
①地理位置 ②经济水平 ③人口数量 ④资源禀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省会城市交通压力
B.承接省会城市的产业转移
C.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发展
D.辐射带动全省域经济发展
10.与株洲相比,衡阳建设湖南省副中心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
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D.基础设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在开通铁路之前,郑州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清朝末期,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郑州城市地位逐渐提高。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目前,郑州已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1954年之后,郑州作为省会,其城市辐射功能增强,表现在( )
①城市腹地范围扩大 ②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③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④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
②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③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④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别称江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如下图)。
材料二 下图为武汉市城市功能分区。
(1)指出武汉城市圈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位置优势。
(2)简述沪汉蓉高速铁路修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列举武汉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说明促进其发展需采取的措施。
核心素养升级练
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
B.云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
C.连云港处于以农业为主体的初级阶段
D.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
2.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龄化水平迅速提高
B.近年来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
C.高新技术产业向全省发散
D.深圳、广州经济辐射作用巨大
山西中部城市群已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旅游、物流、商贸、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汇集了全省80%以上的创新资源,是山西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山西省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作为该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山西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读山西中部城市群区域图,完成3~4题。
3.与山西省其他地区相比,山西中部城市群崛起的突出优势有( )
①资源禀赋
②地理区位
③政策优势
④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优势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为进一步提高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下列措施中不可采取的是( )
A.完善基础交通网络
B.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C.重点发展高耗能产业
D.发挥太原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区)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下图为江苏省各地市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图中的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六普人口)/六普人口。读图,完成5~6题。
5.盐城、淮安、泰州等地人口负增长,可能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人口死亡率高
B.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强度小
C.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下降
D.经济发展慢,人口大量迁出
6.苏州地区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说明该城市( )
A.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B.受到上海的强辐射带动
C.尽享改革开放优惠政策
D.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图1)。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图2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
A.人口素质较高B.城镇体系完备
C.农业历史悠久D.工业部门齐全
8.关于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
B.统筹解决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
C.统筹解决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
D.统筹解决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问题
下图为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各方式货运量排名图。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上海辐射带动能力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相对其他城市较弱的是( )
A.航空运输B.海洋运输
C.陆路运输D.内河运输
10.从货物运输量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中游地区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都位于古蜀道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明显高于省内周边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城”之一,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肩负的一项重大国家使命,就是要加强对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析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成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为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张家口、承德与北京有众多的公路和铁路相连,因此可知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是比较方便的,A错误;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因此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较少是不正确的,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这些区域的产业结构大不相同,C错误;由于产业部门差别较大,北京和张家口、承德的产业联系较弱,因此在张家口以及承德一带形成“大都市阴影区”,D正确。故选D。第2题,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城市职能集中于某几个中心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将这些城市的一些服务功能转移到其他区域(建设卫星城等),来减轻本区的压力,B正确,C错误;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没有明显改变,A、D错误。故选B。
3~5.答案:3.B 4.D 5.B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进行分析,图中西部和南部地区交通辐射范围较广阔,但是产业辐射范围较小,A错误;产业辐射范围大多和交通辐射范围相连接,由此可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持,故产业辐射范围大多是交通辐射范围,B正确;图中理论范围有一部分空白是无交通、无产业辐射范围,不能说理论范围是交通辐射范围和产业辐射范围之和,C错误;根据图示分析,产业辐射范围与交通辐射范围是相连接的,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图示分析,图中心有部分空白的无交通、无产业辐射范围,且与天津相邻,说明核心城市并未带动这类地区优先和全面发展,A、B错误;小城镇基础设施、科技等各项水平均不如核心城市,故其竞争力小于核心城市,C错误;图中临近核心城市天津的部分地区,有无交通、无产业辐射范围的地区存在,有可能产生发展滞后的现象,D正确。故选D。第5题,交通线的修建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但这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不能立刻加速城镇化;而具有产业辐射范围的地区由于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使城镇化速度较快,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不是所有的产业发展都扩大了城市用地范围,有的只是某些产业的某个方面有生产领域的联系,不一定扩大城市用地,C错误;交通范围的扩大有可能利用了原有的道路设施贯通其他道路,不一定扩大交通用地规模,D错误。故选B。
6~7.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据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较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A正确;重要节点主要是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不能改变周边城镇的地域形态,对城市人口的变化没有影响,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8~10.答案:8.D 9.B 10.C
解析: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上海市的经济总量进入了全球第六、国际金融进入了全球第三,上海市的金融服务功能最强,武汉市、重庆市与上海市相比,金融服务功能最弱,D正确;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对区域的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虽然较上海弱,但也都比较强,A、B、C错误。故选D。第9题,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弱,主要影响因素是距离,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长江上游地区遥远,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弱。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B正确;上海市的交通条件、经济实力、科技力量都比重庆强,A、C、D错误。故选B。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流域水污染问题突出,使得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因此长江经济带一切经济活动发展的前提是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C正确;大力开发干支流水能资源、加强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都是经济活动,A、B、D错误。故选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城市群阶段,周边的城市已经在中央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发展出一定规模,此时是共同发展,A错误;外溢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错误;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等情况,C错误;城市群阶段,中央城市发展成熟,周边城市也进入发展强势阶段,形成了产业规模,产业带动就业,情况稳定,D正确。故选D。第2题,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在加快发展阶段,同城化发展最为有利,B正确。城市同质化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A错误。均衡发展和行政合并不一定适合城市群发展,C、D错误。故选B。第3题,长株潭都市圈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定位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产业结构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三大产业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力,工程机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位列全国首位,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C正确;长株潭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技术类、资金密集类产业,矿产资源的优势体现不明显,A错误;对于都市圈的发展,政策倾斜程度差不多,B错误;长株潭在湖南省内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土地价格相比较高,D错误。故选C。
4~5.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多年建设,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实质性改善,但大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加强中小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非加强同等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①错误;中心城市经济水平更高,人才更多,为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可加强信息设施建设,促进各产业、各地域交流,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动,②③正确;借助中心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教育和文化方面发展,带动周边地域协同发展;加强地域性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创新,④⑤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第5题,成渝城市群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成都位于内陆,上海位于沿海地区,成都比上海的经济腹地小,B错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先聚集,然后辐射带动作用,C错误;成渝城市群通过长江和上海联系,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D错误。故选A。
6~7.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可知,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①②⑤正确;上海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不仅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是商品供应地,促进周边地区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其城镇化,③错误;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区域间联系,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促进周边地区城镇化,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7题,根据题干“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镇化质量”可知,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说明上海市城市产业的GDP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比人口密度高,上海的经济规模大于人口规模,城镇化质量高,而不是速度快,A正确,C错误;上海市城镇化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低,二三产业较发达,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地形平坦开阔,城市用地较为完整,对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影响相同,与题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8~10.答案:8.A 9.C 10.C
解析:第8题,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一定的人口规模等。岳阳市位于湖南北部,位于长江沿岸,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衡阳位于湖南南部,发挥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即湖南省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①②正确,A正确;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还需一定的人口规模,但不是人口数量越多,发展越快,③错误,B、C错误;资源丰富,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但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④错误,D错误。故选A。第9题,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设立省域副中心的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发展,再造经济增长极,减轻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湖南省在北部和南部都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是为了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发展,C正确;省会城市发展速度过快,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市内交通堵塞严重,房价不断攀升,经济运行成本大幅增加,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再造经济增长极,吸引一定人才到副中心城市,缓解省会城市交通压力,但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A错误;省域副中心城市会承接省会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甚至是国内外的,但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B错误;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第10题,副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太远。衡阳位于湖南南部,建设为湖南省副中心城市,区域辐射范围大,株洲离长沙太近,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而这是副中心城市成立的前提,C正确;衡阳和株洲都是湖南的大城市,经济水平都比较高,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两城市对比,衡阳的优势不是非常突出,A、B、D错误。故选C。
11~12.答案:11.D 12.C
解析:第11题,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省内最大的交通枢纽。1954年之后,郑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腹地范围扩大,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功能增强,①④正确;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带动周边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不会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②错误;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但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③错误。故选D。第12题,目前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的条件尚不成熟,也不现实,③说法不正确;城市群建设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C。
13.答案:(1)武汉城市圈位于长江干流中游地段,是沟通东西的交通枢纽,航运地位高;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是长江经济带东西经济合作的纽带。
(2)沪汉蓉高速铁路沟通长江三大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加快核心城市的发展,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高速铁路速度快,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3)金融、商贸、行政管理、科教文化、信息咨询等部门。合理规划,发展第三产业,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健全公共设施,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中心城区城市服务效率;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本题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武汉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区位条件、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第(1)题,读材料一的图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位于长江中游,是联系上游和下游的中间枢纽;一方面通过长江水运,沟通上游和下游的东西交通;另一方面,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是上游经济带和下游经济带东西合作的纽带。第(2)题,读图可知,沪汉蓉高速铁路东起上海,西至成都,串起了长江经济带中的6个省市、三大城市群;增强了长江经济带的资金、技术、人才的跨区域快速流通,加快了核心城市的发展;扩大了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提高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运输效率,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等。第(3)题,读材料二的图可知,武汉中心城区位于城市中心,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应该发展无污染、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部门,如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物技术、科教文化、信息咨询等部门。为促进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完善中心城区的功能;需要加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交通道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首要的是资源,其次还有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等综合因素,因此不能由图推断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A错误;云浮的国内生产总值最低,但不知道云浮的人口数量是多少,所以不能推断人均收入水平,因此也不能推断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B错误;连云港处于工业化为主的阶段,C错误;由图计算可知,广东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迁入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因此老龄化水平较低,老龄化水平提高速度缓慢,A错误;近年来出现产业转移,佛山、东莞、惠州、珠海等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提高,因此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在缩小,B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核心区向全省发散,高新技术产业还是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C错误;广州和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形成广东省两大核心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巨大,D正确。故选D。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与山西省其他地区相比,山西省中部城市群崛起的突出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地理区位条件好,②正确;“山西省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作为该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说明有政策支持,③正确;图中未体现中部地区具有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①④错误。C正确,故选C。第4题,由材料“山西中部城市群已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旅游、物流、商贸、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可知该城市群发展的重点是高新产业,不只发展高耗能产业,且城市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应该越高,因此今后提高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不能把重点只放在发展高耗能产业,C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对外合作和发挥太原的龙头带动作用,都是可采取的措施,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5~6.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多种原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于苏北的徐州和连云港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苏南的无锡、苏州等城市,导致人口大量外迁,造成人口负增长,D选项正确;该地区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迁出有关,受老龄化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地形较为平坦,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B选项错误;育儿成本高是所有地区共同面对的压力,并非只有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突出,故人口负增长与之无关,C选项错误。故选D。第6题,江苏省全域位于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并非只有苏州,A选项错误;苏州市非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C选项错误;与连云港相比也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但与上海陆域相连且为近邻,承接了上海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多,工资待遇好,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7~8.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人口素质高,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道德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一体化无关,A错误;城镇体系完备,并且在距离上很近,有利于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B正确;农业历史悠久影响的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对工业的影响,C错误;工业部门齐全影响的是产业基础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D错误。故选B。第8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具体领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与治理。在动力机制上,既有市场力量的驱动,又是政策干预的结果。从市场角度看,区域经济的集聚与疏解动态演进,在核心城市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通过级差地租、产业转移、涓滴效应等途径实现要素的空间流动,描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从政策角度看,政府通过空间规划、重大功能与设施布局等手段,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产业分工问题,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与共享问题等,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描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按照一般规律,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区域通常都会有集聚和辐射能力超强的核心城市起龙头带动作用,描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描述错误,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应从实际出发,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9~10.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上海航空运输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1、港口货运量(包括海洋运输、内河运输)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1、铁路货运量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9,只有铁路货运量位次较为靠后,因此,相对其他城市,上海辐射带动能力影响较弱的是陆路运输,C正确,A、B、D错。故选C。第10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货物运输量也高。依据图中信息,从货物运输量上看,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总货运量排名第2、深圳排名第8;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货运量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5、南京排名第6;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总货运量排名第4、北京第11;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总货运量排名第3。综合来看,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三个,且总货运量排名也比较靠前,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正确,A、C、D错。故选B。
11.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成都是四川省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辐射功能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较高,辐射功能显著;成都以电子产业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3)城市群内部:加强城市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增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产业方向: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国家政策,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
解析:第(1)题,成渝城市群地处长江流域,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因此参与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中;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处在“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内。第(2)题,根据材料,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辐射功能强;成都位于古蜀道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明显高于省内周边地区,辐射功能显著;根据材料,成都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科技水平高,成都以电子产业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第(3)题,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从城市群内部、产业方向、生态建设等三方面分析。城市群内部:可借鉴国际城市群建设的经验,加强城市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加强城市群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缩短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增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避免城市功能的趋同;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提升成都和重庆这两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和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产业方向: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成渝城市群内旅游资源丰富,可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生态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