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课时作业(含解析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课时作业(含解析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9 09:20:0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南水北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截至2021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因素中,对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调水量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
A.调入地需求B.水源地水量
C.水源地水质D.输水距离
2.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差异B.产业结构
C.地势高低D.用水需求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流域的影响有(  )
A.减轻汉江上游洪涝灾害
B.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
C.改善汉江下游航运条件
D.加剧汉江下游土壤盐碱化
知识点二西气东输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很多城市,最终到达上海等地区。读图,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城市供能
B.城市基础设施好
C.补充气源
D.改善生态环境
5.西气东输源地不利于天然气开采的自然条件是(  )
A.风沙较大B.经济落后
C.技术落后D.晴天较多
知识点三西电东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完成6~8题。
6.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7.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8.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两次穿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知识点四北煤南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增大,国家相继开通了多条北煤南运通道,如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等。21世纪以来,北煤南运逐渐减量。下图示意我国北煤南运主要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北煤南运现象说明我国南北地区存在明显的(  )
A.经济水平差异B.资源分布不均
C.发展方向差异D.产业结构差异
10.21世纪以来,北煤南运逐渐减量的原因是(  )
①北方煤炭资源枯竭 ②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使南方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③南方产业结构优化 ④南方环保标准提高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11.北煤南运逐渐减量的意义表现在(  )
①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促进南方地区的新能源开发 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④改善南方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正向纵深发展。随着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天然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下图)向中国供气。据此完成1~2题。
 
1.天然气管道通过大庆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油气资源丰富
B.基础设施完善
C.位于东北的中心位置
D.油气资源消耗量最大
2.中俄输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  )
A.解决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B.促进了我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C.彻底改变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了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读“引汉济渭”工程图,完成3~4题。
3.“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4.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多地形雨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6.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于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  )
A.区域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B.沿线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C.降低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
D.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
8.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最主要困难是(  )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河流数量多
C.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投入大
D.沿线人口与建筑物稠密,拆迁费用高
9.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天然气管道的历史。中缅天然气管道贯通对滇、黔、桂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B.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C.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D.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引江济淮”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按照国家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图2),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据此完成10~11题。
10.“引江济淮”工程对巢湖湿地的影响有(  )
A.防风固沙效益显著增加
B.湖泊水体自净能力提高
C.解决生产生活缺水现状
D.物种基因丰富度将下降
11.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
A.技术难度更低
B.使淠河航运价值提高
C.修建成本更低
D.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变“带货达人”,目前与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合作协议,合同期限为30年,俄罗斯每年都会增加近100亿m3的天然气出口。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曾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每年最多1000万吨石油,未来10年内,俄罗斯将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提供1亿吨石油。如图示意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线路。
(1)简述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中俄东线管道沿弯曲线路输送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3)说明俄罗斯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对中俄两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升级练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2013年中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完成1~2题。
1.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2.下列缓解“弃风限电”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
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C.畅通能源外送通道
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
德国80%的天然气需要进口。“北溪2号”项目是从俄罗斯铺设、经过波罗的海海底至德国的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后,每年大约提供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如图为“北溪2号”线路图。据此完成3~4题。
3.北溪管道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可能是(  )
A.封冻期长B.飓风活跃
C.海域深度大D.海水盐度高
4.德国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的原因有(  )
①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②冬季寒冷,天然气使用量大 ③天然气开采难度低 ④天然气利用成本低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读我国某省简图,完成5~6题。
5.甲、乙两地为重要的资源输出地,两地分别涉及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  )
A.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C.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D.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6.图中省份位于我国四大经济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东部季风区D.南方地区
调水储能是一种着眼于生态的新思路,在调水的同时,能将富余的电力通过水能储存起来。下图是调水储能基本技术原理图,大的流域之间可能需要大小不一的调水储能电站群组联合运行才能实现。据此完成7~8题。
7.对于资源调入区,工程设计与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是(  )
A.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B.电力供给短缺问题
C.可靠稳定的资源供给
D.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8.从储能角度看,调水储能的主要效益是(  )
①促进新能源开发 ②缓解电力不足 ③消纳过剩产能 ④减少风光弃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苏通GIL(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综合管廊穿江隧道工程(如图所示),是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起于长江南岸(苏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2017年6月28日开始施工,2019年9月26日投运。苏通长江“过江工程”原本采用架空跨越过江方案,跨越5km宽的长江,可研方案主档跨距2150m,需在长江建设多个跨越塔(塔高约346m),但该方案没有通过。据此完成9~11题。
9.苏通GIL综合管廊穿江隧道工程开工时,所处河道(  )
A.水位较高B.含沙量小
C.流速较慢D.凌汛频发
10.与架空跨越过江方案相比,穿江隧道工程的突出优势是(  )
A.受地质灾害影响小
B.不干扰江面航运
C.建设施工难度较小
D.缩短了线路长度
11.影响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线路基本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劳动力
C.科技D.市场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2月颁布《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km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目前约为60%)。“公转铁”政策执行力度在未来需持续加强,以提高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近年来,作为“北煤南运”输入地的珠江三角洲,煤炭消费量出现下降,以广州市为例,2021年广州市煤炭消费量1281万吨,相比2013年(1967万吨)减少了686万吨,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由27%下降到14%。下图示意晋陕蒙煤炭外运。
(1)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不断提高铁路、水路联合运输(“铁海联运”)比重的合理性。
(2)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推测近年来广州市煤炭消费量明显下降的原因。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中线、东线工程都调入华北地区,调入地的需求差异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中线工程调水量远大于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从汉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取水,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东线工程源地水量更大,因此源地水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中线工程水质更好,更受华北地区的欢迎,因此调水量更大,C正确;两条线路输水距离差异不大,输水距离对调水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省省内有一个自西向东的支渠,向山东东部输水,主要输往了威海、烟台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口更稠密,需水量更大,因此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用水需求,D正确;东部沿海降水量多于西部,A错误;产业结构与地势高低的差异不是山东省输水线路由西向东的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流域取水,为了保持水量、水质,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并着力防治水污染,促进了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南水北调从汉江流域调水,不会提高汉江下游的地下水位,且库区降水较多,不会加重土地盐碱化,D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上游洪涝灾害与汉江下游航运条件影响较小,A、C错误。故选B。
4~5.答案:4.A 5.A
解析:第4题,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可以为城市供能,这些城市就是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A符合题意;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好关系不大,排除B;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的城市一般都不能补充气源,排除C;沿线城市使用天然气,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不是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第5题,西气东输源地在塔里木盆地,这里气候干旱,风力较大,风沙频繁,从而影响天然气开采作业的环境,A符合题意;经济落后和技术落后不属于自然条件,排除B、C;晴天较多,是天然气开采的优势条件,不是不利于开采的自然条件,排除D。故选A。
6~8.答案:6.A 7.C 8.D
解析:第6题,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图中①为西电东送的北线,主要是把山西的火电输送到华北地区;②为西气东输工程,输送天然气;③为西电东送的南线,是把西南地区的水电输送到华南地区,所以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火电、天然气和水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7题,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送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不大,A错误;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有一定改善,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西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C正确;西电东送不能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D错误。故选C。第8题,西气东输工程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A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气东输工程能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B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气东输工程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C正确,不符合题意;该管线三次穿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11.答案:9.B 10.B 11.A
解析:第9题,我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较南方相对较丰富,且根据材料“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增大”可知,北煤南运现象说明我国南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B正确;煤炭是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重要能源,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对煤炭的需求量都比较大,仅根据北煤南运现象不能说明我国南北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方向或是产业结构存在差异,A、C、D错误。故选B。第10题,我国北方的山西、陕西地区至今煤炭储量仍比较大,煤炭资源尚未枯竭,①错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丰富了南方地区的能源种类,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②正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方部分高耗能产业逐渐迁移,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对煤炭的需求量逐渐减少,③正确;环保标准是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南北方标准差异不大,而目前北方煤炭使用量总体上大于南方,可见并非南方环保标准提高,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1题,煤炭运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运力,北煤南运逐渐减量能够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正确;目前新能源还无法替代煤炭的地位,且新能源开发的动力并不在于煤炭供给量的减少,②错误;北煤南运逐渐减量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有可能使部分需要廉价能源的行业生产成本提高,③错误;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减少煤炭使用能改善南方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大庆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不是供气源地,所以油气资源丰富不是通过该地的主要原因,A错误;大庆工业基础设施完善,便于管道建设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B正确;从简图中可以看出大庆位于东北偏北的位置,C错误;大庆油气资源消耗量较大不是最大,管道终点油气的消耗量最大,D错误。故选B。第2题,中俄输气管道的开通增加了我国能源资源进口的通道,促进了我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能够缓解但不能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A错误,B正确;中俄输气管道的开通增加了天然气的使用占比,但无法彻底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C错误;能源资源的供应无法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错误。故选B。
3~4.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可以缓解西安市的用水紧张状况,A对;可以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B对;由于“引汉济渭”会造成汉水的减少,可能会使得汉江流域产生干旱,C错;由于渭河流域水量增加,会增加农业用水供应量,增加关中平原的灌溉面积,D对。根据题意,故选C。第4题,两地流域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存在夏汛,A正确;汉江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的影响,B错;渭河处于温带,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结冰,C错;汉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且流经黄土地貌区,含沙量大,D错误。故选A。
5~6.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胶东半岛年降水量较小,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不合理利用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较西部地区多,B错误;图中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降水最丰富,多地形雨,C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都有不利影响,D错误。故选C。第6题,冬季山东降水少,但需水量也少,并不是胶东缺水最严重的季节,A错误;胶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且胶东地区冬季降雪较少,对黄河水源影响不大,B错误;工业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各个时候需水量都较大,C错误;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D正确。故选D。
7~9.答案:7.D 8.B 9.D
解析:第7题,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促进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该工程绕过了马六甲海峡,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所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D正确;A、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加大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C错。故选D。第8题,中缅油气管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管道穿越了多条河流,山地隧道与穿江工程是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最大的难点,B正确;冬季降水少,A错;区域气候湿热,水热充足,生态环境并不脆弱,C错;沿线人口与建筑物相对稀疏,拆迁费用较低,D错。故选B。第9题,贯通中缅天然气管道有利于改善滇、黔、桂地区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减轻大气污染,D正确;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使得滇、黔、桂地区能源结构多元化,滇、黔、桂地区煤炭等能源开发减缓,A错;对滇、黔、桂地区旅游业、地震等影响不大,B、C错。故选D。
10~11.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巢湖湿地地区气候湿润,且无大面积沙地分布,防风固沙作用不大,A错误;“引江济淮”工程经过了巢湖湿地,能够使巢湖湿地的水量增加,从而提高其水体自净能力,B正确;该地区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缺水问题难以一次性解决,故选项中解决该问题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引江济淮”工程能够恢复巢湖湿地的水量,使湿地中的生物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得以恢复,能够使物种基因丰富度提高,D错误。故选B。第11题,“下穿”建设隧道输水是传统技术,技术难度不大,与“下穿”输水相比,渡槽的技术难度更高、成本更大,A、C错误;渡槽对淠河的水文、水系特征影响不大,不能使淠河航运价值提高,B错误;与修建下穿式隧道相比,修建渡槽能够减少对河床结构的破坏,且渡槽下方有行船通道,能够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D正确。故选D。
12.答案:(1)俄罗斯部分油田位于西伯利亚西部地区,通过哈萨克斯坦输送可以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可以降低成本等。
(2)俄罗斯境内沿弯曲管线输送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量;在我国境内沿弯曲管线输送,主要是经过能源需求量大的城市和经济区,满足其能源需求;管线弯曲可借助已有输送管道,减少新建管线建设成本等。
(3)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我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俄罗斯部分油田位于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即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通过哈萨克斯坦输送石油,运输距离较短,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中哈之间之前已完成建设输油管道,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可以降低建设成本等。第(2)题,据图可知,在俄罗斯境内沿弯曲管线输送,经过了科维克金气田、恰扬金气田、布拉戈维申斯克气田,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量;在我国境内沿弯曲管线输送,途经大庆、北京、上海等,主要是经过能源需求量大的城市和经济区,满足其能源需求;在我国大城市之间,往往已建成天然气输送管道,管线弯曲可借助已有输送管道,降低新建管线建设成本等。第(3)题,对俄罗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丰富,通过向我国出口油气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开采和输送油气资源,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开采和输送油气资源会加大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我国:我国能源缺口大,通过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在作为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进口油气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沿线地区可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风能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短期变化,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是导致“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选D。第2题,本题考查风能利用。根据我国风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缓解“弃风限电”可通过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减少风能资源的浪费,也可以畅通能源外送通道等来达到,将开发出来的风能充分利用,A、C、D可行,但不符合题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没有解决风能资源开发出来而不用导致浪费的问题,不是缓解“弃风限电”主要措施,B不可行,符合题意。故选B。
3~4.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北溪管道主要途径波罗的海,该海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铺设过程中会遇到水面封冻,A正确;该海域飓风影响小,B错误;波罗的海并没有位于深海地区,C错误;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D错误。故选A。第4题,德国经济发达,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①正确。德国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冬季取暖的能源需求量大,对天然气需求量大,②正确。天然气如果开采难度低,开采量大,进口量就会减少,③错误。利用成本与开采、运输等要素有关,天然气的主要优势是清洁、污染小,④错误。故本题选A。
5~6.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区域定位,甲位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起点;乙在长江三峡附近,长江三峡发电量巨大,可以通过西电东送,送至长江三角洲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题,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图中省份为湖北省,湖北省是位于中国的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A错误,B正确;东部季风区与南方地区是自然分区,不属于四大经济地区的范畴。C、D错误。故选B。
7~8.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由于调水储能是在调水的同时,能将富余的电力通过水能储存起来,对于资源调入区,由于该地区需要将水调入,说明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工程设计与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水资源的短缺问题,A正确。电力供给短缺问题与可靠稳定的资源供给不一定是资源调入区所面临的问题,B、C错误。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工程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但不是资源调入区工程设计与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D错误。第8题,调水储能能将富余的电力通过水能储存起来,没有促进新能源的开发,①错误。将电能转化为水能,没有缓解电力不足的问题,②错误。调水储能能将富余的电力通过水能储存起来,能够消纳过剩产能,③正确。调水储能将富余的电力储存起来,能够减少风光弃电,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11.答案:9.A 10.B 11.D
解析:第9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苏通GIL综合管廊穿江隧道位于长江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28日长江下游整体处于汛期,工程所处河道水位较高、流速较快、含沙量较大,未产生凌汛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0题,据材料分析可知,苏通GIL综合管廊穿江隧道工程位于长江最为繁忙的“黄金”航道,与架空跨越过江方案相比,穿江隧道工程不在江面上设置建筑设施,对此段长江航道的航运几乎没有干扰,B正确;穿江隧道工程深度大,延长了线路长度,D错误;建设施工难度较大,C错误;建设成本较高,受地质灾害影响大,A错误,所以选择B。第11题,据图可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线路绕道经过南京、泰州、南通、苏州,最后连接到上海,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电力需求量大,电力消费市场广阔,D正确;工程线路连接电力需求较大的城市,工程走向与地形,劳动力,科技关系不大,A、B、C错误,所以选择D。
12.答案:(1)与公路运输相比,“铁海联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适合长距离运输;减轻公路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道路扬尘,利于环境保护;现有的运煤铁路、水路专用线和环渤海港口群建设较为完善,提供了运输保障;晋陕蒙煤炭生产基地与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的煤炭运量大,运输距离远,“铁海联运”能减少能量消耗。
(2)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运输能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
(3)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高耗能产业迁移,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均使广州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优质高效的新能源不断推广,广泛应用,占区域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增加。
解析:第(1)题,公路运输运量小,铁路运输和海洋运输的运输量大、运价低,“铁海联运”运量大,降低运输成本,连续性强,适合长距离运输;公路运输会产生汽车尾气、道路扬尘,“铁海联运”减轻大气污染,利于环境保护;现有较为完善的运煤铁路、水路专用线、环渤海港口群,为运输提供了保障;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的需求量大,使得晋陕蒙煤炭生产基地与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之间的煤炭运量大,但是运输距离远,“铁海联运”能够减少能量消耗。第(2)题,晋陕蒙煤炭外运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将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晋陕蒙煤炭外运增加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了当地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交通运输的能力;晋陕蒙煤炭外运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发展,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工业发展能够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第(3)题,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的科技发展,加大了对能源利用的科技投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随着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部分高耗能产业发生转移,减少了对煤炭的需求量;“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优化了广州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了对煤炭需求量;随着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优质高效新能源,减少了煤炭的消费比重。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长江流域概况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B.该河干流的流向主要是自南向北流
C.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①②⑤D.②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知识点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如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有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迅速
B.位于第二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交通以水运为主,运输量大
D.为长江航运中心,运输便利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重点是(  )
A.成为承载国内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B.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C.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D.成为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生态问题突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自长江流域大保护政策实施后,鄱阳湖流域长江江豚数量已增加至700余头,鱼类以及白鹤、东方白鹳等濒危水鸟的数量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材料叙述,长江流域大保护政策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7.长江流域大保护政策的实施对鄱阳湖流域的积极影响是(  )
①鄱阳湖流域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 ②有利于短期内提升鄱阳湖渔获量,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扩大鄱阳湖流域水产养殖规模 ④有利于强化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知识点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宜宾考察,在宜宾三江口长江公园(如图)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与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②加大投资,全面开发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③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 ④加强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作 ⑤大力推广淡水鱼养殖,促进水产业发展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①②⑤D.②③④
9.下列关于长江流域发展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的矿产和能源需要严格保护,不能开发利用
B.把全流域干流打造成黄金水道,全面提高航运能力
C.上游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比中下游沿江地区更加艰巨
D.注意协作开发,注重防洪、通航、发电的综合利用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汛期长,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影响可信的是(  )
A.挟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入海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变小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梯级开发B.防洪
C.养殖D.发电
4.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D.技术导向型
读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5~7题。
5.“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B.b地
C.c地D.d地
6.图中①~④地在相同情况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7.下列治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如下图所示),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8~9题。
8.“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9.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出现明显增加
B.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
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
长江也是我国的一条著名的“害河”,尤其是中游的荆江段更是如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0~12题。
10.长江中游水害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中游地形平坦,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 ②上游的流域面积广,来水量大 ③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④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日益缩小
⑤人口压力大,植被破坏严重
A.④⑤B.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为了根除中游的洪水危害,目前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量
B.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C.建立三峡大坝,调节上游的洪水下泄量
D.荆江地区建立分洪区,减轻洪水对大堤的压力
12.长江中游在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借鉴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是(  )
A.找准开发重点,不断提高开发深度
B.加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流域发展的基础
C.大力开发流域的矿产资源,发展高耗能工业
D.加快流域经济的转型,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纳河,全长780公里,是地质时期在柔软的石灰石上冲刷而形成的。塞纳河是法国最具有规律性的大河,也是天然适航的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少有洪涝灾害。为提高其航运能力,塞纳河流域修建了多座水坝,提高了塞纳河的水位。如图为塞纳河位置示意图。
(1)分析塞纳河流域少有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说明塞纳河发展内河航运的有利自然条件。
(3)塞纳河干支流上的水坝一般都不高,指出塞纳河流域修建低坝的好处。
核心素养升级练 
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m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注入大西洋。河流中上游多建拦河水坝,而下游则多建设顺河堤坝。下图为塞纳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塞纳河上游建设的拦水坝多为低坝,主要原因是塞纳河(  )
A.流量稳定B.含沙量小
C.流程短D.落差小
2.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修建的顺河堤坝主要功能是(  )
A.发电B.航运
C.防洪D.灌溉
3.巴黎地区水源主要来自河水,但每年都有几个月需要水库协调才能满足河水对城市的供水。水库协调可能开始于(  )
A.1月B.3月
C.6月D.9月
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25日之前,四川盆地、江南、江汉及江淮等地高温天气还将持续,8月26日起上述地区高温范围减小、强度将有所减弱。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三峡水库运行后,流水作用在库区发生的变化是(  )
A.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
B.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C.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减弱
D.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加强
5.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
①大气环流异常 ②拉尼娜气候事件 ③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6.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  )
A.大坝下游河流水动力增强,泥沙淤积增加
B.下游河床缩窄变深
C.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
D.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纽约是美国东部最大的海港。伊利运河的开挖,主要是为了加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的交通联系,同时改善纽约市的用水条件。伊利运河西起伊利湖出口处的布法罗,东至哈德孙河沿岸的奥尔巴尼。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形成了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落差超过50米)。下图为伊利运河略图。据此完成7~8题。
7.哈德孙河与伊利运河接通后,奥尔巴尼附近上游河段水文特点的变化表现为(  )
A.流量变大B.流速变慢
C.含沙量变大D.结冰期变长
8.连接奥尔巴尼的伊利运河取水点没有选择安大略湖是为了(  )
①降低开挖成本 ②实现水体自流 ③减轻河流结冰影响 ④扩大联系范围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杜罗河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伊贝里卡山脉中的乌尔维翁山,向西穿过卡斯梯林桌状地,多峡谷急流,下游在葡萄牙波尔图注入大西洋,全长770千米。下图示意杜罗河流域水系分布(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据此完成9~11题。
9.关于杜罗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水量大,河水流出湖泊时含沙量增大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干流水量主要来自北侧支流
④河流入海口处有结冰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10.适宜杜罗河流域发展的工业产业是(  )
A.石油化工业B.炼焦工业
C.有色冶金工业D.高新技术产业
11.该流域梯级开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是(  )
A.防洪、航运B.发展旅游业
C.恢复自然河道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里希纳河流经印度南部,是印度的大河之一。发源于西高止山脉,流经低缓的德干高原,最后蜿蜒注入孟加拉湾。河流全长1400千米,流域面积25.9万平方千米,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730立方米/秒,实测历史最大流量3000立方米/秒,流量集中于河流中下游。上游河道曲折,中、下游有灌溉、航运之利。克里希纳河流域可开垦土地和可播种面积分别占流域面积的78%和60%,是印度重要的农业区,但河流现有水量只能满足75%的需求。为此,印度政府对克里希纳河进行了长期的用水规划。下图示意克里希纳河水系分布。
(1)根据印度南部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克里希纳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克里希纳河流量集中于中下游的原因。
(3)推测为满足克里希纳河流域生产与生活用水,当地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必备知识基础练
1~3.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此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正确,A不符合题意;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该河干流的流向主要是自西向东,错误,B符合题意;河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大于0℃,无结冰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少,正确,C不符合题意;季风气候,流域大部分降水较多,且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汛期长,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上游地区矿产丰富,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①正确;上游地区发展水电,电价便宜,②正确;但是上游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③错误;由于发展较晚,科技技术不如东部地区发达,④错误;此处靠近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便利,水运成本低,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3题,由于人口增加,工农业的发展,需要用水,产生用水紧张,正确,A不符合题意;水资源利用率低,很多工厂直接排放污水,不回收,浪费严重,正确,B不符合题意;水污染严重,很多地区容易出现水质型缺水,正确,C不符合题意;此处气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气候降水量依然很多,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
4~5.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都位于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发达,国家政策支持,A符合题意;三个中心城市都位于第三级阶梯处,地形平坦,水能资源不太丰富,排除B;三个中心城市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排除C;长江中游三个中心城市中长沙、南昌不是航运中心,排除D。故选A。第5题,长江上游城市群,将成为承载国内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排除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高度发达,将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B符合题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排除C;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为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排除D。故选B。
6~7.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长江流域的大保护政策是因为水域污染、过度捕捞,使得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动植物数量减少,其目的旨在恢复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首要条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B正确;公平性是指机会的平等性,材料中旨在恢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A错误;共同性是指在全球性大问题上要共同面对,配合行动,长江流域大保护政策主要是我国内部问题,C错误;阶段性原则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排除。故选B。第7题,长江流域的大保护政策会使得鄱阳湖流域围湖造田、水域污染等生态破坏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①正确;大保护政策禁止过度捕捞行为,在短期内渔获量会减少,②错误;为了防止水域污染,要控制流域水产养殖的规模,③错误;随着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其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④正确。故选A。
8~9.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①正确;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③正确;加强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④符合题意;加大投资,全面开发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问题,大力推广淡水鱼养殖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与“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不符,②⑤错。综合上述分析,故选A。第9题,长江流域发展与建设“不搞大开发”不是绝对不开发,长江流域的资源和能源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不能开发利用,A错误;把全流域干流打造成黄金水道不合理,比如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经济发展较落后,不适合打造成黄金水道,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水污染防治问题比上游地区更加突出,C错误;长江流域应该协作开发,加强防洪、通航、发电综合利用,D正确。故选D。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由剖面图可知,青尼罗河落差较大,且发源于非洲屋脊,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A正确,C错误;白尼罗河来源于赤道地区,因而汛期比青尼罗河长,B错误;白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且受到维多利亚湖的调节,流量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A。第2题,上游水库的拦截造成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上水库的调节,下游洪水减少,所以下游泥沙减少,土壤肥力来源减少,A、D错误;水库主要起调节作用,入海水量变化不大,B错误;由于泥沙减少,河口地区的堆积作用减弱,相应的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C正确。故选C。
3~4.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开发过程中的航运、养殖、发电、防洪、灌溉、旅游等都是基于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因此核心环节为梯级开发,A正确;发电、养殖、防洪是建立在梯级开发的基础上,不是核心环节,B、C、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该流域梯级开发发电量大,可以带动电力产业、冶金工业等动力导向型工业的发展,因此最适合布局动力导向型工业,C正确;图中无法判断该流域的市场大小、劳动力多少以及技术水平等情况,因此不适合布局相关的产业,A、B、D错误。故选C。
5~7.答案:5.A 6.C 7.C
解析:第5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由等高线判断:a位于黄土沟地区,适合打坝建库,A正确;c地和d地位于坡面上,适宜采取护坡工程,C、D错误;b地位于黄土塬上,采取保塬措施,D错误。故选A。第6题,①地形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A错误;②地形平坦,④地形没有③地形陡,所以③地易发生水土流失。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7题,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会加重区域水土流失问题,C不恰当;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减少草场破坏,A恰当;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利于保持水土,B恰当;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恢复植被,保持水土,D恰当。故选C。
8~9.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第9题,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群也会出现从黄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河道的生态功能出现退化;由于泄洪水流对河床强烈冲刷,下游河道普遍下切、缩窄,导致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和沿岸低洼区耕地淹没,湿地的生态功能普遍降低甚至丧失。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12.答案:10.D 11.D 12.B
解析:第10题,长江流域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降水变率大,③正确;加之上游的流域面积广,致使长江流域水量大增,②正确;加上长江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长江中游淤积,造成排水不畅,①⑤正确;人们围湖造田,湖泊的蓄洪能力又下降,④正确,所以洪涝灾害频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多发,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对策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种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量;兴修水利工程,调节上游的洪水下泄量;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消除危害不明显,A、B、C错误;荆江地区建立分洪区,明显减轻洪水对大堤的压力,效果明显,D正确。故选D。第12题,长江中游在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借鉴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是加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流域发展的基础,B正确;在治理开发过程中,需要找准开发重点,也要注重全局发展,A错误;大力开发流域的矿产资源,不利于生态发展,C错误;流域内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发展高科技产业较为困难,D错误。故选B。
13.答案:(1)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适中,常年雨水分布均匀,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水位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盆地大多是由可渗透的岩石构成的,岩石具有吸水能力。
(2)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水位变化小,可四季通航;流经巴黎盆地,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行船;水系发达多支流。
(3)淹没区小,迁移人口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减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灾害的威胁性小;工程量小,投资少等。
解析:第(1)题,结合塞纳河流域特征和图示信息,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从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该区少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塞纳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适中,而且常年雨水分布均匀,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水位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可以调蓄径流量;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为可渗透的岩石,岩石具有吸水能力,能够调蓄地表径流。第(2)题,结合塞纳河流域特征和图示信息,从气候、地形、水系等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水位变化小,可四季通航;流经巴黎盆地,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行船;水系发达多支流,航运里程长;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较高,河流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第(3)题,塞纳河流域修建低坝的好处可以从迁移人口少、对环境影响小、工程量小、船只过闸时间短等方面进行分析。塞纳河流域修建低坝,可以使得淹没区小,迁移人口少,减少生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减少,可以提高通行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少因高水位导致的溃坝等灾害的发生;低坝工程量小,投资少,工程工期短等。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流入大西洋,河流落差小。建设低坝主要原因是落差小,D正确。建设低坝与流量、含沙量、流程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2题,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地势平坦,河水流速慢,水能资源匮乏,因海潮顶托而泥沙淤积多,A错误;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所在区域经济发达,货运量大,航运需求量大,故在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修建拦河低坝,可以减轻泥沙淤积,提高河床水位,提高河流航运价值,B正确;塞纳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小,C错误;修建了多座拦河低坝主要是为了提高河床水位,灌溉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第3题,塞纳河流域上游靠近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丰富,故6月开始,巴黎等地区就要做好水库协调工作,所以水库协调可能开始于6月,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6.答案:4.B 5.D 6.C
解析:第4题,三峡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库区蓄水,水流速度变缓,河水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以堆积作用为主,所以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故选B。第5题,由材料可知,此次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造成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原因可能是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暖等,①②④正确;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会导致北方地区气温偏低,不是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原因,③错误。故选D。第6题,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拦截泥沙,三峡水库下游河段河流含沙量减小,泥沙淤积减少,A错;三峡水库蓄清排浑,洪水期排浑,下游水量增大,水位上升,河水侧蚀作用加强,河床拓宽,枯水期蓄清,水库拦截泥沙,造成下游含沙量减小,河水含沙量减小,沉积作用减弱,整体而言,使得河床拓宽加深,B错;三峡水库蓄清排浑,保证水库库容量,有利于增强水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C正确;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对于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大,D错。故选C。
7~8.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运河开通后会增加奥尔巴尼的水位,进而减少该区域到河流上游的纵比降,会降低河流的流速,B正确;奥尔巴尼附近上游河段降水和流域面积没变,水量也不会明显变化,流速减慢含沙量可能会减小,A、C错误;结冰期的长短与气候有关,D错误。故选B。第8题,该运河在伊利湖取水的主要原因是伊利湖较安大略湖海拔高(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形成了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落差超过50米),能够实现水体自流,②正确;而伊利湖与纽约的距离大于安大略湖到纽约的距离,开挖成本较高,①错误;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纬度较高均有结冰期,③错误;由图可知从伊利湖开挖运河联系范围更大,经济腹地更广,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9~11.答案:9.B 10.C 11.A
解析:第9题,河流流出湖泊时,大部分泥沙都沉积于湖泊,出湖时,泥沙含量减少,①错误;杜罗河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伊贝里卡山脉中的乌尔维翁山,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因而南部支流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北部支流地处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干流水量主要来自北部支流,③正确;该区域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无结冰期,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第10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流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加之水能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C正确;图文信息没有显示该区域有丰富石油、煤炭资源、发达的科技,故不适合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焦化工业、高新技术工业,A、B、D错误。故选C。第11题,该流域梯级开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有减轻洪涝灾害、改善航运条件,A正确;发展旅游业为经济效益,B错误;梯级开发不利于恢复自然河道,C错误;梯级开发,改变河道,影响河流生物生长,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A。
12.答案:(1)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量较大;西南季风不稳定,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流经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大;地处热带,无结冰期。
(2)上游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中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增多,流量变大;上游来水及多条支流的汇入,下游流量大。
(3)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生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速、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结冰期的河流注意有无凌汛)等方面思考。克里希纳河所在的印度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分旱、雨两季。受气候影响,克里希纳河流量较大,由于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无结冰期,汛期出现在夏季;河流含沙量主要受水流速度、沿岸植被及土层性质影响,克里希纳河流经印度重要的农业区,原始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高。第(2)题,克里希纳河流量集中于中下游的原因,主要从该河流上下游地形、降水等地理环境不同导致上下游差距大等角度进行分析。克里希纳河流域属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读图可知,克里希纳河上游流经西高止山脉以东地区,为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补给少,河流流量小;中下游流经中部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增大,降水增多,同时接受上游及各大支流的汇入,因此河流中下游流量大。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克里希纳河流域可开垦土地和可播种面积分别占流域面积的78%和60%,是印度重要的农业区,但河流现有水量只能满足75%的需求”可知,可从节流方面作答,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根据气候和水文水系特征,可从开源方面作答,修建水库,一方面可调节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另一方面可调节河流径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流域调水,修建一系列引水渠,将附近径流丰富的河流水引入克里希纳河,解决克里希纳河供水不足的问题。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蓉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正如“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拓展。据此完成1~2题。
1.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有(  )
①经济全球化 ②城镇化 ③逆城镇化 ④人口迁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
A.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
B.2022年某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
C.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D.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知识点二“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之间协作发展
中白工业园,全称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坐落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贯通欧亚的重要枢纽——白俄罗斯明斯克州,规划面积91.5平方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外工业园区。2021年2月9日,中国中医药产业入驻中白工业园。下图示意中白工业园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中白工业园选址明斯克州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B.地理位置优越
C.土地租金较低D.劳动力丰富廉价
4.中国中医药产业能入驻中白工业园,主要得益于(  )
A.当地中医药普及广B.药材可就近供应
C.企业国内产能过剩D.中国“走出去”战略支撑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经济基础薄弱,2017年城镇化率为36.38%,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呈现全国层面的不均衡与不连贯现象。2017年由中巴两国政府批准的《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提出,建设自中国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南部沿海城市卡拉奇和瓜达尔的中巴经济走廊,围绕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形成新的国际物流网络和产业布局,通过产业投资,提升南亚及中亚国家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下图示意2017年巴基斯坦城镇数量金字塔与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5~6题。
5.与巴基斯坦城镇体系特点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
A.以山地为主的地形B.炎热干旱的气候
C.海陆联运的交通体系D.发展缓慢的工业
6.“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巴基斯坦城镇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促进节点城市发展,提升超大城市的核心作用
B.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推动中等城市的工业发展
C.推进沿线交通建设,加快乡村转变为小城市(镇)
D.形成多条发展轴线,保证各区域城市均衡发展
“路桥经济”阶段。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完成7~9题。
7.目前,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低于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原因是(  )
A.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差,货源不足
B.冬季港口封航,海陆联运的货物中断
C.沿线地区湿地、冻土广布,速度受限
D.沿线国家多,列车的边境滞留时间长
8.若第三亚欧大陆桥开通,与已有的两条线路比较,货单较多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稻米B.羊毛
C.木材D.小麦
9.第三亚欧大陆桥沿线多为临海国家,发展“路桥经济”的重要意义是(  )
①实现人口均衡分布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缩小沿海内陆差距 ④摆脱国际市场依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目前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成员国领土总面积超过欧亚大陆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近一半,GDP占全球20%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上合组织成员国进行区域合作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加大相互支持B.拓展安全合作
C.深化夯实合作D.坚持单边主义
2.上合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包括(  )
①带动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促进我国西部的发展 ③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④促进区域经济新秩序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021年11月18日10时30分许,一列满载着50个大柜货物的中欧班列(如图)从贵阳市都拉营火车站缓缓驶出,标志着贵州开行中欧班列实现“零突破”,成为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力“黔货出山”的又一新举措。本次班列从贵阳市都拉营火车站出发后,中途不转站、不换箱,直接经满洲里出境,12月3日抵达莫斯科沃尔西诺站,全程约15天,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约38天。下一步,贵州还将开行到波兰马拉、德国杜伊斯堡等地的中欧班列。据此完成3~4题。
3.与海运相比,选择中欧班列运输“黔货”有利于(  )
A.提高售价B.降低运费
C.增加运量D.减少中转
4.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直接影响是(  )
A.吸引科技人才迁入
B.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C.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3月23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一致发表《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初期优先发展互联互通、水资源和农业减贫等五方面合作。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见证通车的中老铁路(昆明到老挝万象)是高质量共建绿色环保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如图是澜湄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梯级水电站保障能源需求
B.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河运,增强经济互联互通
C.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增强综合利用
D.加快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减轻旱灾对农业影响
6.中老两国交界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有利于(  )
A.有效沟通和促进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和发展旅游
B.减轻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大气、水资源污染
C.体现铁路对途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绿色环保
D.保护自然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7.联系中老两国的钢铁巨龙和澜湄经济圈体现了(  )
A.共同保护流域自然环境
B.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
C.科技创新促进互联互通
D.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完成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立。其所在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西距开罗市120公里,北距苏伊士城44公里,是目前埃及唯一的经济特区。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产品可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市场。读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示意图,完成8~10题。
8.利用埃及的资源优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工业B.电子工业
C.冶金工业D.生物制药工业
9.我国某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当地就业机会B.扩大海外市场规模
C.利用当地便捷交通D.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0.埃及政府持续提升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国际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
A.适时升级相关产业
B.适当降低合作区工业产品价格
C.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D.加大对经贸合作区的宣传力度
2020年11月15日,东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下图反映了“2019年我国与其他RCEP成员贸易往来情况”(注: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正值代表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负值代表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读图,完成11~12题。
11.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
B.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C.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
D.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
12.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中国能够(  )
A.减少环境污染
B.获得充足资金
C.引进先进技术
D.扩大消费市场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西北部地区国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该地区资源开发领域增长较快,由此带动了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同该地区国家经贸合作保持较快增长,投资规模和领域逐渐扩大。如图为非洲西北部地区示意图。
(1)指出①②两地自然带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非洲西北部地区吸引我国投资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我国投资对非洲西北部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核心素养升级练 
“工业母机”即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是制造其他机器的基础(下图)。“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举全国之力兴建了18家机床国企,工业基础得到了改善;改革开放后,机床产业进一步扩大;上世纪90年代,很多国内机床产业破产重组;到了21世纪,国内机床行业迎来黄金10年,但表现出“薄利多销”;2020年下半年开始,工业母机和高端芯片一样,成了我国“卡脖子”行业。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母机”关联性最强的是(  )
A.重金属锻造B.轻金属合金
C.贵金属加工D.稀有金属提炼
2.“一五计划”与改革开放前期机床产业焕发“生机”的共同因素是(  )
A.国际产业转移B.国内经济复苏
C.政府政策原因D.研发能力提升
3.21世纪开始至今,我国机床行业从“薄利多销”到遭遇“卡脖子”现象,我国应该(  )
A.加强产品上游研发投入,实现从“种类大国”向“产量大国”转型
B.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降低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对国外产业的依赖程度
C.积极与“贸易壁垒国”进行核心技术交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难题
D.加强生产制造环节的研究探索,从模仿制造尝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巴拿马于1948年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了以运河航运为基础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4~5题。
4.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这主要体现了(  )
A.区域内部整体性减弱
B.区域间差异性加强
C.区域的层次性减弱
D.区域间开放性增强
5.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新太平洋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B.劳动力价格
C.政策D.自然资源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原先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传统“单循环”价值体系链被打破,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正在形成。中国作为“双环流”价值体系链的核心枢纽,连接着欧美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有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共赢。据此完成6~8题。
6.全球价值体系链从“单循环”向“双环流”的转变,主要得益于(  )
A.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调整
B.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C.发展中经济体资源储量增加
D.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7.在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面临的挑战是(  )
A.劳动力资源匮乏B.矿产资源日渐枯竭
C.基础设施不完善D.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8.为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融入“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实现双赢,中国应(  )
A.提高初级产品进口价格
B.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扩大资源进口
C.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
D.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传播先进技术
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实施增长和转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我国服装企业纷纷在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投资建立成衣制造厂,使埃塞俄比亚成为欧美出口服装和皮革的主要国家之一。据此完成9~11题。
9.埃塞俄比亚吸引我国成衣制造厂建厂的比较优势是(  )
①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廉 ②距离市场近
③工业基础好 ④政策支持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埃塞俄比亚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是(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④提高失业率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是(  )
①在世界经济“三元结构”中升级为核心层 
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③国际劳务输出和原材料供应成为经济支柱 ④国际文旅合作得到深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接近于亚欧大陆的最北端,全部位于北极圈内,冬季寒冷而漫长,只有6、7、8月冰雪融化,苔原返青,鲜花盛开。亚马尔半岛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已探明储量2万亿方。目前,中、法、俄合作开发的亚马尔LNC(液化天然气)已成为北极地区重要的能源开发项目,并且冬季比夏季更适合开发。在这个集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液化、贸易、运输于一体的合作项目中,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高寒地区作业的4台特制钻机,其中一台就是中国制造)。下图示意亚马尔LNC运输路线。
(1)简述亚马尔半岛成为北极陆地能源丰富区的过程。
(2)说明亚马尔半岛天然气开发冬季要比夏季更合适的原因。
(3)简述中、法、俄合作开发亚马尔半岛天然气资源的意义。
(4)比较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出口我国的两条线路的优劣。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的竞争、经济的比拼、文化的冲突过程中产生的失落和焦虑,也是一种民族乡愁,①符合题意;城镇化使农村地区变成城市地区,导致景观和环境都发生变化,人们怀念过去的青山绿水,产生田园乡愁,②符合题意;逆城镇化是人们从城市迁往农村,不会产生乡愁,③不符合题意;人口迁移是身在他乡的人们终日被异域文化所包围,能深刻地怀念家乡,感受到乡愁,故④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可能是为了家乡建设,是一种故乡情结;2022年某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是因为春节返乡过年,是属于乡愁;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是推介农村文化,风土人情,是属于乡愁,A、B、D不符合题意。而新农村建设,是城乡发展的一种体现,与乡愁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3~4.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中白工业园坐落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贯通欧亚的重要枢纽——白俄罗斯明斯克州,距机场较近,高速公路、洲际公路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我国企业借船出海开拓欧洲市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结合入驻时间分析可知,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愈发凸显,但中医药产业产能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亟需现代化转型,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支撑下,中医药产业入驻中白工业园,助力开拓欧洲市场,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D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与当地中医药普及程度及药材是否可就近供应有关的信息,A、B错误;企业国内产能过剩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故选D。
5~6.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巴基斯坦小城市、小城镇的数量多,城镇体系出现“小城镇化”倾向,根据材料“经济基础薄弱”、“形成新的国际物流网络和产业布局,通过产业投资”相关信息可知,巴基斯坦的城镇化缺乏工业化支撑,小城市难以吸引人口迁移和扩大城市规模,经济欠发达,D正确;巴基斯坦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和炎热干旱的气候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但不是城镇体系出现“小城镇化”倾向的主要因素,A、B错误;海陆联运的交通体系将促进巴基斯坦沿线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沿线城市发展,与其目前的城镇体系特点不符,C错。故选D。第6题,巴基斯坦通过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本国工业化发展,加快中等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B正确;巴基斯坦超大城市发展迅速,如果提升超大城市的核心作用,将进一步导致城市规模过大,加剧城镇体系不均衡的局面,A错误;小城市(镇)数量多,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推动城市发展,且加快乡村转变为小城镇会加剧城镇体系不均衡的现状,不利于城镇体系健康发展,C错误;材料中主要强调“中巴经济走廊”,并没有形成多条发展轴线,D错误。故选B。
7~9.答案:7.D 8.A 9.B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第一亚欧大陆桥分布在俄罗斯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穿过许多国家。目前,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低于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原因是沿线国家多,列车的边境滞留时间长,D对;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冬季港口封航,与铁路运输速度无关,A、B错;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地区纬度较第一亚欧大陆桥低,冻土和湿地面积较小,C错。故选D。第8题,读图可知,第三亚欧大陆桥连接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水稻产区。第三大陆桥开通,与已有的两条线路比较,货单较多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稻米,A对;木材不如第一大陆桥有优势,C错;羊毛、小麦不如第二大陆桥有优势,B、D错。故选A。第9题,第三亚欧大陆桥沿线多为临海国家,发展“路桥经济”的重要意义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对;不会进行人口均衡分布,①错;有利于缩小沿海内陆差距,③对;国际联系加强,不是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④错。B对。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上合组织成员国进行区域合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加大相互支持、拓展安全合作、深化夯实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A、B、C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第2题,上合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包括促进我国西部的发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②③对;带动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区域经济新秩序的发展,是对整个地区而言的,并非对我国的影响,①④不符合题意要求。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4.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提高售价”为不利因素,A错误;海运运量大,运费低,B、C错误;贵州位于内陆,出海需中转,中欧班列开通后,有利于减少中转,缩短运输时间,D正确。故选D。第4题,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通过中欧班列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会促进对外贸易发展,C正确;贵州经济相对落后,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小,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不现实,A、B错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会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完善其基础设施,但不是融入“一带一路”的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
5~7.答案:5.C 6.D 7.B
解析:第5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下游为平原,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水能不丰富,不适合发展梯级水电站;中上游地区河流湍急,不适宜发展河运,A、B错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主要是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而不是重点建设灌溉工程,D错误;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为增强对河流的综合利用,应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C正确。故选C。第6题,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7题,中老铁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体现了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A、C错误、B正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但不代表“一带一路”建设完成,D错误。故选B。
8~10.答案:8.A 9.B 10.A
解析:第8题,棉花是埃及的优势资源。利用此资源优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是纺织工业,A正确;埃及科技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电子工业,B错误;埃及金属资源和生物资源缺乏,发展冶金工业和生物制药工业不能利用当地资源优势,C、D错误。故选A。第9题,文字材料提到“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产品可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市场”可知。从企业层面来讲,中国企业在埃及进行本地化的生产,有助于其避免关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降低成本,从而扩大其产品的海外市场,B正确;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是企业在实现盈利目的的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影响;利用当地便捷交通条件也只是企业建厂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会成为企业建厂的主要目的,A、C错误;相对于中国来说,埃及的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中国企业在埃及建设工厂不会有助于提升该企业的创新能力,D错误。故选B。第10题,经贸合作区要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是关键。这就需要经贸合作区适时进行产业升级,确保产品领先,而非扩大生产规模,A正确,C错误;适当降低合作区工业产品价格、加大对合作区宣传力度等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经贸合作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但难以做到持续长久,所以不能选B和D选项。故选A。
11~12.答案:11.D 12.D
解析:第11题,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协调分配,轻工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向缺乏的国家出口等,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D正确;跨国贸易对一些国家的生态环境反而是恶化,比如生产高污染产品出口到别的国家,A错误;拓宽市场空间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B错误;优化各国进口结构,会减少消费成本,C错误。故选D。第12题,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中,中国比东盟国家发展快,资金和技术实力也比东盟各国雄厚,因此不可能从东盟各国获得充足资金,引进先进技术,B、C错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促进彼此经贸发展,促进生产,因此不一定能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由图可知我国机电制品、纺织制品贸易差额都呈正值,说明这些产品大量出口中,因此扩大了消费市场,D正确。故选D。
13.答案:(1)①地为热带荒漠带,②地为热带雨林带。
原因:①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形成热带荒漠带;②地受赤道低气压带、西南季风及沿岸暖流的影响,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2)港口等基础设施完备;合作互补性强;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发展需求强烈;战后需要重建,商机多;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前景广阔。
(3)带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非洲产业升级;带动当地人口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解析:本题以非洲西北部资源开发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条件和国际合作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根据两地的纬度可知,①位于北非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影响,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热带荒漠带。②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带。第(2)题,由图示可知,非洲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该地区资源开发领域增长较快,由此带动了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是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与其合作互补性强;政府政策支持,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政治趋于稳定且战后需要恢复经济,需要引进外资;市场广阔等。第(3)题,由“该地区资源开发领域增长较快,由此带动了基础设施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可知,我国投资可带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通过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便于当地资源出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非洲产业升级;从社会层面,带动当地人口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工业生产的联系。根据材料“机床是制造其他机器的基础”可知,结合图中左列金属成型机床中有锻造冲压机,可知重金属锻造是制造机器的基础,A正确;而轻金属合金、贵金属加工、稀有金属提炼是生产具体的产品,B、C、D错误。故选A。第2题,“一五计划”与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工业百废待兴,经济尚未完全复苏,B错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振兴和国防发展的重要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焕发出生机活力,材料中有国家政策支持的关键词:“一五计划时期举全国之力”“90年代很多国内机床产业破产重组”,都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C正确;“一五计划”时期不是主要的国际产业转移时期,A错误;“一五计划”时期,国内研发能力较差,D错误。故选C。第3题,通过材料推测,我国机床行业从“薄利多销”到遭遇“卡脖子”现象原因可能遭遇核心原料、技术、部件的瓶颈。全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将从以量取胜走向以质取胜、以智取胜、核心技术取胜,B正确;从“种类大国”向“产量大国”转型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是走“薄利多销”的老路,A错误;“贸易壁垒国”对我国实行贸易封锁,不会与我国进行核心技术交流,C错误;生产制造环节的附加值相对较低,D错误。故选B。
4~5.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这表明拉美区域内部整体性增强了,A错误;区域间差异性会随着发展转口贸易,区域经济联系加强而减弱,B错误;各个区域之间没有级别差异,C错误;正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加强了,使商品贸易、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各国自贸区的产生,D正确。故选D。第5题,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促进各国互通有无,加强联系,特别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在合作中我国的优势在于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资金充足,能够推动投资和产业合作,因此A正确;相比巴拿马,我国劳动力价格高,不具有优势,B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为了发展贸易,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高端制造业,所以政策不是我国的优势,C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对自然资源依赖小,D错误。故选A。
6~8.答案:6.B 7.D 8.D
解析:第6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单循环”价值体系链中,发达经济体掌握技术,处于价值链高端,发展中经济体处于价值链末端。近年来,中国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制造大国”,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从发达经济体进口技术,制造中间产品,成为连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核心枢纽,形成了“双环流”价值体系链,B正确;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经济体资源储量增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都不是导致全球价值体系链从“单循环”向“双环流”的转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第7题,中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并没有出现劳动力资源匮乏现象,A错误;中国向发达经济体进口技术、出口中间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很多矿产品,对矿产资源依赖性大,但是与该环流关系不大,B错误;中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C错误;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产业创新能力不足,D正确。所以选D。第8题,在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并向其出口技术,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传播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水平,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双环流”价值体系链,D正确;提高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A错误;传统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不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不适合大力发展,B错误;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对发展中经济体影响不大,C错误。所以选D。
9~11.答案:9.C 10.C 11.D
解析: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充足,土地租金较低,①正确,③错误;由“埃塞俄比亚正在实施增长和转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可知,埃塞俄比亚政府的积极态度和优惠政策,吸引我国成衣制造厂建厂,④正确;由“埃塞俄比亚成为欧美出口服装和皮革的主要国家之一”可知,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生产,便于境外的“中国制造”进入欧美市场,距离市场较近,②正确;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埃塞俄比亚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①③正确,④错误,即C正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会给当地带来环境污染,②错误;所以②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第11题,由第10题分析可知,加入“一带一路”,埃塞俄比亚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有利于埃塞俄比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不能在世界经济“三元结构”中升级为核心层,国际劳务输出不是当地的经济支柱,①③错误,②正确;加入“一带一路”,有利于埃塞俄比亚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使国际文旅合作得到深化,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亚马尔半岛是大陆架上的浅海盆地,藻类和浮游生物等海洋生物繁茂,后来这些海洋生物的遗骸被从大陆侵蚀搬运来的大量沉积物掩埋,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油气资源;随着地壳抬升和板块漂移,部分地区逐渐露出海面,成为陆上能源丰富区。
(2)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冬季寒冷,大地冰封,汽车等交通工具可以在地面行驶;夏季冰土消融,地面变得泥泞,甚至变为沼泽,施工、交通困难。
(3)①俄罗斯获取资金、技术等支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亚马尔半岛基础设施改善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贸易、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国际能源市场份额;②为俄罗斯利用极地能源累积经验;③中、法两国获取新的天然气能源来源,提高能源稳定供给能力,同时勘探、机械制造业等的国际知名度提高,利于拓展国际市场;④推动亚欧新航线的开发。
(4)出萨贝塔港西行路线四季可通航,沿途航行资料比较齐全,但距离远、耗时长;东行路线距离近、耗时短,只能夏季短暂通航,沿途航行条件更加恶劣,且航行资料比较缺乏。
解析:第(1)题,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有机质是生物物质(主要包括浮游植物、细菌和高等植物)死亡后的遗体,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油气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沉积有机质、适当的温度、压力、时间、细菌等物理和化学及生物化学条件。由材料“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接近于亚欧大陆的最北端”结合图示信息可推知,地质历史时期,亚马尔半岛是大陆架上的浅海盆地,藻类和浮游生物等海洋生物繁茂,后来这些海洋生物的遗骸被大量沉积物掩埋,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油气资源。随着地壳抬升和板块漂移,部分地区逐渐露出海面,成为陆上能源丰富区。第(2)题,注意审题,一是注意“亚马尔半岛天然气开发冬季要比夏季更合适”,回答比较条件;二是“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之分。结合材料“冬季寒冷而漫长,只有6、7、8月冰雪融化”可知,亚马尔半岛冬季寒冷,大地冰封,汽车等交通工具可以在地面行驶,有利于天然气开发;夏季冰土消融,地面变得泥泞,施工、交通困难。第(3)题,在回答过程中注意限定词,要从“中、法、俄合作开发亚马尔半岛天然气资源”和“意义”角度作答。从对俄罗斯、中国、法国和全球的意义方面分析。对俄罗斯:获取资金、技术等支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亚马尔半岛基础设施改善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贸易、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对中、法两国:提高能源稳定供给能力;由材料“高寒地区作业的4台特制钻机,其中一台就是中国制造”可知,勘探、机械制造业等的国际知名度提高。对全球:推动亚欧新航线的开发。第(4)题,注意题干关键词“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出口我国”。读图可知,出萨贝塔港西行路线沿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四季可通航,但距离我国较远、耗时长。东行路线距离我国近、耗时短,但只能夏季短暂通航,途经白令海峡,多海雾,影响船只航行。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进入21世纪,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下图示意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是(  )
A.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
B.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转移
C.由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转移
D.由综合性工业区向轻工业区转移
2.我国白色家电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  )
①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 ③潜在消费市场广阔 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 ⑤“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知识点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全球范围内经历了四次大规模、大范围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进行着第五次产业大转移。表为世界五次产业转移信息表。据此完成3~4题。
次序 时间 转移方向
第一次 19世纪60年代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二次 20世纪50~60年代 美国→日本、德国
第三次 20世纪60~70年代 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和部分拉美国家
第四次 20世纪80年代~2012年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中国
第五次 2012年至今 中国→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部分产业回流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
3.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和印度成为第五次世界产业转移目的地的原因是(  )
A.劳动力更丰富B.市场更广阔
C.生产成本更低D.交通更便捷
4.第五次产业转移过程中回流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类型主要是(  )
A.钢铁冶炼工业
B.电子元器件装配业
C.汽车制造业
D.智能制造业
知识点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北京车公司是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位于保定市满城区方顺桥镇和于家庄乡,占地1500亩。该公司承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龙头,培育发展轨道交通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上下游相关产业,逐步开展包括智能市域动车组列车、智能化无人驾驶列车在内的未来市场主流产品的生产制造。下图示意保定市满城区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保定市满城区吸引河北京车公司入驻的区位优势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B.路网密集,交通较便利
C.工业历史悠久,基础好
D.近距北京,土地租金低
6.河北京车公司的投资建设给保定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A.创设就业岗位,提升制造业水平
B.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布局
C.扩大服务范围,增强城市影响力
D.密切京津联系,形成产业集聚
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镇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8.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下表是“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读表,完成9~10题。
调整阶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主导产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重点部门 纺织、食品 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炼油、石油 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生物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
年份 1955~1980
9.分析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变化,由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再到高科技工业
B.主导产业经过调整后不断升级,创新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C.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是本国的资源日益减少
D.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利用新的主导产业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0.伴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出现轻工业、重化工业转移到其他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日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有利于转入国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C.有利于转入国提高产业水平,防止环境污染
D.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11.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给投资对象国,同时也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好处。下列选项不属于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本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
A.造成国内经济要素价位升高,例如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地价提高等,不利于吸引外资
B.产业转移也要向海外进行投资,使得本国资金有一定的短缺
C.产业转移会引起国内失业人口增多,造成市场萎缩
D.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关键能力综合练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技术密集型产业
“东数西算”工程作为我国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又一项重要战略工程,已正式全面启动。所谓“东数西算”,就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据此完成4~5题。
4.西部地区承接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因,不包括(  )
A.土地资源丰富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价格低D.输电技术水平高
5.“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利于东部地区算力水平的提高
B.带动我国西部数据资源的整合
C.有利于消除我国东、西部差距
D.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布局的合理性
阿塞拜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国,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19世纪首都巴库因为石油业的发展曾被称作“黑城”。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如今的巴库正在积极谋求城市的转型。下图为阿塞拜疆位置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有关巴库转型中适合发展的产业组合是(  )
①旅游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航空航天业 
④钢铁机械制造 ⑤石油化工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②⑤D.②③④
7.下列有关巴库积极谋求转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能源地位下降,迫使巴库转型
B.巴库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
C.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转型的优势条件
D.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8.下列有关阿塞拜疆参与“一带—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均衡分布
B.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
C.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
D.“一带—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当下,华为公司已成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代表,截止2019年,在海外共建立了16个研究中心。下表为华为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情况。根据材料完成9~11题。
部件 供应商 部件 供应商
操作系统 安卓(美国) 屏幕 三星(韩国)
CPU 海思(中国) 摄像头 索尼(日本)
存储 三星(韩国) 滤镜调色 徕卡(德国)
9.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实现双赢,促进企业共同发展
B.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市场
C.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
D.发挥区域优势,提高产品性能
10.华为公司在欧洲建立多个海外研发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及时掌握市场需求B.提高产品质量
C.充分利用当地零部件D.降低生产成本
11.近年来,华为开始撤出在美国工厂,华为公司把部分工厂选择在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
B.美国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
C.与本土电子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市场需求大
D.美国政策的支持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也日益明显。珠三角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珠三角也在谋求自身产业升级转型。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在2001~2017年间,广东省经历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受产业转移的影响,工业碳排放在各市之间发生转移。
材料二 深汕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西部。2022年初深圳某新能源企业追加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能源整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深汕合作区以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优势,吸引深圳优质制造业到深汕合作区投资发展。深汕合作区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深汕高铁站场规模雏形初显,小漠国际物流港开港运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深汕,大力推进深汕智造城建设,加快实现与特区一体化、进而辐射带动粤东地区的协调发展。
(1)珠三角地区城市经历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向周边转出产业的同时也转入了很多产业,请分别列举两个珠三角转入和转出的企业类型。
(2)珠三角地区向周边转出了很多产业,推测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简述在大都市辐射功能理论下,深汕合作区给其它承接地的启示。
核心素养升级练 
如图为污染产业的邻省转移路径与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产业转移特点不包括(  )
A.向次级城市转移B.向河流下游转移
C.向省域边界转移D.向交通枢纽转移
2.该类产业的邻省转移模式,可显著(  )
①降低交通成本 ②降低用地成本 ③改善中心城市环境 ④促进省际人口迁移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区位基尼系数可以用来反映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其值越大,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2000~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位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3~4题。
3.第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在2005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东部地区(  )
A.土地价格低廉,生产企业增多
B.人口素质高,劳动力需求加大
C.一些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D.环境质量要求高,企业被关停
4.从空间分布与演变趋势看,中国城市服务业(  )
A.集聚水平低于总体经济
B.集聚水平高于第二产业
C.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D.工业化过程中比重下降
读“汽车工业空间分布演化图”,完成5~6题。
5.图中a、b两个阶段相比较,b图中发生的变化是(  )
A.组装厂与零部件厂集聚
B.组装厂与零部件厂分散
C.国内和国外的产品联系更密切
D.组装厂与零部件生产厂联系削弱
6.现在不少汽车巨头把研发中心迁往我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
B.便于就近培训员工
C.及时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以便迅速做出反应
D.就近把核心技术卖给中国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5年内要接受这些国家的15吨有毒废弃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的资助。后因舆论压力太大,该合同被取消。据此完成7~9题。
7.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8.下列有关材料中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为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巨额的经济资助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有毒废弃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
9.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外,还有(  )
A.污染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多
B.生态环境脆弱
C.对环境问题无知
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如图示意上海市与浙江省六类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从浙江向上海转移的产业最可能是(  )
A.烟草产业B.皮革产业
C.机械产业D.通讯产业
11.有关上海市与浙江省六类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增强
B.浙江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增强
C.1990年浙江各产业的竞争力总体强于上海
D.2015年上海各产业的竞争力总体强于浙江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国民危机意识非常强,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日本街头汽车界的最“萌”代表K car(轻自动车),属于汽车中最轻最小的一类(如图甲)。其实不大的车身尺寸及较小排量的发动机非常适合日常使用,在岛国特色的车型文化中非常普遍。有分析人士称,这种危机感与大多数日本人有着复杂且敏感的“岛国情结”密切相关。
材料二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较早,技术竞争力强,在走向国际市场中,日本坚持把汽车组装厂建在海外,把核心零部件及研发中心保留在国内的“梯度转移”策略。图乙为日本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着严重危机感的原因。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日本汽车文化中K car流行的原因。
(3)分析日本汽车企业采取“梯度转移”策略的原因。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观察图发现,白色家电产业布局在东部沿海,承接区位于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属于中西部地区,说明白色家电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故选A。第2题,白色家电布局需要考虑广阔市场,便利交通;中、西部地区优势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不断发展使交通建设逐步趋于完善,居民购买能力上升,市场广阔;但工业起步晚,科技力量较落后,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故选B。
3~4.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与中国相比较,东南亚国家和印度工业化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较低,C正确;中国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A、B错误;中国相比较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更为健全,交通更加便捷,D错误,故选C。第4题,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科技水平高,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故回流的产业主要为技术密集型,智能制造为技术密集型产业,D正确;钢铁冶炼工业能耗大,对环境影响大,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A错误;电子元器件装配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该类产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错误;汽车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C错误,故选D。
5~6.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满城区不属于保定中心城区,农业用地多,土地租金低且距离北京较近,联系便利,这是保定市满城区吸引河北京车公司入驻的区位优势,D正确;劳动力石家庄市数量更多,A错误;交通线和工业基础也是石家庄更具优势,B、C错误。故选D。第6题,河北京车公司入驻保定市,带来较多的就业岗位,因“承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而提高制造业的整体水平,A正确;河北京车公司的投资并不会改善产业布局,B错误;河北京车公司的投资对于城市的影响力提升有限,C错误;河北京车公司的投资会加大河北与北京的联系,而不是京津联系,D错误。故选A。
7~8.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汽车产业主要采用机械化生产,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A错;钢铁、石化等工业为汽车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这些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B正确;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时间在1915年左右,当时美国尚未出现逆城镇化,C错;国土地域辽阔与发展汽车工业无关,D错。故选B。第8题,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会促进当地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不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A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B正确;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同时也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C错;对迁入地而言,是否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取决于迁入的工业类型和当地的环保措施,D错。故选B。
9~11.答案:9.C 10.C 11.D
解析: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产业转移也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产业由耗能大、耗资源多的企业升级为高科技工业,A不符合题意;日本产业由耗能大、耗资源多的企业升级为高科技工业,说明创新产业代替传统产业,B不符合题意;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D不符合题意;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就此断定本国资源减少,C符合题意。故选C。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对于发达国家把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A、B正确;产业转移常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C错误;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地价提高等,不利于吸引外资,A不符合题意;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引起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加,C不符合题意;同时产业转移也伴随着资金的转移,造成本国资金的短缺,B不符合题意;但从长远看,产业转移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A 2.C 3.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市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比周边中小城市高,产业转型升级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近向周边转移,外来常住人口大多数劳动力素质不高,因此在上海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容易获得就业机会,A正确;上海城镇化水平高,消费水平高,但我国物价较稳定,食品价格没有大增,B错误;上海城镇化发展中会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等城市病,但发展水平高,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大,因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周边中小城市比上海发展水平低,服务设施水平低于上海,①错误;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说明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结合上题分析,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上海市产业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工厂数量多,受经济因素影响,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就业,②③正确;周边中小城市的生态环境较好,但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④错误;综上分析,A、B、D错误,C正确。故选C。第3题,根据材料“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结合所学可知,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大,D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上海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不丰富,不利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A错误;结合上题分析,上海市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B错误;丰富的资金投入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因素,受劳动力因素影响小,C错误。故选D。
4~5.答案:4.D 5.D
解析:第4题,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价格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承接数据中心建设,A、B、C不符合题意;东部地区输电技术水平高,D正确。故选D。第5题,有利于西部地区算力水平的提高,A错误;带动我国东部数据资源的整合,B错误;有利于减小我国东、西部差距,但不可能消除,C错误;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D正确。故选D。
6~8.答案:6.C 7.A 8.A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可知,巴库适宜发展特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业,故①对;根据材料“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可知,巴库适宜发展交通运输业,故②对;根据材料“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可知,巴库适宜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延长石油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故⑤对;巴库是石油城市,无丰富的铁矿,科技也不一定发达,不适合发展航空航天业和钢铁机械制造,故③④错。A、B、D错误,故选C。第7题,当前世界石油能源地位并没有下降,A错误,符合题意;巴库是石油城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巴库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A。第8题,“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可能促使人口向交通线、港口聚集,A错误,故A符合题意;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一带一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A。
9~11.答案:9.D 10.B 11.C
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为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际市场,其目的不是实现共赢、加强国际合作,D正确;A、B错误;交通便利是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条件,不是其目的,C错误。故选D。第10题,欧洲科技发达,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有利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B正确;市场需求不是研发中心建在欧洲的主要原因,A错误;华为主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不是单一来自于欧洲,C错误;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D错误。故选B。第11题,美国虽然相对中国来说是地广人稀,但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其土地成本高,A错误;华为公司5G技术世界领先,技术先进,工厂选择在美国不是看重美国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B错误;中国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等比美国低,华为公司电子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美国市场需求大,因此工厂选择在美国,C正确;早期有美国政策的支持,但这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较大的利润,D错误。故选C。
12.答案:(1)转出:纺织、服装、金属冶炼、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转入: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电子设备制造业等。
(2)有利影响: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等。
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占用耕地,造成资源短缺等。
(3)明确工业区主导产业,确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相关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积极融入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主动承接资金和技术辐射等。
解析:第(1)题,珠三角地区从上世纪开始,大力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原料及动力指向型工业,此类产业随着此地经济不断发展,优势逐渐没落,故结构调整可转出的产业包括,纺织、服装、金属冶炼、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珠三角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人才较多,可发展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产业,故结构调整可转入的产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相对技术水平高的产业,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2)题,从材料可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利于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增加财政税收等。产业转入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环境、土地角度考虑,大量产业转入,会带来环境污染,增加碳排放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大量产业转入,修建厂房,建设道路、仓库,会占用大量耕地,易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短缺等。第(3)题,从材料可知,深汕合作区“建设新能源整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该地明确发展方向,故可确定工业区主导产业,立足发展方向,承接产业转移;深汕合作区以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优势,吸引深圳优质制造业到深汕合作区投资发展,故可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相关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立足本地优势,推动产业升级;从深汕合作区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的措施中可以看到,该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融入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智造城建设,该地应主动承接资金和技术辐射,促进产业深度发展。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转移方向显示出由中心城市向次级城市转移,向河流下游转移,向省域边界转移,A、B、C符合转移特点;转移的城市并非都是交通枢纽,D不是转移特点,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包括的特点选项,故选D。第2题,产业向邻省转移会带来运输距离增加,造成交通成本增加,①错误;主要转向省域边界、次级城市,相比中心城市会大大降低用地成本,②正确;污染产业远离中心城市,会改善中心城市环境,③正确;中心城市转移污染产业,会促进邻省就业增加,可能造成人员回流,对中心城市人口吸引力不够,因此无法促进省际人口迁移,④错误。故选C。
3~4.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结合折线图可知,第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在2005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说明第二产业集聚趋减弱。此阶段,东部地区为实现产业升级,将一些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东部基尼系数下降,C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土地价格高,A错;劳动力需求加大会使基尼系数上升,与题不符,B错;只有个别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的企业会关停,D错。故选C。第4题,结合折线图可以看出,中国城市服务业区位基尼系数最大,集聚水平高于总体经济和第二产业,B对、A错;服务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C错;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业比重上升,D错。故选B。
5~6.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由两幅图比较可知,b图比a图组装厂与零部件厂距离更近,工业布局上产生了集聚,因此组装厂与零部件厂联系更加紧密,A正确,B错误;结合图片可知,国内和国外的产品联系的实线变少,因此产品联系变得没有那么密切,C错误;而组装厂与零部件管理联系线变多,因此组装厂与零部件生产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D错误。故选A。第6题,汽车巨头把研发中心迁往我国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反映中国市场的需求,满足中国的消费习惯,及时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以便迅速做出反应,C正确;研发中心需要高素质人才,A错误;研发中心并不是为了培训员工,B错误;汽车巨头不会把核心技术卖给中国,D错误。故选C。
7~9.答案:7.A 8.D 9.D
解析:第7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公司向几内亚比绍政府转移污染物,是利用了该政府比较贫穷,急需资金改善国内的条件,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A正确;污染物属于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关系不大,B错误;污染物排放到几内亚比绍,是有目的区域的排放,并不是任意排放,D错误;污染物跨国转移是利用自然资源中已经产生的废弃物,而不是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错误。故选A。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污染物是有毒废弃物,会带来危害,会引起环境问题,A、B错误,D正确;通过加重污染来获得经济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C错误。故选D。第9题,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侧重于污染,因为其消费量大,排放废弃物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本身没有太大差异,B错误;发展中国家更侧重于生态破坏,因为其发展的需求更迫切,向大自然索取多,发展中国家压力大,人口增长快,环境问题更严重,并不是对环境问题无知,C错误;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承接了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导致环境问题更加严重,D正确。故选D。
10~11.答案:10.D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通信产业的竞争力系数浙江低于上海,上海优势明显,因此可知从浙江向上海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通信,D正确;烟草、皮革和机械产业,浙江的竞争力指数在上涨,且竞争力超过上海,A、B、C错误。故选D。第11题,读图可知:2015比1990年,上海烟草、家具、机械的产业竞争力在下降,A错误;浙江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2015年比1990年都增强,B正确;1990年浙江各产业的竞争力总体弱于上海,C错误;2015年上海各产业的竞争力总体弱于浙江,D错误。故选B。
12.答案:(1)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
(2)操作性强,灵巧方便驾驶;节省空间,方便停靠;经济节能,节省支出;相对大型车,该种车型相对价格较低。
(3)日本经济发达,汽车市场相对饱和,国内汽车企业竞争激烈,在海外建厂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日本劳动力成本高,将附加值较低的汽车组装厂建在海外,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核心零部件生产及研发中心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高端,留在国内既便于利用先进的研发技术又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解析:第(1)题,日本主要由四大岛和周围附属岛屿所组成为群岛国家,其国土面积较为狭窄。日本人口超过1亿,国土面积小,人多地少,同时岛上资源较为匮乏,人均资源严重不足;日本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同时日本靠近太平洋,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众多。第(2)题,K—car(轻自动车),属于汽车中最轻最小的一类,由于其车体较小,操作性较强,车辆灵巧方便,更为灵活,可适应日本地域狭小的自然环境;可大量节省停车空间,方便车辆停靠;燃油较少,车辆更加节能,车辆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减少支出;其制造成本较低,这种车型相对价格较为低廉,更受到大众的青睐。第(3)题,日本属发达国家,其国内经济较为发达,同时日本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其汽车市场早已相对饱和,国内汽车企业竞争相对较为激烈,故积极开拓海外建厂,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由于日本属发达国家,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将相关的组装和部分制造企业转移到国外,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日本保留零部件及核心的研发中心,始终处于相关产业链的中高端,由于日本汽车产业发展早,其相关的人才素质较高,故中高端产业链留在国内,可利用本国的研发技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