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新型材料的研制同步练习(含答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新型材料的研制同步练习(含答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1 15: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新型材料的研制
一、多选题
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NaOH溶液是否变质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B 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将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C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2.下列生活用品所用的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青花瓷花瓶 B.纯棉毛巾
C.铝合金门窗 D.塑料方凳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热量,火焰呈蓝色
B.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点燃棉线,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4.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B 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杂质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5.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得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待鉴别得物质 鉴别方法
A 烧碱和熟石灰 加入无色酚酞,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B 钾肥和磷肥 加热,闻气味
C 硝酸铵和生石灰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D 羊毛和棉花 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B.公路上消除积雪——可用氯化钠
C.为解决“白色污染”——可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D.为让糖快速溶解——可加入热水搅拌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硝酸铵和磷矿粉 氮气和二氧化碳 硬水和蒸馏水 羊毛线和腈纶线
方法一 观察颜色 通入石蕊溶液中 品尝味道 用手触摸
方法二 加熟石灰研磨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加肥皂水 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8.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把羊毛灼烧时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紫红色铜出现
9.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物质类型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l ③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①合金、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②陶瓷、玻璃钢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硝酸钾、尿素〔CO(NH2)〕都属于复合肥料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健康
①生活中软化硬水可以加热煮沸 ②油锅、电器着火都不可用水灭火 ③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乳化 ①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 ③青少年缺氟易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A.A B.B C.C D.D
10.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黄铜 B.合成橡胶 C.玻璃钢 D.陶瓷
11.塑料袋自发现起,被人类在各个领域大量使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耐用、防水等
B.“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D.可降解塑料成本高,不提倡使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乙烯、涤纶、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用KClO3及双氧水制O2时,加入的MnO2作用不相同
C.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D.氯化铵和草木灰(pH=10)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13.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衣:可用抽丝灼烧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B.食:水果蔬菜中含丰富的维C,适量食用可以预防坏血病
C.住:铝制门窗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行:氢能源车投入使用,即能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1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质对人体无害的是
A.甲醛 B.尼古丁 C.小苏打 D.聚氯乙烯
15.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青铜 B.陶瓷 C.玻璃钢 D.聚乙烯
三、综合应用题
16.疫情期间,在山顶上靠一部手机、一桌一椅、一瓶消毒酒精,某湖北籍南通学子戴着口罩认真学习的画面,让南通教育再上热搜头条。
Ⅰ、桌椅的生产需要金属材料
(1)工业上炼铁可利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铁制品在空气中易生锈,其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反应生成铁锈。
Ⅱ、酒精、口罩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工艺的发展
(1)工业上用乙烯(C2H4)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C2H5OH),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反应中乙烯与另一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 ,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2)N95口罩是用聚丙烯熔喷布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在受热条件下可以拉丝制成纤维,说明聚丙烯具有 (填“热固性”或“热塑性”)。
Ⅲ、生存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化学技术的发展。
(1)采用新技术减少氮氧化物、 等物质的排放,可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2)O2/CO2燃烧技术是指化石燃料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燃烧,该技术可收集到高纯度的CO2。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利用O2/CO2燃烧技术所得烟气中NOx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氧气与 的反应。
(3)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该转化过程(如上图)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
17.一款家用豆浆机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根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电源插头使用铜质插脚是利用了铜的 性。
(2)豆浆机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可以用厨房常用的食醋来除去。其原理是食醋中的醋酸(HAc)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从传统的磨制豆浆到使用豆浆机,你从中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 。
18.(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 (选填序号)。
A 合金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3)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4)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
以下是同学对铁锈的成分、铁锈制草酸亚铁晶体及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研究。
(二)用上述铁锈制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
资料:①FeSO4遇到氧气氧化,会转化为Fe2(SO4)3
②FeSO4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3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3 33.0 30.5 27.0
【制备流程】
(1)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有:Fe+Fe2(SO4)3=3FeSO4、 。充分反应后要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2)流程中产生草酸亚铁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制备过程中,溶液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三)探究FeC2O4·nH2O热分解的产物及n的值
【实验装置】
资料:①FeC2O4·nH2O为淡黄色粉末;FeO和Fe3O4都是黑色固体,其中FeO易被氧气氧化。
②FeC2O4·nH2O加热至300℃完全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至400℃,剩余固体受热分解产生黑色固体、CO2和CO。
【实验分析】
(1)若通过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生CO,则需在B和C装置之间增加盛有 (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2)先鼓入氮气,再加热分解装置的原因是 。
(3)指出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 。
(4)取3.60gFeC2O4·nH2O,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热分解装置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FeC2O4·nH2O中n的值为 。
②反应后,热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为 (填化学式)
③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 。
④若将图中1.44g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固体增加0.16g,此固体(铁的氧化物)为 。
参考答案:
1.CD
2.BD
3.AD
4.AB
5.AB
6.C
7.A
8.C
9.C
10.C
11.D
12.A
13.C
14.C
15.C
16. 3CO+Fe2O32Fe+3CO2 氧气、水 14:9 化合反应 热塑性 二氧化硫 氮气 H2O
17. ②或③; ① 导电性 2HAc+CaCO3=CaAc2+H2O+CO2↑ 化学的发展促进材料的变革,使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合理即可)
18. Al>Fe>Cu B 刷漆、涂油等 防止FeSO4因结晶而造成损失 或 防止FeSO4氧化成Fe2(SO4)3 氢氧化钠溶液( 或澄清石灰水) 排出装置内原有气体,防止产生干扰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2 FeO Fe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