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评4AB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评4AB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03 21: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测评(四)A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沧海桑田”都是地壳垂直运动造成的
B.严格地说,所有的地壳运动都包含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形式
C.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断裂变形叫作断层
D.褶皱构造只形成在沉积岩中
2.图CA4 1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其中属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图CA4 1
图CA4 2中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甲            乙
图CA4 2
3.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形为(  )
A.东非大裂谷 B.海岸山脉
C.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
4.在图甲①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应为图乙中的(  )
A. a B. b C.c D. d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图CA4 3),回答5~7题。
图CA4 3
5.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板块运动
6.该处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海域面积相比,应该(  )
A.增大 B.缩小
C.没有变化 D.上述选项均不对
7.图中岩(地)层的新老关系为(  )
A.a层最老 B.b层最老
C.c层最老 D.一样老
“岱崮地貌”(如图CA4 4所示)是山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区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8~9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图CA4 4
8.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9.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
A.沉积→抬升→岩层发生断层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河曲,指河道弯曲,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所以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CA4 5中能正确表示河曲处横向水流的是(  )
A          B
C          D
图CA4 5
11.清朝熊起潘曾说:“凡到一乡之中,先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域归哪一边,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堪舆泄秘》)所谓“水抱边”,指河流的内湾处(即凸岸),宜造住宅;所谓“水反边”,指河流外湾处(即凹岸),一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12.“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读河流剖面等流速线分布图(图CA4 6),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CA4 6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图CA4 7为30°N附近的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15米。读图完成13~14题。
图CA4 7
13.图中陡崖顶部M处的高度可能是(  )
A.25米 B.35米 C.45米 D.53米
1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该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CA4 8为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示意图,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图CA4 8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应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地上的河流流速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急,带着从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堆积在河口附近,长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河口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图CA4 9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示意图。
图CA4 9
(1)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以及海水的__________作用。(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图中A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泥沙大量堆积,其面积将不断________。(2分)
(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8分)
17.(24分)图CA4 10为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某校地理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CA4 10
(1)当地拟在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处中选一处建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最佳的位置应选在______处。(3分)
(2)同学们在沿①—A—②一线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①②两处相同,且年代比A处的晚,由此判断沿线的褶曲类型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C、D、E、F四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镇的是______村,说一说你的理由。(9分)
(4)突然来的一场暴雨,使位于B处的小强迷了路,请你给他想出一个独自走出密林的好办法。(4分)
(5)野外考察的同学把夜晚的宿营地安在G处,请简述理由。(4分)
单元测评(四)B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出处:21教育名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下列地理事物主要由水平运动形成的有(  )
①喜马拉雅山脉 ②庐山 ③台湾海峡 ④大西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图CB4 1是小强同学暑假外出旅游时拍摄的岩层剖面照片,你认为该岩石从成因上说应属于(  )
图CB4 1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图CB4 2是四种典型地貌示意图,其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图CB4 2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5.下列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天生桥”中,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图CB4 3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CB4 4为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烛台石”景观,形成该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图CB4 4
A.海水侵蚀 B.海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当冰川因全球气温上升而逐渐消融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搬运的土石碎屑也因堆积而形成各种冰川堆积地貌。图CB4 5为某地冰川堆积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等高距为20米)。读图回答7~8题。21·cn·jy·com
图CB4 5
7.由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当年冰川流动方向大致为 (  )
A.东南—西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8.图示地形可称为(  )
A.高原、高山分布区 B.低山、丘陵分布区
C.山地、峡谷分布区 D.丘陵、平原分布区
读图CB4 6,回答9~10题。
图CB4 6
9.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10.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页岩气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读图CB4 7,回答11~12题。www-2-1-cnjy-com
11.图CB4 7所示四地中,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  )
图CB4 7
12.我国页岩气大量开发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酸雨增多 B.大气污染减轻
C.热岛效应减弱 D.城市污染加重
读某半岛(板块局部)向北移动示意图(图CB4 8),回答13~14题。
图CB4 8
13.该半岛由距今7100万年至距今1000万年间,向北移动了大约(  )
A.2460千米 B.3540千米
C.4730千米 D.5280千米
14.图中范围包括的板块有(  )
A.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为米3/秒。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重要因素。图CB4 9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回答15~16题。21·世纪*教育网
图CB4 9
15.图中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6.下列剖面示意图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是(  )
A        B        C       D
图CB4 10
在山东省临沂大地上,沂河和沭河并行南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姊妹河”。读图CB4 11回答17~18题。
图CB4 11
图CB4 12
17.双河并流奇观与地质构造或地貌有关,试分析图CB4 12中四幅图表示的两河流地质构造或地貌剖面,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甲 B.乙 C.丙 D.丁
18.该“姊妹河”与塔里木盆地均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
A.均受夏季风影响
B.均受高温影响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9~20题。
图CB4 13
19.影响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河流 D.自然资源
20.图中公路未修成直线,其选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地形起伏 ②河流流向 ③资源分布 ④居民点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5分)地壳运动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图CB4 14示意遗存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3根大理石石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注:石柱上横线部分代表曾被火山灰覆盖的部分,虚线部分代表被海生动物钻孔的部分。
图CB4 14
(1)该图为地壳的________运动提供了证据,该处地壳变动的参照系是__________。(4分)
(2)图中显示的内力作用除地壳运动外还有______________。(2分)
(3)那不勒斯湾的气候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图CB4 15
(4)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罗马东北85千米处。2012年2月9日,位于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意大利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11分)读图CB4 16,回答下列问题。
图CB4 16
(1)图(c)~图(e)中能正确反映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a)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3分)
(2)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处。请解释其形成理由。(3分)
(3)若图(a)中A河段的纵剖面如图(b)所示,则最有可能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是________。(2分)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口三角洲
D.河流瀑布
(4)若图(a)所示河流位于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________(填左或右)岸相连,请说明理由。(3分)
23.(14分)图CB4 17是图CB4 18所示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月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CB4 17
  
图CB4 18
(1)根据图CB4 17所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1教育网
(2)从左自右,图CB4 18中公路经过王村后的走向及选线特点是___________。(4分)
(3)王村、张村、李村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成集镇的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评(四)A
1.B [解析] 地壳运动包括水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与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它们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非所有岩层断裂都叫断层,断层两侧岩层有位移。三大类岩石,只要受到地壳水平运动影响,都有可能形成褶皱构造。
2.C [解析] A、D项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B项为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3.B [解析] 图甲所示为大洋板块与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板块的碰撞挤压状况,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处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海岸山脉。www.21-cn-jy.com
4.B [解析] 图甲①处大洋板块俯 ( http: / / www.21cnjy.com )冲到大陆板块下,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图乙中,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岩,d为岩浆。2·1·c·n·j·y
5.B [解析] 沉积岩(物)是堆积作用的产物,堆积作用属外力作用。
6.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海域面积比古地质时期海域面积缩小了。
7.C [解析] 下层岩(地)层先堆积,上层岩(地)层后堆积。
8.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含有三叶虫化石”,可知其为沉积岩。石灰岩属沉积岩。
9.A [解析] 从外观形态看,该地貌中方、四周垂直陡峭,应是断层作用形成的。石灰岩是堆积作用形成的。  21*cnjy*com
10.A [解析] 根据题干中“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等信息,判断A项正确。
11.B [解析] 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表较平缓,土壤肥沃,且易取水;凹岸受侵蚀严重,陡峭,易坍塌。2-1-c-n-j-y
12.B [解析] 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影响,岸边最小,河流中间最大,即图中的流速分布为a>b>c>d 。故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可减小阻力;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可增加船速。
13.B [解析] 海岸线海拔为0米,图中等高距为15米,陡崖顶部M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其海拔高度应大于等于30米且小于45米,B项符合。
14.B [解析] 甲、丁两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附近无河流,取水不便;甲处位于山谷中,地势不平坦。乙、丙两处地势平坦且取水方便,但丙处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易发生水灾;乙处地势较高,无水患威胁。
15.B [解析] 山区的公路建设受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条件影响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规划方案设计的公路线路避开了等高线稠密的陡坡,主要沿等高线稀疏的缓坡穿行;在不能避开陡坡的地方,公路线路一般呈“之”字形弯曲。
16.(1)搬运 堆积 顶托 (2)扩大
(3)近年来,我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力开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树造林,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河流泥沙含量降低,再加上三峡等大坝截留了部分泥沙,导致河口处泥沙堆积减少,因此长江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速度减慢。
[解析] 第(1)题,由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可知,河口冲积岛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河口处河流流速减慢还与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关。第(2)题,A岛为长江口的崇明岛,由于泥沙大量堆积,其面积将不断增大。第(3)题,长江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速度减慢与河流泥沙含量降低有关。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和拦河大坝的拦截作用使河流泥沙含量降低。【版权所有:21教育】
17.(1)③ (2)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3)F F村地势较平坦、开阔,便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位于乡间公路的会合处,且靠近国道,交通便利。
(4)顺河谷的河流流淌方向行进,直至走出密林。
(5)G处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处,且较为平坦、开阔。
[解析] 第(1)题,判读等高线图,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①②③④⑤五处中,③处海拔最高,视野最开阔,是建火情瞭望台的最佳地点。第(2)题,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沿①—A—②一线为背斜,其顶部岩层被侵蚀形成谷地。第(3)题,从地形、水源、交通等条件分析F村形成集镇的理由。第(4)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从山区流向平地,所以小强可顺河流流向走出密林。第(5)题,从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角度,分析选择G处宿营的理由。宿营地选择在山谷中可能会受到山洪、泥石流的影响;选择在山顶则风力过大,还可能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单元测评(四)B
1.B [解析] 背斜顶部长期受张力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岩石易破碎,易遭到侵蚀,成为山谷。向斜的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两翼部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峰。
2.C [解析] 喜马拉雅山脉是大型褶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脉,主要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大西洋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板块张裂是由水平运动引起的。庐山是断裂作用引起的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山地;台湾海峡是由于地壳下沉,海水侵入而形成的;两者均由升降运动形成。
3.C [解析] 从岩层剖面照片可以看出,该岩层是一层一层的,具有层理结构,故该岩石应属于沉积岩。
4.C [解析] 图①为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形成的;图②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④为流动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以上均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图③为岩浆活动,属内力作用。
5.A [解析] 甲(黄土桥)分布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因其土质、降水、植被等特点,水土流失严重。
6.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烛台石”景观位于沿海地区,它是千百万年海浪对岩石的侵蚀和冲击形成的。
7.C [解析] 图中冰川堆积物多呈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北—东南向延伸,说明当年冰川流动方向为西北—东南或东南—西北;再根据图中440米等高线和两侧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图示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冰川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故选C项。
8.B [解析] 根据图中所示的海拔数值作出判断。
9.B [解析] 由景观图可知,甲山地是向斜成山。
10.A [解析] 乙处有河流经过,而且题干中说该处是河谷,河谷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1.C [解析] 由题干信息中的“埋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可知,页岩气储存在向斜构造中,排除B、D项。再由“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排除A项(上面无隔离层,密闭性差)。
12.B [解析] 页岩气与常规矿物能源相比,具有更好的清洁度,大量使用,可减轻大气污染。
13.C [解析] 读图可知,该半岛由距今7100万年至距今1000万年间,向北移动了大约40个纬度,故选C项。
14.D [解析] 图中所示半岛为印度半岛,属印度洋板块。印度半岛北移,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15.B [解析] ①②处河道弯曲,且②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
16.A [解析] ②处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岸边河道较深;①处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有大量的堆积物分布。
17.A [解析] 从平面图上看沂河和沭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并行南流,说明两河之间被一列与河流平行的山脉或高地隔开。再从四幅地质构造或地貌剖面图上看,图甲中有两条断层之间的地垒和容易发育成平行的河流的断层,符合题意;图乙属于背斜成谷,只有一个河谷;图丙属于水平岩层的侵蚀,既不是断层也不是褶皱,很难发育成两条并行的大河;图丁属于地堑,虽然有两条断层,但两河容易交叉或者合并。
18.C [解析] 该“姊妹河”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河属于降水补给型河流,夏季多雨,河流水量大;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型河流,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水量大。
19.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带。
20.D [解析] 社会经济因素对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运输的布局起决定性作用,图中公路线的选择首先考虑了居民点的分布,将主要城镇连接起来;其次考虑了地形的影响,尽量绕开不利地形,避免在坡度较陡处修路。
21.(1)垂直(或升降)  海平面
(2)岩浆活动
(3)地中海气候 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4)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解析] 第(1)题,石柱底部先被海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淹没,后又露出海面,之后又有部分被海水淹没,反映了当地的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第(2)题,石柱曾被火山灰覆盖,说明这里曾有火山喷发。第(3)题,地中海周围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此类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其主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第(4)题,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原理进行解释。21cnjy.com
22.(1)图(d) 溯源侵蚀 下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D
(4)右 因为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河口处堆积的泥沙将与右岸相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貌类型及成因。第(1)题,A河段位于上游,水流急,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第(2)题,顺流而下,凹岸(E处)易受侵蚀,凸岸(D处)易堆积。第(3)题,岩石上软下硬,易被流水侵蚀,河床逐渐变低,位于河流交汇处的A河段,最后可能形成瀑布。第(4)题,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则河流右岸堆积,左岸侵蚀。
23.(1)亚热带季风气候
(2)从西南到东北方向,沿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地带分布
(3)王村。理由:该地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开阔,有利于集镇建设;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解析] 根据夏季高温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冬季低温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公路走向;山区公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从地形、交通等因素分析集镇形成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