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三(2.1-2.4)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
不属于模型的是( )
(
D.
)A.B.C.
2.若用“空心圆 ”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 ”表示氧原子, 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 表示为( )
A. B. C. D.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作用力,而原子没有
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也就是金属铝
②对人体而言锌是有害元素
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 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④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 这跟水约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矿泉水 C.液氧 D.酱油
6.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 )
A.是否由同种分子构成 B.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第 1 页(共 14 页)
C.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D.是否由同种离子构成
7.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
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8.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 钙、镁、钡、铜、铁、汞
B.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磷、金
C.稀有气体元素: 氦、氖、氩、氪、氯、氡
D.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氟、硒、钙、铅
A.8 B.9 C.16 D.17
10.我国“化学 ”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 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
地壳里,“矽 ”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 ”元素命名为( )
A . 锡 B . 硒 C . 氧 D . 硅
11.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中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
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核能作为清洁的能源,对于缓解能源 紧张局面, 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含有 1 个质子, 2 个中子, 那
么( )
A.由该原子核形成的单质的相对质量为 6
第 2 页(共 14 页)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1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
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14.化学上用符号“X ”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 X 代表元素符号,Z 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 表
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Xn+和 Ym 这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目完全相同, 则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从分子观点看, 纯净物是由 构成的,混合物是由 构成的.
1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4)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
17.1 月 31 日,与地球分别 150 年的“超级蓝色血月全食 ”,终于又来了。此次月食让全世界 的目光再次聚焦月球,其实月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瘠,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 常见的 17 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 铁,这里的“铁 ”指的是 (填“元素 ”、“分子 ”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 数为 26,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中子数是 。假 如某一天地球铁矿产资源耗尽, 我们可以用“磁选 ”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 从而获得一部 分铁 (填“单质”、“化合物 ”)。
1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
第 3 页(共 14 页)
程的微观示意图。 (“●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变化Ⅰ属于 (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19.乐清市蒲岐镇是中国大型的“养殖鲨鱼 ”的加工地。科学家发现鲨鱼制品含有大量的硒,硒 对癌症患者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也对于许多发炎性及自体免疫性疾病伴随有血管异常增
生的情况, 对风湿性关节炎、干癣、红斑性狼疮等皆有明显的改效果。
(1)硒在元素的分类中,属于 (选填“金属 ”或“非金属”)元素;
(2)根据下表动物的基本特征,检索表中*******表示经省略,基中“ ? ”表示 。
动物 特征
墨鱼 没有脊椎骨、鳞、鳍等结构
鲸鱼 有脊椎骨, 用肺呼吸
鲨鱼 有脊椎骨, 用鳃呼吸
三 、实验探究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 转,
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第 4 页(共 14 页)
【猜想与假设】 α 粒子遇到电子后, 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 变, 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
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原因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 ”中的“很小的结构”
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右图
的 。
21.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
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 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 α 粒子(α 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 用一些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 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 α 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 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卢瑟福的观点是 。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是可分的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第 5 页(共 14 页)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3)图甲是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
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4)1919 年, 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 α 粒子(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 子被打出, 而 α 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
一定是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 “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 一切东西都 是由原子构成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 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道尔 顿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 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 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 子。
1897 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 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1911 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 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 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 用。在科学研究中, 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 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23.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 6 页(共 14 页)
(1)下面的科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子的是 (填字母)。
A.道尔顿 B.汤姆森 C.卢瑟福 D.门捷列夫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3)碳一 12、碳一 13、碳一 14 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
(4)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 ”组成的。如图是两个微粒
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
是 。
第 7 页(共 14 页)
周周测三(2.1-2.4)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A
【解析】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定一定对象的标志物,传达一种信息, 一般指文字, 语言、 数字、符号等;模型是对研究的实体进行必要的简化、放缩,使用适当的变形形式或规则把主要
特征表示出来。
A.是品牌标识,是符号,故正确;
B、是分子模型,故错误;
C、是电路模型,故错误;
D、是柱状图模型, 故错误;
2.B
3.B
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析】A.分子由原子构成, 但是不同原子的大小不同,因此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 A 错误;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 故 B 正确;
C.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故 C 错误;
D.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原子之间也存在作用力, 故 D 错误。
4.A
【解析】根据对元素的分布,以及元素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也就是铝元素,故①错误;
②对人体而言锌是有益的,它对人的智力会有很大影响, 故②错误;
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 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③正确;
④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 这跟水约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 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③④。
5.C
第 8 页(共 14 页)
【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叫纯净物。
A 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
B 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C 液氧只有氧分子, 属于纯净物;
D 酱油除了发酵的物质, 还有水分, 属于混合物。
6.C
【解析】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分析判断。
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 而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则二者
的区别在于组成元素的种类,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7.A
【解析】微观模型能直观的表示物质的构成,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该分子中包含两种元素的原子,符合化合物的概念,A 正确;
B.模型中包含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不是纯净物, B 错误;
C.只有一种物质, 且构成物质分子的是同种原子, 属于单质, C 错误;
D.只有一种物质, 且构成物质分子的是同种原子, 属于单质, D 错误
8.A
【解析】A. 钙、镁、钡、铜、铁、汞都属于金属元素, 符合题意;
B、金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 氯 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
D、铅不属于必需的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9.D
【解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据此分析计算。
一个 O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8,则 O2 的核外电子数为: 8+8=16;
而 2 得到 1 个电子所致, 那么它含有的电子数为: 16+1=17。
10.D
11.A
第 9 页(共 14 页)
【解析】根据氚原子的组成分析,结合图示中各粒子的带电情况解答。
氚原子中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核外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 由图示可知, A 正确;
12.A
【解析】由题意“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 ”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根据质子数决定
元素种类, 推断其原子种类。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A.根据质子数为 1,可知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因此由
该原子核形成的单质的相对质量为 6,说法正确;
B、根据质子数为 1,可知该元素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C、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有 1 个电子,说法错误;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法错误。
13.D
【解析】解:A.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
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 使人闻到香
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 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该事实说明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故选项解释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变小的缘故,原子的大小本身并没有改变,
故选项解释错误;
14.B
【解析】根据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形成,失电子数即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
得电子数即离子所带电荷数,由题中所给两离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形成,失电子数即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得电子数即
第 10 页(共 14 页)
离子所带电荷数, Xn+和 Ym 这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目完全相同,则 a-n=c+m。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同种分子; 不同种分子
【解析】只有一种物质的叫纯净物,从微观上看,纯净物就只有一种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质混合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从微观上看, 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
16.(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中子
(3)电子
(4)质子与电子
【解析】
(1)原子、分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故答
案为“分子、原子 ”。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原子中, 带负电的电子数和带正电的质子数相等,在原子中,正负电荷相互抵消, 故原子呈电中性。分子
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也呈电中性。故答案为“分子、原子、中子”。
(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体积很小,但几乎原子的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
中,所以在上述粒子中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
(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一个电子带 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而在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在同一原子中电子数等
于质子数。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保持,所以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故原子呈电中性。而分子是由原子
构成的,所以分子也呈电中性。
一个电子的质量约为9.1176 × 10 31kg ,一个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 × 10 27kg ,一个中子的质
量约为1.6748 × 10 27kg。
第 11 页(共 14 页)
17.元素; 26;30;单质
18.(1)C
(2)化学变化
【解析】(1)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分析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1)在变化 II 中,气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
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故选 C。
(2)在变化 I 中,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19.(1)非金属
(2)用鳃呼吸
【解析】1、根据元素的名称偏旁可对元素进行分类;
2、在二歧式分类检索表中,都是根据一个特点将生物分类两类,直到每一种生物在分类检索表
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1)硒是“石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由检索表可知,2 包含的生物与墨鱼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应该是有无脊椎骨,无脊椎骨的是 1b 墨鱼, 有脊椎骨的是 1a,包括鲸鱼和鲨鱼两种生物。 2a 与 2b 就是对 2 的分类, 两者的主要 区别是呼吸的器官, 用肺呼吸的是鲸鱼 2a,用鳃呼吸的是鲨鱼 2b,所以“ ? ”表示用鳃呼吸。
三 、实验探究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原子核
(3)C
【解析】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原因是: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 ”中的“很小的结构”
指的是原子核。
(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故选 C。
21.(1)A;C
第 12 页(共 14 页)
(2)B;C;E;F
(3)A
(4)质子
【解析】(1)A.多数 α 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电磁力,也就是原
子核的电磁力作用的范围很小, 因此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故 A 正确;
B.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根据“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可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 B
错误;
C.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它们受到的电磁力很大, 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故 C 正确。
故选 AC。
(2)根据卢瑟福的观点可知,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 周 围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外围是绕原子核空间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原子是可分的,故 B、
C、E、F 正确, 而 A.D 错误。
故选 BCEF。
(3)图甲是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 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
故选 A.
(4)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不同, 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 (1)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核(2)推理;模型
23.(1)B
(2)模型
(3)中子数不同
(4)不属于同种元素, 因为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不同
【解析】
(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森 ;
(2)科学家运用了模型来研究原子的结构,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第 13 页(共 14 页)
(3) 碳一 12、碳一 13、碳一 14 都是碳元素的原子, 它们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4)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给微粒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种元素;
第 1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