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藤野先生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藤野先生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0: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藤野先生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线索。
2.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及双线索叙事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
情境预设
想必同学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吧 那么,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鲁迅笔下,藤野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导学参考·
教师可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关于鲁迅及藤野先生的图片和书籍介绍,让学生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    、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    》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又名《    》。“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背景介绍: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时间是在鲁迅与藤野先生已阔别20年后的1926年10月。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关于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时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樱花(  )   绯红(  )   宛如(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深恶痛疾(  )   解剖(  )   匿名(  )
诘责(  )   抑扬顿挫(  )   教诲(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拓展:“鉴”字的形近字“签”,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恶”字另一字音读“    ”,可以组词为“    ”。
3.解释下列词语。
(1)油光可鉴:  
(2)美其名曰:  
(3)匿名:  
(4)杳无消息:  
(5)深恶痛疾:  
易混辨析
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杳无 消息 都有看 不见踪 迹的意 思   “杳无消息”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关于对方的各种情况是抽象的
杳无 踪迹 “杳无踪迹”侧重指无影踪、无痕迹,指形体上具体的事物消息,不在此处
·导学参考·
考查字词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做成字词小卡片,同桌交换检查。
4.阅读文章,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答案】
1.周树人 文学家 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2.yīng fēi wǎn jiàn jī xùn wù pōu nì jié cuò huì piē yǎo qiān 签字 è 凶恶
3.(1)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2)(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
(3)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4)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5)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4.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学习小助手·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2.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 记叙了哪些事件
·导学参考·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出写地点的词语,再梳理出在该地点发生的事件。
任务驱动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生活
·讲解提示·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
2.鲁迅先生为什么选择学医 后来又为什么弃医从文
任务驱动三再读课文,分析线索。
·学习小助手·
写作线索是作者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找一下文中各处表现主题相同的内容,加以分析。
1.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2.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是如何通过思想变化来贯穿全文的。
·导学参考·
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很多种,有的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有的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任务驱动一
1.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质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
记叙的事件:①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②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③遭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④看到电影里中国人围看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要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须先改变人们的思想,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任务驱动二
1.因为鲁迅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化生活感到失望与厌恶,所以他决定离开东京,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为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做铺垫。
2.他选择学医是想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后来选择“弃医从文”,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及格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旁观的中国人毫无反应,而观看的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任务驱动三
1.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
2.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记得往仙台途中的“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出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出于对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对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
备选问题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具体体现在哪里
【答案】“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
一课一法
文章的线索
文章的线索有六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看似毫无关系,又处处相关联。
思维导图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图。
【答案】添改讲义 关心实习 认真负责 实事求是
6.藤野先生
第2课时
◎重点: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境预设
理清了文章思路,明确了写作线索,我们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爱国热情和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与感激之情。那么,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作者记叙了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哪些事 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分析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第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导学参考·
多媒体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2.朗读第11~23段,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藤野先生的,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学习小助手·
可以用“从    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    ”的句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导学参考·
多媒体展示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指名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任务驱动二品读课文,赏析文章语言。
1.朗读第1~3段,说说这三段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导学参考·
可从常见修辞手法入手,如比喻、拟人等。
2.朗读第5段,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3.自读第24~31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任务驱动三悟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当时的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
·学习小助手·
注意书信的格式:称谓顶格写,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后面要有祝颂语,落款处写明姓名和日期。
【答案】
任务驱动一
1.第6段: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治学严谨)。第9段:穿衣服太模胡,有时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生活俭朴)。
结论:初见藤野先生,作者从他的外貌和举止入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的学者形象。
2.四个方面: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询问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任务驱动二
1.巧妙使用比喻、反语,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实在标致极了”。这三段文字在准确形容与细致描写的基础上,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却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反感。文章运用比喻、反语、夸张等手法,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2.“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词“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3.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的中国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就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的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是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期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任务驱动三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不经意间,我与恩师已经阔别20年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挂念您,由于琐事烦扰,没能给您写信,有时想写,但终因状况无聊,说起来无非使您失望,便连信也不敢写了,您不会怪罪我吧
当年,我本是抱着救国救民的思想东渡日本,想靠医学救国,可后来发现中国国民的不觉醒,振奋民族精神迫在眉睫,故而弃医从文,这个情形不好跟您直说,所以撒了谎,相信您一定能理解我这片苦心。
先生对我的教诲是我一生的财富,您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令我终身受益。
您的照片就挂在我的墙上,每当写作疲倦之时,我都会抬眼看看您的照片,您的谆谆教导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给予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您现在过得还好吗 您的学术成果一定很丰硕了吧 身体还好吧 愿您还如以前一样硬朗。
末了,顺便提一下,我现在已常用“鲁迅”这个笔名了。
再次向您表示敬意!
弟子周树人敬上
1926年10月20日
备选问题 “匿名信事件”中,想一想“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是一种愤慨之辞,这个推理,浅薄荒唐,表达了作者遭受诬陷和人格侮辱时极为愤慨的感情。
一课一法
书信格式
(1)称谓。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谓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段。
(3)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即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发信的日期可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藤野先生
鲁迅
【答案】弃医从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