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三峡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1: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三峡
素养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的方式,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第1课时
◎重点: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情境预设
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去游览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导学参考·
教师可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关于三峡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融入情境。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郦道元,字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朝代)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    》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郦道元可以说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宜昌市南津关是其东端,全长193千米。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瞿塘峡以“雄”名世,巫峡以“秀”见长,西陵峡以“险”著称。
2.为下列字注音。
阙(  )   嶂(  )   曦(  )
襄(  )  溯(  )  御(  )
涧(  )  (  )  漱(  )
湍(  )  啸(  )  属(  )
拓展:“溯”的形近字“朔”的字音读    ,可以组词为“    ”;“属”字另一字音读    ,可以组词为“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夏水襄陵
(4)不见曦月
(5)或王命急宣
(6)虽乘奔御风
(7)绝多生怪柏
(8)素湍绿潭
(9)飞漱其间
(10)良多趣味
(11)属引凄异
(12)沿溯阻绝
(13)林寒涧肃
4.阅读文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导学参考·
教师可先让学生概括出每段的段意,然后从段意中寻找答案。
【答案】
1.善长 南北朝 水经注
2.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yù jiàn yǎn shù tuān xiào zhǔ shuò 朔方 shǔ 家属
3.(1)完全没有
(2)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3)漫上,冲上
(4)日光,这里指太阳
(5)有时
(6)这里指飞奔的马
(7)极高的山峰
(8)急流
(9)冲刷,冲荡
(10)甚,很
(11)接连不断
(12)下行和上行的航道
(13)肃杀,凄寒
4.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突出了水清澈、迅疾的特点。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听读课文,读顺文句。
1.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停顿。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  夏水  襄陵,沿  溯  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  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潭,回清  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  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  趣味。
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  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导学参考·
教师可先进行范读,在范读过程中让学生划分朗读停顿,范读结束后再进行总结。
·媒体使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或小广播,播放朗读音频或带三峡风景视频的朗读MV,让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重音和节奏。
2.自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任务驱动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理解词语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2.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3.一词多义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2)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3)清
①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
(2)良多趣味
(3)空谷传响
(二)翻译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任务驱动三背诵课文,深入理解。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2.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学习小助手·
根据前面的译文,理清每段写作的重点,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特征。
【答案】
任务驱动一
1.自/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 岸/连 山,略 无/阙 处。重 岩/叠 嶂,隐 天/蔽 日,自 非/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 月。
至 于/夏 水/襄 陵,沿/溯/阻 绝。或/王 命 急 宣,有 时/朝 发/白 帝,暮 到/江 陵,其 间/千 二 百 里,虽/乘 奔 御 风,不 以 疾 也。
春 冬 之 时,则/素 湍/绿 潭,回 清/倒 影,绝 /多 生 怪 柏,悬 泉/瀑 布,飞 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 味。
每 至/晴 初/霜 旦,林 寒/涧 肃,常 有/高 猿 长 啸,属 引/凄 异,空 谷/传 响,哀 转/久 绝。故/渔 者 歌 曰:“巴 东 三 峡/巫 峡 长,猿 鸣 三 声/泪 沾 裳。”
任务驱动二
(一)
1.“阙”同“缺”,空隙、缺口
2.(1)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3.(1)①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②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2)①动词,断
②副词,极,非常
③穷尽,完全没有了
(3)①清波
②清澈
4.(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
(3)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二)
1.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任务驱动三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水: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备选问题 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共同交流。
【答案】略。
一课一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思维导图
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段落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第1段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第2段 夏季 水     
第3段 春冬      清幽、秀丽
第4段 秋季 水、猿 凄异、哀转
【答案】汹涌、迅疾 水、山、柏
10.三峡
第2课时
◎重点: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情境预设
在上一节课,我们着重理解了全文的基本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根据文章写作思路想象三峡壮景,并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
·学习小助手·
结合译文,理清每段写作的重点,概括段意。
任务驱动二研读课文,把握要点。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 突出了什么气氛
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导学参考·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分组发言,教师再点拨。
任务驱动三品读课文,语言赏析。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文中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学习小助手·
先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词语,再分析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情。
【答案】
任务驱动一
第1段总写三峡山的特点,第2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第3段写春冬时三峡的情景,第4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
任务驱动二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峻;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行船之快,侧面表现水势之大。
3.作者先写俯视江水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总结,描写了四种景物。
4.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5.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秋景的悲凉气氛。
任务驱动三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见春冬之景时的愉悦之情;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表达了观秋景所生发的感情。
备选问题 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
【答案】总结上句内容,强调了猿啼的凄厉哀转,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
一课一法
视听结合
视听结合,指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视听结合强调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去描写,使读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状态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相结合,通过听能感觉到画面,通过看能感觉到声音,达到视觉和听觉相通、感官同步的效果。
思维导图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从而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答案】幽深 水大流急 春冬 良多趣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