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2 11: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
素养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独运。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重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情境预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我们无不为其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起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领略江南清丽的山水图画。
·导学参考·
教师可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关于江南山水风景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融入情境。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    ,自号    ,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思想家、医药家。
  背景介绍: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歇(  )   颓(  )
鳞(  )  能与其奇者(  )
拓展:“与”字另一个字音读    ,可以组词为“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阅读文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蕴含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案】
1.通明 华阳隐居
2.xiē tuí lín yù yǔ 生死与共
3.(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
(5)指水中潜游的鱼
(6)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4.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朗读指导
听朗读录音,用“/”划分朗读停顿。
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二)理解词语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2.一词多义
(1)欲
(2)自
(三)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导学参考·
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摒弃教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的教学陋习,教师要大胆地把翻译课文的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翻译不准之处小组可以适当讨论,最后老师再给予点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任务驱动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任务驱动三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1.“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
·导学参考·
教师可以出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欣赏江南美丽的景色,加上丰富的想象,感受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小助手·
抒情往往建立在写景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一定要先知道描写了怎样的景物,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
任务驱动一
(一)
山 川/之 美,古 来/共 谈。高 峰/入 云,清 流/见 底。两 岸/石 壁,五 色/交 辉。青 林/翠 竹,四 时/俱 备。晓 雾/将 歇,猿 鸟/乱 鸣;夕 日/欲 颓,沉 鳞/竞 跃。实 是/欲 界 之 仙 都。自/康 乐/以 来,未 复 有/能 与 其 奇 者。
(二)
1.(1)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2.(1)①将要
②欲望
(2)①从
②如果
(三)
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任务驱动二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是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总括前文。
任务驱动三
1.第一个“书”指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2.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做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3.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备选问题 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 作者举他的例子有什么深意
【答案】谢灵运。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同时又表达了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之情。
一课一法
动静相衬
动静相衬,是景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静态的景要描绘出景物的外形、内在、色彩的神韵,动态的描写要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如“巍峨的长城,游人络绎不绝”,长城是静的,而游人是动的。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或以动衬静,则不仅会使动景更生动、静景更静谧,而且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和谐的艺术形象。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答谢中书书 感情
  ↓
酷爱    
向往归隐
【答案】高峰入云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山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