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素养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3.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重点: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情境预设
同学们,看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觉呢 是的,雄伟庄严,令人肃然起敬!那么,你们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高、用什么建造、又是为了纪念什么人而建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的镜头,一起来瞻仰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导学参考·
教师可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彩色图片或视频,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融入情境。
【预习导学】
1.品思标题,完成填空。
课文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 ,点出作者要歌颂的 ,揭示了文章的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点明了文章说明的 。“瞻仰”表现出作者对先烈们的 之情。
2.给加点字注音。
镏金( ) 上溯( ) 重幔( ) ( )
庑殿( ) 挑衅( ) ( ) 逾越( )
天堑( ) 巍峨( ) ( ) 矗立( )
发髻( ) 镶嵌( ) ( ) 五卅 ()
3.解释下列词语。
(1)奠基:
(2)上溯:
(3)重幔:
(4)瞻仰:
(5)天堑:
(6)挑衅:
(7)慷慨:
(8)逾越:
(9)遥遥相对:
(10)丰功伟绩:
(11)永垂不朽:
(12)怒形于色:
4.填空。
文中的 、 、 三个词语概括出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印象。
【答案】
1.主题 对象 中心 对象 崇敬
2.liú sù chóng màn wǔ tiǎo xìn yú qiàn wēi é
chù jì xiāng qiàn sà
3.(1)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2)从现在往以前推。
(3)重叠的帷幕。这里指重幔形状的浮雕图案。
(4)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
(5)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6)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7)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8)超越。
(9)远远地相互对峙,对立着。
(10)伟大的功绩。
(11)(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12)内心的愤怒在脸上表现出来。
4.巍峨 雄伟 庄严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整体感知。
1.关于纪念碑
纪念碑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请加以梳理。
·导学参考·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依次指出纪念碑相关位置,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详细梳理。
2.关于篇章结构
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任务驱动二重点探究。
1.本文第3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第4~5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请加以分析。
·导学参考·
因为作者在说明纪念碑时并非采用单一的说明顺序,因此,教师可首先针对某一位置举出一例,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其他位置的说明顺序。
3.第6~10段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导学参考·
教师可就本题,向学生详细讲解一下“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的适用对象。
4.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浮雕的画面,并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八个历史事件 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介绍浮雕
·导学参考·
学生可根据图片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选择其中一幅进行讲解。如果遇到不了解的,教师不必当堂讲解,可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再找适当时间进行交流。
任务驱动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请自选角度品析以下句子。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3.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4.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答案】
任务驱动一
1.纪念碑
2.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过程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10段):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10幅浮雕,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3段):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材料。
第二层(第4~5段):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第6~10段):依次介绍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的深切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
任务驱动二
1.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和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建碑的重大意义。
2.由下到上:台阶—平台(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由正面而背面:题词—碑文。
归纳: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等整体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3.①东一,“销毁鸦片烟”;②东二,“金田起义”;③南一,“武昌起义”;④南二,“五四爱国运动”;⑤南三,“五卅运动”;⑥西一,“八一南昌起义”;⑦西二,“抗日敌后游击战”;⑧北一,“群众支援前线”;⑨北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⑩北三,“人民欢迎解放军”。
明确顺序:由东到南,再到西,最后到北的空间顺序,同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一致。即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4.第一问略。第二问: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来介绍浮雕,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与碑文相呼应,突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
任务驱动三
1.“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瞻仰”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万分崇敬”相照应,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一句语带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准确的数字运用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3.概括说明了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这一句话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浮雕材料的耐久性,也深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寓意。“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一句则表明后面的数据是有科学根据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第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又一次瞻仰”“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与开头呼应,加上“默默”一词,体现了人民英雄的革命业绩感人之深,深沉地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悼念。
·导学参考·
为了降低答题难度,教师可在学生答题之前,点明赏析的角度,如情感、修辞、语言的准确性等,然后再让学生作答。
备选问题1.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10幅大浮雕
2.纪念碑的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文中提及的8个历史事件
3.牡丹花、荷花、菊花各有何象征意义
1.按照大碑座的方位顺序和10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介绍10幅大浮雕。
2.因为这8个历史事件代表了中国革命的两个重要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3.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被认为是“富丽繁荣(高贵)”的象征。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陈毅《秋菊》)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因此,小碑座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贵、纯洁、坚忍。
·导学参考·
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牡丹花、荷花与菊花的古诗文名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
一课一法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从内容上分析:①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需要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④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从表达效果上分析: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化用名言、俗语、流行语、新词新语等,或引用新鲜话题、热门话题等,使得标题生动、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化用)古诗词,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运用问句(反问句或疑问句等)、感叹句等句式,设置悬念以引发读者思考或增强表达效果。
思维导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