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22:18:49

文档简介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化学式NO2表示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二氧化氮这种物质由一种氮元素和两种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2.(2024八下·浙江期末)胱氨酸(C H O N S)能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胱氨酸由5种原子构成 B.分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C.铜中毒中的铜指铜元素 D.组成元素C和N 是同族元素
3.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种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O 和O 的性质完全相同
C.O 和O 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一个O 分子中含有2个O 分子
4.(2024八下·浙江)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氯化钠(NaCl) B.次氯酸钠(NaClO)
C.氯酸钠(NaClO ) D.亚氯酸钠(NaClO )
5.图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图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则丙模型可能表示下列哪一个化学式…(  )
A.CO B.Mg N C.Al O D.CaCO
6.“3H SO ”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C.“3”表示分子的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
7.下列化学用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③SO ④⑥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8.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B.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 、NO 、NH 、NO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 O
D.海水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氯、钠、氧、氢
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含有同种原子团的是(  )
A.NH Cl和CO(NH ) B.Na SO 和 SO
C.KMnO 和 K MnO D.KClO 和 Ca(ClO )
10.下列各个化学变化前后,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数值变化最大的是 (  )
A.C→CO B.KClO →KCl
C.KMnO →K MnO D.NH →NH Cl
11.乙烯(C H )、丙烯(C H )、丁烯(C H )的组成和结构都很相似,这类物质被称为烯烃。据此推断分子中碳原子数为 n的烯烃的化学式可写为 (  )
A.CnH n B.CnH n C.CnH n- D.CnHn
12.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元素周期表。他把元素原子按照质子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列;把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的排在一个横行,叫做“周期”,即周期数与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排在一个纵行,叫做“族”,其数值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根据以上材料,第三周期第六族元素的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6 B.该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C.与该元素同周期的还有8种元素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3.以下对 O 、CO 、SO 、MnO 四种物质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2个氧原子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含有2个氧元素 D.都含有氧元素
14.(2023八下·上虞期末)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Mg2O) B.碳酸钠(NaCO3)
C.硝酸钾(KNO3) D.氯气(Cl)
二、填空题
15.煤、石油、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从宏观角度来看,甲烷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   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构成的。
16.A、B -、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C B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B与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7.若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则 Na :的个数比为   。
18.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氦气:   氖气:   
氢气:   硅: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铁条:   木炭:   
硫黄:   氧气:   
氮气:   氯气:   
19.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   ,结构式如图甲所示,也可简写为图乙。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图丙,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
20.(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水   ;硫酸根离子   ;3个镁原子   ;两个铁离子   ;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   ;氯化钠的化学式   ;3个二氧化碳分子   ;金元素   。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3八下·兰溪期中)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右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氦气的化学式为   。
(4)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22.(2023八下·下城期中)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23.(2023八下·杭州月考)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
四、解答题
24.图、表是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的趋势是   。
(2)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是   (写名称,下同)元素和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则和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元素。
(3)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探究钾元素(原子序数为19)单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生成物为KOH和H ;乙同学猜想生成物为KOH和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   。
25.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最坚硬的矿物单质,C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D+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
(2)B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
(3)C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
(4)A、C、D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6.(2023八下·吴兴期中)如下图,向A.B 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等分子数的无色硫化氢(H2S)气体
和二氧化硫气体。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 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2)反应完毕,瓶内壁上的淡黄色固体颗粒是    (填化学式)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将会观察到塑料瓶    ,原因是   。
27.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下面是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一] 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举例及分析一]
(1)NaCl、FeO、Al2O3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3,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   。
(2)H2O、SO2、CO2中氢、氧、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4,说明推测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显   价。
(4)[提出问题二] 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吗
推测一: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推测二:   。
(5)[举例及分析二]
①由NaCl、NaOH、Na2CO3、Na2SO4等物质中钠元素都显+1价,得出推测一成立。
②由H2S、SO2、SO3、H2SO3等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同,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4、+6、   ,得出推测二成立。
(6)[结论] 通过上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
(7)[提出问题三] 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吗
推测一: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推测二: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举例及分析三]
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结论] 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或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A.可以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正确;
B.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C.可以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D.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中质子数与原子数相等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
D.根据同族元素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从膀胱酸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膀胱酸是由5种元素组成,而每个膀胱酸分子是由5种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由于整个分子是不显电性的,因此分子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且铜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所以铜中毒中的铜指的就是铜元素,故C正确;
D.C元素和N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此不是同族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O4和O2是两种不同的单质。
【解答】A. O4是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错误;
B. O4和O2的化学性质相同 ,故错误;
C. 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故正确;
D. 一个O4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故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氯化钠(NaCl)中,Na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1,故A不合题意;
B.次氯酸钠(NaClO)中, 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1,故B符合题意;
C.氯酸钠(NaClO )中, 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5,故C不合题意;
D.亚氯酸钠(NaClO )中, 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3,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由丙模型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粒子个数比为2:3分析。
【解答】由丙模型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粒子个数比为2:3,结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解答】A. “1”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硫原子的个数 ,故错误,符合题意;
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3”表示分子的个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解答】①2H中数字“2”表示2个氢原子;
②2NH3中数字“2”表示2个氨分子;
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Mg2+中数字“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ˉ中数字“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中数字“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比较化合物中元素含量的方法,在化合物中,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的个数越少,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B、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做法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析。
D、根据海水所含中元素含量分析。
【解答】A. 要比较这四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将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改写为:Fe6O6、Fe6O9、Fe6O8、Fe6S6,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2倍,故Fe6S6还可以改写为Fe6O12;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的个数越少,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3O4>Fe2O3>FeS,故错误;
B. HNO3中氮元素显+5价;NO2中氮元素显+4价;NH3中氮元素显-3价;NO中氮元素显+2价,故错误;
C. 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故正确;
D. 海水所含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氢、氯、钠,故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分析,由化学式确定所含原子团,相同原子团构成和化合价需都相同。
【解答】A、NH Cl含有铵根离子,CO(NH ) 不含铵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B、 SO 不含原子团,不符合题意;
C、KMnO 含有高锰酸根离子, K MnO 含有锰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 KClO 和 Ca(ClO ) 都含有氯酸根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C→CO 中碳元素由0变为+4价, KClO →KCl 中氯元素由+5价变为-1价, KMnO →K MnO 中锰元素由+7价变为+6价, NH →NH Cl 中氮元素化合价未变,始终为-3价,所以 KClO →KCl 中氯元素化合价数值变化最大。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化学式确定烯烃类物质碳和氢元素个数比为1:2,由此写出碳原子个数为n时物质化学式分析。
【解答】由所给各物质化学式可知,烯烃类物质碳和氢元素个数比为1:2,则分子中碳原子数为 n的烯烃的化学式可写为CnH2n。
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第三周期第六族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质子数为16 ,为硫元素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第三周期第六族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质子数为16 ,为硫元素。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6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元素可能有-2、0、+2、+4、+6价多种化合价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与该元素同周期的还有7种元素 ,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硫有石字旁,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四种物质由各自分子构成,不含其它分子分收入
C、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析;
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解答】A、 O 、CO 、SO 、MnO 四种物质中不都含2个氧原子,各一个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只 O 中含氧分子,另三种物质中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D、四种物质中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A. 氧化镁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 ,符合题意;
D. 氯气化学式为Cl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1)-4
(2)碳元素和氢元素;甲烷分子;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分析。
【解答】(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H4中氢元素为+1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从宏观角度来看,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16.【答案】Na O;NaOH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A、B2-、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A为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则为氖原子,其元素符号为Ne;B2-、C+分别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是8、11,即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1,所以B、C分别为氧元素、钠元素分析。
【解答】由题意,A、B2-、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A为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则为氖原子,其元素符号为Ne;B2-、C+分别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是8、11,即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1,所以B、C分别为氧元素、钠元素。
C2B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
C、B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物质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17.【答案】4:3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分析。
【解答】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四种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设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个数分别为4n、5n、8n,硫根离子个数为x,则4n×(+1)+5n×(+2)+8n×(-1)+x×(-2)=0,则x=3n,则Na :的个数比为 4:3.
故答案为:4:3.
18.【答案】He;Ne;;Si;CO;;Fe;C;S;;;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化学式和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若单质由原子构成, 则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若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则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标2,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命名中读出原子个数的,直接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即可。
【解答】氦气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为He。氖气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为Ne。氢气由双原子构成分子,化学式为H2。硅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为Si。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铁、木炭、硫都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分别为Fe、C、S。氧气、氮气、氯气都是双原子构成分子,化学式分别为O2、N2、Cl2。
故答案为:He;Ne;H2;Si;CO;SO2;Fe;C;S;O2;N2;Cl2。
19.【答案】缺答案;环己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环丙烷的结构图及该类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碳原子个数与名称关系分析。
【解答】 环丙烷的结构示可知,其化学式为C3H6,丙图中碳原子个数为6,则物质名称为环己烷,化学式为C6H12。
故答案为:C3H6;环己烷;C6H12。
20.【答案】H2O;SO42-;3Mg;2Fe3+;+2;NaCl;3CO2;Au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水的化学式为: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SO42-;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镁原子,就可表示为:3Mg;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可表立示为:2Fe3+;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I;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
金元素的符号是Au。
21.【答案】(1)②
(2)N2O
(3)He
(4)质子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是Li元素,②是Cl元素,③Mg元素,其中非金属元素是Cl,故答案为②。
(2)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依据是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得n=2,故该氮的氧化物是 N2O 。
(3)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故答案是He。
(4)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117。
【分析】
(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步骤是:先写出元素符号,并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2)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2.【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即为化合价数,原子团的化合价为组成原子团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变的化趋热分析;
(3)由(2)中亚硝酸盐的变化趋势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要排除偶然性,具有普遍意义分析。
【解答】(1) 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x+(-2)×2=0,x=+3。
(2)由表中数据可知,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
(3)由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可知, 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 用多种菜做实验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
故答案为:(1)+3;(2)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 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 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
23.【答案】(1)+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解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7价;②由图示可知,硅、磷、硫、氯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都为8;③由图示可知,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故答案为:+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
24.【答案】(1)逐渐递增
(2)碳;硅;硫
(3)乙;若生成 KOH 和O ,则该反应中钾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1,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递增。
(2)根据碳原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4个电子;
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4个电子分析。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1)由图可知,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递增。
(2)碳原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4个电子;
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4个电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是碳元素和硅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则和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硫元素。
(3) 若生成KOH和O2,则该反应中钾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故乙同学说法不正确,
25.【答案】(1)O
(2)C
(3)H+
(4)NaOH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B元素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是金刚石,则B为碳元素;C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则C是氢元素;D+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D的核内质子数为11分析。
【解答】根据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根据B元素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是金刚石,则推断B为碳元素;
根据C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则推断C是氢元素;
根据D+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D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
(1)A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B元素的符号是C,名称为碳。
(3)C元素的离子为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4)A、C、D三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氢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26.【答案】(1)-2;+4
(2)S
(3)变瘪(凹进去);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根据硫颗粒的颜色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据此分析瓶内的气压变化,然后与外界大气压强比较,从而确定瓶子形状的变化即可。
【解答】(1)在H2S中,H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0,解得:x=-2;
在SO2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y+(-2)×2=0,解得:y=+4;
(2)反应完毕,瓶内壁上的淡黄色固体颗粒是S;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凹进去),原因是: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27.【答案】(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2)不成立
(3)负
(4)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5)+4
(6)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7)-3;+5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2)分析非金属元素是否能够呈现正价;
(3)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元素呈现化合价的可能性分析解答;
(5)②计算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6)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元素化合价呈现的可能性;
(7)计算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解答】(1)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2)根据数据可知,非金属元素S和C可以呈现正价,则推测二错误。
(3)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能呈现正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只有一种,要么多种,因此推测二为: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5)②在H2SO3中,H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4价。
(6)[结论] 通过上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7)在硝酸铵中,NH4的化合价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3价。NO3的化合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5价。
1 / 1【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化学式NO2表示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二氧化氮这种物质由一种氮元素和两种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或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A.可以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正确;
B.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C.可以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D.可以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C
2.(2024八下·浙江期末)胱氨酸(C H O N S)能保护细胞免于铜中毒。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胱氨酸由5种原子构成 B.分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C.铜中毒中的铜指铜元素 D.组成元素C和N 是同族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中质子数与原子数相等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
D.根据同族元素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从膀胱酸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膀胱酸是由5种元素组成,而每个膀胱酸分子是由5种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由于整个分子是不显电性的,因此分子中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且铜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所以铜中毒中的铜指的就是铜元素,故C正确;
D.C元素和N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此不是同族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种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新型氧分子(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O 和O 的性质完全相同
C.O 和O 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一个O 分子中含有2个O 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O4和O2是两种不同的单质。
【解答】A. O4是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错误;
B. O4和O2的化学性质相同 ,故错误;
C. 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故正确;
D. 一个O4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故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八下·浙江)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A.氯化钠(NaCl) B.次氯酸钠(NaClO)
C.氯酸钠(NaClO ) D.亚氯酸钠(NaClO )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氯化钠(NaCl)中,Na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1,故A不合题意;
B.次氯酸钠(NaClO)中, 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1,故B符合题意;
C.氯酸钠(NaClO )中, 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5,故C不合题意;
D.亚氯酸钠(NaClO )中, 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Cl的化合价为+3,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图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图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则丙模型可能表示下列哪一个化学式…(  )
A.CO B.Mg N C.Al O D.CaCO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由丙模型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粒子个数比为2:3分析。
【解答】由丙模型可知,构成该物质的两种粒子个数比为2:3,结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3H SO ”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C.“3”表示分子的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解答】A. “1”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硫原子的个数 ,故错误,符合题意;
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3”表示分子的个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下列化学用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③SO ④⑥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解答】①2H中数字“2”表示2个氢原子;
②2NH3中数字“2”表示2个氨分子;
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Mg2+中数字“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ˉ中数字“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中数字“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错误;
故答案为:C。
8.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
B.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 、NO 、NH 、NO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 O
D.海水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氯、钠、氧、氢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比较化合物中元素含量的方法,在化合物中,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的个数越少,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B、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做法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析。
D、根据海水所含中元素含量分析。
【解答】A. 要比较这四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将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改写为:Fe6O6、Fe6O9、Fe6O8、Fe6S6,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2倍,故Fe6S6还可以改写为Fe6O12;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的个数越少,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3O4>Fe2O3>FeS,故错误;
B. HNO3中氮元素显+5价;NO2中氮元素显+4价;NH3中氮元素显-3价;NO中氮元素显+2价,故错误;
C. 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故正确;
D. 海水所含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氢、氯、钠,故错误;
故答案为:C。
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含有同种原子团的是(  )
A.NH Cl和CO(NH ) B.Na SO 和 SO
C.KMnO 和 K MnO D.KClO 和 Ca(ClO )
【答案】D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分析,由化学式确定所含原子团,相同原子团构成和化合价需都相同。
【解答】A、NH Cl含有铵根离子,CO(NH ) 不含铵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B、 SO 不含原子团,不符合题意;
C、KMnO 含有高锰酸根离子, K MnO 含有锰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 KClO 和 Ca(ClO ) 都含有氯酸根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列各个化学变化前后,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数值变化最大的是 (  )
A.C→CO B.KClO →KCl
C.KMnO →K MnO D.NH →NH Cl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C→CO 中碳元素由0变为+4价, KClO →KCl 中氯元素由+5价变为-1价, KMnO →K MnO 中锰元素由+7价变为+6价, NH →NH Cl 中氮元素化合价未变,始终为-3价,所以 KClO →KCl 中氯元素化合价数值变化最大。
故选B。
11.乙烯(C H )、丙烯(C H )、丁烯(C H )的组成和结构都很相似,这类物质被称为烯烃。据此推断分子中碳原子数为 n的烯烃的化学式可写为 (  )
A.CnH n B.CnH n C.CnH n- D.CnHn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化学式确定烯烃类物质碳和氢元素个数比为1:2,由此写出碳原子个数为n时物质化学式分析。
【解答】由所给各物质化学式可知,烯烃类物质碳和氢元素个数比为1:2,则分子中碳原子数为 n的烯烃的化学式可写为CnH2n。
故选A。
12.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元素周期表。他把元素原子按照质子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列;把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的排在一个横行,叫做“周期”,即周期数与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排在一个纵行,叫做“族”,其数值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根据以上材料,第三周期第六族元素的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6 B.该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C.与该元素同周期的还有8种元素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第三周期第六族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质子数为16 ,为硫元素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第三周期第六族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质子数为16 ,为硫元素。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6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元素可能有-2、0、+2、+4、+6价多种化合价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与该元素同周期的还有7种元素 ,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硫有石字旁,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以下对 O 、CO 、SO 、MnO 四种物质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2个氧原子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含有2个氧元素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四种物质由各自分子构成,不含其它分子分收入
C、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析;
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解答】A、 O 、CO 、SO 、MnO 四种物质中不都含2个氧原子,各一个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只 O 中含氧分子,另三种物质中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D、四种物质中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3八下·上虞期末)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Mg2O) B.碳酸钠(NaCO3)
C.硝酸钾(KNO3) D.氯气(Cl)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A. 氧化镁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 ,符合题意;
D. 氯气化学式为Cl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5.煤、石油、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从宏观角度来看,甲烷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   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构成的。
【答案】(1)-4
(2)碳元素和氢元素;甲烷分子;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分析。
【解答】(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H4中氢元素为+1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从宏观角度来看,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16.A、B -、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C B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B与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Na O;NaOH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A、B2-、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A为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则为氖原子,其元素符号为Ne;B2-、C+分别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是8、11,即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1,所以B、C分别为氧元素、钠元素分析。
【解答】由题意,A、B2-、C+三种微粒都具有10个核外电子,A为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则为氖原子,其元素符号为Ne;B2-、C+分别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是8、11,即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1,所以B、C分别为氧元素、钠元素。
C2B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
C、B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物质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17.若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则 Na :的个数比为   。
【答案】4:3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分析。
【解答】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四种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设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个数分别为4n、5n、8n,硫根离子个数为x,则4n×(+1)+5n×(+2)+8n×(-1)+x×(-2)=0,则x=3n,则Na :的个数比为 4:3.
故答案为:4:3.
18.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氦气:   氖气:   
氢气:   硅: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铁条:   木炭:   
硫黄:   氧气:   
氮气:   氯气:   
【答案】He;Ne;;Si;CO;;Fe;C;S;;;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单质化学式和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若单质由原子构成, 则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若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则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标2,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命名中读出原子个数的,直接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即可。
【解答】氦气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为He。氖气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为Ne。氢气由双原子构成分子,化学式为H2。硅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为Si。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铁、木炭、硫都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化学式,分别为Fe、C、S。氧气、氮气、氯气都是双原子构成分子,化学式分别为O2、N2、Cl2。
故答案为:He;Ne;H2;Si;CO;SO2;Fe;C;S;O2;N2;Cl2。
19.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   ,结构式如图甲所示,也可简写为图乙。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图丙,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
【答案】缺答案;环己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环丙烷的结构图及该类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碳原子个数与名称关系分析。
【解答】 环丙烷的结构示可知,其化学式为C3H6,丙图中碳原子个数为6,则物质名称为环己烷,化学式为C6H12。
故答案为:C3H6;环己烷;C6H12。
20.(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水   ;硫酸根离子   ;3个镁原子   ;两个铁离子   ;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   ;氯化钠的化学式   ;3个二氧化碳分子   ;金元素   。
【答案】H2O;SO42-;3Mg;2Fe3+;+2;NaCl;3CO2;Au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水的化学式为: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SO42-;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镁原子,就可表示为:3Mg;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可表立示为:2Fe3+;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I;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
金元素的符号是Au。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3八下·兰溪期中)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右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氦气的化学式为   。
(4)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答案】(1)②
(2)N2O
(3)He
(4)质子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是Li元素,②是Cl元素,③Mg元素,其中非金属元素是Cl,故答案为②。
(2)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依据是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得n=2,故该氮的氧化物是 N2O 。
(3)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故答案是He。
(4)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117。
【分析】
(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步骤是:先写出元素符号,并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2)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2.(2023八下·下城期中)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即为化合价数,原子团的化合价为组成原子团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变的化趋热分析;
(3)由(2)中亚硝酸盐的变化趋势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要排除偶然性,具有普遍意义分析。
【解答】(1) 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x+(-2)×2=0,x=+3。
(2)由表中数据可知,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
(3)由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可知, 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 用多种菜做实验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
故答案为:(1)+3;(2)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 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 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
23.(2023八下·杭州月考)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
【答案】(1)+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解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7价;②由图示可知,硅、磷、硫、氯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都为8;③由图示可知,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故答案为:+7;8;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从+1升高到+7 。
四、解答题
24.图、表是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的趋势是   。
(2)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是   (写名称,下同)元素和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则和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元素。
(3)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探究钾元素(原子序数为19)单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生成物为KOH和H ;乙同学猜想生成物为KOH和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   。
【答案】(1)逐渐递增
(2)碳;硅;硫
(3)乙;若生成 KOH 和O ,则该反应中钾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1,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递增。
(2)根据碳原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4个电子;
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4个电子分析。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1)由图可知,第三周期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递增。
(2)碳原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4个电子;
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4个电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是碳元素和硅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则和氧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硫元素。
(3) 若生成KOH和O2,则该反应中钾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没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故乙同学说法不正确,
25.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最坚硬的矿物单质,C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D+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
(2)B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
(3)C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
(4)A、C、D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O
(2)C
(3)H+
(4)NaOH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B元素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是金刚石,则B为碳元素;C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则C是氢元素;D+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D的核内质子数为11分析。
【解答】根据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根据B元素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最坚硬的矿物单质是金刚石,则推断B为碳元素;
根据C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则推断C是氢元素;
根据D+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D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
(1)A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B元素的符号是C,名称为碳。
(3)C元素的离子为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4)A、C、D三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氢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26.(2023八下·吴兴期中)如下图,向A.B 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等分子数的无色硫化氢(H2S)气体
和二氧化硫气体。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 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2)反应完毕,瓶内壁上的淡黄色固体颗粒是    (填化学式)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将会观察到塑料瓶    ,原因是   。
【答案】(1)-2;+4
(2)S
(3)变瘪(凹进去);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根据硫颗粒的颜色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据此分析瓶内的气压变化,然后与外界大气压强比较,从而确定瓶子形状的变化即可。
【解答】(1)在H2S中,H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0,解得:x=-2;
在SO2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y+(-2)×2=0,解得:y=+4;
(2)反应完毕,瓶内壁上的淡黄色固体颗粒是S;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凹进去),原因是: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27.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下面是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一] 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举例及分析一]
(1)NaCl、FeO、Al2O3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3,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   。
(2)H2O、SO2、CO2中氢、氧、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4,说明推测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显   价。
(4)[提出问题二] 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吗
推测一: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推测二:   。
(5)[举例及分析二]
①由NaCl、NaOH、Na2CO3、Na2SO4等物质中钠元素都显+1价,得出推测一成立。
②由H2S、SO2、SO3、H2SO3等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同,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4、+6、   ,得出推测二成立。
(6)[结论] 通过上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
(7)[提出问题三] 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吗
推测一: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推测二: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举例及分析三]
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结论] 在同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答案】(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2)不成立
(3)负
(4)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5)+4
(6)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7)-3;+5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2)分析非金属元素是否能够呈现正价;
(3)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元素呈现化合价的可能性分析解答;
(5)②计算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6)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元素化合价呈现的可能性;
(7)计算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解答】(1)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2)根据数据可知,非金属元素S和C可以呈现正价,则推测二错误。
(3)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能呈现正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只有一种,要么多种,因此推测二为: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5)②在H2SO3中,H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4价。
(6)[结论] 通过上述举例分析及结合教材上所给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一些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种化合价。
(7)在硝酸铵中,NH4的化合价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3价。NO3的化合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5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