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山地的形成 课件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2山地的形成 课件4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08 21: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为什么只有在华山论剑方显英雄本色?
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理解并掌握褶皱山、断块山及火山的成因,理解
褶皱、断层的基本形态及其判断依据。(重点)
2.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
3.了解火山的基本构造。
4.了解山区交通线路布局的原则及原因,并掌握山
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什么是褶皱山?有哪些基本形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
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
其基本单位是_____。2.基本形态:背斜:一般岩层_________,地貌一般
发育为______,但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一般岩层__________,地貌一般
发育为_____,但因耐侵蚀反而成山岭。3.规模:有大有小。1.褶皱:波状弯曲褶曲向上拱起山岭向下弯曲谷地【点拨】【提示】可以从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较背斜与向斜,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在野外,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背斜与向斜呢?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老新新老【点拨】【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
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点拨】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4.板块构造学说背离运动:地壳张裂形成____或
发育成海洋。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
形成___________。(2)板块处于不
断运动之中(1)岩石圈可划分为____大板块六裂谷高大的山系甲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提示】甲是向斜,乙是背斜。【提示】甲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
而成为山岭。乙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
形成谷地。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提示】选择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形态呈拱形,结
构坚固,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
储存,便于施工。如果选择在甲地,隧道容易积水。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典题训练】 1.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解析】1选A,2选B。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质构
造为褶皱;甲、丙处为向斜成山,乙处为背斜成谷。
第2题,甲、丙处向斜成山是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的
结果;乙处背斜成谷是受到外力侵蚀的结果,故B正
确,丁处地层缺失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系,也可能是
地质作用的结果。(二)断块山庐山华山北坡大断崖断块山是怎么形成的呢?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
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发
生明显的位移。张力和压力断裂面2.断层的位移类型:谷地或低地山岭或高地块状山地或高地华山、庐山、
泰山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裂谷或河流东非大裂谷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时,你将如何判定
断层呢?【提示】(1)外貌景观的区别:断块山从外貌上看多陡峭
挺拔,多悬崖峭壁。
(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的差异:断块山
从构造上看则表现为岩层的断裂、错位和不连续。日本的富士山是活火山还是死火山呢?(三)火山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它能形成哪些地形?
它们的结构怎样?所有的火山规模一样吗?压力薄弱地带熔岩高原火山火山口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 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___________喷出地表。
2.形成的地形: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现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
的__________。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出口或管
道喷出往往会形成_________。
3.火山的组成:包括 和火山锥两部分。
4.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认识火山的结构】火山对我们人类会产生哪些影响?【想一想】【提示】不利: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例如:摧毁建筑,
破坏植被,危害生命……) 。
有利: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例如:地热,肥沃的
土壤,旅游资源……) 。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 )
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所致
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
D.岩层不连续的沉积而成【解析】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
侵蚀而成为山岭。【典题训练】读图,回答问题。B公路铁路迂回公路和缓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间盆地铁路“之”字型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应避开沼泽地连接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公路选线时应考虑哪些自然因素?公路选线原则1.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2.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4.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5.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6.尽量选择两点间最短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7.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产生着重要影响,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养护。【警示】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形对交通运输线将不 再产生影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 28°N)
到B城的公路。【典题训练】 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解析】1选C,2选A。第1题,在山区修建公路,应沿等高线修建。在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①、②两方案都穿过几条等高线,线路坡度大,会影响交通。④线路路线长,建设成本高,只有③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势起伏小,线路较短,较为合适。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山地的形成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解析】选B。从图中的岩层形态可以分析得出答案。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解析】选C。图中公路走向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沿等高线延伸,因此公路线的选择主要考虑了地形因素。3.图中公路基本沿等高线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客货运量大
B.水源充足
C.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D.地势起伏小,工程造价低,难度小【解析】选D。山区公路建设大致沿等高线延伸,主要是为了降低坡度,减小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4.图甲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乙是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地形剖面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属__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
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
度应为(  )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及地形,判断图示区域属江南丘陵,结合A、B两点位置及两点间地形分布应选择的海拔高度为250~260米。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3)题,结合公路建设成本低等特点分析。
【答案】(1)江南丘陵 B (2)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2)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
(3)该地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绝不测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会知道山有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