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3 11:12:14

文档简介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培优卷
一、选择题
1.按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B。
2.静置的密封容器内有氢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ρ氢气=0.09kg/m3,ρ二氧化碳=1.97kg/m3)。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以●表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气体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及气体在密封容器内是无规则排列分析。
【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氢气分子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在密封容器内是无规则排列的,两种气体分子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故选A。
3.(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分子构成成的物质。
【解答】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图中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4.(2023八下·杭州月考)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利用约488万个大气压制成了世界首个金属氢,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氢气和金属氢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C.金属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
D.金属氢中的原子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各1个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氢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解答】A.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计个数,A错误;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B错误;
C.金属氢为单质,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C正确;
D.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氢原子中只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5.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可以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解答】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错误;
B.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属于物体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正确;
C.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正确;
D.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正确;
故答案为:A.
6.(2023九下·永康模拟)“宏观—微观—符号”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火箭助推器常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角度:燃烧产物都是化合物
B.微观角度: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
C.符号角度: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4O2N
D.方法分析: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
【解答】A. 宏观角度上来看,氮气属于单质,因此选项错误。
B. 微观角度上来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因此选项错误。
C. 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故选项错误。
D.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3·宁波模拟) 2022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创纪录高位,如果各国不大幅减少排放将引发灾难性的气候影响。如图是转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的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9
D.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析。
【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 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3·乐清模拟)如图所示,O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蔗糖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及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解答】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且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即蔗糖分子均匀分散于水分子间;
故选D。
9.图为甲烷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出现的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分别为(  )
A.4和3 B.2和3 C.3和4 D.3和3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分子和原子的种数。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烷燃烧过程中分子为:、、、,即分子有4种。
而原子为:、、,即原子有3种。
故选A。
10.(2022·上虞模拟)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B.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根据图示可得,模拟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H2+CO+O2
A、该过程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最终生成三种分子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设计消耗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拱墅期末)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图:
(1)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
(2)在洗涤器中,NaOH溶液起到吸收少量未反应的甲酸蒸汽和副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汽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答案】(1)
(2)复分解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图示中缺少粒子构成分析;(2)根据酸和碱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甲酸分解生成水和CO,由水分子的构成画出粒子结构图即可;
(2) 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气为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 ;(2)复分解。
12.如图所示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   ;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各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结合题图可知,这一变化为:首先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继续加热,汞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汞,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氧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分别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A物质常被用作奥运火炬燃料,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 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石油
(2)A;D
(3)9: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水电、购买绿色食品,拒绝一次性木筷、餐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答】(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A、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只能来自于天然气,B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大,C不符合题意;
D、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故答案为:(1)石油(2)AD(3)9:2
14.(2023·舟山模拟)氨气(化学式为)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是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的微粒变化历程,则其中先后顺序应为③   ①;反应前后催化剂的   不变。
【答案】②④;质量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实质及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解答】 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 的实质是氮分子和氢分子先分解成氮、氢原子,氮、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氨分子,反应顺序为 ③②④① ;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②④;质量和化学性质。
15.分子是   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是   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   的原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   现象,但   扩散得最快。分子扩散的快慢还跟   有关,   越高,扩散得越快。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   ,B.分子都在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来说,   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答案】构成物质;空隙;不断运动;扩散;扩散;气体;温度;温度;空隙;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定义解答;
(2)根据扩散快慢的影响因素解答;
(3)根据扩散现象的意义解答;
(4)根据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知识解答。
【解答】(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但气体扩散得最快。分子扩散的快慢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3)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三、解答题
16.(2019七上·杭州期末)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小应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和水温度(℃) 酒精 水(红色)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毫升) 质理(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答案】(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一个变量导致实验结果的变化,能够很容易得出结论,该实验中改变温度,发现混合溶液混合所需时间不同。水和乙醇相互混合无新物质生成,混合在一起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成正比.
故答案为:(1) 水分子 ;(2) 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17.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取了新一代饮水消毒剂 ClO ,有些欧盟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 的法规。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 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下列模型能表示 ClO 结构的是 (   )
A.
B.
C.
D.
(2)20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观察和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如果用上述方法来制造 ClO ,请你指出所需原子的名称:   。
【答案】(1)分子;D
(2)氧原子和氯原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根据化学式确定分子结构即可。
(2)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组成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ClO2可知,消毒剂ClO2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1个Cl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即一共有3个原子构成,故选D。
(2)根据化学式ClO2可知,消毒剂ClO2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1个Cl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因此所需原子的名称为氧原子和氯原子。
四、实验探究题
18.小明是个科学迷,他为了研究分子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乙两相同塑料管壁上各粘有一张相同的滤纸条,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试液。在橡皮塞上各固定一个小药瓶,里面都装有等量的浓氨水,甲中用瓶塞塞紧,乙中不塞瓶塞。
知识链接:①浓氨水易挥发;②酚酞试液遇到挥发出来的氨气会变红。
(1)本实验中,甲的作用是   。
(2)预测实验结果(现象)是   。
(3)该实验的优点有____(填字母,多选)。
A.环保、节约
B.封闭实验,排除其他影响
C.现象快而明显,操作简单
(4)小李认为该实验只能证明分子会向上运动,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你觉得可以如何改进?   。
(5)如果要研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请你在本实验基础上继续实验,可以增加一个步骤:   。
【答案】(1)对照
(2)甲管中无明显变化,乙管中滤纸条上自下而上出现红点
(3)A;B;C
(4)在塑料管壁四周都贴上这样的滤纸条,观察红点出现的先后是否有规律
(5)按照乙的条件,重新设置一个塑料管丙,将塑料管丙浸入冰水中,观察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与塑料管乙中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甲为对照组分析;
(2)根据甲中药瓶密闭,氨分子不能运动出来,乙中氨分子可运动出来与酚酞接触分析;
(3)根据该装置密闭、微型分析;
(4)根据分子无规则运动需在不同地方均贴酚酚验证分析;
(5)根据要对比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需补充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的对比实验分析。
【解答】(1)甲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2)甲中氨水不能运动到小药瓶外,乙中氨水可运动出药瓶,充满整个试管,观察到甲管中无明显变化,乙管中滤纸条上自下而上出现红点 ;
(3)该实验用微型密封装置,可环保、节约药品,A正确;该实验始终密闭,排除其它影响,B正确;现象快而明为,操作简单,C正确。
(4) 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需在塑料管壁四周都贴上这样的滤纸条,观察红点出现的先后是否有规律 。
(5) 按照乙的条件,重新设置一个塑料管丙,将塑料管丙浸入冰水中,观察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与塑料管乙中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 ,由此现象与前面现象对比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对照;(2) 甲管中无明显变化,乙管中滤纸条上自下而上出现红点 ;(3)ABC;(4) 在塑料管壁四周都贴上这样的滤纸条,观察红点出现的先后是否有规律 ;(5) 按照乙的条件,重新设置一个塑料管丙,将塑料管丙浸入冰水中,观察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与塑料管乙中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 。
19.(2023八上·南浔期末)小浔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   。
【答案】(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②③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使用直流电、氧气的验证方法及电解水的微观实质分析。
【解答】(1)电解水直流电,A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电解水时先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 ②③① 。
五、综合说理题
20.(2022八下·临海月考)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样的规律或结论,写出其中的三点。
【答案】氧化汞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可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构成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①根据图片可知,氧化汞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
②根据可知,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
③根据可知,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1 / 1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培优卷
一、选择题
1.按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2.静置的密封容器内有氢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ρ氢气=0.09kg/m3,ρ二氧化碳=1.97kg/m3)。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以●表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气体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3.(2021八下·黄岩开学考)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是(  )
A. B.
C. D.
4.(2023八下·杭州月考)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利用约488万个大气压制成了世界首个金属氢,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氢气和金属氢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C.金属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
D.金属氢中的原子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各1个
5.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可以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6.(2023九下·永康模拟)“宏观—微观—符号”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火箭助推器常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角度:燃烧产物都是化合物
B.微观角度: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
C.符号角度: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4O2N
D.方法分析: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
7.(2023·宁波模拟) 2022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创纪录高位,如果各国不大幅减少排放将引发灾难性的气候影响。如图是转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的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9
D.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8.(2023·乐清模拟)如图所示,O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9.图为甲烷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出现的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分别为(  )
A.4和3 B.2和3 C.3和4 D.3和3
10.(2022·上虞模拟)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B.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二、填空题
11.(2023九上·拱墅期末)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图:
(1)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
(2)在洗涤器中,NaOH溶液起到吸收少量未反应的甲酸蒸汽和副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汽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12.如图所示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   ;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各写出一条即可)
1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分别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A物质常被用作奥运火炬燃料,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 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4.(2023·舟山模拟)氨气(化学式为)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是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的微粒变化历程,则其中先后顺序应为③   ①;反应前后催化剂的   不变。
15.分子是   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   ,分子是   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   的原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   现象,但   扩散得最快。分子扩散的快慢还跟   有关,   越高,扩散得越快。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   ,B.分子都在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来说,   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三、解答题
16.(2019七上·杭州期末)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小应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和水温度(℃) 酒精 水(红色)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毫升) 质理(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17.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取了新一代饮水消毒剂 ClO ,有些欧盟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 的法规。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 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下列模型能表示 ClO 结构的是 (   )
A.
B.
C.
D.
(2)20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观察和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如果用上述方法来制造 ClO ,请你指出所需原子的名称:   。
四、实验探究题
18.小明是个科学迷,他为了研究分子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乙两相同塑料管壁上各粘有一张相同的滤纸条,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试液。在橡皮塞上各固定一个小药瓶,里面都装有等量的浓氨水,甲中用瓶塞塞紧,乙中不塞瓶塞。
知识链接:①浓氨水易挥发;②酚酞试液遇到挥发出来的氨气会变红。
(1)本实验中,甲的作用是   。
(2)预测实验结果(现象)是   。
(3)该实验的优点有____(填字母,多选)。
A.环保、节约
B.封闭实验,排除其他影响
C.现象快而明显,操作简单
(4)小李认为该实验只能证明分子会向上运动,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你觉得可以如何改进?   。
(5)如果要研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请你在本实验基础上继续实验,可以增加一个步骤:   。
19.(2023八上·南浔期末)小浔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   。
五、综合说理题
20.(2022八下·临海月考)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样的规律或结论,写出其中的三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及气体在密封容器内是无规则排列分析。
【解答】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氢气分子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在密封容器内是无规则排列的,两种气体分子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分子构成成的物质。
【解答】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图中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氢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解答】A.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计个数,A错误;
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B错误;
C.金属氢为单质,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C正确;
D.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氢原子中只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解答】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错误;
B.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属于物体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正确;
C.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正确;
D.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
【解答】A. 宏观角度上来看,氮气属于单质,因此选项错误。
B. 微观角度上来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因此选项错误。
C. 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故选项错误。
D.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析。
【解答】A、该反应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 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蔗糖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及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解答】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且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即蔗糖分子均匀分散于水分子间;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分子和原子的种数。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烷燃烧过程中分子为:、、、,即分子有4种。
而原子为:、、,即原子有3种。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根据图示可得,模拟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H2+CO+O2
A、该过程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最终生成三种分子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设计消耗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1)
(2)复分解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图示中缺少粒子构成分析;(2)根据酸和碱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甲酸分解生成水和CO,由水分子的构成画出粒子结构图即可;
(2) 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气为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 ;(2)复分解。
12.【答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结合题图可知,这一变化为:首先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继续加热,汞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汞,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氧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3.【答案】(1)石油
(2)A;D
(3)9: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水电、购买绿色食品,拒绝一次性木筷、餐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答】(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A、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只能来自于天然气,B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大,C不符合题意;
D、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故答案为:(1)石油(2)AD(3)9:2
14.【答案】②④;质量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实质及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解答】 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 的实质是氮分子和氢分子先分解成氮、氢原子,氮、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氨分子,反应顺序为 ③②④① ;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②④;质量和化学性质。
15.【答案】构成物质;空隙;不断运动;扩散;扩散;气体;温度;温度;空隙;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定义解答;
(2)根据扩散快慢的影响因素解答;
(3)根据扩散现象的意义解答;
(4)根据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知识解答。
【解答】(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但气体扩散得最快。分子扩散的快慢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3)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16.【答案】(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一个变量导致实验结果的变化,能够很容易得出结论,该实验中改变温度,发现混合溶液混合所需时间不同。水和乙醇相互混合无新物质生成,混合在一起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成正比.
故答案为:(1) 水分子 ;(2) 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17.【答案】(1)分子;D
(2)氧原子和氯原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根据化学式确定分子结构即可。
(2)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组成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ClO2可知,消毒剂ClO2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1个Cl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即一共有3个原子构成,故选D。
(2)根据化学式ClO2可知,消毒剂ClO2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1个Cl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因此所需原子的名称为氧原子和氯原子。
18.【答案】(1)对照
(2)甲管中无明显变化,乙管中滤纸条上自下而上出现红点
(3)A;B;C
(4)在塑料管壁四周都贴上这样的滤纸条,观察红点出现的先后是否有规律
(5)按照乙的条件,重新设置一个塑料管丙,将塑料管丙浸入冰水中,观察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与塑料管乙中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甲为对照组分析;
(2)根据甲中药瓶密闭,氨分子不能运动出来,乙中氨分子可运动出来与酚酞接触分析;
(3)根据该装置密闭、微型分析;
(4)根据分子无规则运动需在不同地方均贴酚酚验证分析;
(5)根据要对比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需补充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的对比实验分析。
【解答】(1)甲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2)甲中氨水不能运动到小药瓶外,乙中氨水可运动出药瓶,充满整个试管,观察到甲管中无明显变化,乙管中滤纸条上自下而上出现红点 ;
(3)该实验用微型密封装置,可环保、节约药品,A正确;该实验始终密闭,排除其它影响,B正确;现象快而明为,操作简单,C正确。
(4) 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需在塑料管壁四周都贴上这样的滤纸条,观察红点出现的先后是否有规律 。
(5) 按照乙的条件,重新设置一个塑料管丙,将塑料管丙浸入冰水中,观察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与塑料管乙中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 ,由此现象与前面现象对比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对照;(2) 甲管中无明显变化,乙管中滤纸条上自下而上出现红点 ;(3)ABC;(4) 在塑料管壁四周都贴上这样的滤纸条,观察红点出现的先后是否有规律 ;(5) 按照乙的条件,重新设置一个塑料管丙,将塑料管丙浸入冰水中,观察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与塑料管乙中滤纸条上红点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 。
19.【答案】(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②③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使用直流电、氧气的验证方法及电解水的微观实质分析。
【解答】(1)电解水直流电,A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电解水时先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 ②③① 。
20.【答案】氧化汞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可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构成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①根据图片可知,氧化汞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
②根据可知,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
③根据可知,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