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 提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 提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3 13:58:08

文档简介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 提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碳-14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  )
A.含有6个中子 B.含有14个质子
C.核电荷数为 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2.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3. 对于 Fe、Fe 、Fe 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4.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5.(2023九上·温州开学考)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c数量不相等 B.c决定原子种类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 D.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为-2
6.(2023八下·杭州期末)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O”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7.(2020八下·温岭期中)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8.(2023·镇海模拟)科学研究院团队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进行研究,发现钛(Ti)在月壤中的含量是地球土壤平均含量的6倍多。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质子数是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9 B.22 C.27 D.71
9.(2022八下·嘉兴期末)为了进一步探索原子的结构,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属箔。如图所示表示a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2·萧山模拟)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11.(2022八下·诸暨期中)化学上常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abXn+和 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12.(2021八下·嘉兴期末)2021年3月20日,有关部门发布了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通报新出土金面具残片、象
牙、各种青铜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考古学家应用C-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
至5000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12和C-14的质子数相同
B.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g
C.青铜是一种纯净物
D.可根据金面具中的C-14含量测定其年代
13.(2021八下·杭州期中)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chuān],分别用符号 H、D、T 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依次为 0、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 2 倍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化学式为 HD 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14.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5.(2022·龙泉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和接触了以下几种微粒:
①分子 ②原子 ③电子 ④原子核 ⑤质子 ⑥中子 ⑦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请用恰当的序号填空。
(1)带正电的是   。
(2)带负电的是   。
(3)不显电性的是   。
(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5)质量最小的是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是   。
(7)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8)质量与氢原子大约相等的是   。
17.探测月壤是“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He-3,其原子结构如图所示。He-3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清洁燃料,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微粒“●”是   (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2)He-4是He-3的同位素原子,则He-4中质子有   个,中子有   个。
(3)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则氦原子转化为α粒子时,   两个电子。
18.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以下两则广告:
①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
②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蓝瓶的,好喝的。
请填写下列空白:
黄金搭档所补五样是指:钙(元素符号为   )、铁、锌、硒、维生素。其中前四样是指人体需要这四样   (填“单质”“离子”或“元素”)。
19.(2023·丽水)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20.(2023九上·台州开学考)如图实验装置,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都能沿直线穿过金箔,有少数发生很大的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1)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   模型。
(2)实验时,若将显微镜分别放在位置1、2、3,则能观察到粒子数量最多的是位置   。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3八下·金华期中)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回答:
(1)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上述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
(3)通过实验,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2.(2023八下·浙江期中)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
23.(2020八下·吴兴期中)对原子结构探究科学家们提出不同的观点,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
(1)如今看这些观点是不完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体现科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和修正的过程,对此你还能有什么感悟   。
(2)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α粒子运动轨迹如下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能推测出的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填选项)。
(3)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卢瑟福用该研究方法来说明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实验研究与该方法不同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及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碳-14中,有6个质子,8个中子,6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6,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体积小;
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少数α粒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的缘故;
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
【解答】A. 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B.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符合题意;
C. 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D. 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的概念;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因为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其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所以①核电荷数相同、⑤所含的质子数;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不影响其质量,所以其质量几乎相等。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分析。
【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根据题意,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所以该粒子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解答】A.由原子的构成可知,a带负电,为电子,b呈中性,为中子,c带正电,为质子,a和c数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B.c为质子,其个数决定原子种类,符合题意;
C. 该原子质子数=电子数=6 ,不符合题意;
D. 该原子显中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
①甲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核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丙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核有1个质子,丁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②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题图中甲和丙(乙和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题图中甲和丙(乙和丁)互为同位素原子。
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
A.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相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原子,故B错误;
C.据图可知,乙丁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正确;
D.据图可知,甲和乙原子核中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2)根据科学发展史分析;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4)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主要是通过最外层电子来实现的。
【解答】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时,中间的质子数不会发生改变,那么原子的原子序数就保持不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分析。
【解答】 Ti的质子数是2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钛原子电子数为22;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原子核带正电荷,而α粒子也带正电荷,二者相互排斥,则粒子②的运动轨迹应该向上偏折,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离子和单质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 N5- 是一种离子而不是单质,故A错误;
B.1个 N5- 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
C.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 N5- 的质子数为7×5=35,N5中是Ns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 中含有35个质子,故C正确;
D.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 N5的电子数均为7×5=35; N5- 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 中含有36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就说明这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解答】A.此项表示的X、Y离子的中子数相等,而XY离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此项等式表示XY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故B错误;
C.此等式表示X、Y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此项等于没有正确的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分析金中是否存在碳元素即可。
【解答】A. C-12和C-14同为一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
B. 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没有单位g,故B错误;
C. 青铜是铜和锡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 金面具中不含有C-14,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计算质量之比;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4)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质子数都是1,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均只有一个电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1+0=1;一个氕原子质量:1+1=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是1个,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化学式为 HD 的物质其实由两种物质组成,应该为混合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即指的是元素。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化合物的分类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D、根据空气各成分为体积含量分析。
【解答】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符合题意;
B、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1)④⑤
(2)③
(3)①②⑥
(4)①②⑦
(5)③
(6)③⑤
(7)②
(8)⑤⑥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知识分析。
【解答】(1)带正电的是原子核、质子,故填:④⑤。
(2)带负电的是电子,故填:③。
(3)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①②⑥。
(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分子、原子、离子,故填:①②⑦。
(5)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③。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是质子和电子,故填:③⑤。
(7)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②。
(8)质量与氢原子大约相等的是质子和中子,故填:⑤⑥。
17.【答案】(1)质子
(2)2;2
(3)失去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微粒“●”在原子核内,是质子。
(2)根据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分析。
(3)根据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分析。
【解答】(1)图中微粒“●”在原子核内,是质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He-4是He-3的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则He-4中质子有2个,中子=4个-2个=2个。
(3)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则氦原子转化为α粒子时,失去两个电子。
18.【答案】Ca;元素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元素的符号的知识解答;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钙元素的化学式为Ca;
(2)其中前四样分别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元素。
19.【答案】(1)氢气(H2)
(2)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锌和稀酸反应可制得氢气,氢气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C和AB相同,其质子数都为1个;
故答案为:(1) 氢气(H2) ;(2)C
20.【答案】(1)原子核式结构
(2)3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分析解答;
(2)显微镜的镜头离物体越近,则放大倍数越大,但是视野内看到物体的数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根据图片可知,显微镜在位置3时离物体最远,此时放大倍数最小,而看到粒子数量最多。
21.【答案】(1)电子
(2)②
(3)原子核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证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内部的原子核上且带正电,原子核所占的空间并不大。
【解答】(1)汤姆森发现的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2) α粒子本身带正电,故在2中相互排斥可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原子内部质量集中的地方为原子核。
故答案为:(1)电子;(2)② ;(3) 原子核
22.【答案】(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原子核
(3)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荷,二者靠近时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大多数α粒子没有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它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核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那么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
(2)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它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周围是绕核告诉旋转的电子,几乎没有质量。
(3)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它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周围是绕核告诉旋转的电子,几乎没有质量,故选C。
23.【答案】(1)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科学家的思辨和论证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并为人类开启科学的大门。
(2)D
(3)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你对科学的认识和思考分析解答;
(2)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当它从原子核附近经过时,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方向。根据图片分析正电荷的分布情况即可。
(3)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分析四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如今看这些观点是不完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体现科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和修正的过程,我的感悟是: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科学家的思辨和论证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并为人类开启科学的大门。
(2)根据图片可知,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轨迹没有变化,这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电磁力,即它们所经过的大部分空间没有正电荷的分布。而只有很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这说明它们受到了原子核的排斥力,但是占的空间很小。据此推测,原子中间是原子核,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故选D。
(3)A.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使用了转换法,故A不合题意;
B.用小磁针的转动来检查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合题意;
C.如果电流表的指针摆动,那么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合题意;
D.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性质,使用了模型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 / 1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 提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碳-14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  )
A.含有6个中子 B.含有14个质子
C.核电荷数为 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及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碳-14中,有6个质子,8个中子,6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6,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体积小;
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少数α粒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的缘故;
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
【解答】A. 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B.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符合题意;
C. 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D. 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 对于 Fe、Fe 、Fe 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的概念;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因为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其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所以①核电荷数相同、⑤所含的质子数;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不影响其质量,所以其质量几乎相等。
故答案为:C。
4.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分析。
【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根据题意,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所以该粒子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C。
5.(2023九上·温州开学考)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c数量不相等 B.c决定原子种类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 D.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为-2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解答】A.由原子的构成可知,a带负电,为电子,b呈中性,为中子,c带正电,为质子,a和c数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B.c为质子,其个数决定原子种类,符合题意;
C. 该原子质子数=电子数=6 ,不符合题意;
D. 该原子显中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3八下·杭州期末)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O”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
①甲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核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丙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核有1个质子,丁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②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题图中甲和丙(乙和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题图中甲和丙(乙和丁)互为同位素原子。
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
A.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相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原子,故B错误;
C.据图可知,乙丁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正确;
D.据图可知,甲和乙原子核中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0八下·温岭期中)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2)根据科学发展史分析;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4)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主要是通过最外层电子来实现的。
【解答】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时,中间的质子数不会发生改变,那么原子的原子序数就保持不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3·镇海模拟)科学研究院团队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进行研究,发现钛(Ti)在月壤中的含量是地球土壤平均含量的6倍多。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质子数是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9 B.22 C.27 D.71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分析。
【解答】 Ti的质子数是2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钛原子电子数为22;
故选B。
9.(2022八下·嘉兴期末)为了进一步探索原子的结构,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属箔。如图所示表示a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原子核带正电荷,而α粒子也带正电荷,二者相互排斥,则粒子②的运动轨迹应该向上偏折,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2·萧山模拟)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离子和单质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 N5- 是一种离子而不是单质,故A错误;
B.1个 N5- 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
C.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 N5- 的质子数为7×5=35,N5中是Ns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 中含有35个质子,故C正确;
D.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 N5的电子数均为7×5=35; N5- 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 中含有36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1.(2022八下·诸暨期中)化学上常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abXn+和 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就说明这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解答】A.此项表示的X、Y离子的中子数相等,而XY离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此项等式表示XY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故B错误;
C.此等式表示X、Y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此项等于没有正确的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12.(2021八下·嘉兴期末)2021年3月20日,有关部门发布了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通报新出土金面具残片、象
牙、各种青铜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考古学家应用C-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3000
至5000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12和C-14的质子数相同
B.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g
C.青铜是一种纯净物
D.可根据金面具中的C-14含量测定其年代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分析金中是否存在碳元素即可。
【解答】A. C-12和C-14同为一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
B. 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没有单位g,故B错误;
C. 青铜是铜和锡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 金面具中不含有C-14,故D错误。
故选A。
13.(2021八下·杭州期中)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chuān],分别用符号 H、D、T 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依次为 0、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 2 倍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化学式为 HD 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计算质量之比;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4)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质子数都是1,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均只有一个电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1+0=1;一个氕原子质量:1+1=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是1个,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化学式为 HD 的物质其实由两种物质组成,应该为混合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即指的是元素。
故选B。
15.(2022·龙泉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种类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化合物的分类分析;
C、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D、根据空气各成分为体积含量分析。
【解答】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符合题意;
B、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占78%,氧气占2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6.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和接触了以下几种微粒:
①分子 ②原子 ③电子 ④原子核 ⑤质子 ⑥中子 ⑦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请用恰当的序号填空。
(1)带正电的是   。
(2)带负电的是   。
(3)不显电性的是   。
(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5)质量最小的是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是   。
(7)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8)质量与氢原子大约相等的是   。
【答案】(1)④⑤
(2)③
(3)①②⑥
(4)①②⑦
(5)③
(6)③⑤
(7)②
(8)⑤⑥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知识分析。
【解答】(1)带正电的是原子核、质子,故填:④⑤。
(2)带负电的是电子,故填:③。
(3)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①②⑥。
(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分子、原子、离子,故填:①②⑦。
(5)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③。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是质子和电子,故填:③⑤。
(7)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②。
(8)质量与氢原子大约相等的是质子和中子,故填:⑤⑥。
17.探测月壤是“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He-3,其原子结构如图所示。He-3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清洁燃料,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微粒“●”是   (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2)He-4是He-3的同位素原子,则He-4中质子有   个,中子有   个。
(3)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则氦原子转化为α粒子时,   两个电子。
【答案】(1)质子
(2)2;2
(3)失去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同位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微粒“●”在原子核内,是质子。
(2)根据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分析。
(3)根据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分析。
【解答】(1)图中微粒“●”在原子核内,是质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He-4是He-3的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等,则He-4中质子有2个,中子=4个-2个=2个。
(3)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则氦原子转化为α粒子时,失去两个电子。
18.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以下两则广告:
①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
②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蓝瓶的,好喝的。
请填写下列空白:
黄金搭档所补五样是指:钙(元素符号为   )、铁、锌、硒、维生素。其中前四样是指人体需要这四样   (填“单质”“离子”或“元素”)。
【答案】Ca;元素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元素的符号的知识解答;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钙元素的化学式为Ca;
(2)其中前四样分别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元素。
19.(2023·丽水)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答案】(1)氢气(H2)
(2)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锌和稀酸反应可制得氢气,氢气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C和AB相同,其质子数都为1个;
故答案为:(1) 氢气(H2) ;(2)C
20.(2023九上·台州开学考)如图实验装置,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都能沿直线穿过金箔,有少数发生很大的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1)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   模型。
(2)实验时,若将显微镜分别放在位置1、2、3,则能观察到粒子数量最多的是位置   。
【答案】(1)原子核式结构
(2)3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分析解答;
(2)显微镜的镜头离物体越近,则放大倍数越大,但是视野内看到物体的数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根据图片可知,显微镜在位置3时离物体最远,此时放大倍数最小,而看到粒子数量最多。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3八下·金华期中)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回答:
(1)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上述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
(3)通过实验,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答案】(1)电子
(2)②
(3)原子核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证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内部的原子核上且带正电,原子核所占的空间并不大。
【解答】(1)汤姆森发现的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2) α粒子本身带正电,故在2中相互排斥可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原子内部质量集中的地方为原子核。
故答案为:(1)电子;(2)② ;(3) 原子核
22.(2023八下·浙江期中)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
【答案】(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原子核
(3)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荷,二者靠近时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大多数α粒子没有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它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核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那么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
(2)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它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周围是绕核告诉旋转的电子,几乎没有质量。
(3)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它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周围是绕核告诉旋转的电子,几乎没有质量,故选C。
23.(2020八下·吴兴期中)对原子结构探究科学家们提出不同的观点,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
(1)如今看这些观点是不完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体现科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和修正的过程,对此你还能有什么感悟   。
(2)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α粒子运动轨迹如下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能推测出的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填选项)。
(3)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卢瑟福用该研究方法来说明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实验研究与该方法不同的是(  )
【答案】(1)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科学家的思辨和论证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并为人类开启科学的大门。
(2)D
(3)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你对科学的认识和思考分析解答;
(2)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当它从原子核附近经过时,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方向。根据图片分析正电荷的分布情况即可。
(3)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分析四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如今看这些观点是不完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体现科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和修正的过程,我的感悟是: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科学家的思辨和论证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并为人类开启科学的大门。
(2)根据图片可知,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轨迹没有变化,这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电磁力,即它们所经过的大部分空间没有正电荷的分布。而只有很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这说明它们受到了原子核的排斥力,但是占的空间很小。据此推测,原子中间是原子核,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故选D。
(3)A.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使用了转换法,故A不合题意;
B.用小磁针的转动来检查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合题意;
C.如果电流表的指针摆动,那么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用了转换法,故C不合题意;
D.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性质,使用了模型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