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单选题
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起火﹣﹣弃锅逃走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C.日常生活经验 D.物质与微粒构成
区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HCl、NaCl、NaOH三种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NH4NO3、NaCl、CaO三者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3.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参加家务劳动,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分羊毛织物和棉织物的方法是用水洗涤
B.将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放在煤气炉上方
C.以节约为原则,将霉变大米多次淘洗后可食用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5.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等质量的三种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硝胺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D.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一定能做氮肥
B.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在家中拨打电话报警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D.pH等于6的溶液可能是盐溶液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利用此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B. 利用此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应达到着火点
C. 利用此实验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D. 利用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8.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X 酸性氧化物 溶液 浓溶液 游离态
Y 非金属氧化物 乳浊液 饱和溶液 化合态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比水低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8
B.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到高炉中进行冶炼,得到的是纯铁
C.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11.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Cl、NaOH、NH4NO3 三种固体 (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 (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 (酚酞)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人的血液呈碱性,则人的体液都呈碱性
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液体都能导电
C.KNO3溶液无色透明,则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二、填空题
13.合理选择清洁用品,可以营造整洁、卫生的厨房环境。以下是三种去污用品的相关信息。
(1)它们的用途与 紧密相关。
(2)洗手时,不慎误用了油烟机清洁剂,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 。
(3)洗完清洁剂去除油污时的现象属于 。
14.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如图1)回答有关问题:
(1)10℃时,NH4NO3的溶解度为 g.
(2)分别将相同质量的氯化铵、氯化钠、硼酸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少的是 .
(3)6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4)如图2所示,室温条件下,将底部尚有未溶解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欲使试管中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则可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冰块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15.实验、观察、分析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圆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实验操作:
她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30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12℃.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三药匙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下列数据是实验记录的三种溶液的温度,则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是 .(填字母序号)
A.2℃B.12℃C.46℃
(2)溶解硝酸铵固体时,小圆发现在烧杯 (选填“内壁”或“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16.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用正确的化学知识完成下面几道小题:
①碳酸饮料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符号表示);
②煮骨头时常加入少量食醋,以增加汤中钙 (填元素、单质、分子)的含量;
③人们利用洗洁精 功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④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17.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如 .
18.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可以利用厨房中的 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2)厨房中可用洗涤剂洗去油污,洗涤剂有 作用。
(3)黄瓜、玉米、牛肉、植物油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4)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6)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三、综合题
19.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清洗剂,试回答: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活氧彩漂 污渍爆炸盐
功能:清除油污 有效成分:盐酸 有效成分:氢氧化钠 有效成分:过氧化氢 有效成分:过碳酸钠
(1)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灵具有 作用
(2)以下物质中,可使用洁厕灵清除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①内壁沾有硫酸钡沉淀的试管 ②油污 ③水垢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再加入足量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反应体现了下图中 (选填“①”“②”“③”“④”)性质关系。
(4)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如下图所示。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可用下图中 (选填A、B、C)点处表示。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缺少 (填元素符号)元素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2)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3)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个原子,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
(4)目前,人类使用的燃科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含硫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 (填“大于”或“小于”)5.6,形成酸雨。
21.15、从化学视角回答:
(1)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油渍的原理是 ;
(2)不锈钢与生铁抗腐蚀能力不同的原因是 。
22.下图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实验过程,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是 g。
(2)其中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3)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4)烧杯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1)pH
(2)可能会腐蚀皮肤
(3)乳化
14.【答案】140;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AD
15.【答案】C;外壁;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16.【答案】H+;元素;乳化;铝制品表面的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铝保护膜
17.【答案】氢氧化钙和食盐;碘;硝酸钾
18.【答案】(1)食醋
(2)乳化
(3)黄瓜
(4)压强
(5)盖上锅盖或倒入生菜
(6)吸附
19.【答案】(1)乳化
(2)③
(3)②
(4)A
20.【答案】(1)Ca
(2)乳化
(3)3(或三);24;1:8
(4);小于
21.【答案】(1)洗洁精能乳化油渍
(2)组成不同
22.【答案】(1)6.32
(2)②④
(3)③②①
(4)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