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22: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毛泽东
The News Two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及时的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则气势恢宏的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新闻六要素。(重点)
1
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难点)
2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作者
AUTHOR
读一读
Read
芜湖

溃退
kuì
荻港

kuì
溃 溃退、崩溃
聩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匮 匮乏、匮缺
篑 功亏一篑
馈 馈赠、反馈
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诸:众;许多。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广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狭义的新闻
文体知识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简洁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描写。
了解新闻
01
02
03
04
05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因?(Why )
何事?(What )
新闻六要素
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06
如何?(How )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
五部分构成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5部分
构成
新闻的结构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
标题
主标题
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新闻的结构
导语
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
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
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结语
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主体)
(标题)
背景
Time Background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事 what
何故 why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一、分析标题
简洁、醒目、概括性强 。
我三十万大军
点明了
人物
南渡长江
点明了
事件及地点
事件的结局
点明了
胜利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新闻的
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
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二、分析电头
说说
新闻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作用
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吸引读者的注意。
三、分析导语
四、分析主体
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 、 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时间
地点
五、分析结语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
“ ”“ ”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的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的执行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的意思,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表明了消息语言的准确、严谨。
合作探究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品味语言)
合作探究
“不到”“即已”说明 ,“突破”“占领”“进击”表明战斗迅疾、声势浩大,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战斗时间短
3.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不到 即已
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②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势如破竹。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课文主旨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概括介绍渡江战役的成果
主体:具体介绍渡江战役及其成果
结语:指出胜利进军的原因
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我军胜利渡江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
标题、导语、主题
2、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洁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三十万大军”突出了:
“胜利南渡”点明了:
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渡江已取得胜利
新闻两则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毛泽东
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
The News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