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检测.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检测.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09 14: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沪教版化学科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
1.下列能源属于化学能的是 ( )
A.太阳能 B.核电能 C.风能 D.化石燃料
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太阳能.风能.核电能释放能量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能,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热量,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能,所以选项A.B.C错误,D正确
分析: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热量,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能
2.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 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需要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氢气是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所以选项A.B.C错误,D正确
分析:氢气是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
3.对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实际上化学能不可能100%转变成电能
C.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D.电能不可以转变成化学能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化学能与电能转化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转化时也有能量的部分损失,所以不可能化学能100%转变成电能,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因此选项ABC错误,D正确
分析:电能也可以转变成化学能,如充电电池充电时就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D错误
4.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 )
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炭粉不能吸收水分和氧气;氯化钙只能吸收水分;生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因此都不是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所以ACD都不是“双吸剂”,B是正确
分析:铁粉不但会吸收氧气,还会吸收水分,而生锈;所以铁粉是“双吸剂”
5.氢气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能源,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
A.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B.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
C.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A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要用电成本太高,B错误;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要用煤成本高,并且会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环境,C错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成本太高,并且不能大量制取氢气,D错误;所以A正确
分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降低成本.环保,利用太阳能分解水是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
6.实验室收集氢气时可用的方法有 ( )
①排水法 ②向上排空气法 ③向下排空气法 ④向上排水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氢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氢气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ACD错误,B正确。
分析:实验室收集氢气时可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7.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主要原因是 ( )
A.可以卖钱,增加经济收人
B.回收电池中的石墨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解析:解答:电池中的有用成分比较少,虽然可以分类回收,节约资源,但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所以保护环境尤为重要,所以ABD不是主要原因,因此C是主要原因,C正确
分析: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有毒随意丢弃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8.下列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潮汐发电 B.电灯发光
C.用干电池做电源 D.用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
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潮汐发电是水能转化成电能,A错误;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变成光能,B错误;用干电池做电源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正确;用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是电能转变成机械能,D错误
分析:用干电池做电源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9.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最清洁的是( )
A.O2—CH4燃料电池 B.O2—C2H5OH燃料电池
C.O2—H2燃料电池 D.O2—CO燃料电池
答案:C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环境,A错误;乙醇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时,也会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环境,B错误;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本身有毒,一旦泄露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错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产生的热量多,不会污染环境,所以C正确
分析:O2—H2燃料电池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产生的热量多,不会污染环境,C正确
10.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其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和液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氢作燃料能减轻发射质量 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 )
C.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 D.液氢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B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液氢的密度很小所以能减轻发射质量,A正确;液氢和液氧都是单质,所以B错误;液氧能支持燃烧,所以是支持液氢燃烧,C正确;液氢燃烧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分析:液氢和液氧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B错误
1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
A.集气瓶 B.导气管 C.试管 D.酒精灯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是固体与液体反应,需要在试管中进行,C需要;收集气体要用到集气瓶,导出气体要用导气管,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分析: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不需要加热,所以不用酒精灯,选项D正确
12.现有下列四种操作:①制取氢气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给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再通入氢气,可加快反应速率;③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验纯,听到尖锐的爆呜声后,说明不纯,立即用该试管收集氢气再检验;④在试管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以上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制取氢气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防止漏气,正确
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给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再通入氢气,会发生爆炸,不正确
③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验纯,听到尖锐的爆呜声后,说明不纯,立即用该试管收集氢气再检验,残余的火焰会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
④在试管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又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造成实验失败,所以D不正确
分析: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CO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验纯,听到尖锐的爆呜声后,说明不纯,要先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火焰熄灭防止发生爆炸,所以D不正确
13.有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B 反应都需加热
C 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D 制取装置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置换反应,A错误;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B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所以都可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而实验室制取氢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装置不同,D错误
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所以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14.氢气将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燃料,主要是因为 ( )
A.氢气有还原性 B.资源丰富,燃烧时放热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它是已知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
答案:B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将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燃料是因为资源丰富,燃烧时放热高,产物是水,无污染,ACD错误,B正确
分析: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资源丰富,燃烧时放热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15.下列简易装置不能用于制取氢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导管不能伸入太长,A可以;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不能伸入太长,B可以;C装置锌粒放在多孔塑料片上,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硫酸,导气管上夹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发生或停止,C也可以;
D中导管伸入太长,不可以用于制取氢气.
分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导管不能伸入太长,有利于气体排出.
16.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一个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燃冰”平均分子组成可表示为( )
A.3CH4·H2O B.CH4·3H2O C.CH4·H2O D.CH4·8H2O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一个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因此6个笼内有6个甲烷分子,共48个水分子,则“可燃冰”的平均分子组成可以表示为6CH4·48H2O= CH4·8H2O,故选D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是一种新能源。
17.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气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药品相遇后所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可用________法,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可用________法。
答案:锌粒|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知识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还可以看到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分析:锌的活动性较强,反应速率适中,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反应时有氢气生成,因此有气泡产生;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不会混入水蒸气,所以比较干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不会混入空气,所以比较纯净。
18.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优点是:既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但废弃电池不能乱扔乱放,因为____ ______和___ ________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废弃电池的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请你对苏州市政府提出一个处理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易携带|移动|汞|镉|对电池回收集中处理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 解答:电池是固体体积小因此既易携带,又能移动,很方便。一般发电厂需要大量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而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能量转化效率高,废弃电池如果乱扔乱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废弃电池回收后集中处理。
分析: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要与一般发电厂发电比较优缺点
19.电池是一种将 能直接转化成 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
发生 变化,将 能转化成 。
答案:化学|电能|化学|化学|电能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分析: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能量转化效率高,废弃电池如果乱扔乱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20.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 。植物体又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葡萄糖转化
成 或 。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水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和氧气,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植物体又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21. 实验室制取H2,并用排水法收集,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固定装置 ②加入锌粒 ③ 加入H2SO4 ④检查气密性 ⑤收集 ⑥验纯
答案:④①②③⑥⑤
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氢气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氢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固定装置,加入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有气泡产生,要先验纯再收集,防止使用时发生爆炸,实验室制取氢气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⑥⑤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为了防止漏气,先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固定装置,先加固体后加液体,因为氢气混入空气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先验纯,再收集。
22.某同学设计了右图用于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该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2)试管中选用的最佳药品是 和 。
答案:锌粒|稀硫酸
(3)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答案:用了酒精灯加热,不要加热|长颈漏斗的末端位于液面上方,长颈漏斗的末端位于液面下方|导管伸入试管太长,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知识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氢气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不用酒精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为了有利于气体排出,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分析:熟悉常见仪器名称,了解实验室制取氢气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以及实验装置的确定。
23.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要求稍微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汽化.遇明火即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
A B C D
化学式 C2H6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88.6 -42.1 -0.5 -36.1
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
答案:C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稍微加压降温,温度很容易降到-0.5℃以下而液化,减压(打开阀门)温度很容易达到-0.5℃以上很容易汽化,不能降到-36.1℃以下或易达到-36.1℃使他们总是气体不会液化,所以ABD错误,C正确
分析: C4H10的沸点只有-0.5℃,稍微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汽化。
24.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应用现代技术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到4℃,科学家作出此结论科学方法属于
答案: 猜想
(2)为减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
A.风能.煤.电能 B.太阳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 D.风能.水能等
答案: 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这是科学家预测,属于猜想(2)太阳能.风能.水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分析:煤.石油.草木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不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
25.用砂纸擦除铜片和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计的正.负极,然后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如图)。
(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   ;②    ;③    ;④电流计指针偏向   (填“铜”或“锌”)
答案: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锌片逐渐溶解|铜
(2)实验中发生能量变化的形式是由    能
变为    能,发生这种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化学|电能|Zn+CuSO4=ZnSO4+Cu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1)将用导线连接的金属锌和铜放入硫酸铜利于中金属锌通过铜失去电子变成Zn2+而溶解在溶液中,而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片上而变成铜原子形成金属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到消失;电子从锌移到铜,则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流计指针偏向正极铜;此时溶液中发生锌与硫酸铜生成铜与硫酸锌的置换反应;故答案为①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②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③锌片逐渐溶解④铜
(2)电流的产生源于Zn+CuSO4=ZnSO4+Cu置换反应时化学能的转化。
故答案为化学;电能;Zn+CuSO4=ZnSO4+Cu
分析:(1)用导线相连的金属锌片与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满足了金属间电子移动的外部条件,电子从锌移到铜;据此分析反应可能判断出现的现象。
(2)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地变化,如燃烧可把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金属间置换可释放出电能等;利用这些认识完成知识的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