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课程标准
目前世界上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总量为9840多亿吨:
其中美国拥有2460多亿吨,可以够美国持续开采240年。
俄罗斯的煤炭储量探明有1570亿吨,按照俄罗斯现有开采量看,能开采470年。
中国现有探明储量1886亿吨 ,煤炭年产量为38亿吨左右,按照这个开采的进度来测算,大概只够开采40多年左右的时间。
资源枯竭型地区: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煤炭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曾经)
(1)丰富的煤炭资源
1、繁荣的原因
(区位优势)
储量、分布、品质、开采条件
(2)充沛的水源
(3)便利的水运
(3)便利的水陆交通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繁荣的原因
(区位优势)
钢铁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巨大,即便是在技术已经极大进步的今天,世界各国平均炼制一吨钢铁依然需要消耗4.5吨水。在技术还相对落后的19世纪,钢铁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更是巨大的。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繁荣的原因
(区位优势)
(4)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瑞典、俄罗斯等国进口的铁矿石到荷兰鹿特丹,再经过莱茵河运到鲁尔区。
就近从法国洛林铁矿区进口。
“移铁就煤型”
(5)广阔的消费市场
本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市场广阔。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繁荣的原因
(区位优势)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繁荣的原因
(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充沛的水源
(3)便利的水陆交通
(4)离铁矿区较近
(5)广阔的消费市场
鲁尔煤田
欧洲的十字路口、
众多河流、运河、铁路、公路
德国、西欧
法国东北部洛林高原铁矿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2、繁荣的表现
(工业部门)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水源
化学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工业结构特点: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鲁尔区以采煤业起家,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与此同时,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衰落的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衰落的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鲁尔区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衰落的原因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减小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随着鲁尔采煤区的逐渐北移,矿井平均深度不断加深,煤炭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煤炭工业
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衰落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来
钢产量 德国 日本 世界 全球需求量
1940年 3180万t 580万t 1.4亿t 约2亿t
1970年 5940万t 9332万t 6亿t 约5亿t
世界性钢铁过剩
他国钢铁产业不断发展
钢铁市场需求萎缩
钢铁工业
衰落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衰落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中期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铝合金
PVC管
他国竞争力增强 新材料的出现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 煤炭危机
世界性钢铁过剩
—— 钢铁危机
新技术革命冲击
内因
外因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3、衰落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
发展 阶段 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开发期 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 资源开发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 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对重化工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归并整合落后产业;改善基础设施
调整产业结构,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1960年代,德国的煤矿企业就感受到了来自美国和东欧的廉价煤的压力。此时鲁尔区的平均开采深度已超过650米,日益高企的开采成本使得鲁尔的煤矿即便在德国市场上也变得无利可图。1969年,和鲁尔区众多艰难求生的煤矿一样,埃瓦尔德煤矿被整合到新成立的德国煤矿集团RAG。
凭借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成本控制以及RAG集团的倾斜性照顾,埃瓦尔德煤矿在能源危机爆发的1970年代不仅避免了关门的命运,还先后合并了Bismack、Recklinghausen、Schl gel & Eisen以及Hugo等兄弟煤矿,并在1981年达到了煤炭开采的峰值。
埃瓦尔德煤矿作为德国最后一批被关停的煤矿,截至1990年代,它曾合并了鲁尔区的其他四处煤矿,但如今也已全部废弃
企业合并
技术改造
清理改造传统产业
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区域综合治理,鲁尔区对传统重化工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布局不再沿袭以往的“就煤模式”,而是立足水运,在莱茵河港口城市兴建企业。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工业布局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原本是一个建于20世纪初期的钢铁厂。1985年关闭后,员工陆续撤离,小动物却住了进来,荒草长到半人多高,洼地蓄满积水,水生植物丛生。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牵头开展遗址改造工程,耗时四年,终于掩去了旧工业时代的灰暗,使之成为一个明媚可人的观光休闲公园。登上高达80米的5号高炉观景平台,鲁尔区的景观尽收眼底。铁锈斑驳的高炉和管道,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中,犹如旧时代的“定格”。昔日的废水池波光粼粼,废料区成为温馨的小花园,孩子们在钢管滑梯上嬉戏,攀岩爱好者在被称为“蒂森山”的混凝土墙上展示攀岩技巧。入夜时分,厂区成为奇妙的科幻世界。炉渣堆上搭建的露天剧场里,时常有摇滚乐队在炼钢炉的背景下引吭高歌。就地取材,“让自然说话”,成为德国工业遗存改造和保护的突出特点。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关税同盟煤矿改建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科技,振兴经济
2000年,多特蒙德启动了“多特蒙德计划”,旨在通过该计划振兴地区经济,推动城市转型。该计划共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给予高科技企业最优条件,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二是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
三是改造旧城区,将旧工业区转型为新的生活场所和科技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
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交通网
三、鲁尔区的启示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发展科技,振兴经济: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地区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2)调整工业布局
四、焦作:煤城→太极圣地·山水焦作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传统产业:
焦作市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
煤田保有储量32.4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南侧,埋藏浅,易开采,耐火度达1650~1770℃,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占全省保有储量的9.5%;
石灰石分布广、储量大,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此外,焦作还有铜、铁、石英、大理石、铝、锌、磷、锑等矿产资源。
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髙;
由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的优势条件:
云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