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南岗月考)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铁锈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向氢氧化锌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冒出白烟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2.(2023九上·荔湾月考)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有标志性标志,浸泡过氢氧化钠溶液的鸡爪变得腐烂变形,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3.(2023九上·杜尔伯特期末)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碳酸钠 B.氧化铁 C.石灰水 D.锌
4.(2023九上·道里月考)下列说法、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石炼铁 置换反应
B.溶洞的形成CaHCO3=CaCO3↓+H2O+CO2↑ 分解反应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D.用熟石灰处理盐酸厂的废水2Ca(OH)2+4HCl=2CaCl2+4H2O 复分解反应
5.(2023九上·明水期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
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D.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6.(2023·潜江)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7.(2023·鄂伦春模拟)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木炭 B.烧碱 C.浓硫酸 D.浓盐酸
8.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大理石
9.(2023·深圳模拟)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B.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
10.(2023·无锡)市售饼干、海苔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1.(2023·芙蓉模拟)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B.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
C.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变质
D.Na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2023·宁乡市模拟)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而痛痒,涂抹下列物质可减轻痛痒的是( )
A.米醋 B.食盐水 C.苹果汁 D.肥皂水
13.(2023·虎门模拟)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被蚊虫叮咬(含甲酸)的皮肤涂氨水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
D.用NaOH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14.(2023九上·上海市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气体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5.(2023·海东模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基本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
C.在A点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明水期中)用数字与化学符号表示:
(1)镁离子 ;
(2)三个铁原子 ;
(3)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的酸是 。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17.(2023九上·明水期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且还能跟 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2023·郑州模拟)如图是某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先向碱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逐渐加入酸溶液至过量,请描述该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19.(2024九上·东城期末)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 实验1:如图所示,向盛有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实验2:实验中,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a低于液面b,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三、计算题
20.(2023·余江模拟)某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通常含有硫酸杂质。为测定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10g该污水,向污水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是 ;
(2)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3)某同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不慎滴到试管外,此同学测得的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不变”)。
(4)请根据实验计算,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项,因为加入足量稀硫酸,所以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不符合题意;
B项,因为氢氧化锌是难溶物,所以滴加酚酞不会变色,不符合题意;
C项,打开浓盐酸瓶口应有白雾冒出,不符合题意;
D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项对铁锈和足量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
B项对氢氧化锌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C项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D项对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进行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 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有腐蚀品的标志。
故选A。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碱性物质,
A项,碳酸钠是盐,不符合题意;
B项,氧化铁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项,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是碱,所以可以选择石灰水,符合题意;
D项,锌是金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中和反应的物质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A、用赤铁矿石炼铁,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A答案错误;
B、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属于分解反应。B答案错误;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C答案正确;
D、用熟石灰处理盐酸厂的废水Ca(OH)2+2HCl=CaCl2+2H2O,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用赤铁矿炼铁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也有可能是稀溶液,浓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有关,A错误;
B.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B错误;
C.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C正确;
D. 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浓溶液的含义来解答;
B.根据金属的性质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解答;
D.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钾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总质量因氧气的生成而减小,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x表示反应时间,y不能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
B、 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随盐酸的加入,氢气产生,质量从0起增加,至镁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符合题意;
C、 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溶液总质量应随盐酸质量增加不断增加,不会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随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然后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分解时钾元素质量不变,固体总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起点不是原点分析;
B、根据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从原点增加至镁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D、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pH从小于7到等于7到大于7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木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故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烧碱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选;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故不选;
C、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选;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性物质,常用于建筑材料.故不选.
故选A.
【分析】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选择碱性物质时还要综合考虑这种物质的性质,如是否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等.
9.【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图中实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可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 图中实验,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 铁粉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D. 实验中滴加盐酸过程中,滴有酚酞溶液NaOH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NaOH被消耗,能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故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分析。
B、根据探究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需要装置的气密性好、药品的量充足,生成固体或液体分析。
D、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显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不具有吸水性,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为液体且腐蚀性强,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可吸水,但腐蚀性强,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生石灰、氯化钠、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的做法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为碳酸钠,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NaOH是碱,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是工业原材料,可以制洗洁精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来解答;
B、根据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来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解答;
D、根据NaOH是碱,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蚁酸呈酸性,涂抹米醋无用,错误;
B、蚁酸呈酸性,涂抹食盐水无用,错误;
C、蚁酸呈酸性,涂抹苹果汁无用,错误;
D 、蚁酸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 被蚊虫叮咬(含甲酸)的皮肤涂氨水是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是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 用NaOH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是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浓硫酸吸水为物理变化分析。
14.【答案】C,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A答案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答案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答案正确;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沉淀。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pH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可知:是向碱中滴加酸到过量,溶液最终显酸性。
A、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将酸滴入碱中,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A点的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则在A点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B点的pH值等于7,溶液成中性,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反应物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图示pH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可知:是向碱中滴加酸到过量,溶液最终显酸性来解答;
B、根据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C、根据A点的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来解答;
D、根据B点的pH值等于7,溶液成中性,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来解答。
16.【答案】(1)Mg2+
(2)3Fe
(3)H2SO4
(4)Ca(OH)2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 (1)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化学符号可以表示为 Mg2+ ,故答案为:Mg2+;
(2)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微观的含义, 三个铁原子可表示为:3Fe ,故答案为:3Fe;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故答案为:H2SO4;
(4)Ca(OH)2 是碱,可以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 所以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Ca(OH)2。
【分析】 (1)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
(2)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微观的含义;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
(4)Ca(OH)2 是碱,可以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 所以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7.【答案】潮解;二氧化碳##CO2;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 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潮解,潮解是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保存固体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发生变质,变质是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潮解; CO2 ;。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解答。
18.【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
(2)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微观图示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
(2)酚酞遇碱变红色,向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生成硫酸钠呈中性,红色变为无色 。
【分析】(1)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来解答;
(2)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来解答。
19.【答案】(1)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1是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低于外界气压,同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2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U型管中的a出液面下降,b管中的液面上升。故实验中,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a低于液面b,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来解答;
(2)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来解答。
20.【答案】(1)胶头滴管
(2)Na2SO4和NaOH
(3)增大
(4)由图可知,A点pH=7,溶液呈中性,为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反应完的点,此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为5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形公式可得,5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解:设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得,
答: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B处溶液的pH>7,所得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3)某同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不慎滴到试管外,所用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会偏大,计算得到的硫酸溶质质量会偏大,测得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4)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g,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带入方程式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再计算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计算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大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计算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带入方程式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 1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南岗月考)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铁锈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向氢氧化锌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冒出白烟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项,因为加入足量稀硫酸,所以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不符合题意;
B项,因为氢氧化锌是难溶物,所以滴加酚酞不会变色,不符合题意;
C项,打开浓盐酸瓶口应有白雾冒出,不符合题意;
D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项对铁锈和足量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
B项对氢氧化锌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C项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D项对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进行分析。
2.(2023九上·荔湾月考)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有标志性标志,浸泡过氢氧化钠溶液的鸡爪变得腐烂变形,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 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有腐蚀品的标志。
故选A。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分析。
3.(2023九上·杜尔伯特期末)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碳酸钠 B.氧化铁 C.石灰水 D.锌
【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碱性物质,
A项,碳酸钠是盐,不符合题意;
B项,氧化铁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项,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是碱,所以可以选择石灰水,符合题意;
D项,锌是金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中和反应的物质进行分析。
4.(2023九上·道里月考)下列说法、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石炼铁 置换反应
B.溶洞的形成CaHCO3=CaCO3↓+H2O+CO2↑ 分解反应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D.用熟石灰处理盐酸厂的废水2Ca(OH)2+4HCl=2CaCl2+4H2O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A、用赤铁矿石炼铁,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A答案错误;
B、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属于分解反应。B答案错误;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C答案正确;
D、用熟石灰处理盐酸厂的废水Ca(OH)2+2HCl=CaCl2+2H2O,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用赤铁矿炼铁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5.(2023九上·明水期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
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D.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也有可能是稀溶液,浓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有关,A错误;
B.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B错误;
C.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C正确;
D. 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浓溶液的含义来解答;
B.根据金属的性质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解答;
D.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解答。
6.(2023·潜江)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钾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总质量因氧气的生成而减小,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x表示反应时间,y不能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
B、 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随盐酸的加入,氢气产生,质量从0起增加,至镁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符合题意;
C、 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溶液总质量应随盐酸质量增加不断增加,不会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随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然后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分解时钾元素质量不变,固体总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起点不是原点分析;
B、根据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从原点增加至镁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D、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pH从小于7到等于7到大于7分析。
7.(2023·鄂伦春模拟)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木炭 B.烧碱 C.浓硫酸 D.浓盐酸
【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木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故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易潮解,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烧碱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8.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大理石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解:A、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选;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故不选;
C、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选;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性物质,常用于建筑材料.故不选.
故选A.
【分析】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选择碱性物质时还要综合考虑这种物质的性质,如是否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等.
9.(2023·深圳模拟)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B.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图中实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可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 图中实验,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 铁粉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D. 实验中滴加盐酸过程中,滴有酚酞溶液NaOH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NaOH被消耗,能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故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分析。
B、根据探究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需要装置的气密性好、药品的量充足,生成固体或液体分析。
D、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显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分析。
10.(2023·无锡)市售饼干、海苔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是( )
A.生石灰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A
【知识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不具有吸水性,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为液体且腐蚀性强,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可吸水,但腐蚀性强,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生石灰、氯化钠、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11.(2023·芙蓉模拟)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B.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
C.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变质
D.NaOH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蚊虫叮咬后涂抹NaOH溶液减轻痛痒的做法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为碳酸钠,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NaOH是碱,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是工业原材料,可以制洗洁精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来解答;
B、根据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来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解答;
D、根据NaOH是碱,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2.(2023·宁乡市模拟)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而痛痒,涂抹下列物质可减轻痛痒的是( )
A.米醋 B.食盐水 C.苹果汁 D.肥皂水
【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蚁酸呈酸性,涂抹米醋无用,错误;
B、蚁酸呈酸性,涂抹食盐水无用,错误;
C、蚁酸呈酸性,涂抹苹果汁无用,错误;
D 、蚁酸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13.(2023·虎门模拟)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被蚊虫叮咬(含甲酸)的皮肤涂氨水
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
D.用NaOH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答案】A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 被蚊虫叮咬(含甲酸)的皮肤涂氨水是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是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 用NaOH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是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浓硫酸吸水为物理变化分析。
14.(2023九上·上海市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气体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C,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A答案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答案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答案正确;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沉淀。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15.(2023·海东模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基本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
C.在A点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pH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可知:是向碱中滴加酸到过量,溶液最终显酸性。
A、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的说法错误,应该是将酸滴入碱中,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A点的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则在A点时刻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B点的pH值等于7,溶液成中性,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反应物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图示pH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可知:是向碱中滴加酸到过量,溶液最终显酸性来解答;
B、根据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C、根据A点的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来解答;
D、根据B点的pH值等于7,溶液成中性,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来解答。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明水期中)用数字与化学符号表示:
(1)镁离子 ;
(2)三个铁原子 ;
(3)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的酸是 。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答案】(1)Mg2+
(2)3Fe
(3)H2SO4
(4)Ca(OH)2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 (1)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化学符号可以表示为 Mg2+ ,故答案为:Mg2+;
(2)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微观的含义, 三个铁原子可表示为:3Fe ,故答案为:3Fe;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故答案为:H2SO4;
(4)Ca(OH)2 是碱,可以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 所以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Ca(OH)2。
【分析】 (1)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
(2)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微观的含义;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某些气体;
(4)Ca(OH)2 是碱,可以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中和反应, 所以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7.(2023九上·明水期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且还能跟 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潮解;二氧化碳##CO2;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 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潮解,潮解是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保存固体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发生变质,变质是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潮解; CO2 ;。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解答。
18.(2023·郑州模拟)如图是某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先向碱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逐渐加入酸溶液至过量,请描述该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
(2)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微观图示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
(2)酚酞遇碱变红色,向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生成硫酸钠呈中性,红色变为无色 。
【分析】(1)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来解答;
(2)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来解答。
19.(2024九上·东城期末)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 实验1:如图所示,向盛有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实验2:实验中,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a低于液面b,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答案】(1)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1是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低于外界气压,同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2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U型管中的a出液面下降,b管中的液面上升。故实验中,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a低于液面b,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来解答;
(2)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来解答。
三、计算题
20.(2023·余江模拟)某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通常含有硫酸杂质。为测定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10g该污水,向污水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是 ;
(2)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3)某同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不慎滴到试管外,此同学测得的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不变”)。
(4)请根据实验计算,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胶头滴管
(2)Na2SO4和NaOH
(3)增大
(4)由图可知,A点pH=7,溶液呈中性,为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反应完的点,此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为5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形公式可得,5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解:设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得,
答:该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4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B处溶液的pH>7,所得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3)某同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不慎滴到试管外,所用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会偏大,计算得到的硫酸溶质质量会偏大,测得污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4)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g,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带入方程式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再计算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计算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大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计算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带入方程式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