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原卷版)
1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常用到生理盐水, 但是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生理盐水与血浆为等渗溶液,二者成分差别较大
B .生理盐水的 pH 与血浆的相差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血浆 pH 的稳定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D .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
2 .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C .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D .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3 .下列对几个物质交换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获得 O2
B .心肌细胞直接从血液中获得养料
C .肺泡上皮细胞不能直接向外界环境排出 CO2
D .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B .血浆 pH 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渗透压上升
5 .为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 73(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某医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
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别 人数 GP73 水平(ng/mL)
肝癌患者组 60 158.75
肝脏良性疾病组 60 96.78
对照组 60 53.02
A .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
B .GP73 的合成和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有关
C .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D .若某人的 GP73 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则可确定该人是肝癌患者
6 .下图中①②③为人体主要的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 K+和 Cl-是维持①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B .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①中 Ca2+浓度降低而引起的
C . ③的成分可包含 CO2 、尿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D .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组织液渗透压过大,会使组织细胞吸水涨破
B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定会处于稳态
C .剧烈运动时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D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8 .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 .急性腹泻患者可输入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 .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入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D .炎症患者可输入 0.9%NaCl 溶液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9 .“醉氧” (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
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O2 是人体所需的,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 CO2 、尿素均不是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其中 a、b、c 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某人花粉过敏时可能引起 a 的含量增多
B .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 a 中含有缓冲物质
C .在 a 、b 、c 三种液体中, a 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 .e 表示泌尿系统
11 .某中年女性感染病毒期间,因过量饮水而发生水中毒,出现意识模糊而紧急入院治疗。水中毒又称为 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水中毒与血浆渗透压过量下降有关
B .人体内的水均来自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
C .机体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以维持细胞外液 Na+浓度
D .低钠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甚至引发肌无力
12 .新冠肺炎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 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
滴注给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解药物的葡萄糖溶液能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 .溶解药物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C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症状
D .肝酶在血浆中仍然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13.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 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
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C 段下降的原因即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B .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
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 反应
14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 “ ”上填
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a 、d 、e 、f 分别表示 ;d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
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 O2 的过程是 (用图中数字表示),血液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至少穿过 层膜结构。 CO2 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 。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 ,将导致 。
15 .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病人因呼吸受阻, 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 会使血液 pH ,但乳酸
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3)外界中的 O2 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4)图乙中, B 液为 ,其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16.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 患者术后易因失血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调。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是 在术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溶液或晶体溶液使血容量(血管中的血液总量)增加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 某小 组欲研究 AHH 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表所示(除 pH 以外, 表中指标
均为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组 对照组
T0 T1 T0 T1
动脉血 pH 7.47 7.35 7.45 7.46
血乳酸 1.32 1.37 1.35 1.38
血糖 5.53 6.43 5.93 8.54
Na+总量 141. 。6 141.3 141.3 149.5
K+总量 3.87 3.89 3.86 4.00
Ca2+总量 1.15 1.16 1.14 1.36
Cl-总量 105.61 107.5 103.7 108.2
T0 :AHH 前。 T1 :AHH 并手术后。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不做真正的手术。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 。
(2)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而不做真正的手术,目的是 。
(3)实验中测定血浆中 Na+和 Cl-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
(4)乳酸是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若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说明机体出现了 现象。
(5)本研究表明 AHH 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是 。
17 .(2022·重庆 · 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 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
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 pH 显著下降所致
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18 .(2022·辽宁 · 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内容物进
入小肠)的作用,科研人员设置 4 组实验,测得大鼠胃排空率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状态 胃排空率(%)
正常组 健康大鼠 55.80
模型组 患病大鼠未给药 38.65
柴胡疏肝散组 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 51.12
药物 A 组 患病大鼠+药物 A 49.92
注:药物 A 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A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
B .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
C .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D .柴胡疏肝散与药物 A 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
19 .(2022·海南 · 统考高考真题)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 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动脉血氧分压从 60mmHg 降至 20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 CO2 含量降低
C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H2CO3 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0 .(2021·重庆 · 高考真题)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 X 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动物实验发 现,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 A 和酶 B 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
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呼吸链受损会导致 (填“有氧”或“无氧” )呼吸异常,代谢物 X 是 .
(2)过程。中酶 B 的名称为 ,使用它的原因是 .
(3)过程。将代谢物 X 消耗,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意义是 .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解析版)
1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常用到生理盐水, 但是过多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生理盐水与血浆为等渗溶液,二者成分差别较大
B .生理盐水的 pH 与血浆的相差不大,过量补充不会影响血浆 pH 的稳定
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D .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A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 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
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
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详解】A、生理盐水虽然是血浆的等渗溶液,但是二者的成分差别较大, A 正确;
B、生理盐水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不完全相同,过量补充生理盐水会影响血浆 pH 的稳定, B 错误;
C、生理盐水是 NaCl 溶液,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如血浆蛋白的浓
度会降低, C 错误;
D、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 D 错误。
故选 A。
2 .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C .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D .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答案】B
【分析】分析曲线图: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 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说明丙的渗透压
调节能力最强。
【详解】A、由图可知, 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 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 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
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A 正确;
BCD、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乙的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 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说明丙的调节能力最强,结合 A 项分析可知,三者调节内环境的能力为:丙>甲
>乙, B 错误, CD 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对几个物质交换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获得 O2
B .心肌细胞直接从血液中获得养料
C .肺泡上皮细胞不能直接向外界环境排出 CO2
D .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分析】关于“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 O2 ,必须通过内环境获取, A 错误; B、心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养料, B 错误;
C、肺泡上皮细胞直接将 CO2 排放到肺泡,肺泡属于外界环境, C 错误;
D、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和外界的物质交换, D
正确。
故选 D。
4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B .血浆 pH 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渗透压上升
【答案】C
【分析】关于“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可能加快,可能不变,也可能变慢, A 错误;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血浆 pH 不一定下降, B 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 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
紊乱, C 正确;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上升,可能不变,也可能下降, D 错误。
故选 C。
5 .为探讨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 73(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某医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
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别 人数 GP73 水平(ng/mL)
肝癌患者组 60 158.75
肝脏良性疾病组 60 96.78
对照组 60 53.02
A .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
B .GP73 的合成和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有关
C .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都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D .若某人的 GP73 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则可确定该人是肝癌患者
【答案】D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
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 有人把它比喻成蛋白质的“加
工厂” ,A 正确;
B 、GP73 属于膜蛋白,它的合成和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有关, B 正确;
C、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等多种细胞器都具有单层膜, C 正确;
D、若某人的 GP73 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则其可能是肝脏良性疾病患者,也可能是肝癌患者, D 错误。
故选 D。
6 .下图中①②③为人体主要的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 K+和 Cl-是维持①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B .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①中 Ca2+浓度降低而引起的
C . ③的成分可包含 CO2 、尿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D .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B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 pH 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
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血浆, ②是组织液, ③是淋巴(液)。
【详解】A 、①血浆的渗透压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蛋白质、无机盐密切相关,而无机盐主要是 Na+和 Cl-,
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A 错误;
B、小腿抽搐可能是血钙含量降低导致,血钙是内环境的成分, B 正确;
C 、③是淋巴(液),CO2 、尿素等物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是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
内的成分, C 错误;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 错误。
故选 B。
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组织液渗透压过大,会使组织细胞吸水涨破
B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时,机体定会处于稳态
C .剧烈运动时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D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答案】D
【分析】关于“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 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
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 A 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B 错误;
C、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剧烈运动时, 大量失钠,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
错误;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 正确。
故选 D。
8 .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 .急性腹泻患者可输入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 .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入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D .炎症患者可输入 0.9%NaCl 溶液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答案】A
【分析】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维持机体正常的渗透压,应输入与机体
等渗的溶液。
【详解】A、脑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
升高,引起脑组织水肿;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症状, A 错误;
B、人在急性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 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维持渗透压平衡, B 正
确;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输入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 C 正确; D、0.9%NaCl 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炎症患者可输入 0.9%NaCl 溶液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这样可维持细胞
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D 正确。
故选 A。
9 .“醉氧” (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
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O2 是人体所需的,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 CO2 、尿素均不是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机
体生命活动受影响,细胞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
【详解】A 、CO2 、尿素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A 错误;
B 、“醉氧”是外界环境中氧气含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的过程, B 正确;
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以保持渗透压的稳定, C 正确;
D、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 因此“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
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正确。
故选 A。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其中 a、b、c 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某人花粉过敏时可能引起 a 的含量增多
B .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 a 中含有缓冲物质
C .在 a 、b 、c 三种液体中, a 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 .e 表示泌尿系统
【答案】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
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
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题图分析,题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淋巴,
d 是消化系统, e 是泌尿系统, f 是呼吸系统。
【详解】A、人体花粉过敏时, 可能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渗出, 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降
低,水分由 a (血浆)流向 b(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A 错误;
B、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中的
碱性物质可与食醋反应,从而使 pH 基本不变, B 正确;
C、在 a (血浆)、b(组织液)、c (淋巴液)三种液体中, a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C 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 a 是血浆, b 是组织液, c 是淋巴液, d 是消化系统, e 是泌尿系统, f 是呼吸系统, D 正
确。
故选 A。
11 .某中年女性感染病毒期间,因过量饮水而发生水中毒,出现意识模糊而紧急入院治疗。水中毒又称为 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水中毒与血浆渗透压过量下降有关
B .人体内的水均来自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
C .机体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以维持细胞外液 Na+浓度
D .低钠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甚至引发肌无力
【答案】B
【分析】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细胞外液外液渗透压升 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 方面刺激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A、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 导致水分在体内
滞留,血浆渗透压过量下降, A 正确;
B、人体内的水来自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水, B 错误;
C、存在于人体细胞外的体液叫做细胞外液,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其中 Na+ 的浓度对于维持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机体通过对水和无机盐调节即保持 Na+浓度来保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变,
C 正确;
D、无机盐可以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内 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 D 正确。
故选 B。
12 .新冠肺炎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 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
滴注给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解药物的葡萄糖溶液能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 .溶解药物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C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症状
D .肝酶在血浆中仍然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的状态;主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静脉滴注糖盐水, 在给药的同时也为机体提供了葡萄糖, 可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A 正确; B、溶解药物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 对于血浆而言属于等渗溶液, 不会改变
血细胞的形态, B 正确;
C、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受到损伤, 呼吸不畅, 血浆中氧气减少, 而二氧化碳和乳酸增多, 因而病人的血
氧饱和度和血浆 pH 均可能会下降, C 正确;
D、血浆中出现肝酶说明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肝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在血
浆中不能发挥其特有功能, D 错误。
故选 D。
13.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 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
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C 段下降的原因即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B .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
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 段与 Na2CO3 反应
【答案】A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 段上 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 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
中的缓冲物质(NaHCO3 )中和。
【详解】A 、BC 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
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 A 正确;
B 、AB 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 B 错误;
C 、AB 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 C 错误;
D、在 BC 段,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 反应, D 错误。
故选 A。
14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 “ ”上填
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a 、d 、e 、f 分别表示 ;d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
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 O2 的过程是 (用图中数字表示),血液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至少穿过 层膜结构。 CO2 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 。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 ,将导致 。
【答案】(1) 2/3 淋巴液、血浆、红细胞、组织液 无机盐、蛋白质
(2) 。 e→d→c→f→g 4 g 组织细胞
(3) f 组织液 组织水肿
【分析】据图分析, a 为淋巴液;b 为毛细淋巴管;c 为毛细血管;d 为血浆;e 为红细胞;f 表示组织液;g
表示组织细胞。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2/3;结合题图分析可知, b 为毛细淋巴管, c 为毛细血管, g 表示组
织细胞,故 a 、d 、e 、f 分别表示淋巴液、血浆、红细胞和组织液; d 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Na+ 、Cl-等)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 O2 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对应图中过程。(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血液 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需要从红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浆、依次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细胞膜, 进入细 胞中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即图中 e→d→c→f→g;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细胞,两层细胞 膜)、组织细胞膜,共穿过 4 层膜结构;CO2 在组织细胞中产生,因此 CO2 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g 组织
细胞中。
(3)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 会引起 f
组织液增多,将导致组织水肿。
15 .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病人因呼吸受阻, 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 会使血液 pH ,但乳酸
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3)外界中的 O2 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4)图乙中, B 液为 ,其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答案】(1) 降低(下降) NaHCO3
(2)神经—体液—免疫
(3)5/五
(4) 血浆 HCO3-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内环境通过 a 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 换, a 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 b 系统进入循环系统, b 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 c 排出, c 是泌尿系
统;图乙是内环境各成分及关系图,分析可知其中的 A 液是组织液, B 液是血浆, C 液是淋巴(液)。
【详解】(1)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使血浆中 pH 降低;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中
NaHCO3 可以与乳酸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2)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外界中的 O2 进入红细胞内至少穿过 5 层生物膜,具体穿过的膜路径是:进出肺泡壁细胞需穿过 2 层
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过 2 层膜→进红细胞需穿过 1 层膜。
(4)据图可知,图乙中 B 存在于毛细血管中,属于血浆;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缓
冲物质,如 HCO3-等离子有关。
16.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 患者术后易因失血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调。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是 在术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溶液或晶体溶液使血容量(血管中的血液总量)增加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 某小 组欲研究 AHH 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表所示(除 pH 以外, 表中指标
均为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组 对照组
T0 T1 T0 T1
动脉血 pH 7.47 7.35 7.45 7.46
血乳酸 1.32 1.37 1.35 1.38
血糖 5.53 6.43 5.93 8.54
Na+总量 141. 。6 141.3 141.3 149.5
K+总量 3.87 3.89 3.86 4.00
Ca2+总量 1.15 1.16 1.14 1.36
Cl-总量 105.61 107.5 103.7 108.2
T0 :AHH 前。 T1 :AHH 并手术后。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不做真正的手术。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 。
(2)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而不做真正的手术,目的是 。
(3)实验中测定血浆中 Na+和 Cl-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
(4)乳酸是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 若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 说明机体出现了 现象。
(5)本研究表明 AHH 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是 。
【答案】(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排除手术创伤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血浆属于细胞外液, 血浆中的 Na+和 Cl- 的含量可以反映血
浆渗透压的大小,而血浆渗透压是衡量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
(4)缺氧
(5)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 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
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1)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
(2)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而不做真正的手术, 目的是排除手术创伤等无关变量对实
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血浆属于细胞外液的一部分,其中的 Na+和 Cl- 的含量 可以反映渗透压的大小,而血浆渗透压是衡量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测定 Na+和 Cl-含量的变化情
况。
(4)乳酸是体内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 它可反映机体内氧代谢和供需状况, 血液中乳
酸含量是衡量机体是否缺氧的重要指标之一。
(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T1 :AHH 并手术后,各项数据与 T1 对照组差不多),说明 AHH 有助于脊柱手术
患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17 .(2022·重庆 · 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 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
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 pH 显著下降所致
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答案】D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内环境的理化
性质主要包括温度、 pH 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C 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 近中性, 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 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血浆 pH 下降
并不明显, A 错误;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 B 错误;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 C 错误;
D、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 该过程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 降低内环境中
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 D 正确。
故选 D。
18 .(2022·辽宁 · 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内容物进
入小肠)的作用,科研人员设置 4 组实验,测得大鼠胃排空率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状态 胃排空率(%)
正常组 健康大鼠 55.80
模型组 患病大鼠未给药 38.65
柴胡疏肝散组 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 51.12
药物 A 组 患病大鼠+药物 A 49.92
注:药物 A 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A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
B .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
C .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D .柴胡疏肝散与药物 A 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
【答案】C
【分析】对照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
度。
【详解】A、由表可知,正常组胃排空率为 55.80%,模型组胃排空率为 38.6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
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 A 正确;
B、正常组为对照组, 将给药之后的胃排空率和正常组比较, 能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 B 正
确;
C、由表可知,正常组胃排空率为 55.80%,柴胡疏肝散组胃排空率为 51.12%,正常组胃排空率更高,所以
与正常组相比不能表明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C 错误;
D、由表可知, 柴胡疏肝散组与药物 A 组的胃排空率相似, 且均比模型组胃排空率高, 柴胡疏肝散与药物 A
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 D 正确。
故选 C。
19 .(2022·海南 · 统考高考真题)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 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动脉血氧分压从 60mmHg 降至 20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 CO2 含量降低
C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H2CO3 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答案】D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A、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 60 mmHg 降至 20 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
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 A 正确;
B、高原上缺乏氧气,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 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 过度通
气排出 CO2 ,使血液中 CO2 含量降低, B 正确;
C、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C 正确;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NaHCO3 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 pH 的稳定, D 错误。
故选 D。
20 .(2021·重庆 · 高考真题)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 X 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动物实验发 现,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 A 和酶 B 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
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呼吸链受损会导致 (填“有氧”或“无氧” )呼吸异常,代谢物 X 是 .
(2)过程⑤中酶 B 的名称为 ,使用它的原因是 .
(3)过程④将代谢物 X 消耗,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意义是 .
【答案】(1) 有氧 乳酸/C3H6O3
(2) 过氧化氢酶 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避免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害
(3)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维持细胞内的 PH;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
【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少 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
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性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1)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会导致有氧呼 吸异常。丙酮酸能够分解转化成代谢产物 X,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得出 X 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 (2)酶 B 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所以为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避免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3)代谢物 X 为乳酸,过程④可以将其分解,避免了乳酸的大量积累,维持细胞内的 PH 稳定;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