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第1课时)练习-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第1课时)练习-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22:55:40

文档简介

第 3 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第 1 课时)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既能发生在肌肉中,也能发生在肝脏中
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甲表示胰岛 B 细胞,乙表示胰岛 A 细胞
B.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相应激素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图中 a 与 c 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3.下列有关 1 型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因胰岛素分泌较少,使得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B.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人由于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因此多尿、多饮、口渴
4.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 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
B.图中①表示葡萄糖的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C.胰岛素与①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D.以上两种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5.下列有关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会直接引起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通过反馈调节抑制肝糖原分解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 A 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甘油三酯等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同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7.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 ”)的症状进行了 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多小便者。 ”下列关于糖尿病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渴症 ”患者还会有高血糖和机体消瘦等症状
B.“渴而饮水多 ”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吃食多 ”的原因是细胞内能量供给不足
D.“多小便 ”的原因是排出大量糖的同时,带走大量的水分
8.某研究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 结果如图。下列关于
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饱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的肾上腺素的作用相抗衡
9.下图是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注:“ + ”表示促进、“ - ”表示抑制。
A.胰高血糖素浓度和神经递质都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血糖的稳定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丘脑是调节中枢
C.午餐前,人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多
D.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升高血糖
10.下图为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下列叙述对图示解读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若图 1 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 则 a 表示正常人, b 表示糖尿病患

C.若图 2 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则 b 表示正常人, a 表示高血糖或
糖尿病患者, c 表示低血糖患者
D.若图 3 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 则 a 表示胰岛素, b
表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11.“胰岛素抵抗 ”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 组织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时,胰岛 B 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量以弥补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 B 细胞的功能就会逐步衰弱,引发糖耐量异常和糖尿 病。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探究小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实验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
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 两组小鼠的食物均不限量。一段时间后, 给两组小鼠空腹注射等量
的葡萄糖或胰岛素,定时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推测实验组小鼠可能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
B.图甲中 30 min 后血糖浓度下降和图乙中 60 min 后血糖浓度上升主要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

C.“胰岛素抵抗 ”会使胰岛素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D.胰岛素的结构异常和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等均可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 ”,从而使胰
岛素含量下降
12.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中 5 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
单位体重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需要采用注射而不是饲喂的方法是因为考虑了胰岛素的化学本质
B.二次注射中,血糖最先回升到正常浓度的是②号
C.二次注射以后,③号与④号血糖浓度都回升,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
具有协同关系
D.二次注射中,实验操作违反了对照原则
13.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在普通胰岛素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智能 ”胰岛 素(IA)并对其开展了系列实验(IA 的结构如左图所示)。GT 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
IA 中的 X 能够结合 GT。为测定葡萄糖对 IA 与 GT 结合的影响, 将足量荧光标记的 IA 加入红
细胞膜悬液中处理 30 分钟, 使 IA 与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GT 充分结合。之后, 分别加入葡萄
糖至不同的终浓度, 10 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右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 送到
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并抑制 分解 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抑制, 使血糖浓度下降。从而
实现血糖浓度的平衡和稳定。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 调节。
(3)据右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解释造成该结果的
可能原因 。
已知细胞膜上 GT 含量呈动态变化, 当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 细胞膜上的 GT 增多。为 评估 IA 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和
IA,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
(4)据图,对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而言, 降糖效果好,能有效降糖;原因是

(5)对正常小鼠(正常血糖) 而言, IA 降糖效果较外源普通胰岛素温和, 可以避免小鼠低血
糖晕倒,据图分析原因
(
14
.近日,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2
019
年全球约
4
.
63
亿
20

79
岁成
人患糖尿病(
11
个人中有
1
个为糖尿病患者
),
预计到
2030
年糖
尿病患者会达到
5
.
784
亿,
2045
年达到
7
.
002
亿。如图为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将图示补充完整;X 细胞为 ,Y 激素是 ,该激素与胰岛素相互
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2)胰岛素在分泌前,在 X 细胞内由 包裹,通过 方式分泌,而后通过 运 输 , 至 靶 细 胞 附 近 后 与 靶 细 胞 上 的 结 合 , 从 而 促 进 靶 细 胞 内
等物质合成。
15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 甲状腺轴的调节, 促甲 状腺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增生。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 )
A .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
B .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甲状腺肿大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
17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
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T 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 .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 CT 分泌增加
D .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18.(2021·河北高考)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
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 B 细胞;③ 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 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 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第 3 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第 1 课时)
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既能发生在肌肉中,也能发生在肝脏中
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解析:D 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肌肉中②过程不能发生,但在肝脏中糖原可 直接分解为葡萄糖,A 错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 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等,从而降低血糖,B 错误;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 素,它的作用是促进②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③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C 错 误;②③是升高血糖的过程,④⑤⑥⑦四个过程都是降低血糖的过程,胰岛素可抑制②③过程,
促进④⑤⑥⑦过程,D 正确。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甲表示胰岛 B 细胞,乙表示胰岛 A 细胞
B.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相应激素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图中 a 与 c 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解析:D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甲表示胰岛 B 细胞,其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乙表示 胰岛 A 细胞,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A 正确;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 B 细 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通过胞吐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B 正确;结构① 下丘脑作为血糖平衡中枢,可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 动,C 正确;a(胰高血糖素)与 c(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中表现为协同作用,D 错误。
3.下列有关 1 型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因胰岛素分泌较少,使得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B.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人由于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因此多尿、多饮、口渴
解析:C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 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 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常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症状,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 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A 正确;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加重某些 器官的负担,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B 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 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 体外,形成糖尿,C 错误;糖尿病人由于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因此多尿、
多饮、 口渴,D 正确。
4.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 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
B.图中①表示葡萄糖的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C.胰岛素与①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D.以上两种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解析:C 胰岛素起调节作用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浓度,但不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A 错误;图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胰岛素 的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B 错误;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
正确;2 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引起的,而胰岛素分泌正常,D 错误。
5.下列有关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会直接引起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通过反馈调节抑制肝糖原分解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A 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多时,会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通 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等,从而调节血糖至正常水平,A 正确;抑制肝 糖原分解是胰岛素的作用,而不是血糖含量过高直接反馈调节的结果,B 错误;血糖含量过高 不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 错误;血糖含量过高会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抑
制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 错误。
6.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 A 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甘油三酯等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同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解析:A 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过程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通过② 过程作用于肝脏,使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A 正确;高血糖 状态时,胰岛 B 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甘油三酯等,B 错误;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作用相反, C 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
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 错误。
7.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 ”)的症状进行了 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多小便者。 ”下列关于糖尿病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渴症 ”患者还会有高血糖和机体消瘦等症状
B.“渴而饮水多 ”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吃食多 ”的原因是细胞内能量供给不足
D.“多小便 ”的原因是排出大量糖的同时,带走大量的水分
解析:B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8.某研究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 结果如图。下列关于
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饱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的肾上腺素的作用相抗衡
解析:B 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不同,实验前家兔需 进行禁食处理,A 正确,B 错误;为了不影响家兔内环境的渗透压,注射用的相关激素需要用 生理盐水配制,C 正确;由题图中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
升血糖的作用,两者在调节血糖方面的作用相抗衡,D 正确。
9.下图是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注:“ + ”表示促进、“ - ”表示抑制。
A.胰高血糖素浓度和神经递质都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血糖的稳定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丘脑是调节中枢
C.午餐前,人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多
D.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升高血糖
解析:C 午餐前,血糖浓度降低,人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多,C
错误。
10.下图为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下列叙述对图示解读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若图 1 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 则 a 表示正常人, b 表示糖尿病患

C.若图 2 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则 b 表示正常人, a 表示高血糖或
糖尿病患者, c 表示低血糖患者
D.若图 3 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 则 a 表示胰岛素, b
表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解析:A 下丘脑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A 错误;据图可知,若图 1 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 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则 a 表示正常人,b 表示糖尿病患者,B 正确;若图 2 表示正常人 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则 b 表示正常人,a 表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 表示 低血糖患者,C 正确;若图 3 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
则 a 表示胰岛素,b 表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D 正确。
11.“胰岛素抵抗 ”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 组织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时,胰岛 B 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量以弥补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 B 细胞的功能就会逐步衰弱,引发糖耐量异常和糖尿 病。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探究小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实验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 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 两组小鼠的食物均不限量。一段时间后, 给两组小鼠空腹注射等量
的葡萄糖或胰岛素,定时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推测实验组小鼠可能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
B.图甲中 30 min 后血糖浓度下降和图乙中 60 min 后血糖浓度上升主要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

C.“胰岛素抵抗 ”会使胰岛素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D.胰岛素的结构异常和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等均可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 ”,从而使胰
岛素含量下降
解析:B 图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高,且注射胰岛素后,其血 糖浓度并未与对照组小鼠同步降低,据此可推测,实验鼠可能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A 正确; 图甲中 30 min 后血糖浓度下降与胰岛素有关,而图乙中 60 min 后血糖浓度上升则主要与胰高 血糖素的作用有关,B 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抵抗 ”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 的效应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C 正确;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会导致组织细胞表面的相应 受体无法正常识别进而使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或者是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发生特异 性结合,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进而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 ”,从而使胰岛素含量下
降,D 正确。
12.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中 5 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
单位体重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需要采用注射而不是饲喂的方法是因为考虑了胰岛素的化学本质
B.二次注射中,血糖最先回升到正常浓度的是②号
C.二次注射以后,③号与④号血糖浓度都回升,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
具有协同关系
D.二次注射中,实验操作违反了对照原则
解析:D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饲喂后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药效,因此 只能注射,A 正确;二次注射时,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 症状,B 正确;③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④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肝 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 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C 正确;二次注射进一步证明相关物质的作用,实验操作没有违反对
照原则,D 错误。
13.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在普通胰岛素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智能 ”胰岛 素(IA)并对其开展了系列实验(IA 的结构如左图所示)。GT 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 IA 中的 X 能够结合 GT。为测定葡萄糖对 IA 与 GT 结合的影响, 将足量荧光标记的 IA 加入红 细胞膜悬液中处理 30 分钟, 使 IA 与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GT 充分结合。之后, 分别加入葡萄
糖至不同的终浓度, 10 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右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 送到
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并抑制 分解 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抑制, 使血糖浓度下降。从而
实现血糖浓度的平衡和稳定。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 调节。
(3)据右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解释造成该结果的
可能原因 。
已知细胞膜上 GT 含量呈动态变化, 当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 细胞膜上的 GT 增多。为
评估 IA 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和
IA,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
(4)据图,对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而言, 降糖效果好,能有效降糖;原因是

(5)对正常小鼠(正常血糖) 而言, IA 降糖效果较外源普通胰岛素温和, 可以避免小鼠低血
糖晕倒,据图分析原因

解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2)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 度的激素,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并抑制肝 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的;人体血糖平衡的激 素调节主要是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拮抗实现的,该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3) 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悬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膜上荧光强度相对值降低;由题干分 析可知,带荧光的 IA 能与 GT 和胰岛素受体结合位于红细胞膜上,加入葡萄糖,膜上的荧光 强度会下降,意味着 IA 从膜上脱落下来,加入的葡萄糖浓度越高,膜上的 IA 越少,由于葡萄 糖可以与 GT 结合而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故推断 IA 、葡萄糖、GT 三者的关系为葡萄糖与 IA 竞争结合 GT。(4)据图可知,高血糖时,葡萄糖和 GT 结合多,则 IA 和 GT 结合少,和 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多,使细胞膜上 GT 增多,细胞加速摄入糖,血糖水平下降,故对 糖尿病小鼠而言,IA 降糖效果好,能有效降糖。(5)据图可知,正常血糖或低血糖时,葡萄 糖和 GT 结合少,则 IA 和 GT 结合多,和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减少,细胞膜上 GT 减少, 细胞减慢摄入糖,血糖下降平缓。即 IA 能依据机体血糖水平“智能 ”调节血糖,故对于正常
小鼠(正常血糖)而言,IA 降糖效果较外源普通胰岛素温和,可以避免小鼠低血糖晕倒。
答案:(1)胰岛 B 血液循环(或血液) (2)肝糖原 胰岛 A (负)反馈 (3)随悬
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膜上荧光强度下降 葡萄糖和 IA(中的 X)竞争 GT (4)IA 高血
糖时,葡萄糖和 GT 结合多,则 IA 和 GT 结合少,和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多,使细胞 膜上 GT 增多,细胞加速摄入糖,血糖水平下降 (5)正常血糖或低血糖时,葡萄糖和 GT 结合少,则 IA 和 GT 结合多,和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减少,细胞膜上 GT 减少,细胞
减慢摄入糖,血糖下降平缓。即 IA 能依据机体血糖水平“智能 ”调节血糖
14.近日, 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2019 年全球约 4.63 亿 20~79 岁成 人患糖尿病(11 个人中有 1 个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 2030 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 5.784 亿,
2045 年达到 7.002 亿。如图为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示补充完整;X 细胞为 ,Y 激素是 ,该激素与胰岛素相互
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2)胰岛素在分泌前,在 X 细胞内由 包裹,通过 方式分泌,而后通过 运 输 , 至 靶 细 胞 附 近 后 与 靶 细 胞 上 的 结 合 , 从 而 促 进 靶 细 胞 内
等物质合成。
解析:(1)X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故 X 细胞为胰岛 B 细胞。Y 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相 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分泌前在 X 细胞内由囊泡包裹, 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而后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附近后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从而促进靶细胞内甘油三酯、某些氨酸、糖原等物质合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答案:(1)胰岛 B 细胞 胰高血糖素 拮抗 (2)囊泡 胞吐 体液 特异性受体(或胰
岛素受体) 甘油三酯、某些氨酸、糖原
15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 甲状腺轴的调节, 促甲 状腺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增生。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 )
A .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
B .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甲状腺肿大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
【答案】B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 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
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若食物中长期缺碘, 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对
于垂体的抑制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A 错误;
BC、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含量降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
肿大, B 正确, C 错误;
D、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当甲状腺激素偏低时, 对于下丘脑的抑制减弱, 则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D 错误。
故选 B。
16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
B .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
C .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
D .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 因子等) ,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 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 不同受
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详解】A 、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 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 A 正确;
B 、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甘氨酸) ,B
正确;
C、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C 正
确;
D、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的受体, 但不一定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某些激素的受
体在细胞内部, D 错误。
故选 D。
17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
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T 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 .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 CT 分泌增加
D .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答案】D
【分析】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提高代谢水平, 还可以促进促进中枢神
经系统发育。
【详解】A、由题图可知,CT 增加,使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导致骨量增加,使血钙下降,A
正确;
B、由题图可知,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则 PTH 增加, 破骨细胞活动增强, 使骨量下降, 引起骨
质疏松, B 正确;
C、由题图可知, 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 会导致血钙异常升高, 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 C
细胞分泌 CT 增加, C 正确;
D、由题图可知, 长时间高血钙, 会引起负反馈调节, 促进甲状腺 C 细胞分泌增加, 而非甲状
旁腺增生, D 错误。
故选 D。
18.(2021·河北高考)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 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 B 细胞;③
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 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 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C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通过①②③三条途径使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从而 使血糖浓度降低,故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A 正确;途径②中迷走神经支 配胰岛 B 细胞,途径③中迷走神经作用于相应内分泌细胞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均体现了 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正确;途径①中血糖浓度过高时,直接刺激胰岛 B 细 胞分泌胰岛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途径③中血糖浓度过高时,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 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 B 细胞,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 错误;在血糖调节
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 正确。